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交州風雲起
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鵝卵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權聽到步騭的話,就想起來了送給孟獲的那一萬套甲胄,心裏虧的滴血,卻也知道,如今之計和劉備再爭奪荊州已經沒什麽意思了。
失去的再想拿迴來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旗鼓相當的棋手除了保證自己不犯錯之外,還得有耐心,等對方犯錯。劉備如果不是白癡,就不會窮全國之力來打東吳,剩下的就是談判了。隻是怎麽才能在談判中攫取最大利益呢?
陸遜打零陵、桂陽郡沒有打下來,自己丟了長沙郡和江夏郡,至於張飛死了,那是曹丕讓做的,報仇就去找曹丕去,真要想同時和吳、魏開戰,劉備也打不起。
所以,此時就算是把建寧郡或興古郡吃下來,劉備也得認。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為了方便管理,劉備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臧柯為興古郡。(現在能查到的蜀漢地圖大都是以這個為藍本的)
既然已經製定好策略,就得找個可靠的人執行了,陸遜不能去,萬一劉備和關羽腦子抽了,真要繼續進攻,得有個能坐鎮的。呂岱剛去交州,影響力不足。
想來想去隻能讓步騭再去一趟了。於是孫權說道:“子山(步騭的字)言之有理,孤正欲命你為征西將軍,前去交州。”
步騭道:“臣定不辱使命。”
孫權又道:“伯言,你給子山準備一些雄兵強將,爭取能在南中扳迴一局。”
陸遜道:“陸遜領命。”
孫權又道:“遣使議和當下不用著急,等子山那邊有結果了再去議和不遲。”孫權還是這個老六的性格,賺不了便宜就是吃虧,現在吃了虧那更是難以接受了。
曆史上的孫權,自從做了江東之主,地盤那是一擴再擴,至少是孫策時期的三倍。後來又把荊州和交州握在手裏,才算是真正稱帝了,他稱帝之時已經有了和曹魏抗衡的實力。
張達、範強終於到了建業,孫權此時已經沒有心思再接待他們二人了,但是該演的戲還得演完,孫權親自出城迎接,安排了接風宴。
張達、範強很開心,以為得到了重用,誰知接風宴剛結束,孫權就說道:“如今劉備勢大,辛苦二位一趟,將張飛頭送到洛陽去!二位家眷都已經安頓好,你們去見一麵就出發吧!”這赤裸裸的威脅,二人敢不去麽?
張達、範強詫異了,當初你讓我們做事的時候可不是這麽說的啊,說好的封侯呢?高官厚祿呢?怎麽來了之後成了送快遞的了?這劇本,不對啊!
不管如何,已經上了賊船,下船就難了。
二人迴到孫權給家人安排的宅邸一看,更是心涼了半截,張達抱著母親痛哭,母親還以為是太久未見思念所致,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被公孫卓給騙了。
他為了配合演戲,一路從閬中到建業,生怕公孫卓把他的家人哢嚓了,誰知道公孫卓把所有人都送到了東吳,這不是送他們全家去死麽!
出來見到範強,範強也是如喪考妣,可不是嘛,萬一張飛此時出現,孫權不殺他們全家才怪。因為殺張飛給了關羽進攻荊州的借口。
陸遜若是打下桂陽郡、零陵郡也就算了,現在是白白送出去兩個郡,滿朝文武的憤怒總得有個宣泄口吧。
張達、範強二人帶了“張飛”的頭顱,依依不舍的上了船。該恨蜀漢麽?二人自己先做了漢奸,怎麽去恨!不恨麽?那是真恨!自己全族都淪為了炮灰,怎麽能不恨。戰亂時代,無能卻貪婪的人總是害人害己的。
劉備終於到達了江陵,隻是計劃已經變了,既然得了荊州,就沒有必要再帶太多人來了。
劉備命諸葛亮率吳懿、馬忠、鄧芝、王平、廖化等人去支援馬超,守住武都進攻天水郡,然後轉隴西郡,一直到金城郡,完成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構想。
劉備將帶來的兵馬分給諸葛亮五萬,和諸葛亮在巴東分開,諸葛亮轉向去了漢中。
劉備到了江陵,關羽、趙雲率文武到碼頭迎接,關羽見到劉備抱住劉備痛哭不已,言說道:“大哥,三弟為東吳小人所害,大哥來荊州正好為三弟報仇,為何軍隊卻被孔明調走了?”
當著文武的麵,這就讓劉備尷尬了,劉備總不能說三弟沒死,正給孫權下套呢!於是拉起關羽義正言辭的道:“二弟放心,三弟之仇我一定會報的,你且再等數日便有答案。”
劉備與關羽攜手進城,進城之後劉備就發現,江陵城大變樣了,馬車行駛在青石板上,迅捷又舒適。
青石板兩邊的道路用紅磚砌了人行道,主街道的商鋪都變成了紅磚青瓦的房子,整個城市看起來朝氣蓬勃。
進了城,到了關羽給劉備安排的行宮,劉備這才將張飛未死的消息透露,同時還叮囑關羽,一定要演好戲。
得了荊州下一步就得鞏固戰果,將荊州發展好。阿鬥在荊州已經打下了基礎,按照阿鬥的思路發展下去,荊州很快就能再一次成為魚米之鄉,為征戰天下提供寶貴的資源。
眼下最主要的戰略目標應該是雍州、涼州,當然對阿鬥來說,蒼梧更重要,因為他需要一個出海口。
蒼梧郡是士燮的老巢,士燮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存在感不高,但是在真實的曆史中,這哥們也是個牛人。
士燮並不是像想象中的軍閥一樣好色貪財,而是一個知識分子。少年時遊學京師,拜潁川人劉陶為師,潁川,熟悉三國的人對這個地名都不會陌生,什麽荀彧、郭嘉、戲誌才、陳群、荀攸等等謀士的故鄉,可以說三國的一半牛逼謀士都是這兒的。
劉陶是潁川大儒,還是皇親國戚,屬於盧植之前儒家泰鬥人物,老牛了。士燮就跟劉陶學習《左氏春秋》,春秋可是本好書,關羽也愛看。
後來士燮舉孝廉,擔任過尚書郎,也算是在京城見過世麵的人物了,到後來士燮迴到交州還經常和許靖、賴恭經常開沙龍,算是學術大拿。
不僅在學術上著了幾本書,在政治上更是玩的飛起。交州的刺史不管是誰派來的都是他的上司,都給伺候的好好地,但是,交州的刺史那是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的,朱符、張津、賴恭、步騭,現在是呂岱。
重點不在於刺史換的快,而在於這幾個刺史分屬不同的勢力,有袁紹的、有曹操的、還有孫權的,士燮和他們配合的都很好。這點和劉表很像,誰當老大我拜誰。
士燮有一點不同的是,朱符想打仗,嗝屁了。張津想打仗,嗝屁了。賴恭想打仗,被蒼梧太守逼走了,一個省委書記居然被一個市長逼走了,你敢信!
再後來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在荊州、揚州以前的交州站隊還有選擇麽?所以孫權招降的時候,士燮乖乖的認輸投降,繼續做他的老二。孫權就派了步騭來了,那個刺頭蒼梧太守吳巨還想搞事情,結果被步騭給搞掉了。
步騭弄死了吳巨,再加上士燮的支持,很快就在交州站穩了腳跟。士燮為了讓孫權放心,主動把兒子士廞送到東吳當人質了。
士燮主打的就是一個和平,你們誰當老大都行,但是不能在老子的地盤搞事情,誰搞事情我就搞誰。在孫權能給交州和平的時候,納頭便拜。
步騭走了之後,換成了呂岱。士燮也是極力配合,所以當初交州有叛亂公孫卓才會懷疑,因為如果士燮不想讓交州亂,交州就亂不起來。如果士燮想讓交州亂,就憑朱然那幾千人,根本平不下來。
之前呂岱不管是送甲胄也好,製造叛亂也好,都對交州產生不了什麽影響,所以士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但是現在步騭要來了。
步騭是想來打仗的,一旦打起來,交州就是戰場,平靜了將近百年的交州就會亂起來,士燮內心怎能同意。
士燮不知道的是,不僅僅步騭要來,其實張飛早就已經到了。覆巢之下無完卵,戰火紛飛的三國,怎麽會有淨土!交州注定是要被拖進戰火的。
失去的再想拿迴來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旗鼓相當的棋手除了保證自己不犯錯之外,還得有耐心,等對方犯錯。劉備如果不是白癡,就不會窮全國之力來打東吳,剩下的就是談判了。隻是怎麽才能在談判中攫取最大利益呢?
陸遜打零陵、桂陽郡沒有打下來,自己丟了長沙郡和江夏郡,至於張飛死了,那是曹丕讓做的,報仇就去找曹丕去,真要想同時和吳、魏開戰,劉備也打不起。
所以,此時就算是把建寧郡或興古郡吃下來,劉備也得認。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為了方便管理,劉備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臧柯為興古郡。(現在能查到的蜀漢地圖大都是以這個為藍本的)
既然已經製定好策略,就得找個可靠的人執行了,陸遜不能去,萬一劉備和關羽腦子抽了,真要繼續進攻,得有個能坐鎮的。呂岱剛去交州,影響力不足。
想來想去隻能讓步騭再去一趟了。於是孫權說道:“子山(步騭的字)言之有理,孤正欲命你為征西將軍,前去交州。”
步騭道:“臣定不辱使命。”
孫權又道:“伯言,你給子山準備一些雄兵強將,爭取能在南中扳迴一局。”
陸遜道:“陸遜領命。”
孫權又道:“遣使議和當下不用著急,等子山那邊有結果了再去議和不遲。”孫權還是這個老六的性格,賺不了便宜就是吃虧,現在吃了虧那更是難以接受了。
曆史上的孫權,自從做了江東之主,地盤那是一擴再擴,至少是孫策時期的三倍。後來又把荊州和交州握在手裏,才算是真正稱帝了,他稱帝之時已經有了和曹魏抗衡的實力。
張達、範強終於到了建業,孫權此時已經沒有心思再接待他們二人了,但是該演的戲還得演完,孫權親自出城迎接,安排了接風宴。
張達、範強很開心,以為得到了重用,誰知接風宴剛結束,孫權就說道:“如今劉備勢大,辛苦二位一趟,將張飛頭送到洛陽去!二位家眷都已經安頓好,你們去見一麵就出發吧!”這赤裸裸的威脅,二人敢不去麽?
張達、範強詫異了,當初你讓我們做事的時候可不是這麽說的啊,說好的封侯呢?高官厚祿呢?怎麽來了之後成了送快遞的了?這劇本,不對啊!
不管如何,已經上了賊船,下船就難了。
二人迴到孫權給家人安排的宅邸一看,更是心涼了半截,張達抱著母親痛哭,母親還以為是太久未見思念所致,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被公孫卓給騙了。
他為了配合演戲,一路從閬中到建業,生怕公孫卓把他的家人哢嚓了,誰知道公孫卓把所有人都送到了東吳,這不是送他們全家去死麽!
出來見到範強,範強也是如喪考妣,可不是嘛,萬一張飛此時出現,孫權不殺他們全家才怪。因為殺張飛給了關羽進攻荊州的借口。
陸遜若是打下桂陽郡、零陵郡也就算了,現在是白白送出去兩個郡,滿朝文武的憤怒總得有個宣泄口吧。
張達、範強二人帶了“張飛”的頭顱,依依不舍的上了船。該恨蜀漢麽?二人自己先做了漢奸,怎麽去恨!不恨麽?那是真恨!自己全族都淪為了炮灰,怎麽能不恨。戰亂時代,無能卻貪婪的人總是害人害己的。
劉備終於到達了江陵,隻是計劃已經變了,既然得了荊州,就沒有必要再帶太多人來了。
劉備命諸葛亮率吳懿、馬忠、鄧芝、王平、廖化等人去支援馬超,守住武都進攻天水郡,然後轉隴西郡,一直到金城郡,完成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構想。
劉備將帶來的兵馬分給諸葛亮五萬,和諸葛亮在巴東分開,諸葛亮轉向去了漢中。
劉備到了江陵,關羽、趙雲率文武到碼頭迎接,關羽見到劉備抱住劉備痛哭不已,言說道:“大哥,三弟為東吳小人所害,大哥來荊州正好為三弟報仇,為何軍隊卻被孔明調走了?”
當著文武的麵,這就讓劉備尷尬了,劉備總不能說三弟沒死,正給孫權下套呢!於是拉起關羽義正言辭的道:“二弟放心,三弟之仇我一定會報的,你且再等數日便有答案。”
劉備與關羽攜手進城,進城之後劉備就發現,江陵城大變樣了,馬車行駛在青石板上,迅捷又舒適。
青石板兩邊的道路用紅磚砌了人行道,主街道的商鋪都變成了紅磚青瓦的房子,整個城市看起來朝氣蓬勃。
進了城,到了關羽給劉備安排的行宮,劉備這才將張飛未死的消息透露,同時還叮囑關羽,一定要演好戲。
得了荊州下一步就得鞏固戰果,將荊州發展好。阿鬥在荊州已經打下了基礎,按照阿鬥的思路發展下去,荊州很快就能再一次成為魚米之鄉,為征戰天下提供寶貴的資源。
眼下最主要的戰略目標應該是雍州、涼州,當然對阿鬥來說,蒼梧更重要,因為他需要一個出海口。
蒼梧郡是士燮的老巢,士燮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存在感不高,但是在真實的曆史中,這哥們也是個牛人。
士燮並不是像想象中的軍閥一樣好色貪財,而是一個知識分子。少年時遊學京師,拜潁川人劉陶為師,潁川,熟悉三國的人對這個地名都不會陌生,什麽荀彧、郭嘉、戲誌才、陳群、荀攸等等謀士的故鄉,可以說三國的一半牛逼謀士都是這兒的。
劉陶是潁川大儒,還是皇親國戚,屬於盧植之前儒家泰鬥人物,老牛了。士燮就跟劉陶學習《左氏春秋》,春秋可是本好書,關羽也愛看。
後來士燮舉孝廉,擔任過尚書郎,也算是在京城見過世麵的人物了,到後來士燮迴到交州還經常和許靖、賴恭經常開沙龍,算是學術大拿。
不僅在學術上著了幾本書,在政治上更是玩的飛起。交州的刺史不管是誰派來的都是他的上司,都給伺候的好好地,但是,交州的刺史那是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的,朱符、張津、賴恭、步騭,現在是呂岱。
重點不在於刺史換的快,而在於這幾個刺史分屬不同的勢力,有袁紹的、有曹操的、還有孫權的,士燮和他們配合的都很好。這點和劉表很像,誰當老大我拜誰。
士燮有一點不同的是,朱符想打仗,嗝屁了。張津想打仗,嗝屁了。賴恭想打仗,被蒼梧太守逼走了,一個省委書記居然被一個市長逼走了,你敢信!
再後來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在荊州、揚州以前的交州站隊還有選擇麽?所以孫權招降的時候,士燮乖乖的認輸投降,繼續做他的老二。孫權就派了步騭來了,那個刺頭蒼梧太守吳巨還想搞事情,結果被步騭給搞掉了。
步騭弄死了吳巨,再加上士燮的支持,很快就在交州站穩了腳跟。士燮為了讓孫權放心,主動把兒子士廞送到東吳當人質了。
士燮主打的就是一個和平,你們誰當老大都行,但是不能在老子的地盤搞事情,誰搞事情我就搞誰。在孫權能給交州和平的時候,納頭便拜。
步騭走了之後,換成了呂岱。士燮也是極力配合,所以當初交州有叛亂公孫卓才會懷疑,因為如果士燮不想讓交州亂,交州就亂不起來。如果士燮想讓交州亂,就憑朱然那幾千人,根本平不下來。
之前呂岱不管是送甲胄也好,製造叛亂也好,都對交州產生不了什麽影響,所以士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但是現在步騭要來了。
步騭是想來打仗的,一旦打起來,交州就是戰場,平靜了將近百年的交州就會亂起來,士燮內心怎能同意。
士燮不知道的是,不僅僅步騭要來,其實張飛早就已經到了。覆巢之下無完卵,戰火紛飛的三國,怎麽會有淨土!交州注定是要被拖進戰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