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仇是爽了,事後誰也跑不掉。楚悼王的兒子根據楚國律法,把這群膽敢侮辱他爹屍身的貴族全部夷三族,順手收迴了他們的封地。
楚國貴族是不知道這條律法嗎?
不,他們隻是不在乎。
楚國的國情決定了貴族權利極大,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個小諸侯王。他們自負楚王不能因為侮辱屍體的事情拿自己怎麽樣,卻忘了楚國還沒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呢。
但是看目前楚國的樣子,距離春秋戰國也不遠了。楚王一代不如一代,國力也在緩慢衰落,貴族已經開始不把楚王放在眼裏了。
昌平君想利用秦國這件事,解決楚國的這一頑疾。就算不行,自己能當上楚王也賺了。
他可不信秦楚交戰的時候,這些貴族會傾盡全力去救楚。所以到時候隻要他得到了剩餘貴族們的擁戴,依然可以湊出兵力和秦國抗衡。
這就像是當初西周被滅,倒黴的隻有西周天子。諸侯還好端端的,手裏依舊掌握錢財兵力,能輔佐東周重建。
弟弟昌文君仔細思量了許久,不得不承認兄長的謀算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現在不是楚國貴族自立的好時機,所以他們當然會更傾向於維持住以楚王為核心的楚國體係。
大不了就是提前從「西楚」變「東楚」,那也比楚國徹底被滅要強。而且昌平君也不一定就會步上東周天子的後塵,說不準他能繼續維持住「西楚」的政治格局呢。
「此事還需提前和楚國貴族商量。」
弟弟提醒道。
等到情況緊急再談,先不說消息傳達緩慢,那邊也不一定願意配合。
早些談妥了,貴族也能早做準備。
這樣等秦國滅楚時,沒準貴族考慮到還有昌平君這個備胎,幹脆不積極抵抗了。自己保存實力等待簇擁新王上位,任由楚王負芻被秦國抓走。
昌平君也道:
「這麽做雖然對不起楚王,但我們也是為了楚國的存續。」
反正貴族本來就不會傾盡全力護住楚國,他們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負芻又沒什麽本事,貴族留著本錢支持別人也無可厚非。
至於楚國貴族會不會因為三晉貴族的悲慘下場而為了楚國拚死抵抗,可能性還真不大。
兩邊國情差得太多了,楚國的地形和氣候決定了他們那邊和中原地區是兩種畫風。
中原沒什麽險可守,貴族才會任人魚肉。他們楚地可不同,貴族完全可以藉助地利當土霸王。
一個兩個的,秦國能剿滅過去。可楚國境內到處都是這樣占山為王的貴族部落,他滅得過來嗎?
打一個,其他的能群起而攻之。
雖然楚王死了、楚國滅了不能叫貴族們感到唇亡齒寒,但秦國攻打其他貴族領地,還是可以讓他們生出警惕、同仇敵愾的。
——這就是「犬戎滅周無人在意,匈奴打燕趙國反擊」的道理。
鹹陽宮中。
扶蘇恰好也和父親談及楚國那群打不死的蟑螂一般的貴族們。
他的評價是:
「一群野蠻的土匪,卻比土匪更加難纏。」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楚國那群半部落製的貴族不僅有文化,還有兵有糧有錢有地利,屬於各項優勢點滿的土匪。
偏偏楚國各地遍布著大大小小數不盡的土匪窩點,秦軍人數再多進去也是水入大海,毫不起眼。
幸好這些貴族不是徹徹底底的一條心,隻要秦國把他們打疼了,他們就會選擇龜縮起來,不輕易支援別人。
立刻就被秦國一起打死,和眼睜睜看著其他人先被打死、自己拖延一下。選擇後者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當年秦國滅楚費勁,秦國滅楚國貴族更費勁。
不少貴族後來見勢不妙,幹脆也不正麵抵抗了。帶著人和錢財悄悄溜走,換個其他地方繼續當大本營積蓄勢力。
但這一世,會這麽選的人恐怕不多。
因為秦國搞搜刮這一套,想躲去外地不容易。尤其是往別國跑的路上會有軍隊攔截搜身,斷了貴族們的後路。
所以貴族恐怕會選擇拚死抵抗,而非轉移陣地。
巴清商隊打探來的消息,比扶蘇預計的還要糟糕一些——不少貴族已經開始提前轉移財產了。
和楚國共存亡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都把自家的兵糧貢獻大半出去。但楚王不配,貢獻那麽多的話,貴族自己不要過日子的嗎?
既然救不了楚國,那不如給自己預留一條後路。
自己家族現在所在的地方還是不夠穩妥,好在封地裏總能找到更安全的地點,實在不行就往封地外找。
於是楚國境內出現了許許多多悄悄轉移資產,並且在易守難攻之地建立新據點的情況。
這是做好準備和入境的秦軍打守衛戰的架勢啊。
不知道楚王是否了解這件事?
秦王政皺眉:
「國還未亡,他們倒是先準備起來了。」
身為王族,秦王政自然非常不喜這種行為。
哪個君王樂意看到貴族為了自保出賣國君呢?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秦國,秦王政能讓轉移資產的貴族再也沒有資產可以轉移。
扶蘇也很煩楚國這群人,但他不得不提醒父親,這種情況並不止發生在貴族身上。
楚國貴族是不知道這條律法嗎?
不,他們隻是不在乎。
楚國的國情決定了貴族權利極大,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個小諸侯王。他們自負楚王不能因為侮辱屍體的事情拿自己怎麽樣,卻忘了楚國還沒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呢。
但是看目前楚國的樣子,距離春秋戰國也不遠了。楚王一代不如一代,國力也在緩慢衰落,貴族已經開始不把楚王放在眼裏了。
昌平君想利用秦國這件事,解決楚國的這一頑疾。就算不行,自己能當上楚王也賺了。
他可不信秦楚交戰的時候,這些貴族會傾盡全力去救楚。所以到時候隻要他得到了剩餘貴族們的擁戴,依然可以湊出兵力和秦國抗衡。
這就像是當初西周被滅,倒黴的隻有西周天子。諸侯還好端端的,手裏依舊掌握錢財兵力,能輔佐東周重建。
弟弟昌文君仔細思量了許久,不得不承認兄長的謀算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現在不是楚國貴族自立的好時機,所以他們當然會更傾向於維持住以楚王為核心的楚國體係。
大不了就是提前從「西楚」變「東楚」,那也比楚國徹底被滅要強。而且昌平君也不一定就會步上東周天子的後塵,說不準他能繼續維持住「西楚」的政治格局呢。
「此事還需提前和楚國貴族商量。」
弟弟提醒道。
等到情況緊急再談,先不說消息傳達緩慢,那邊也不一定願意配合。
早些談妥了,貴族也能早做準備。
這樣等秦國滅楚時,沒準貴族考慮到還有昌平君這個備胎,幹脆不積極抵抗了。自己保存實力等待簇擁新王上位,任由楚王負芻被秦國抓走。
昌平君也道:
「這麽做雖然對不起楚王,但我們也是為了楚國的存續。」
反正貴族本來就不會傾盡全力護住楚國,他們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負芻又沒什麽本事,貴族留著本錢支持別人也無可厚非。
至於楚國貴族會不會因為三晉貴族的悲慘下場而為了楚國拚死抵抗,可能性還真不大。
兩邊國情差得太多了,楚國的地形和氣候決定了他們那邊和中原地區是兩種畫風。
中原沒什麽險可守,貴族才會任人魚肉。他們楚地可不同,貴族完全可以藉助地利當土霸王。
一個兩個的,秦國能剿滅過去。可楚國境內到處都是這樣占山為王的貴族部落,他滅得過來嗎?
打一個,其他的能群起而攻之。
雖然楚王死了、楚國滅了不能叫貴族們感到唇亡齒寒,但秦國攻打其他貴族領地,還是可以讓他們生出警惕、同仇敵愾的。
——這就是「犬戎滅周無人在意,匈奴打燕趙國反擊」的道理。
鹹陽宮中。
扶蘇恰好也和父親談及楚國那群打不死的蟑螂一般的貴族們。
他的評價是:
「一群野蠻的土匪,卻比土匪更加難纏。」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楚國那群半部落製的貴族不僅有文化,還有兵有糧有錢有地利,屬於各項優勢點滿的土匪。
偏偏楚國各地遍布著大大小小數不盡的土匪窩點,秦軍人數再多進去也是水入大海,毫不起眼。
幸好這些貴族不是徹徹底底的一條心,隻要秦國把他們打疼了,他們就會選擇龜縮起來,不輕易支援別人。
立刻就被秦國一起打死,和眼睜睜看著其他人先被打死、自己拖延一下。選擇後者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當年秦國滅楚費勁,秦國滅楚國貴族更費勁。
不少貴族後來見勢不妙,幹脆也不正麵抵抗了。帶著人和錢財悄悄溜走,換個其他地方繼續當大本營積蓄勢力。
但這一世,會這麽選的人恐怕不多。
因為秦國搞搜刮這一套,想躲去外地不容易。尤其是往別國跑的路上會有軍隊攔截搜身,斷了貴族們的後路。
所以貴族恐怕會選擇拚死抵抗,而非轉移陣地。
巴清商隊打探來的消息,比扶蘇預計的還要糟糕一些——不少貴族已經開始提前轉移財產了。
和楚國共存亡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都把自家的兵糧貢獻大半出去。但楚王不配,貢獻那麽多的話,貴族自己不要過日子的嗎?
既然救不了楚國,那不如給自己預留一條後路。
自己家族現在所在的地方還是不夠穩妥,好在封地裏總能找到更安全的地點,實在不行就往封地外找。
於是楚國境內出現了許許多多悄悄轉移資產,並且在易守難攻之地建立新據點的情況。
這是做好準備和入境的秦軍打守衛戰的架勢啊。
不知道楚王是否了解這件事?
秦王政皺眉:
「國還未亡,他們倒是先準備起來了。」
身為王族,秦王政自然非常不喜這種行為。
哪個君王樂意看到貴族為了自保出賣國君呢?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秦國,秦王政能讓轉移資產的貴族再也沒有資產可以轉移。
扶蘇也很煩楚國這群人,但他不得不提醒父親,這種情況並不止發生在貴族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