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開實在是搞不懂趙王遷的腦迴路。
兩邊的李氏族人都盡心盡力地為自己的國家征戰,怎麽人家秦王就沒懷疑過隴西李氏叛國呢?
人比人得死。
大概這就是悼襄王廢長立幼的報應吧。
越跟趙王遷相處,郭開就越覺得趙國要完。若非如此,他也不至於著急找下家,能在趙國一手遮天不比去秦國當個不一定有實權的高官舒坦?
郭開唉聲嘆氣地迴府去了,反倒讓暗中盯著他的人覺得他是真的在替李牧擔憂。
這也就是那群貴族不知道當初廉頗歸國失敗是郭開收買了使者幹的,不然他們絕無可能這麽天真。
迴府之後郭開隻是冷笑。
整個趙國上下全是蠢貨,唯一有點能耐的公子嘉也十分天真。
糊弄這些蠢貨,隨便做做戲就行了。他現在表現地越信任李牧,後續處決李牧的時候就越不容易穿幫。
機會很快就送到手裏了。
李牧到底是知道了邯鄲出現過對自己不利的流言,於是戰事上越發盡心,避免被人抓到把柄。
隻是武將有武將的思維,他們理解不了傻缺君主的想法。
李牧覺得自己隻要牢牢把守住了重要的城鎮關隘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將秦軍打退,那便萬事大吉。如果局勢好一些,能順便搶幾座秦國城池,便再好不過了。
所以為了大局計,發現秦國派遣小股部隊去打某個沒什麽要緊的城池時,李牧穩住了沒有妄動。
打仗很難一座城都不丟,而且那城池附近也沒什麽險地可以防守。左右這種丟城隻是暫時的,等打退了秦軍,輕輕鬆鬆就能收復迴來。
以往的七國互相攻伐都是這樣的。
一時半會兒的得失做不得數,要看戰事徹底結束之後、談判也完畢了,什麽城由誰占領、又有哪些城割讓給誰,那才是結束。
因此丟掉第一座大城時,李牧眉頭都沒動一下。
王翦看他不動作,立刻變本加厲,又分了幾隊兵馬去攻其他幾座城,快速拿下了更多的城池。
秦國一分兵,李牧就覺得機會來了。
敵人主動削減自己的人數,他豈能坐視不理?當然要上前去打一波試試水了。
隻是這番試探還沒打出結果來,分兵的隊伍居然又迴來了。李牧也同一時間收到了那幾座城淪陷的戰報,頓時意識到情況不對。
好歹是大城,就算沒有他李牧的支援,何至於被攻陷得那麽迅速?
李牧臉色冷肅:
「必然是出了內鬼!」
估計那幾座城的太守早就有投降之意了,攻打隻是個幌子。
可惜了,之前分兵的時候沒能打疼秦軍,現在人家兵力迴撤,隻怕更難打。
這邊李牧隻想到了城主投降的事情,完全沒料到後續還有別的麻煩。戰報遞到了趙都邯鄲,趙王遷直接坐不住了。
「這才剛剛開打,怎麽就丟了這麽多大城?!」
趙王遷還特意去翻了往年的戰報,似乎沒有一上來就丟這麽多的。就算丟,那也是丟的小城,和大城根本不能比。
趙王遷這下連郭開都有點埋怨了:
「相國,你還說李牧沒有二心,這是沒有二心的樣子嗎?」
郭開當然不能這就順杆往下爬。
如今的局麵能糊弄趙王,糊弄不過貴族。而且趙王遷的不滿也沒有累積到極點,現在就動手為之過早。
因而郭開還是勸道:
「武安君或許有他的考量呢,一時得失算不了什麽。」
果然沒幾天,李牧的奏報就遞過來了。其中寫明了他懷疑那幾座城早已暗中投靠了秦國,否則不可能這麽快就被攻破。
倒也有幾分道理。
趙王遷勉強接受了這個解釋,尤其是在其他宗室臣子都贊同李牧判斷的情況下,趙王遷也不願意和所有人唱反調。
他賭氣地說道:
「若是武安君能打退秦軍,那寡人就信他沒有叛國。」
眾人覺得這不難。
他們秦趙國力相當,秦國也沒了白起那樣的悍將。三年前能打退秦國,現在自然也可以。
於是所有人滿口答應,一個個都特別信任李牧。
然而他們忘了,三年前的局勢和現在可不一樣。
先不說三年前秦國有沒有徹底做好準備,是否隻是試探著出兵。就說今年的趙國局勢,可別忘了那場趕在秋收之前出現的大旱。
趙人收成銳減,饑荒遍地。哪怕勉強靠著剩餘的莊稼沒被餓死,也遠不如秦人強健。
但凡這群貴族去前線看一眼兩邊的士兵,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秦人個個精神飽滿、吃飽喝足,趙人卻大都麵黃肌瘦、不少人還是靠著分發的軍糧才吃上飯。
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哪怕最近吃飽了,之前虧損的那幾個月,也不是一兩天就能養迴來的。
李牧每天都很心力交瘁,帶著這樣的兵不打敗仗已經很不容易了。
趙國期待著他能盡快打退敵軍,可事實上,李牧隻能做到盡可能地拖延秦軍的步伐,再找機會反擊。
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若是能運作得好,一舉反敗為勝打潰秦軍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等待的時間比較磨人。
李牧等得了,趙王遷不一定能等。
如此這般拖延到開戰後的第三個月,冬季即將結束,快到春耕時節了。
兩邊的李氏族人都盡心盡力地為自己的國家征戰,怎麽人家秦王就沒懷疑過隴西李氏叛國呢?
人比人得死。
大概這就是悼襄王廢長立幼的報應吧。
越跟趙王遷相處,郭開就越覺得趙國要完。若非如此,他也不至於著急找下家,能在趙國一手遮天不比去秦國當個不一定有實權的高官舒坦?
郭開唉聲嘆氣地迴府去了,反倒讓暗中盯著他的人覺得他是真的在替李牧擔憂。
這也就是那群貴族不知道當初廉頗歸國失敗是郭開收買了使者幹的,不然他們絕無可能這麽天真。
迴府之後郭開隻是冷笑。
整個趙國上下全是蠢貨,唯一有點能耐的公子嘉也十分天真。
糊弄這些蠢貨,隨便做做戲就行了。他現在表現地越信任李牧,後續處決李牧的時候就越不容易穿幫。
機會很快就送到手裏了。
李牧到底是知道了邯鄲出現過對自己不利的流言,於是戰事上越發盡心,避免被人抓到把柄。
隻是武將有武將的思維,他們理解不了傻缺君主的想法。
李牧覺得自己隻要牢牢把守住了重要的城鎮關隘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將秦軍打退,那便萬事大吉。如果局勢好一些,能順便搶幾座秦國城池,便再好不過了。
所以為了大局計,發現秦國派遣小股部隊去打某個沒什麽要緊的城池時,李牧穩住了沒有妄動。
打仗很難一座城都不丟,而且那城池附近也沒什麽險地可以防守。左右這種丟城隻是暫時的,等打退了秦軍,輕輕鬆鬆就能收復迴來。
以往的七國互相攻伐都是這樣的。
一時半會兒的得失做不得數,要看戰事徹底結束之後、談判也完畢了,什麽城由誰占領、又有哪些城割讓給誰,那才是結束。
因此丟掉第一座大城時,李牧眉頭都沒動一下。
王翦看他不動作,立刻變本加厲,又分了幾隊兵馬去攻其他幾座城,快速拿下了更多的城池。
秦國一分兵,李牧就覺得機會來了。
敵人主動削減自己的人數,他豈能坐視不理?當然要上前去打一波試試水了。
隻是這番試探還沒打出結果來,分兵的隊伍居然又迴來了。李牧也同一時間收到了那幾座城淪陷的戰報,頓時意識到情況不對。
好歹是大城,就算沒有他李牧的支援,何至於被攻陷得那麽迅速?
李牧臉色冷肅:
「必然是出了內鬼!」
估計那幾座城的太守早就有投降之意了,攻打隻是個幌子。
可惜了,之前分兵的時候沒能打疼秦軍,現在人家兵力迴撤,隻怕更難打。
這邊李牧隻想到了城主投降的事情,完全沒料到後續還有別的麻煩。戰報遞到了趙都邯鄲,趙王遷直接坐不住了。
「這才剛剛開打,怎麽就丟了這麽多大城?!」
趙王遷還特意去翻了往年的戰報,似乎沒有一上來就丟這麽多的。就算丟,那也是丟的小城,和大城根本不能比。
趙王遷這下連郭開都有點埋怨了:
「相國,你還說李牧沒有二心,這是沒有二心的樣子嗎?」
郭開當然不能這就順杆往下爬。
如今的局麵能糊弄趙王,糊弄不過貴族。而且趙王遷的不滿也沒有累積到極點,現在就動手為之過早。
因而郭開還是勸道:
「武安君或許有他的考量呢,一時得失算不了什麽。」
果然沒幾天,李牧的奏報就遞過來了。其中寫明了他懷疑那幾座城早已暗中投靠了秦國,否則不可能這麽快就被攻破。
倒也有幾分道理。
趙王遷勉強接受了這個解釋,尤其是在其他宗室臣子都贊同李牧判斷的情況下,趙王遷也不願意和所有人唱反調。
他賭氣地說道:
「若是武安君能打退秦軍,那寡人就信他沒有叛國。」
眾人覺得這不難。
他們秦趙國力相當,秦國也沒了白起那樣的悍將。三年前能打退秦國,現在自然也可以。
於是所有人滿口答應,一個個都特別信任李牧。
然而他們忘了,三年前的局勢和現在可不一樣。
先不說三年前秦國有沒有徹底做好準備,是否隻是試探著出兵。就說今年的趙國局勢,可別忘了那場趕在秋收之前出現的大旱。
趙人收成銳減,饑荒遍地。哪怕勉強靠著剩餘的莊稼沒被餓死,也遠不如秦人強健。
但凡這群貴族去前線看一眼兩邊的士兵,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秦人個個精神飽滿、吃飽喝足,趙人卻大都麵黃肌瘦、不少人還是靠著分發的軍糧才吃上飯。
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哪怕最近吃飽了,之前虧損的那幾個月,也不是一兩天就能養迴來的。
李牧每天都很心力交瘁,帶著這樣的兵不打敗仗已經很不容易了。
趙國期待著他能盡快打退敵軍,可事實上,李牧隻能做到盡可能地拖延秦軍的步伐,再找機會反擊。
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若是能運作得好,一舉反敗為勝打潰秦軍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等待的時間比較磨人。
李牧等得了,趙王遷不一定能等。
如此這般拖延到開戰後的第三個月,冬季即將結束,快到春耕時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