第317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結果養成的新習慣導致了齊王建迴國也忘了帶足護衛,傻不愣登地把一半護衛留在鹹陽給他看宅子了。
這裏頭還有個原因是齊王懷疑自己走後,趙侯就會看中他的宅子,趁他不在搬進去。所以為了防備這個,就得留人看家。
對外麵的世界到底有多亂毫無概念的齊王建一開始又有自家的一半護衛保護,又有秦國派遣的士兵護送,不要太安全。
等進入齊國國界,秦軍說他們不好再送就走了。
齊王建看著身邊僅剩的一小撮人,又看看國內亂糟糟的情況,這才越發覺得危險,心中充滿了「總有刁民想害寡人」的警惕。
說起這個齊王建就生氣。
臣子們都找過來迎接他了,為什麽不多帶點護衛隨行?而且帶來的護衛還都護在他們自己身邊,那他這個齊王呢?不該先保護國君的嗎?
臣子:這個……秦國不是很安全嗎?為什麽要帶那麽多護衛啊?
至於保護君王什麽的,害,他們也怕死啊。齊王好歹是王呢,誰敢輕易刺殺王駕。
但是他們不一樣,他們就是普通貴族。殺了之後罪名沒那麽大,萬一有暴民不管不顧動手可怎麽是好!
總之齊王建如今是怎麽看齊國的治安怎麽不滿意。
在秦國你根本見不到隨便攜帶危險利器在街上行走的俠客,就算有人佩刀,那也是維護治安的士兵。
士兵和遊俠能一樣嗎?士兵看起來就正氣多了,令行禁止,不侵犯百姓。
說到這個,齊王建就很疑惑:
「你們秦國的士兵,怎麽那麽……」
他不知道該怎麽形容。
就是,一般的兵和匪沒什麽區別。
六國的兵都是這樣的,士兵不會特意善待庶民,有時候還會主動參與搶劫。
哪怕這些兵自己參軍以前也是農人,打完仗迴去就要繼續種地。他們也不會想著我是農人我不能欺負其他農人,反而很熱衷於仗著武力值欺淩弱小。
可等他們迴鄉之後,卻又搖身一變變成乖順的農人了。不會主動為禍鄉裏,因為他們脫下了「兵」的身份。
齊王建以前不知道這個,後來見識過一些事情之後知道了。他詢問張良,張良告訴他農人沒進學過,不懂什麽道理,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倉廩實而知禮節。
一個在溫飽上掙紮的底層庶民,要求他有同理心、想著「我現在當兵欺負了耕農,以後也會遇到其他當兵的欺負我家裏人」是很不現實的。
許多道理是要教才能學會的,而這些農人和兵卒沒人教他們道理。
「但是這樣的事情,在齊國很多,在秦國卻很少。」
齊王建十分費解。
秦國也沒有全麵普及對農人的教育,能上學的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酈食其哪裏知道這個,他都離開秦國很久了。而且他之前在秦國時也沒怎麽接觸過秦國的兵卒,如今真是一問三不知。
想了想,他說道:
「我與秦國時常有往來通信,等下次鹹陽有信送來,可以叫住送信的士兵問一問。」
酈食其可算想起來他忘了給秦王匯報進度的事情了,打發走齊王之後趕緊迴去,把這些天發生的事都記錄下來。
信使是隔日到的。
交換了信件還不讓走,被齊王建拉著問東問西。
信使摸不著頭腦:
「大王為何對這個感興趣?秦軍如今有了新的軍規,自然就沒人侵犯庶民了。」
其實秦軍一向令行禁止。
但令行禁止隻代表士兵聽話,不代表士兵就會和黎庶秋毫無犯。得是上麵的將軍下了令直接說不許侵擾農人,士兵們才會乖乖照做。
以前秦軍都是出國去打別人的,哪怕秦國看重農事,也沒閑到連別國的農人都愛護的地步。唯有迴到自己的秦土,才會主動愛惜。
古代很多士兵都是這樣,迴鄉之後護著鄉裏的鄉親和田地,離開家鄉立刻化身兵匪燒殺搶掠。
新的軍規自扶蘇重生後漸漸落成,明確規定了士兵不許欺壓任何庶民。
畢竟這些庶民以後都是大秦的國民,而且出去欺負人習慣了,萬一退伍後壞毛病改不過來,繼續為禍鄉裏怎麽辦?
他們現在覺得秦土上的是自己人,不能動。以後普天之下都是秦土,沒了可以欺負的對象,會不會覺得隻要不是自己家鄉那一畝三分地,外麵的就都是外人?
兵養得好是可以受庶民愛戴的。
這一點在秦國十分明顯。
畢竟秦國的兵都是各地庶民積極參軍組建起來的,說是全民皆兵完全不過分,秦人先天就覺得士兵是自家人。
而且這些士兵出去是為了家裏掙田產和封爵的,是為自家而戰。哪怕不像後世那種出於保衛家國的理想而戰,也總比六國那類大多被抓壯丁才被迫參戰的強。
所以秦人看到秦兵時雖有懼怕,卻也不多。在扶蘇執政後期,有兵民秋毫無犯的鐵律在,士兵反倒成為了令庶民信賴的人。
有時候庶民遇到不公,不敢去找當官的說,但是會悄悄告訴巡邏的秦兵。
扶蘇意識到這個奇怪現象之後認真研究了一番。
他發現庶民可能是覺得當兵的都是農人出身,尤其那些普通兵卒,以後還會迴去繼續當農人。但當官的不同,他們是讀過書的,以後也不會迴來繼續做耕農,是實現了階級跨越的人。
這裏頭還有個原因是齊王懷疑自己走後,趙侯就會看中他的宅子,趁他不在搬進去。所以為了防備這個,就得留人看家。
對外麵的世界到底有多亂毫無概念的齊王建一開始又有自家的一半護衛保護,又有秦國派遣的士兵護送,不要太安全。
等進入齊國國界,秦軍說他們不好再送就走了。
齊王建看著身邊僅剩的一小撮人,又看看國內亂糟糟的情況,這才越發覺得危險,心中充滿了「總有刁民想害寡人」的警惕。
說起這個齊王建就生氣。
臣子們都找過來迎接他了,為什麽不多帶點護衛隨行?而且帶來的護衛還都護在他們自己身邊,那他這個齊王呢?不該先保護國君的嗎?
臣子:這個……秦國不是很安全嗎?為什麽要帶那麽多護衛啊?
至於保護君王什麽的,害,他們也怕死啊。齊王好歹是王呢,誰敢輕易刺殺王駕。
但是他們不一樣,他們就是普通貴族。殺了之後罪名沒那麽大,萬一有暴民不管不顧動手可怎麽是好!
總之齊王建如今是怎麽看齊國的治安怎麽不滿意。
在秦國你根本見不到隨便攜帶危險利器在街上行走的俠客,就算有人佩刀,那也是維護治安的士兵。
士兵和遊俠能一樣嗎?士兵看起來就正氣多了,令行禁止,不侵犯百姓。
說到這個,齊王建就很疑惑:
「你們秦國的士兵,怎麽那麽……」
他不知道該怎麽形容。
就是,一般的兵和匪沒什麽區別。
六國的兵都是這樣的,士兵不會特意善待庶民,有時候還會主動參與搶劫。
哪怕這些兵自己參軍以前也是農人,打完仗迴去就要繼續種地。他們也不會想著我是農人我不能欺負其他農人,反而很熱衷於仗著武力值欺淩弱小。
可等他們迴鄉之後,卻又搖身一變變成乖順的農人了。不會主動為禍鄉裏,因為他們脫下了「兵」的身份。
齊王建以前不知道這個,後來見識過一些事情之後知道了。他詢問張良,張良告訴他農人沒進學過,不懂什麽道理,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倉廩實而知禮節。
一個在溫飽上掙紮的底層庶民,要求他有同理心、想著「我現在當兵欺負了耕農,以後也會遇到其他當兵的欺負我家裏人」是很不現實的。
許多道理是要教才能學會的,而這些農人和兵卒沒人教他們道理。
「但是這樣的事情,在齊國很多,在秦國卻很少。」
齊王建十分費解。
秦國也沒有全麵普及對農人的教育,能上學的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酈食其哪裏知道這個,他都離開秦國很久了。而且他之前在秦國時也沒怎麽接觸過秦國的兵卒,如今真是一問三不知。
想了想,他說道:
「我與秦國時常有往來通信,等下次鹹陽有信送來,可以叫住送信的士兵問一問。」
酈食其可算想起來他忘了給秦王匯報進度的事情了,打發走齊王之後趕緊迴去,把這些天發生的事都記錄下來。
信使是隔日到的。
交換了信件還不讓走,被齊王建拉著問東問西。
信使摸不著頭腦:
「大王為何對這個感興趣?秦軍如今有了新的軍規,自然就沒人侵犯庶民了。」
其實秦軍一向令行禁止。
但令行禁止隻代表士兵聽話,不代表士兵就會和黎庶秋毫無犯。得是上麵的將軍下了令直接說不許侵擾農人,士兵們才會乖乖照做。
以前秦軍都是出國去打別人的,哪怕秦國看重農事,也沒閑到連別國的農人都愛護的地步。唯有迴到自己的秦土,才會主動愛惜。
古代很多士兵都是這樣,迴鄉之後護著鄉裏的鄉親和田地,離開家鄉立刻化身兵匪燒殺搶掠。
新的軍規自扶蘇重生後漸漸落成,明確規定了士兵不許欺壓任何庶民。
畢竟這些庶民以後都是大秦的國民,而且出去欺負人習慣了,萬一退伍後壞毛病改不過來,繼續為禍鄉裏怎麽辦?
他們現在覺得秦土上的是自己人,不能動。以後普天之下都是秦土,沒了可以欺負的對象,會不會覺得隻要不是自己家鄉那一畝三分地,外麵的就都是外人?
兵養得好是可以受庶民愛戴的。
這一點在秦國十分明顯。
畢竟秦國的兵都是各地庶民積極參軍組建起來的,說是全民皆兵完全不過分,秦人先天就覺得士兵是自家人。
而且這些士兵出去是為了家裏掙田產和封爵的,是為自家而戰。哪怕不像後世那種出於保衛家國的理想而戰,也總比六國那類大多被抓壯丁才被迫參戰的強。
所以秦人看到秦兵時雖有懼怕,卻也不多。在扶蘇執政後期,有兵民秋毫無犯的鐵律在,士兵反倒成為了令庶民信賴的人。
有時候庶民遇到不公,不敢去找當官的說,但是會悄悄告訴巡邏的秦兵。
扶蘇意識到這個奇怪現象之後認真研究了一番。
他發現庶民可能是覺得當兵的都是農人出身,尤其那些普通兵卒,以後還會迴去繼續當農人。但當官的不同,他們是讀過書的,以後也不會迴來繼續做耕農,是實現了階級跨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