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扶蘇上一世其實就是先從商業開始搞階梯稅製的,在這方麵他很有發言權。
他表示:
「新的商稅製度能使國庫充盈,如此一來便不必太剋扣庶民了。」
從商人身上吸血供養庶民,這樣庶民的生活成本就轉嫁在了商稅上頭。官府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布惠於民,讓種田的成本大大降低。
一邊是稅多的商業,一邊是福利好的農業,種了一輩子地的樸素農人是不會想著改去行商的。
非得社會發展到商業異常繁榮的地步,才會出現庶民看不上農耕的些許優待。但這就不是大秦需要考慮的事情了,至少還得過一兩千年才能達到這個程度。
張良也補充道:
「當初李悝變法設置過一個平糴,以國庫出資購買與出售糧食來平衡糧價。此舉大有可為,尋常商品也可設置類似的售價調控之所。」
平糴就是後來的常平倉,糧食豐收的時官府高價買入,提高糧食價格,順便充盈府庫。糧食欠收的時候再低價出售給庶民,避免有人哄抬糧價,賺災難錢。
製度是個好製度,可惜常平倉一般設置在城中。等那些需要購糧的庶民得到消息的時候,糧食大多都被提前得知消息的權貴買走了。
官商勾結屢見不鮮,權貴用這種惠民的東西來賺錢,低價買了官糧之後轉手就高價賣出去。
所以統治者天真地想著這個可以平衡物價,結果反而導致物價更誇張。倘若不能管束住那些權貴,還不如不設。
幸而大秦最大的優勢就是重法度,比起其他王朝來說,在這方麵處理起來更得心應手。
秦王政淡淡地掃了一眼眾人:
「寡人倒要看看,誰敢公然與民爭利。」
爹吹扶蘇適時開口:
「有父親在,宵小自然不敢異動。然而後世子孫不知是否成器,我等還得將監察製度完善一二。」
張良:…………
張良還是頭一次聽「雖然我和我爹都很能幹,但是我兒孫恐怕是個沒用的東西」這種論調,八風不動的穩重表情險些裂開。
王上和太子平時說的就是這種東西嗎?是真的一點都不擔心烏鴉嘴啊!
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想了個地府小劇場——
地府聯通各界,某天始皇來到了現代社會,學會用電腦之後心血來潮搜索關鍵詞「秦始皇」。
跳出來的第一條內容是:「我是秦始皇,剛剛從地底復活,正要重建大秦。v我50,待我事成,封你做大將軍。」
始皇於是虛心詢問v我50是什麽意思,看完之後:……
#朕的大秦隻值五十塊#
第71章 秦王害羞
張良在章台宮長足了見識,第一次知道原來英明睿智的君主是這個樣子的。出宮之後偶遇滿大街閑逛的街溜子韓侯,突然有了一種怪不得韓國會滅亡的明悟。
別人家的諸侯王已經開始為子孫後代如果不成器該怎麽解決而考慮了,他家的……不提也罷!
韓侯瞧見張良,高興地打招唿:
「子房啊,這是剛從宮裏出來?秦王找你什麽事?」
這嘮家常的語氣,很難想像是舊主在和臣子寒暄。
張良默然不語。
韓侯也不在意他迴不迴答:
「行了你別說了,我懂我懂,朝堂機密不好對外說的,本侯就隨便問問。」
換楚侯說這話,隻會讓人覺得是在陰陽怪氣,諷刺臣子背住投敵。但韓侯完全沒這種想法,他的語氣甚至還有點高興。
佐證就是下一秒韓侯欣慰地拍了拍張良的肩膀,誇讚道:
「你比你爹能幹,這麽快就混到能被秦王單獨召見了。不錯,繼續努力,本侯以後就靠你了。」
張良:……
張良開始思考,他為什麽是個韓國人,韓國造了什麽孽怎麽出個這樣的亡國之君。
這還沒完,韓侯又關切地問道:
「對了,子房你是不是還沒成家?趕緊成家啊,多生幾個爭氣的兒女。萬一本侯壽數太長,還得繼續靠你的兒女過日子呢。」
說著說著又抱怨起其他韓臣一點用都沒有,在秦王麵前根本說不上話。
張良:…………
韓侯說話也太沒顧忌了,什麽叫「萬一本侯壽命太長就得靠你兒女了」?詛咒他活不過韓侯這個中年人是吧?
張良現在就是很不理解,他祖上當初為什麽選擇事韓,韓王救了他全家是嗎?現在韓國都沒了,他們一家還得繼續給韓侯辛苦賣命,這也太慘了。
告別了自說自話的韓侯,張良心情不佳地迴到府中。
因為被韓侯強拉著寒暄了好一會兒,原本還有點光亮的天空徹底暗了下來。待張良進門的時候,張府的暮食早就擺上來了。
父親張平見他這麽晚才迴來,便關心了一句。
張良實話實說:
「兒被韓侯拉著說了半晌的話,這才迴來遲了。」
張平比他兒子忠心多了,當即開始追問他們都說了什麽。又問兒子韓侯最近過得怎麽樣,氣色如何,有沒有受到苛待的跡象。
這些張良都一一答了,他覺得沒什麽好隱瞞的。
但是有些話,是真的不適合跟長輩說。張良年紀輕沒有經驗,不知道這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
張平瞬間抓住了談話重點:
他表示:
「新的商稅製度能使國庫充盈,如此一來便不必太剋扣庶民了。」
從商人身上吸血供養庶民,這樣庶民的生活成本就轉嫁在了商稅上頭。官府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布惠於民,讓種田的成本大大降低。
一邊是稅多的商業,一邊是福利好的農業,種了一輩子地的樸素農人是不會想著改去行商的。
非得社會發展到商業異常繁榮的地步,才會出現庶民看不上農耕的些許優待。但這就不是大秦需要考慮的事情了,至少還得過一兩千年才能達到這個程度。
張良也補充道:
「當初李悝變法設置過一個平糴,以國庫出資購買與出售糧食來平衡糧價。此舉大有可為,尋常商品也可設置類似的售價調控之所。」
平糴就是後來的常平倉,糧食豐收的時官府高價買入,提高糧食價格,順便充盈府庫。糧食欠收的時候再低價出售給庶民,避免有人哄抬糧價,賺災難錢。
製度是個好製度,可惜常平倉一般設置在城中。等那些需要購糧的庶民得到消息的時候,糧食大多都被提前得知消息的權貴買走了。
官商勾結屢見不鮮,權貴用這種惠民的東西來賺錢,低價買了官糧之後轉手就高價賣出去。
所以統治者天真地想著這個可以平衡物價,結果反而導致物價更誇張。倘若不能管束住那些權貴,還不如不設。
幸而大秦最大的優勢就是重法度,比起其他王朝來說,在這方麵處理起來更得心應手。
秦王政淡淡地掃了一眼眾人:
「寡人倒要看看,誰敢公然與民爭利。」
爹吹扶蘇適時開口:
「有父親在,宵小自然不敢異動。然而後世子孫不知是否成器,我等還得將監察製度完善一二。」
張良:…………
張良還是頭一次聽「雖然我和我爹都很能幹,但是我兒孫恐怕是個沒用的東西」這種論調,八風不動的穩重表情險些裂開。
王上和太子平時說的就是這種東西嗎?是真的一點都不擔心烏鴉嘴啊!
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想了個地府小劇場——
地府聯通各界,某天始皇來到了現代社會,學會用電腦之後心血來潮搜索關鍵詞「秦始皇」。
跳出來的第一條內容是:「我是秦始皇,剛剛從地底復活,正要重建大秦。v我50,待我事成,封你做大將軍。」
始皇於是虛心詢問v我50是什麽意思,看完之後:……
#朕的大秦隻值五十塊#
第71章 秦王害羞
張良在章台宮長足了見識,第一次知道原來英明睿智的君主是這個樣子的。出宮之後偶遇滿大街閑逛的街溜子韓侯,突然有了一種怪不得韓國會滅亡的明悟。
別人家的諸侯王已經開始為子孫後代如果不成器該怎麽解決而考慮了,他家的……不提也罷!
韓侯瞧見張良,高興地打招唿:
「子房啊,這是剛從宮裏出來?秦王找你什麽事?」
這嘮家常的語氣,很難想像是舊主在和臣子寒暄。
張良默然不語。
韓侯也不在意他迴不迴答:
「行了你別說了,我懂我懂,朝堂機密不好對外說的,本侯就隨便問問。」
換楚侯說這話,隻會讓人覺得是在陰陽怪氣,諷刺臣子背住投敵。但韓侯完全沒這種想法,他的語氣甚至還有點高興。
佐證就是下一秒韓侯欣慰地拍了拍張良的肩膀,誇讚道:
「你比你爹能幹,這麽快就混到能被秦王單獨召見了。不錯,繼續努力,本侯以後就靠你了。」
張良:……
張良開始思考,他為什麽是個韓國人,韓國造了什麽孽怎麽出個這樣的亡國之君。
這還沒完,韓侯又關切地問道:
「對了,子房你是不是還沒成家?趕緊成家啊,多生幾個爭氣的兒女。萬一本侯壽數太長,還得繼續靠你的兒女過日子呢。」
說著說著又抱怨起其他韓臣一點用都沒有,在秦王麵前根本說不上話。
張良:…………
韓侯說話也太沒顧忌了,什麽叫「萬一本侯壽命太長就得靠你兒女了」?詛咒他活不過韓侯這個中年人是吧?
張良現在就是很不理解,他祖上當初為什麽選擇事韓,韓王救了他全家是嗎?現在韓國都沒了,他們一家還得繼續給韓侯辛苦賣命,這也太慘了。
告別了自說自話的韓侯,張良心情不佳地迴到府中。
因為被韓侯強拉著寒暄了好一會兒,原本還有點光亮的天空徹底暗了下來。待張良進門的時候,張府的暮食早就擺上來了。
父親張平見他這麽晚才迴來,便關心了一句。
張良實話實說:
「兒被韓侯拉著說了半晌的話,這才迴來遲了。」
張平比他兒子忠心多了,當即開始追問他們都說了什麽。又問兒子韓侯最近過得怎麽樣,氣色如何,有沒有受到苛待的跡象。
這些張良都一一答了,他覺得沒什麽好隱瞞的。
但是有些話,是真的不適合跟長輩說。張良年紀輕沒有經驗,不知道這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
張平瞬間抓住了談話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