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地庶民的日子如何,便在他的掌握之中。


    張良帶了幾個小吏進來幫他拿文冊,聽完問題先告了一聲罪。隨後來到一個小吏身邊,從他懷裏抱著的一堆冊子中取出一本。


    侍者將那本遞送到王上與太子麵前,請二位觀閱。


    張良則在君上翻看文冊時脫稿解答:


    「齊國境內庶民日子過得還不錯,因齊地重商,為了生產商品,需有大量庶民參與製作。齊人因此耕田者占比偏低,工匠數量偏多,且還有一些庶民幹脆自己做起了小買賣。」


    齊國貴族懶得壓榨那點民脂民膏,不如把賣往六國的商品提個更高的價,那樣才有賺頭。


    相反的是,由於不少庶民從事生產行業,他們的日常收入不少。庶民日子普遍過得不錯,有錢什麽買不到呢?


    當然,這個不錯也隻能和六國庶民對比了。本身還是在庶民階層裏算的,換後世之人看來隻會覺得他們依然泡在苦水裏。


    秦王政聽罷陷入沉思。


    扶蘇迴憶起了史書記載:


    「昔年齊桓公在位之事,管仲任國相,以商術令齊人衣食豐足。管仲將國內的壓力轉至他國,靠吸血別國反哺庶民,實乃大才。」


    管仲幹的事情和後世歐洲不少國家差不多,賺外國人的錢,然後給自家國民設置極高的社會福利。


    可惜華夏自古以來就這麽一個管子,旁人都沒學到他的本事。齊國靠著吃管子的老本,一直富庶到戰國末年。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販賣海鹽。


    內陸地區井鹽和湖鹽確實很多,但井鹽開採困難,湖鹽大多地處西北。各國境內的鹽產量不是特別夠吃,尤其是在什麽都缺的先秦時代。


    你和他們說青海地區好多鹽湖裏的鹽非常純淨,甚至都能直接取來吃,不需要怎麽加工提煉。沒有用的,那地方絕大多數的諸侯國爪子都伸不過去。


    中原各國還是得靠雜質很多的鹽來續命,甚至還有庶民得用糞鹽過日子——就是取用糞坑附近的土地,製出鹽來。


    齊國抓住了這個商機,以海鹽高價銷售去內陸。


    反正大家平時吃的鹽雜質也沒少到哪裏去,粗略提純的海鹽說不準還更優質一些呢。


    販鹽是個暴利的行業,齊國藉此豐足了國庫。國庫不缺錢,自然不需要對國民收太重的稅。


    後來的大一統王朝弄鹽鐵官營,鹽掌控在官府手中。但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中原各國出錢買鹽了,所以提價的鹽隻能銷售給自家百姓。


    古代鹽價居高不下,就是因為這個。


    所謂「民不加賦而國足」,民眾的賦稅沒有增加、國庫的收入卻很充足,靠的就是這種隱形的「鹽稅」,或者說「消費稅」。


    後世也有類似的東西,增值稅就是。


    隻不過古代得靠生活必需品來賺取稅收,後世卻多是從提高生活質量的享受類商品下手。在這方麵加稅不會拖垮底層百姓,比古代那種情況要好上不少。


    秦王政對管仲的這種手段自然是心動的,奈何大秦好像沒多少懂這個的人才。


    所幸術數家已經在培養了,商業也在放寬限製。搞術數和經商的多了,這方麵的大才遲早會冒出來。


    秦王政看了一眼他家萬能的太子,懷疑扶蘇其實也懂一點。


    扶蘇露出了謙虛的微笑:


    「天下一統後雖然沒有其他國家供大秦吸血,但這不是還有西域嗎?」


    西域諸戎傳來消息,說更遙遠的西邊有同樣很強大的王朝。既然是強大的王朝,那不能缺錢的吧?


    把大秦子民的壓力轉嫁給西方人,多好的選擇吶。


    以前齊國賺六國的錢,還要被六國罵。一是大家千餘年前多是同個先祖,二是離得近掐架很方便。


    現在西方王朝隔那麽遠,中間無數小國林立,他們想打也很難打的過來。


    不滿有什麽用,還不是得掏錢買東西?有本事你別買,高端奢侈品秦國貴族自己都不一定夠用。


    其實扶蘇懷疑那些人傻錢多的西方人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宰了。根據他上輩子撈錢的經驗,那些西方貴族的錢特別好賺,他們買絲綢瓷器的時候眼都不眨。


    扶蘇悄悄告訴父親:


    「那些西方人不太會講價。」


    秦王政瞬間領悟:


    「我們派一些會做生意的過去。」


    以我之長攻彼之短,沒必要同外邦人太客氣。


    張良看著兩位君上嘀嘀咕咕不知道在小聲探討什麽,明智地選擇了暫且閉嘴不去打擾。


    等王上迴神,他才接著說道:


    「齊國因為朝外經商,貴族才不怎麽壓榨庶民。若等天下一統,我大秦的商人恐怕很難做到如此。」


    高端商品可以往西方吸血,普通商品還是得庶民承擔。怎麽限製那些商人,還需要仔細斟酌。


    商稅肯定是要調整的,不能一味地用重稅。如此一來商人為了迴本隻能再提高商品的價格,保持自己的利潤空間足夠。


    商稅太低也不行,那樣經商的收益太大了,會有人棄農從商。而且稅收少,商人隻會變本加厲地擴大商業版圖。


    秦王政想到了扶蘇之前提議的階梯田稅製度。


    田畝數少的庶民,交稅比例低。田畝數多的地主,交稅比例高。


    商業似乎也可參考這招,賺得越多交得越多,藉此控製商業規模,隻是得防備偷稅漏稅的行為。好在大秦本來就打壓商人,對他們看管嚴厲,倒不是很擔心這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字驚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字驚鴻並收藏[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