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門客便問他:
「相邦可有思量了?」
是放任秦國出兵,以後安安分分當個大秦國相,還是試圖阻撓,維持住楚國的存在,給個準話。
昌平君想也沒想:
「楚國不能滅!」
他能當上大秦相國,一方麵是他當初協助秦王政剿滅嫪毐有功在身,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楚國公子的身份。
當時的秦王政還要給楚係一點麵子,順便利用昌平君安撫楚國。
楚國至今為止都沒主動出手襲擊秦國,有一方麵的原因是秦國丞相是他們楚國的公子。楚人想著秦國都讓楚國公子當相國了,顯然沒有攻楚的心思,否則肯定不會放任昌平君繼續如此重要的位置。
要知道昌平君這個楚國公子,也是有繼承權的。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隨時能成為下一任楚王。
昌平君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自己門清,沒了楚國,他是比不過對大秦功勳卓著的其他臣子的。
王綰、李斯、馮去疾等等,每一個拎出來都能威脅他的相位。所以第一個選擇根本就是笑話,楚國一滅,他絕無可能繼續擔任丞相。
看似有的選,實則沒得選。
昌平君捂著額頭:
「先生,此事難辦矣!」
秦國的鐵騎是那麽好阻擋的嗎?楚國是否可以抵擋住大秦的征伐,他心裏真的沒有把握。
門客便道:
「不管如何,您現在還是秦國的相邦。若您利用職權之便,想來也能為故國做點什麽。」
昌平君眸光一閃,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
他聽出來了,這個門客約莫是楚王或者楚國貴族派來的。具體來自哪方還要調查,在確定身份前,自己不能露出把柄。
萬一這人是秦王派來釣魚的呢?所以還是得穩妥起見。
「你先下去吧,我再想一想。」
昌平君心裏其實已經有了想法,隻是不能和這人聊。屏退這人之後,他去找了自己的弟弟昌文君。
兄弟兩人都是當初跟隨呂不韋一起斬殺嫪毐的功臣,昌平君得了相國之位,昌文君也因此封爵。
不過比起兄長,昌文君在朝中沒太多的存在感。
同為楚國公子,有大事昌平君自然要和弟弟說。事關楚國存亡和他們兄弟二人的前途,隻有他們自己商量才最穩妥。
昌平君道:
「秦國即將發兵攻楚,此乃天賜良機。」
弟弟昌文君不解兄長這是何意。
昌平君眸光閃爍:
「你可記得代地的趙國?」
趙國被滅之後,有個宗室公子逃出去重新復立了趙國。雖然他們在秦國朝中的不少人都知道,那隻是秦王放出去的幌子,不是真的讓趙國復國的。
可,趙國可以是假復國,楚國卻能真復國。
弟弟大吃一驚:
「兄長是打算……」
昌平君點頭,不甘地說道:
「熊悍都能當楚王,我為何不可?」
如今已經不能指望在秦國的支持下迴國繼位了,那不如自己憑本事去搶個王位迴來。趁著秦國滅楚,他召集人馬復國。
隻要那個沒用的楚王負芻被抓了,或者是死了,剩下那個最名正言順的楚國公子就是他。
弟弟眉頭緊皺:
「可是兄長,若你在那時復國,隻怕楚國已經虛弱到無法抵抗秦國,你也要被秦國剿滅的。」
昌平君不這麽想:
「三晉被滅之後,多的是人想復國。若我自立為王,隻要承諾後續幫助他們,就能得到三晉助力。」
除此之外,昌平君還有別的底氣。
楚國和中原五國可不一樣,它還保留了一部分的部落製結構。
楚國的貴族自由度極高,如今的楚國內部簡直就是一個翻版的西周。楚王雖然能號令各地的貴族,但貴族的自主權堪比諸侯國了,也不是次次都聽話的。
如果沒有秦國橫插一腳提前滅楚,時間長了,楚國大概會成為下一個春秋戰國。如今的楚王還有一定的威懾力,以後就不好說了。
倘若用一個例子來展現楚國的權利結構,就得提一提吳起變法。
吳起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在魯國時帶領魯軍擊敗齊國,在魏國時帶領魏軍屢次大敗秦國、占領河西之地,還給魏國弄出了名震千古的古代特種兵「魏武卒」。
後來被魏武侯猜忌又去了楚國,得到楚悼王的賞識,開始大搞變法。在他的變法影響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勢不可擋。
然而很不幸的是,後來楚悼王死了。
支持改革的君主一死,受到打壓的貴族肯定要出手報復的,這都是變法的保留節目了。
楚國貴族也不例外。
但是楚國貴族比秦國的可要囂張太多了,他們直接在楚悼王的葬禮上發難了。趁著吳起迴來奔喪,直接動手射殺吳起。
吳起也不肯坐以待斃,就往楚王屍體旁邊躲。結果就是貴族齊射的箭矢射死了吳起的同時,也把楚王的屍體射成了篩子。
這種操作放到其餘無論哪個國家都是炸裂的,哪有貴族敢動王上的屍身啊?要不然吳起也不會在性命攸關的情況下往楚王屍體邊上跑,就是想讓貴族忌憚,不敢隨意出手。
奈何楚國路子野,「我蠻夷也」。楚王屍體也照射不誤,先報仇再說。
「相邦可有思量了?」
是放任秦國出兵,以後安安分分當個大秦國相,還是試圖阻撓,維持住楚國的存在,給個準話。
昌平君想也沒想:
「楚國不能滅!」
他能當上大秦相國,一方麵是他當初協助秦王政剿滅嫪毐有功在身,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楚國公子的身份。
當時的秦王政還要給楚係一點麵子,順便利用昌平君安撫楚國。
楚國至今為止都沒主動出手襲擊秦國,有一方麵的原因是秦國丞相是他們楚國的公子。楚人想著秦國都讓楚國公子當相國了,顯然沒有攻楚的心思,否則肯定不會放任昌平君繼續如此重要的位置。
要知道昌平君這個楚國公子,也是有繼承權的。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隨時能成為下一任楚王。
昌平君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自己門清,沒了楚國,他是比不過對大秦功勳卓著的其他臣子的。
王綰、李斯、馮去疾等等,每一個拎出來都能威脅他的相位。所以第一個選擇根本就是笑話,楚國一滅,他絕無可能繼續擔任丞相。
看似有的選,實則沒得選。
昌平君捂著額頭:
「先生,此事難辦矣!」
秦國的鐵騎是那麽好阻擋的嗎?楚國是否可以抵擋住大秦的征伐,他心裏真的沒有把握。
門客便道:
「不管如何,您現在還是秦國的相邦。若您利用職權之便,想來也能為故國做點什麽。」
昌平君眸光一閃,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
他聽出來了,這個門客約莫是楚王或者楚國貴族派來的。具體來自哪方還要調查,在確定身份前,自己不能露出把柄。
萬一這人是秦王派來釣魚的呢?所以還是得穩妥起見。
「你先下去吧,我再想一想。」
昌平君心裏其實已經有了想法,隻是不能和這人聊。屏退這人之後,他去找了自己的弟弟昌文君。
兄弟兩人都是當初跟隨呂不韋一起斬殺嫪毐的功臣,昌平君得了相國之位,昌文君也因此封爵。
不過比起兄長,昌文君在朝中沒太多的存在感。
同為楚國公子,有大事昌平君自然要和弟弟說。事關楚國存亡和他們兄弟二人的前途,隻有他們自己商量才最穩妥。
昌平君道:
「秦國即將發兵攻楚,此乃天賜良機。」
弟弟昌文君不解兄長這是何意。
昌平君眸光閃爍:
「你可記得代地的趙國?」
趙國被滅之後,有個宗室公子逃出去重新復立了趙國。雖然他們在秦國朝中的不少人都知道,那隻是秦王放出去的幌子,不是真的讓趙國復國的。
可,趙國可以是假復國,楚國卻能真復國。
弟弟大吃一驚:
「兄長是打算……」
昌平君點頭,不甘地說道:
「熊悍都能當楚王,我為何不可?」
如今已經不能指望在秦國的支持下迴國繼位了,那不如自己憑本事去搶個王位迴來。趁著秦國滅楚,他召集人馬復國。
隻要那個沒用的楚王負芻被抓了,或者是死了,剩下那個最名正言順的楚國公子就是他。
弟弟眉頭緊皺:
「可是兄長,若你在那時復國,隻怕楚國已經虛弱到無法抵抗秦國,你也要被秦國剿滅的。」
昌平君不這麽想:
「三晉被滅之後,多的是人想復國。若我自立為王,隻要承諾後續幫助他們,就能得到三晉助力。」
除此之外,昌平君還有別的底氣。
楚國和中原五國可不一樣,它還保留了一部分的部落製結構。
楚國的貴族自由度極高,如今的楚國內部簡直就是一個翻版的西周。楚王雖然能號令各地的貴族,但貴族的自主權堪比諸侯國了,也不是次次都聽話的。
如果沒有秦國橫插一腳提前滅楚,時間長了,楚國大概會成為下一個春秋戰國。如今的楚王還有一定的威懾力,以後就不好說了。
倘若用一個例子來展現楚國的權利結構,就得提一提吳起變法。
吳起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在魯國時帶領魯軍擊敗齊國,在魏國時帶領魏軍屢次大敗秦國、占領河西之地,還給魏國弄出了名震千古的古代特種兵「魏武卒」。
後來被魏武侯猜忌又去了楚國,得到楚悼王的賞識,開始大搞變法。在他的變法影響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勢不可擋。
然而很不幸的是,後來楚悼王死了。
支持改革的君主一死,受到打壓的貴族肯定要出手報復的,這都是變法的保留節目了。
楚國貴族也不例外。
但是楚國貴族比秦國的可要囂張太多了,他們直接在楚悼王的葬禮上發難了。趁著吳起迴來奔喪,直接動手射殺吳起。
吳起也不肯坐以待斃,就往楚王屍體旁邊躲。結果就是貴族齊射的箭矢射死了吳起的同時,也把楚王的屍體射成了篩子。
這種操作放到其餘無論哪個國家都是炸裂的,哪有貴族敢動王上的屍身啊?要不然吳起也不會在性命攸關的情況下往楚王屍體邊上跑,就是想讓貴族忌憚,不敢隨意出手。
奈何楚國路子野,「我蠻夷也」。楚王屍體也照射不誤,先報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