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雜家不是個很成型的流派,它始於商鞅的門客屍佼。在屍佼之後,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呂不韋,他撰寫的《呂氏春秋》便是雜家的集大成之作。


    原本因為秦王政對呂不韋有偏見,不喜《呂氏春秋》,導致雜家在秦國舉步維艱。但後來太子扶蘇明顯青睞雜家,秦王政愛重太子,便不再計較呂相的那些舊事了,左右人都已經死了。


    在秦國這種特殊的學術氛圍裏,註定了雜家弟子會越來越多。


    誰讓秦國不會放棄以法治國的根基呢?隻要法家不倒,秦國就必然要永遠走在雜糅百家的道路上。


    聽聞秦國官學裏也開始教授各派學說了,卻是隻取精華部分教導,且不限製學子選修科目的數量。


    這不就是雜家手段嗎?隻不過做得更委婉隱晦一些,還找了一堆藉口安撫諸子百家,讓諸派有苦難言。


    如今長安學宮裏雜家弟子也越來越多了,不少新加入的學子都沒有選擇固定的流派棲身。在曹參過來之前,就有一些雜家弟子鬧得各家很不痛快,這才有了現在人人喊打的局麵。


    曹參覺得自己很冤枉:


    「我怎麽就成雜家弟子了?我說挑個優秀的學,又沒說在每家裏都挑出優秀的部分一起學。」


    這是一迴事嗎?!


    蕭何表示愛莫能助:


    「他們已經認定你是雜家弟子了。」


    曹參:……


    曹參隻好自己迴去想辦法了。


    他想的辦法是趕緊確定一個學派加入進去,這樣大家就知道他不是雜家弟子了。正好他考察了這麽久,心裏還是有傾向的。


    隻不過他得挑個不會阻止他繼續去別家聽課的學派,畢竟各家確實都有點東西。


    也沒人規定隻有儒家弟子能聽儒家講座不是?做學問的不要那麽死板嘛。


    可惜曹參的加入申請被婉拒了。


    學派認為他不是真心想加入自家,而是想打入內部替雜家偷師更多的精華內容。


    曹參:…………


    你們一群搞學術的,又不是在當官,用得著這麽勾心鬥角嗎?


    曹參被氣笑了,他覺得各派簡直不可理喻。他幹脆和各家都槓上了,開始挨個給大學派發自薦申請。


    他倒要看看,有沒有哪家肯接受他。


    事實證明,沒有。除了墨家比較友善,但墨家表示你加入我們得先選派係。


    曹參願聞其詳。


    墨家:我們有楚墨齊墨和秦墨,你得選一家,然後和另外兩家保持距離。


    曹參:告辭!


    學派內部還有傾軋,他都差點忘了這一茬。所以這群學子是不是一直沒進官場給憋壞了,在這裏提前體驗結黨營私排除異己?


    最後曹參決定,既然你們都說我是雜家弟子了,那我就雜給你們看。


    雜家如今沒有明確的領頭人,不要緊,他來當這個領頭人。


    雜家沒有講師,問題不大,他們不需要自己的講師。實在不行,他曹參學成歸來也能給大家講一講。


    現在的雜家隻需要團結一致,形成一個小團體就行了。


    畢竟單人跑去蹭課容易被趕出來,一群人跑去集體蹭課,你趕一個看看?


    怎麽,想打群架是吧?


    雜家蹭課團和法家學子槓上的消息傳來時,蕭何正在隔壁學殿裏聽儒家講師說荀子的思想主張。


    他急急忙忙從殿中跑出來勸架,結果定睛一看,雜家這邊領頭的怎麽是小夥伴曹參?


    法家弟子劍拔弩張:


    「這是我法家的課堂,你們一大群人烏泱泱跑過來,到底有沒有把法家放在眼裏?」


    之前法家是沒有「法家」這個明確的總結用詞的,都是說的「法術刑名之學」。但大家都是某家某家,就他們名字那麽長,說起來麻煩,後來就改稱法家了。


    還別說,有了專門的名稱後,法家弟子越發團結起來。尤其是在他們的主場秦國,行事十分囂張。


    蕭何一聽這話就覺得要遭,肯定得打起來。他頭大如鬥,趕緊上前就要勸一勸。


    結果卻聽曹參說:


    「太子扶蘇是支持雜家的,日後朝中恐怕雜家弟子會占據更多的官位。你們法家難道不想自己的學說在雜家中占比更大嗎?莫非是覺得如今秦國以法治國就已經滿足了,失去了更高的追求?」


    法家弟子:!!!


    可惡,他說的有道理啊!


    法家弟子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態度,友善地招唿起來:


    「雜家的兄弟快進來快進來,有課我們大家一起聽。所以那個占比的問題,還能再談嗎?」


    蕭何:……


    學派就是如此的現實,曹參,真有你的。


    改變不了秦國雜家出頭的未來趨勢,隻能改變雜家內部的學說比例。他們法家比較務實,不像儒家那麽清高,隻要雜家肯商量比重問題,一切好談。


    儒家弟子眼睜睜看著兩撥人勾肩搭背哥倆好地進去了,耳邊還能依稀聽到法家弟子在編排儒家「清高」「孤傲」「不寬容」,氣了個倒仰。


    當著他們的麵拉踩是吧?


    雜家從過街老鼠變成香餑餑,隻需要一個曹參的加入。


    長安學宮的程祭酒上任之後各種規定多如牛毛,不僅是學子和講師的行為規範,還有各類附加的製度要求。


    原本大家以為許祭酒已經折騰出了那麽多東西,程祭酒過來應該沒法再加。結果程祭酒偏偏很有想法,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幹勁十足地搞改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字驚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字驚鴻並收藏[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