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牧算完日子,精神一振。
他們趙國因為去歲的饑荒,各家基本沒留什麽種子。所以春耕不春耕的,耽誤也就耽誤了。
趙地物產還算豐富,之前冬天是因為季節的原因沒東西吃。春天一來萬物復甦,庶民靠著野菜之類的也能活下去。
撐到戰事結束就好了,他總會想法子給他們弄到來年的種子。
可是趙國無所謂春耕,秦國有所謂啊。他們秦國士兵不得迴去春耕的嗎?萬一耽誤了,莫非他們也想像今年的趙人一樣去啃樹皮?
李牧倒是不知道秦國私底下和諸戎弄了耕牛的交易,其實不擔心延誤春耕。
他隻下令軍隊做好準備,等到秦國士兵都生出退兵迴鄉的想法,再一舉反攻,占領氣勢上的高地。
為了鼓舞士氣,李牧甚至都沒和趙王那邊商量,直接做主說若是能提前打退敵軍,那麽剩下那些調集來的糧草也全數發給士兵們。
到時候士兵可以帶著糧食歸鄉,能夠藉此支援一下家中老小。有了這些糧食,家裏就可以少餓死幾個人了。
李牧會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無奈之舉。
他發現很多士兵打仗的時候不怎麽出全力,一開始隻以為是怕死。後來才知道,士兵們這是在蹭糧食。
如果戰事結束,他們就要原地解散迴鄉去啃樹皮野菜了。一個搞不好,不僅家人,自己也得餓死。
但是留在軍營裏不一樣啊,趙國提供糧草。他們就算不能頓頓吃到十分飽,好歹也餓不死。
這麽一對比,士兵們恨不得這場仗多打幾個月,打到家裏不缺糧了為止。
人性如此,李牧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所以他隻能出此下策,用分糧來激勵將士。
很多人還是做不到隻管自己吃飽、不管全家老小的。兩相對比之下,與其自己獨自在軍營混吃混喝,倒不如多帶點糧食迴鄉接濟親人。
果不其然,這個決策傳達下去之後,整個趙軍營地士氣大振。大家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把秦人打迴老家。
鹹陽宮中,秦王父子倆一同查看奏報。
秦王政看完之後搖了搖頭:
「李牧完了。」
扶蘇贊同地頷首。
表麵上看,李牧這麽做好像是一招精妙的破局之法。秦人著急迴鄉士氣不佳,他們趙人為了分糧一鼓作氣,運作得好就能一舉奠定勝負。
可實際上,李牧這是在自掘墳墓。他不經過趙王同意就做下分糧的決定,這種操作絕大多數君王都是忍受不了的。
正常來講,打仗結束了,剩下的糧草當然要收迴來,哪有分下去的道理?
糧草多寶貴啊,這可是大爭之世頂頂值錢的東西了。
李牧分糧,不僅是蔑視國君的權威,也侵犯到了貴族們的利益。而且在糧食這個東西上頭多的是貴族能搞的小手段,好些人還靠它撈錢呢。
不用任何人提醒,王翦和郭開都意識到了現在就是扳倒李牧的最佳時機。
很快,趙國朝堂上就出現了一波人,主動跳出來彈劾李牧。
這群人甚至都不是郭開安排的,郭開隻是暗中挑撥了一下,他們就自己站出來了。
他們向趙王遷進言:
「李牧打了三個月,寸功未立。依我之見,不如將他撤換下來,派遣趙蔥、顏聚接替主將的位置。」
李牧都已經把士氣激勵起來了,他們覺得接下來隨便換一個有本事的將領都能藉機打退秦軍,也不一定非要李牧上。
先換掉膽敢侵害他們利益的李牧,等仗打完了,反口不認之前分糧的承諾,難道那些庶民還敢有意見不成?
而且現在換將,還能換上他們自己的親信。這是多好的給己方將領刷軍功的機會,退秦的大功勞,錯過了著實可惜。
這樣一個明眼人都覺得很瞎的提議,得到了趙國朝廷八成官員的力挺。
因為李牧這人實在是不討朝臣喜歡,他脾氣又臭又硬。要不是打仗確實厲害,趙國還用的著他,早把人排擠出去了。
現在其實也沒差多少,李牧已經被排擠得常年待在代地抵禦匈奴了。
少數一些覺得不妥的朝臣實在是沒什麽話語權。
有人擔憂撤換李牧會導致戰事失利,卻被懟了迴去。郭開的黨羽配合那些貴族一起反駁,認定現在局勢大好,誰當主將都輸不了。
甚至那群推薦趙蔥的人還振振有詞:
「我趙國難道隻有李牧一個厲害的將領不成?不給其他將領歷練的機會,又如何能培養出能和李牧匹敵的名將?」
可真會做白日夢。
最終,換將的唿聲太高,李牧被罷免了職位。
反正大家隻是把他撤下來,讓他迴代地繼續守門,又沒打算弄死他。
貴族們想想覺得沒什麽問題,他們一直都是這麽幹的啊。有事把李牧喊來幹活、事情幹完了就把人趕走,沒毛病。
這一次也是一樣的,他們隻是習慣性地用完就丟而已。
李牧就這麽被強行召迴了邯鄲,帶著渾身黑氣去麵見趙王。他想勸趙王放他迴去繼續指揮作戰,不要意氣用事。
因為是去勸人的,又想起之前邯鄲的流言,李牧特意換掉了身上的甲冑兵器,以示自己毫無威脅。
然後,他進宮去了。
貴族們也沒覺得有問題,他們等著李牧鬧一場之後無功而返,灰溜溜迴代地去呢。
他們趙國因為去歲的饑荒,各家基本沒留什麽種子。所以春耕不春耕的,耽誤也就耽誤了。
趙地物產還算豐富,之前冬天是因為季節的原因沒東西吃。春天一來萬物復甦,庶民靠著野菜之類的也能活下去。
撐到戰事結束就好了,他總會想法子給他們弄到來年的種子。
可是趙國無所謂春耕,秦國有所謂啊。他們秦國士兵不得迴去春耕的嗎?萬一耽誤了,莫非他們也想像今年的趙人一樣去啃樹皮?
李牧倒是不知道秦國私底下和諸戎弄了耕牛的交易,其實不擔心延誤春耕。
他隻下令軍隊做好準備,等到秦國士兵都生出退兵迴鄉的想法,再一舉反攻,占領氣勢上的高地。
為了鼓舞士氣,李牧甚至都沒和趙王那邊商量,直接做主說若是能提前打退敵軍,那麽剩下那些調集來的糧草也全數發給士兵們。
到時候士兵可以帶著糧食歸鄉,能夠藉此支援一下家中老小。有了這些糧食,家裏就可以少餓死幾個人了。
李牧會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無奈之舉。
他發現很多士兵打仗的時候不怎麽出全力,一開始隻以為是怕死。後來才知道,士兵們這是在蹭糧食。
如果戰事結束,他們就要原地解散迴鄉去啃樹皮野菜了。一個搞不好,不僅家人,自己也得餓死。
但是留在軍營裏不一樣啊,趙國提供糧草。他們就算不能頓頓吃到十分飽,好歹也餓不死。
這麽一對比,士兵們恨不得這場仗多打幾個月,打到家裏不缺糧了為止。
人性如此,李牧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所以他隻能出此下策,用分糧來激勵將士。
很多人還是做不到隻管自己吃飽、不管全家老小的。兩相對比之下,與其自己獨自在軍營混吃混喝,倒不如多帶點糧食迴鄉接濟親人。
果不其然,這個決策傳達下去之後,整個趙軍營地士氣大振。大家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把秦人打迴老家。
鹹陽宮中,秦王父子倆一同查看奏報。
秦王政看完之後搖了搖頭:
「李牧完了。」
扶蘇贊同地頷首。
表麵上看,李牧這麽做好像是一招精妙的破局之法。秦人著急迴鄉士氣不佳,他們趙人為了分糧一鼓作氣,運作得好就能一舉奠定勝負。
可實際上,李牧這是在自掘墳墓。他不經過趙王同意就做下分糧的決定,這種操作絕大多數君王都是忍受不了的。
正常來講,打仗結束了,剩下的糧草當然要收迴來,哪有分下去的道理?
糧草多寶貴啊,這可是大爭之世頂頂值錢的東西了。
李牧分糧,不僅是蔑視國君的權威,也侵犯到了貴族們的利益。而且在糧食這個東西上頭多的是貴族能搞的小手段,好些人還靠它撈錢呢。
不用任何人提醒,王翦和郭開都意識到了現在就是扳倒李牧的最佳時機。
很快,趙國朝堂上就出現了一波人,主動跳出來彈劾李牧。
這群人甚至都不是郭開安排的,郭開隻是暗中挑撥了一下,他們就自己站出來了。
他們向趙王遷進言:
「李牧打了三個月,寸功未立。依我之見,不如將他撤換下來,派遣趙蔥、顏聚接替主將的位置。」
李牧都已經把士氣激勵起來了,他們覺得接下來隨便換一個有本事的將領都能藉機打退秦軍,也不一定非要李牧上。
先換掉膽敢侵害他們利益的李牧,等仗打完了,反口不認之前分糧的承諾,難道那些庶民還敢有意見不成?
而且現在換將,還能換上他們自己的親信。這是多好的給己方將領刷軍功的機會,退秦的大功勞,錯過了著實可惜。
這樣一個明眼人都覺得很瞎的提議,得到了趙國朝廷八成官員的力挺。
因為李牧這人實在是不討朝臣喜歡,他脾氣又臭又硬。要不是打仗確實厲害,趙國還用的著他,早把人排擠出去了。
現在其實也沒差多少,李牧已經被排擠得常年待在代地抵禦匈奴了。
少數一些覺得不妥的朝臣實在是沒什麽話語權。
有人擔憂撤換李牧會導致戰事失利,卻被懟了迴去。郭開的黨羽配合那些貴族一起反駁,認定現在局勢大好,誰當主將都輸不了。
甚至那群推薦趙蔥的人還振振有詞:
「我趙國難道隻有李牧一個厲害的將領不成?不給其他將領歷練的機會,又如何能培養出能和李牧匹敵的名將?」
可真會做白日夢。
最終,換將的唿聲太高,李牧被罷免了職位。
反正大家隻是把他撤下來,讓他迴代地繼續守門,又沒打算弄死他。
貴族們想想覺得沒什麽問題,他們一直都是這麽幹的啊。有事把李牧喊來幹活、事情幹完了就把人趕走,沒毛病。
這一次也是一樣的,他們隻是習慣性地用完就丟而已。
李牧就這麽被強行召迴了邯鄲,帶著渾身黑氣去麵見趙王。他想勸趙王放他迴去繼續指揮作戰,不要意氣用事。
因為是去勸人的,又想起之前邯鄲的流言,李牧特意換掉了身上的甲冑兵器,以示自己毫無威脅。
然後,他進宮去了。
貴族們也沒覺得有問題,他們等著李牧鬧一場之後無功而返,灰溜溜迴代地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