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周遊列國
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 作者:楓溪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你說的波斯帝國離這裏有多遠?我們是否沒法到達那裏?”季羋按捺不住好奇心道。
王浩看了一眼好奇寶寶般的季羋,笑了笑道:“說遠其實也不遠,昔年西周穆天子曾西至瑤池西王母的國度,其西麵邊相鄰處住著阿爾吉帕人、伊塞頓人、阿裏馬斯普人等三個族群。再往西就是帕米爾高原,是一座很高的山脈,它阻擋了波斯帝國向東擴張的腳步。”
季羋眨了眨眼,疑惑地問道:“這麽說來,我們豈不是無法到達波斯帝國?”
王浩輕輕搖了搖頭,耐心解釋道:“並非如此,如果我們想要涉足更遼闊的疆域,就必須提高造船水平。我所說的是能夠在海裏行走遊弋的船隻,而不是隻能在江河中航行的船隻。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穿越海洋,抵達遙遠的地方。”
季羋聽得津津有味,眼中閃爍著向往的光芒。她想象著自己站在船頭,迎著海風,駛向未知的遠方。
王浩看著妻子憧憬的模樣,心中湧起一股滿足感。他知道,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他們,但隻要有勇氣和決心,他們一定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罷了,這事並非目前所要操心的事情。”王浩揮揮手,將思緒從遙遠的未來拉迴到現實。他想起了孔子,這位被尊稱為仲尼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今年應該已經五十五歲了。去年,孔子試圖推行墮三都的政策,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如今,他正踏上前往衛國的路途,開始周遊列國,向各國諸侯遊說。然而,在王浩看來,孔子的行為不過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和高官厚祿而已。他對孔子的動機並不認同,認為他並沒有人們所想象中的高尚。畢竟,孔子鼓吹忠君愛國,卻自己離開了生養他的故國——魯國,這本身就充滿了矛盾。想到這裏,王浩不禁不屑地哂笑起來。……
“阿嚏、阿嚏。”,在魯國至衛國的道路上,一輛破舊的馬車正艱難地前行著,拉車的馬匹看起來有些疲憊,馬蹄聲也顯得沉重而無力。馬車內坐著一個須發半白的老頭,他的身體隨著馬車的顛簸而搖晃著,但臉上卻沒有絲毫的不適或抱怨之色。
“夫子,君無恙耶?”正在揮鞭趕著馬車的車夫關心地問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擔憂和關切,似乎對這位老人有著深深的敬意。
“吾無恙也。許是風邪矣。”老者迴答道,他的聲音低沉而平靜,透露出一種穩重和自信。他輕輕地擦了擦鼻子,然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衣服,仿佛要把身上的灰塵都抖落下來。然而,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懷疑有人在背後罵他,這讓他感到有些不安。
這位老者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孔子,他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他被人們尊稱為“萬世師表”、“聖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致力於教育和道德倫理的推廣,其思想影響深遠,至今仍被世人所推崇。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身高191cm,上身較長下身較短;體質強健,常習武,精通射禦之術,展現出文武雙全的特質。此外,孔子的頭頂凹陷,被稱為“生而首上圩頂”,這也是他名字中“丘”的由來。由此看來,他至少是文武雙全的,這比後世他那些手無縛雞之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徒子徒孫要強得多。
按照身份來說,他其實是殷商之後,他的祖先是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紂王帝辛的長兄。此人先建立微子國,周武王伐紂得勝後,他就投降了周,受封於宋地,成為春秋時期宋國的開國國君。宋國的二代國君微仲衍是孔子的第十四代遠祖,而孔子的祖先為了躲避追殺不得已從宋國來到了魯國定居,這其中的過程曲折漫長。
而另一位百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墨翟)與之同出一祖,他的遠祖父是宋桓公,桓公的兒子目夷曾與大名鼎鼎的宋襄公乃是同父異母的弟兄,襄公即位後他擔任宋國的左師(司馬),他就是墨子的祖先。
墨子曾師從儒家,但後來又因不滿儒家而抨擊它,另立門庭創立墨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鐸封於曹,建都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疆域大致轄今山東省西南部,它算是根紅苗正的周王室嫡係。
西周時期,它曾是一方大國,與魯國共守王朝東土,起過重要作用,與晉、衛、魯、蔡同列“十二諸侯”。
時至東周,隨著周室的式微曹國逐漸淪為中原二流諸侯國,且淪為晉國附庸,此時是曹國末代國君曹伯陽在位期間,這哥們喜愛打獵射鳥。他本人還好大喜功,重用與之“誌同道合”的好基友-曹國平民公孫疆為司城,讓其執掌國政,自此這對類似後世宋徽宗與高俅的“狼狽組合”開始將曹國推向倒計時。……
“未知此次經曹國,曹伯陽可否接見於吾。”馬車上的孔子疲憊不堪,對於前途憂心忡忡,他暗自思忖道。
墮三都失敗後,孔子在魯國的事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他的“恩主”魯定公也因此一蹶不振。因為季桓子接受了齊國送來的女樂紋馬,以及後來魯國舉行郊祭時沒有分給孔子祭肉,所以孔子離開了魯國。可以說,在好色這方麵,魯定公和季桓子簡直就是誌趣相投。
麵對這樣的局麵,孔子感到十分失望。於是,他決定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之旅。他希望通過這次旅行來傳播自己的政治理念,讓更多人了解並認同他的觀點。他堅信隻有推行仁愛、禮製和道德觀念,才能拯救這個亂世。同時,他還想在各個國家開宗立派,弘揚自己的儒家學說。
此刻,孔子乘坐的馬車已經快要抵達曹國都城陶丘。他遠遠地望著曹都的城門,心中充滿期待。然而,就在他們即將靠近城門的時候,城門口全副武裝的曹軍守城士卒突然衝上前,臉上露出警惕之色。為首的一名曹軍將領更是直接拔出腰間佩劍,指向孔子,怒目圓睜。
“何人敢膽敢於此逗留?速速離開此處,勿妨礙曹君狩獵!否則,格殺勿論!”曹軍將領大聲喝斥道。
“這位軍爺,在下乃魯國孔丘,有要事謁見貴國君上,煩請通報一聲,在下感激不盡也。”馬車上的孔子躬身一禮道。
“甚孔丘,本將從未聽聞,國君無暇見汝,速速離去,如若不然休怪吾劍下無情!”那將領不耐煩地催促道。
王浩看了一眼好奇寶寶般的季羋,笑了笑道:“說遠其實也不遠,昔年西周穆天子曾西至瑤池西王母的國度,其西麵邊相鄰處住著阿爾吉帕人、伊塞頓人、阿裏馬斯普人等三個族群。再往西就是帕米爾高原,是一座很高的山脈,它阻擋了波斯帝國向東擴張的腳步。”
季羋眨了眨眼,疑惑地問道:“這麽說來,我們豈不是無法到達波斯帝國?”
王浩輕輕搖了搖頭,耐心解釋道:“並非如此,如果我們想要涉足更遼闊的疆域,就必須提高造船水平。我所說的是能夠在海裏行走遊弋的船隻,而不是隻能在江河中航行的船隻。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穿越海洋,抵達遙遠的地方。”
季羋聽得津津有味,眼中閃爍著向往的光芒。她想象著自己站在船頭,迎著海風,駛向未知的遠方。
王浩看著妻子憧憬的模樣,心中湧起一股滿足感。他知道,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他們,但隻要有勇氣和決心,他們一定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罷了,這事並非目前所要操心的事情。”王浩揮揮手,將思緒從遙遠的未來拉迴到現實。他想起了孔子,這位被尊稱為仲尼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今年應該已經五十五歲了。去年,孔子試圖推行墮三都的政策,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如今,他正踏上前往衛國的路途,開始周遊列國,向各國諸侯遊說。然而,在王浩看來,孔子的行為不過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和高官厚祿而已。他對孔子的動機並不認同,認為他並沒有人們所想象中的高尚。畢竟,孔子鼓吹忠君愛國,卻自己離開了生養他的故國——魯國,這本身就充滿了矛盾。想到這裏,王浩不禁不屑地哂笑起來。……
“阿嚏、阿嚏。”,在魯國至衛國的道路上,一輛破舊的馬車正艱難地前行著,拉車的馬匹看起來有些疲憊,馬蹄聲也顯得沉重而無力。馬車內坐著一個須發半白的老頭,他的身體隨著馬車的顛簸而搖晃著,但臉上卻沒有絲毫的不適或抱怨之色。
“夫子,君無恙耶?”正在揮鞭趕著馬車的車夫關心地問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擔憂和關切,似乎對這位老人有著深深的敬意。
“吾無恙也。許是風邪矣。”老者迴答道,他的聲音低沉而平靜,透露出一種穩重和自信。他輕輕地擦了擦鼻子,然後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衣服,仿佛要把身上的灰塵都抖落下來。然而,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懷疑有人在背後罵他,這讓他感到有些不安。
這位老者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孔子,他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他被人們尊稱為“萬世師表”、“聖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致力於教育和道德倫理的推廣,其思想影響深遠,至今仍被世人所推崇。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身高191cm,上身較長下身較短;體質強健,常習武,精通射禦之術,展現出文武雙全的特質。此外,孔子的頭頂凹陷,被稱為“生而首上圩頂”,這也是他名字中“丘”的由來。由此看來,他至少是文武雙全的,這比後世他那些手無縛雞之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徒子徒孫要強得多。
按照身份來說,他其實是殷商之後,他的祖先是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紂王帝辛的長兄。此人先建立微子國,周武王伐紂得勝後,他就投降了周,受封於宋地,成為春秋時期宋國的開國國君。宋國的二代國君微仲衍是孔子的第十四代遠祖,而孔子的祖先為了躲避追殺不得已從宋國來到了魯國定居,這其中的過程曲折漫長。
而另一位百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墨翟)與之同出一祖,他的遠祖父是宋桓公,桓公的兒子目夷曾與大名鼎鼎的宋襄公乃是同父異母的弟兄,襄公即位後他擔任宋國的左師(司馬),他就是墨子的祖先。
墨子曾師從儒家,但後來又因不滿儒家而抨擊它,另立門庭創立墨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鐸封於曹,建都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疆域大致轄今山東省西南部,它算是根紅苗正的周王室嫡係。
西周時期,它曾是一方大國,與魯國共守王朝東土,起過重要作用,與晉、衛、魯、蔡同列“十二諸侯”。
時至東周,隨著周室的式微曹國逐漸淪為中原二流諸侯國,且淪為晉國附庸,此時是曹國末代國君曹伯陽在位期間,這哥們喜愛打獵射鳥。他本人還好大喜功,重用與之“誌同道合”的好基友-曹國平民公孫疆為司城,讓其執掌國政,自此這對類似後世宋徽宗與高俅的“狼狽組合”開始將曹國推向倒計時。……
“未知此次經曹國,曹伯陽可否接見於吾。”馬車上的孔子疲憊不堪,對於前途憂心忡忡,他暗自思忖道。
墮三都失敗後,孔子在魯國的事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他的“恩主”魯定公也因此一蹶不振。因為季桓子接受了齊國送來的女樂紋馬,以及後來魯國舉行郊祭時沒有分給孔子祭肉,所以孔子離開了魯國。可以說,在好色這方麵,魯定公和季桓子簡直就是誌趣相投。
麵對這樣的局麵,孔子感到十分失望。於是,他決定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之旅。他希望通過這次旅行來傳播自己的政治理念,讓更多人了解並認同他的觀點。他堅信隻有推行仁愛、禮製和道德觀念,才能拯救這個亂世。同時,他還想在各個國家開宗立派,弘揚自己的儒家學說。
此刻,孔子乘坐的馬車已經快要抵達曹國都城陶丘。他遠遠地望著曹都的城門,心中充滿期待。然而,就在他們即將靠近城門的時候,城門口全副武裝的曹軍守城士卒突然衝上前,臉上露出警惕之色。為首的一名曹軍將領更是直接拔出腰間佩劍,指向孔子,怒目圓睜。
“何人敢膽敢於此逗留?速速離開此處,勿妨礙曹君狩獵!否則,格殺勿論!”曹軍將領大聲喝斥道。
“這位軍爺,在下乃魯國孔丘,有要事謁見貴國君上,煩請通報一聲,在下感激不盡也。”馬車上的孔子躬身一禮道。
“甚孔丘,本將從未聽聞,國君無暇見汝,速速離去,如若不然休怪吾劍下無情!”那將領不耐煩地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