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得了阿鬥的書信,驗證過七步詩之後,連忙派人給阿鬥迴了一封信,公孫卓等曹丕的信使已經等了足足兩個月了。


    當初關羽和趙雲從上庸返迴江陵的時候帶迴來了章武,那時公孫卓便有了伏兵的計劃,然後通過詳細調查,得知在荊州俘虜兵以及張苞招降的降兵裏有不下三百人和曹魏有血海深仇。


    曹操當初征張繡時,死了長子和典韋,後來宛城又三番四次的反叛,曹操屠過城,曹仁也屠過城,宛城、南陽的士兵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曹家兄弟都有殺親之仇。


    經過了嚴格的“政審”和背調,公孫卓向阿鬥詳細的說了自己心中的計劃,首先得找到一批至少百人的反曹鬥士,然後對他們進行培訓,戰略戰術的運用,騎兵、步兵的戰法,要讓他們成為頂級的士兵。其次要教會他們戰場急救的技能,這個在戰場上能救命,能救命就能立下威信,然後得想辦法給他們送軍功,助他們盡快晉級,如果在曹魏有一批中層軍官是堅定的反曹反魏人士,將來定有大用。


    阿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發散,不僅僅是曹魏,在吳魏的邊界城市,還要安插一些人,再根據阿鬥已經知道的曆史,要讓東吳順利的打下這些城市,然後挖掘出這種人才,懷才不遇的下層士兵就進入了東吳,慢慢向上爬到中層,為以後掌握東吳動向打下基礎。


    在公孫卓修改之後,這個伏兵的計劃算是慢慢成型了,的確派間諜細作在這個時代不太可靠,但是派兵做內應反而有可能實現,這個時代有很多的“詐降”,當然有更多的真投降。士兵征伐天下,流動性要比城鎮居民大太多太多了。


    蒲公英計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章武身上,章武身為龐德的副官董衡、董超的外甥,在龐德死戰不退之時,英勇殺敵。後來和龐德一起被擒,龐德臨死之際不放心自己的兒子龐會,於是交代勇武的章武活下性命之後迴魏照顧兒子龐會,這就是公孫卓為章武安排的人設。


    這個計劃完成之後,阿鬥就安排公孫卓在降兵中物色人手,並將篩選出的人分開進行專門的培訓,同時阿鬥給曹操寫了一封信,隻待曹魏迴信,章武依計將信送出,這個計劃就可以開始了,曹操已死,曹丕繼位,這個計劃被擱置了,直至曹丕派人前來,這個計劃又被提了起來。


    曹丕的信使胡風來到之後,阿鬥授意公孫卓和他商談了鹽、酒、糖生意,雙方相談甚歡,曹丕作為摸金校尉的頭頭,還有什麽錢是不敢賺的,因此給胡風放權放的很大,生意談的很順利。


    生意談完之後阿鬥安排了酒宴,菜品從燉菜換成了炒菜,這讓胡風耳目一新,隻覺得同樣的菜品,這江陵城做的別有一番滋味,不由得大快朵頤。吃飽喝足之後公孫卓又給胡風安排了一個名叫《官渡之戰》的舞台劇,舞台上演員表演的也讓胡風大開眼界,尤其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表現,讓胡風看的與有榮焉,胸中豪氣生。


    酒足飯飽,飯後節目欣賞完之後,酩酊大醉的胡風由人攙扶著住進磚瓦房的驛館內安歇,胡風步履蹣跚的到了房間內,掩門閉戶之後,眼中神采奕奕,哪還有絲毫醉態。想起剛才攙扶的士卒在身上塞的一封信,慌忙在蠟燭下看了。


    原是龐德的副官董衡、董超的親軍章武,在被俘虜之後身在荊州心在魏,目前身為於禁的隨從,安排於禁的起居。在江陵這半年,得知荊州的烈酒醫療、軍校籌備等事項,欲告知魏王而無門,同時龐德在英勇犧牲之前曾有話交代,欲讓章武看顧龐會,請魏使告知龐家,另附有給與龐家的一封家信,言隻要送至龐家,必有重謝。


    胡風看完信,將信貼身收好,心中感念:忠臣義士無處不在,誰曾想在這江陵城中,居然還有北地降兵身陷囹圄心念舊主,無論如何要將此信送至龐家。


    次日,公孫卓親自送魏使胡風至碼頭,又將阿鬥寫給曹丕的迴信鄭重的交給他,囑托他迴到魏都之後,盡快打通商業要道。


    魏使乘船離去後,章武稟報關羽道:“事成亦。”阿鬥得知,大喜道:“介輔兄,‘蒲公英計劃’可以開始了。”


    此時二人隻以為可用“蒲公英計劃”獲知吳魏的行軍信息,誰也沒有料到,“蒲公英計劃”會帶來那麽多驚喜。


    送走了魏使,士兵通傳道:“鄒家大郎鄒祥求見。”


    阿鬥想起向克前幾日所求讓幫忙說合填房之事,欣然應允。


    鄒祥問道:“太子殿下,不知道可曾嚐過魚膾宴?”


    阿鬥道:“隻聽聞,未曾嚐過。”


    鄒祥道:“那今日太子殿下有口福了。”


    說罷將阿鬥引到江邊,帶阿鬥行船至江心,阿鬥身後隨從士兵緊張萬分,若是這鄒祥有歹心,阿鬥危矣。


    到了江心,隻見江心有一船,船不大,船上有一招牌,上寫大大的一個“魚”字。


    鄒祥招唿道:“王老漢可在?”


    裏麵出了一人,約五十歲左右,頭發稀疏,穿一身洗的發白帶補丁的粗布衣裳,張開嘴笑嗬嗬的說道:“貴客來了,正好剛打了兩條鮪(中華鱘)魚,可做魚膾。”


    鄒祥道:“如此甚好,今日我有貴客,王老漢好心招待著,某必不吝重金”,說著扔進船艙一小塊銀子。這年頭,銀子不像後世越來越多,還是很值錢的。


    那王老漢見了銀子眉開眼笑,將銀子揣進懷裏,淨了手,將魚簍從江中提出來,裏麵有一條約七八斤重的中華鱘,阿鬥一看,饞蟲便被勾引了出來,自從來到這東漢末年,沒有了辣椒等調味料,嘴裏真是能淡出鳥來。


    王老漢將鱘魚迅速的殺好,拿出一把刀來,用刀迅速的將魚片成薄片,真是薄如紙,清澈透亮,王老漢將片好的魚擺盤端上,又端來一碟子調料,調料很簡單,蔥薑蒜切絲過油,配上醬油便可用魚片蘸食。


    阿鬥看著調料便覺得不過癮,沒有辣椒味道少一大半,沒有耗油味道又少一半,盡管如此,阿鬥也嚐試著嚐了一口,隻吃一口,阿鬥就愛上了,魚的鮮嫩爽滑簡直勾魂奪魄,再加上這個味道和後世的味道相差無幾,阿鬥一吃便停不下來,連唿美味。


    鄒祥說道:“若說美味,這道魚膾還要數公安城外盧家船舫,隻可惜盧家船舫去年得罪了人,全家都被人殺絕了。”


    阿鬥一聽有故事,頓起八卦之心,問道:“公安在二叔治下,何人敢以武犯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鵝卵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鵝卵石並收藏一統天下,從救關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