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釣心
重生武大郎:最強帝王係統 作者:扶風曉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那大宋皇城的深處,燈火輝煌,鼓樂齊鳴,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正緩緩拉開序幕。
月光如水,傾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上,為這莊嚴而喜慶的夜晚添上了一抹溫柔。
趙佶,這位風華絕代的皇帝,身著龍袍,頭戴珠冠,端坐於龍椅之上,眉宇間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氣,又兼有幾分文人墨客的儒雅風流。
“諸位愛卿,朕心甚悅,今日非比尋常,朕有幸與齊國英豪,齊王武百,結為異姓兄弟,此乃兩國之幸,萬民之福!朕心甚慰,特設此宴,與諸卿共慶此等喜事,還望眾卿家不醉不歸,共襄盛舉!”
趙佶的聲音渾厚有力,穿透了殿內的每一個角落,引得百官紛紛起身,舉杯相慶。
殿中,絲竹之聲悠揚,舞姬翩翩起舞,猶如仙子下凡,為這場盛宴增添了幾分柔美與夢幻。
百官們或竊竊私語,或相視而笑,無不沉浸在這份難得的喜悅之中。
然而,在這歡歌笑語背後,卻有一人目光深邃,若有所思,他便是武百。
武百,一身錦衣華服,氣度不凡,舉手投足間盡顯王者風範。
他深知,此番與趙佶結拜,不僅僅是兩國友好的象征,更是他布局宋朝,實現心中宏圖的關鍵一步。
他的目光在宴會間遊走,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他知道,要想真正控製宋朝,僅僅依靠趙佶的寵信遠遠不夠,必須深入到宋朝的權力核心,進行一場高層換血的變革。
“諸位大人,武某初來乍到,得蒙皇上厚愛,結為兄弟,實乃三生有幸。”
“在此,我代表齊國,向大宋的各位同僚表達最深的敬意與感激。”
“從今往後,齊宋兩國當如兄弟般守望相助,共謀發展,世代友好,永不言棄!”
武百站起身來,舉起酒杯,聲音洪亮而堅定,字字句句都充滿了誠意與決心。
百官聞言,紛紛響應,舉杯共飲,殿內的氣氛再次達到了高潮。
然而,在這看似和諧的背後,卻暗流湧動,各懷心思。
有的人為兩國的和平共處而欣慰,有的人則對武百的突然崛起感到不安,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在暗中盤算如何利用這次機會,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宴會漸漸進入了尾聲。
然而,對於武百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要想在宋朝站穩腳跟,進而掌控大權,就必須有強大的盟友和堅實的後盾。
於是,他開始在宴會中穿梭,與各路官員交流攀談,尋找那些可以拉攏和利用的人才。
“李大人,久聞您才華橫溢,治理有方,武某甚是佩服。”
“日後若有需要,還望大人不吝賜教。”武百來到一位身著官袍的中年男子麵前,麵帶微笑,言辭懇切。
“哪裏哪裏,齊王過譽了。”
“李某不過一介微末小吏,豈敢當此殊榮?不過,若齊王有需要,李某自當盡力而為。”
那中年男子名叫李乃,是朝中一位頗有聲望的官員,聞言連忙謙虛迴應。
武百見狀,心中暗自歡喜,知道自己又找到了一位潛在的盟友。
他繼續與眾人交談,時而談笑風生,時而嚴肅認真,漸漸地,他在百官心中的地位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武百憑借其不凡的體魄與係統賦予的天賦,即便是幾十杯佳釀下肚,也依舊麵不改色,心不跳,仿佛那酒液隻是他體內熱血的催化劑,讓他更加精神抖擻。
他緩緩坐迴自己的席位,目光如炬,掃視著殿內逐漸散去的賓客,心中暗自思量。
趙佶,這位大宋的天子,此刻正端著酒杯,麵帶微笑,向他走來,那笑容背後藏著的是何種深意,武百心中自有分寸。
“賢弟,兄長敬你一杯。”趙佶的聲音溫和而有力。
武百聞言,立刻站起身來,舉杯相迎,笑道:“兄長,一杯怎可盡興?你我兄弟情深似海,當以雙杯為敬,方顯誠意。”
“一喜你我二人今日結為兄弟,共謀大計。”
“二喜齊宋兩國從此攜手並肩,共赴輝煌。來,兄長,請!”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同時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那酒液滑過喉嚨,如同烈火般熾熱,卻又帶著幾分甘甜,恰如他們此刻的心情,複雜而又堅定。
喝完酒,趙佶自然而然地坐在了武百的身旁,兩人的距離近得仿佛能聽見彼此的心跳。
趙佶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他輕聲問道:“不知賢弟何時啟程返迴齊國?”
話語間,既有對兄弟之情的不舍,也有作為帝王對局勢的考量。
畢竟,一山難容二虎,他擔心武百久留,會對大宋的政局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武百豈能聽不出趙佶話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心中早有計較。
他深知,自己的目標尚未達成,豈能輕易言歸?於是,他緩緩說道:“兄長,小弟此來,不僅是為了與兄長結為兄弟,更是為了加深兩國之間的友誼與合作。”
“小弟想多留幾日,與兄長共敘兄弟之情,同時也想借此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宋的風土人情,為日後的合作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兄長以為如何?”
趙佶聞言,心中雖有不滿,但麵上卻未表露出來。
他深知,武百此言,既是對他的尊重,也是對他的一種試探。
他沉吟片刻,終是點頭道:“賢弟所言極是,你我兄弟情深,自應多聚幾日。”
“隻是,大宋政務繁忙,兄長恐不能時常陪伴賢弟左右,還望賢弟見諒。”
武百笑道:“兄長言重了,小弟豈是不知進退之人?小弟自會安排好一切,不讓兄長費心。”
“隻是,小弟有一事相求,還望兄長應允。”
趙佶眉頭微皺,問道:“何事?賢弟但說無妨。”
武百收斂了笑容,正色道:“小弟初來乍到,對大宋的朝政多有不解之處。”
“聽聞大宋人才濟濟,朝中大臣皆是國之棟梁。”
“小弟鬥膽,想在離開之前,與諸位大臣多多交流,共商國是,以便日後兩國合作之時,能夠更加順暢無阻。”
“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趙佶聞言,心中一驚。
他萬萬沒想到,武百竟有如此野心,竟想在離開之前對大宋的大臣進行一番“考察”,甚至可能暗中拉攏,實現他所謂的大換血。但轉念一想,這也不失為一個了解齊國意圖、鞏固兩國關係的機會。
於是,他故作鎮定,點頭道:“賢弟有此心意,兄長自然樂見其成。”
“隻是,朝中大臣各有職責,未必能時刻陪伴賢弟左右。”
“不過,兄長可以安排一些朝會,讓賢弟旁聽,以解你心中之惑。”
武百的笑容中帶著幾分玩味,目光如炬,直視著趙佶,那話語中的直率與坦誠,讓宴會上的氣氛瞬間微妙起來。他輕笑道:“皇上,您莫非是擔心我武百在此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我看您這眼神裏,似乎藏著幾分不放心啊。”
趙佶聞言,心中雖驚,麵上卻強作鎮定,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國之君,不能輕易流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他哈哈一笑,故作輕鬆地說道:“賢弟說笑了,朕豈會不信任賢弟?賢弟乃是人中龍鳳,胸懷大誌,怎會做出那等小人之事?隻要賢弟願意,盡管放手去做,朕定當全力支持。”
武百聞言,心中暗自冷笑,但麵上卻是不動聲色,他躬身行禮,道:“多謝皇上信任,武百定不負所望。”
夜幕降臨,星辰點綴著蒼穹,武百的營帳內燈火通明,一場簡短的會議悄然召開。帳內,幾位心腹將領與謀士圍坐一圈,氣氛凝重而熱烈。
武百端坐於主位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人,沉聲道:“如今,我們與宋朝的條約已簽,我與趙佶也結為了兄弟,但這隻是第一步。”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在宋朝內部扶持起自己的力量,讓齊宋兩國的關係,真正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羅隱,這位足智多謀的謀士,聞言起身,拱手道:“主公所言極是。根據我這些日子的觀察,宋朝朝堂之上,大致可分為三派。”
“一是中立派,他們行事謹慎,不輕易站隊,既不得罪我們,也不完全依附於宋朝皇室。”
“二是宋朝的忠臣,他們忠誠於趙佶,但礙於我們大軍壓境,暫時不敢有所動作。”
“三是親齊派,他們看到了與我們合作的利益,願意聽命於我們,其中,以李乃最為積極。”
武百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沉吟片刻,道:“羅先生分析得透徹。”
“接下來,我們的重點就是要讓李乃這一派做強做大,成為我們在宋朝的堅實後盾。”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首先,我們要加大對親齊派的支持力度,無論是物資還是人員,都要給予足夠的幫助。”
“同時,我們也要利用我們的影響力,為他們在朝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今夜,魏本府邸的燈火卻異常明亮,仿佛要將這黑暗撕裂一般。
府邸內,氣氛緊張而凝重,宋朝的忠臣魏本與十幾位同樣心懷家國的大臣圍坐在書房之中,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堅定與決絕。
魏本,這位年過半百卻依然精神矍鑠的老臣,輕輕撫摸著案上的長劍,那是他年輕時征戰沙場的夥伴,如今卻似乎要再次見證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鬥爭。
他沉聲道:“各位同僚,今日我們聚集於此,是為了商討一件大事——刺殺武百。”
此言一出,書房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魏本身上,有震驚,有猶豫,但更多的是堅定。
“武百此人,狼子野心,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要逐步蠶食我宋朝疆土,將我大好河山拱手讓人!”魏本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更不能讓這等國家罪人繼續逍遙法外!”
這時,一位年輕的大臣,名叫李文浙,站了出來,他麵色凝重,但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魏大人所言極是,但武百身邊高手如雲,戒備森嚴,我們如何能夠得手?”
魏本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這便是我們今日要商議的重點。”
“我已暗中聯絡了一批死士,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誓死效忠朝廷。隻要我們計劃周密,定能一擊必中。”
說著,他看向一旁的謀士趙子期,趙子期是朝中出了名的智囊,他輕輕搖著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魏大人所言不差,但刺殺之事非同小可,必須謹慎行事。”
“我們需要製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包括刺殺的時間、地點、以及撤退路線等,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有絲毫差錯。”
另一位大臣,老將李忠國,也點頭附和:“趙先生所言極是。”
“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掩蓋行蹤,避免引起武百的懷疑。”
“畢竟,他在朝中也有眼線。”
魏本點頭表示讚同,他環視眾人,沉聲道:“各位同僚,此事關乎國家興亡,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共同應對。”
“我提議,由趙子期先生負責製定計劃,李文浙將軍負責聯絡死士,並親自指揮行動,而我則負責在朝中穩住陣腳,以防萬一。”
眾人聞言,紛紛表示讚同。他們知道,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他們更知道,為了大宋的未來,他們必須挺身而出,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接下來的幾天裏,魏本府邸成了最忙碌的地方。
趙子期夜以繼日地製定計劃,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推敲。
李文浙則秘密聯絡死士,進行嚴格的訓練與演練。
魏本則在朝中四處周旋,盡量不引起武百的注意。
七日後,皇城之內,一片寧靜祥和之中藏著暗流湧動。
武百今日卻顯得分外閑適,他攜武相,漫步至宮中隱秘的小湖畔,意欲尋覓一份超脫塵世的寧靜。
身後,馬鄉,這位武藝高強、忠心耿耿的護衛,靜默如鬆,守護著主子的安全。
湖麵如鏡,倒映著藍天白雲與岸邊垂柳的倩影,微風拂過,帶起層層細膩的漣漪。
武百與武相並肩而立,手中各執一杆釣竿,卻皆是空鉤無餌,這一幕,頗有幾分超脫世俗的意味。
武相麵容憨厚中帶著幾分不解,他撓了撓頭,望向武百,憨笑道:“哥,俺這手裏頭沒魚餌,魚兒咋會上鉤嘞?俺是真不會這釣魚的學問。”
武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他輕輕拍了拍武相的肩膀,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賢弟啊,你且看這湖光山色,世間萬物,皆有其道。”
“你我今日來此,非為釣魚,實為釣心。”
“魚鉤之上,無需餌食,隻因心中無欲,則萬物皆可為友。”
武相聞言,眉頭微蹙,似懂非懂,卻又似有所悟,他喃喃自語:“哥,你是說咱們這不是真的來釣魚的?那咱這是幹啥來了?”
武百哈哈一笑,笑聲爽朗,迴蕩在湖麵上,驚起幾隻水鳥振翅高飛。
“賢弟,你我兄弟二人,身處這權力漩渦之中,難得有此閑暇時光,何不借此機會,忘卻那些朝堂紛爭,靜心養性,體會一番‘心遠地自偏’的意境?”
說罷,武百輕輕轉動釣竿,那空鉤在水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仿佛是在與無形的魚兒對話,又似是在向天地展示一種超然物外的態度。
馬鄉見狀,心中暗自佩服武百的胸襟與智慧,他上前一步,躬身問道:“大王,佛家常說因果報應,萬物皆有其定數。”
“那釣魚這等小事,又如何能與因果相連,生出果報來呢?”
武百聞言,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之根本。
他緩緩說道:“馬鄉啊,你可知這釣魚之舉,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暗含大道。”
“魚在水中遊弋,本是自由自在,若因一己之私欲而將其捕獲,便是犯了殺業。”
“殺業一起,因果相隨,未來世中,必有報應。”
“再者,魚亦是生靈,與人無異,皆有生存之權利。我等身為世間主宰,更應心存慈悲,尊重萬物。”
“不釣魚,非但避開了殺業,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與敬畏。”
馬鄉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躬身行禮,聲音更加堅定:“大王高見,馬鄉受教了。”
“從今往後,定當謹言慎行,不犯殺業,以保清淨之心。”
須臾,馬鄉猶自沉思於前言之餘韻,眉宇間鎖著不解之惑,複向武百陳其沉重之問:“大王,我等征伐殺伐,果真有因果報應乎?值此亂世,為家國安寧,百姓康寧,不得已而操戈,然每及殺戮,心緒難寧,疑惑叢生。”
武百聞言,微歎一氣,深知此問非獨馬鄉所惑,實為征戰者共有之心結。
遂轉身,以溫雅而堅毅之目光視馬鄉,緩緩而道:“馬鄉,爾之所問,乃深奧謎題也。”
“戰伐殺生,誠然世間至慘之事,然論及果報,非可輕以黑白判之。”
“首當明者,戰爭乃極端之策,和平無望時之最後抉擇。”
“其間,生命如螻蟻,被踐踏無遺。”
“然非可一概而論,參與者皆為罪孽深重之人。”
“如吾先前所言,戰之目的與動機,方為判定果報之關鍵。”
“若吾等之戰,乃為扞衛正義,解救無辜於暴政侵略之苦海,則吾輩之行,實為崇高,犧牲亦值。”
“於斯戰中,雖難免殺戮,然心靈得以淨化升華,因吾等為更大之善與正義而戰。”
“此等果報,或不顯於當下,然必銘刻於曆史長河,為後世所敬仰傳頌。”
“反之,若戰爭起於私欲野心,為擴張疆土、掠奪資源或滿足一己之權欲,則此戰非義。”
“其間每一次殺戮,皆是對生命之褻瀆,每一次勝利,皆伴無盡之痛悔。”
“此等果報,如影隨形,生前死後,皆難逃其咎。”
“然吾欲言之者,即便正義之戰,亦不可輕忽殺戮之痛創。”
“生命寶貴,靈魂應尊。”
“故於戰中,非僅需勇猛對敵,更需心懷慈悲憐憫。”
“力求減少無謂之殺戮破壞,尊重每一個生命尊嚴。”
“再者,果報非僅限於來世輪迴,更在於現世行為之影響後果。”
“吾等每一抉擇、每一行動,皆於世間留下痕跡,匯聚成人生軌跡命運。”
“故於戰中,須時刻保持清醒理智,以最小之代價換取最大之勝利與和平。”
言至此,武百稍頓,目光深邃,似窺見未來之景——世界無戰無恨,唯餘和平與愛。
續而言曰:“馬鄉,吾輩皆亂世之微塵,肩扛守護家國百姓之重責。”
“然切記,吾等之力,非獨在於武勇智慧,更在於內心之慈悲正義。”
“唯悟此道並踐之,方成真正之英雄領袖。”
馬鄉靜聆武百之言,心潮澎湃,未嚐料戰爭與果報間竟有如此深奧之聯係。遂深鞠一躬,誓曰:“大王教誨,馬鄉必銘記於心。”
“自此以往,吾將以更加謹慎慈悲之心,麵對戰伐殺戮,為正義和平盡綿薄之力。”
可這背後的真相,如同夜空中最遙遠的星辰,閃爍著不為人知的光芒,唯有武百,這位曆經滄桑、心懷天下的王者,獨自承載著這份沉重與秘密。
他望著遠方,眼中既有對過往的感慨,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低語道:“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就好了。”
“若世間真能如此,何須刀兵相見,何須血流成河?”
這簡短的話語,如同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馬鄉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好奇,他深知大王武百非尋常之人,其言必有深意。
於是,他躬身問道:“大王,何為世界大同?願聞其詳。”
武百轉過身,目光溫柔地落在馬鄉身上,仿佛在這一刻,他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那份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他緩緩踱步,邊走邊說:“世界大同,乃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上的統一,更是一種心靈與精神的融合。”
“在這個大同世界裏,沒有國界之分,沒有種族之別,人們相互尊重,和睦共處,共同追求真理、善良與美好。”
“自古以來,人類便因地域、文化、信仰等差異而紛爭不斷,戰爭與殺戮如同影子般伴隨著文明的發展。”
“然而,在這無盡的黑暗中,總有那麽一束光,指引著人們向往和平與和諧。”
“世界大同,便是那束光,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與追求。”
月光如水,傾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上,為這莊嚴而喜慶的夜晚添上了一抹溫柔。
趙佶,這位風華絕代的皇帝,身著龍袍,頭戴珠冠,端坐於龍椅之上,眉宇間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氣,又兼有幾分文人墨客的儒雅風流。
“諸位愛卿,朕心甚悅,今日非比尋常,朕有幸與齊國英豪,齊王武百,結為異姓兄弟,此乃兩國之幸,萬民之福!朕心甚慰,特設此宴,與諸卿共慶此等喜事,還望眾卿家不醉不歸,共襄盛舉!”
趙佶的聲音渾厚有力,穿透了殿內的每一個角落,引得百官紛紛起身,舉杯相慶。
殿中,絲竹之聲悠揚,舞姬翩翩起舞,猶如仙子下凡,為這場盛宴增添了幾分柔美與夢幻。
百官們或竊竊私語,或相視而笑,無不沉浸在這份難得的喜悅之中。
然而,在這歡歌笑語背後,卻有一人目光深邃,若有所思,他便是武百。
武百,一身錦衣華服,氣度不凡,舉手投足間盡顯王者風範。
他深知,此番與趙佶結拜,不僅僅是兩國友好的象征,更是他布局宋朝,實現心中宏圖的關鍵一步。
他的目光在宴會間遊走,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他知道,要想真正控製宋朝,僅僅依靠趙佶的寵信遠遠不夠,必須深入到宋朝的權力核心,進行一場高層換血的變革。
“諸位大人,武某初來乍到,得蒙皇上厚愛,結為兄弟,實乃三生有幸。”
“在此,我代表齊國,向大宋的各位同僚表達最深的敬意與感激。”
“從今往後,齊宋兩國當如兄弟般守望相助,共謀發展,世代友好,永不言棄!”
武百站起身來,舉起酒杯,聲音洪亮而堅定,字字句句都充滿了誠意與決心。
百官聞言,紛紛響應,舉杯共飲,殿內的氣氛再次達到了高潮。
然而,在這看似和諧的背後,卻暗流湧動,各懷心思。
有的人為兩國的和平共處而欣慰,有的人則對武百的突然崛起感到不安,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在暗中盤算如何利用這次機會,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宴會漸漸進入了尾聲。
然而,對於武百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要想在宋朝站穩腳跟,進而掌控大權,就必須有強大的盟友和堅實的後盾。
於是,他開始在宴會中穿梭,與各路官員交流攀談,尋找那些可以拉攏和利用的人才。
“李大人,久聞您才華橫溢,治理有方,武某甚是佩服。”
“日後若有需要,還望大人不吝賜教。”武百來到一位身著官袍的中年男子麵前,麵帶微笑,言辭懇切。
“哪裏哪裏,齊王過譽了。”
“李某不過一介微末小吏,豈敢當此殊榮?不過,若齊王有需要,李某自當盡力而為。”
那中年男子名叫李乃,是朝中一位頗有聲望的官員,聞言連忙謙虛迴應。
武百見狀,心中暗自歡喜,知道自己又找到了一位潛在的盟友。
他繼續與眾人交談,時而談笑風生,時而嚴肅認真,漸漸地,他在百官心中的地位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武百憑借其不凡的體魄與係統賦予的天賦,即便是幾十杯佳釀下肚,也依舊麵不改色,心不跳,仿佛那酒液隻是他體內熱血的催化劑,讓他更加精神抖擻。
他緩緩坐迴自己的席位,目光如炬,掃視著殿內逐漸散去的賓客,心中暗自思量。
趙佶,這位大宋的天子,此刻正端著酒杯,麵帶微笑,向他走來,那笑容背後藏著的是何種深意,武百心中自有分寸。
“賢弟,兄長敬你一杯。”趙佶的聲音溫和而有力。
武百聞言,立刻站起身來,舉杯相迎,笑道:“兄長,一杯怎可盡興?你我兄弟情深似海,當以雙杯為敬,方顯誠意。”
“一喜你我二人今日結為兄弟,共謀大計。”
“二喜齊宋兩國從此攜手並肩,共赴輝煌。來,兄長,請!”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同時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那酒液滑過喉嚨,如同烈火般熾熱,卻又帶著幾分甘甜,恰如他們此刻的心情,複雜而又堅定。
喝完酒,趙佶自然而然地坐在了武百的身旁,兩人的距離近得仿佛能聽見彼此的心跳。
趙佶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他輕聲問道:“不知賢弟何時啟程返迴齊國?”
話語間,既有對兄弟之情的不舍,也有作為帝王對局勢的考量。
畢竟,一山難容二虎,他擔心武百久留,會對大宋的政局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武百豈能聽不出趙佶話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心中早有計較。
他深知,自己的目標尚未達成,豈能輕易言歸?於是,他緩緩說道:“兄長,小弟此來,不僅是為了與兄長結為兄弟,更是為了加深兩國之間的友誼與合作。”
“小弟想多留幾日,與兄長共敘兄弟之情,同時也想借此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宋的風土人情,為日後的合作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兄長以為如何?”
趙佶聞言,心中雖有不滿,但麵上卻未表露出來。
他深知,武百此言,既是對他的尊重,也是對他的一種試探。
他沉吟片刻,終是點頭道:“賢弟所言極是,你我兄弟情深,自應多聚幾日。”
“隻是,大宋政務繁忙,兄長恐不能時常陪伴賢弟左右,還望賢弟見諒。”
武百笑道:“兄長言重了,小弟豈是不知進退之人?小弟自會安排好一切,不讓兄長費心。”
“隻是,小弟有一事相求,還望兄長應允。”
趙佶眉頭微皺,問道:“何事?賢弟但說無妨。”
武百收斂了笑容,正色道:“小弟初來乍到,對大宋的朝政多有不解之處。”
“聽聞大宋人才濟濟,朝中大臣皆是國之棟梁。”
“小弟鬥膽,想在離開之前,與諸位大臣多多交流,共商國是,以便日後兩國合作之時,能夠更加順暢無阻。”
“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趙佶聞言,心中一驚。
他萬萬沒想到,武百竟有如此野心,竟想在離開之前對大宋的大臣進行一番“考察”,甚至可能暗中拉攏,實現他所謂的大換血。但轉念一想,這也不失為一個了解齊國意圖、鞏固兩國關係的機會。
於是,他故作鎮定,點頭道:“賢弟有此心意,兄長自然樂見其成。”
“隻是,朝中大臣各有職責,未必能時刻陪伴賢弟左右。”
“不過,兄長可以安排一些朝會,讓賢弟旁聽,以解你心中之惑。”
武百的笑容中帶著幾分玩味,目光如炬,直視著趙佶,那話語中的直率與坦誠,讓宴會上的氣氛瞬間微妙起來。他輕笑道:“皇上,您莫非是擔心我武百在此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我看您這眼神裏,似乎藏著幾分不放心啊。”
趙佶聞言,心中雖驚,麵上卻強作鎮定,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國之君,不能輕易流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他哈哈一笑,故作輕鬆地說道:“賢弟說笑了,朕豈會不信任賢弟?賢弟乃是人中龍鳳,胸懷大誌,怎會做出那等小人之事?隻要賢弟願意,盡管放手去做,朕定當全力支持。”
武百聞言,心中暗自冷笑,但麵上卻是不動聲色,他躬身行禮,道:“多謝皇上信任,武百定不負所望。”
夜幕降臨,星辰點綴著蒼穹,武百的營帳內燈火通明,一場簡短的會議悄然召開。帳內,幾位心腹將領與謀士圍坐一圈,氣氛凝重而熱烈。
武百端坐於主位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人,沉聲道:“如今,我們與宋朝的條約已簽,我與趙佶也結為了兄弟,但這隻是第一步。”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在宋朝內部扶持起自己的力量,讓齊宋兩國的關係,真正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羅隱,這位足智多謀的謀士,聞言起身,拱手道:“主公所言極是。根據我這些日子的觀察,宋朝朝堂之上,大致可分為三派。”
“一是中立派,他們行事謹慎,不輕易站隊,既不得罪我們,也不完全依附於宋朝皇室。”
“二是宋朝的忠臣,他們忠誠於趙佶,但礙於我們大軍壓境,暫時不敢有所動作。”
“三是親齊派,他們看到了與我們合作的利益,願意聽命於我們,其中,以李乃最為積極。”
武百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沉吟片刻,道:“羅先生分析得透徹。”
“接下來,我們的重點就是要讓李乃這一派做強做大,成為我們在宋朝的堅實後盾。”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首先,我們要加大對親齊派的支持力度,無論是物資還是人員,都要給予足夠的幫助。”
“同時,我們也要利用我們的影響力,為他們在朝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今夜,魏本府邸的燈火卻異常明亮,仿佛要將這黑暗撕裂一般。
府邸內,氣氛緊張而凝重,宋朝的忠臣魏本與十幾位同樣心懷家國的大臣圍坐在書房之中,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堅定與決絕。
魏本,這位年過半百卻依然精神矍鑠的老臣,輕輕撫摸著案上的長劍,那是他年輕時征戰沙場的夥伴,如今卻似乎要再次見證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鬥爭。
他沉聲道:“各位同僚,今日我們聚集於此,是為了商討一件大事——刺殺武百。”
此言一出,書房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魏本身上,有震驚,有猶豫,但更多的是堅定。
“武百此人,狼子野心,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要逐步蠶食我宋朝疆土,將我大好河山拱手讓人!”魏本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更不能讓這等國家罪人繼續逍遙法外!”
這時,一位年輕的大臣,名叫李文浙,站了出來,他麵色凝重,但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魏大人所言極是,但武百身邊高手如雲,戒備森嚴,我們如何能夠得手?”
魏本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這便是我們今日要商議的重點。”
“我已暗中聯絡了一批死士,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誓死效忠朝廷。隻要我們計劃周密,定能一擊必中。”
說著,他看向一旁的謀士趙子期,趙子期是朝中出了名的智囊,他輕輕搖著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魏大人所言不差,但刺殺之事非同小可,必須謹慎行事。”
“我們需要製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包括刺殺的時間、地點、以及撤退路線等,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有絲毫差錯。”
另一位大臣,老將李忠國,也點頭附和:“趙先生所言極是。”
“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掩蓋行蹤,避免引起武百的懷疑。”
“畢竟,他在朝中也有眼線。”
魏本點頭表示讚同,他環視眾人,沉聲道:“各位同僚,此事關乎國家興亡,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共同應對。”
“我提議,由趙子期先生負責製定計劃,李文浙將軍負責聯絡死士,並親自指揮行動,而我則負責在朝中穩住陣腳,以防萬一。”
眾人聞言,紛紛表示讚同。他們知道,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他們更知道,為了大宋的未來,他們必須挺身而出,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接下來的幾天裏,魏本府邸成了最忙碌的地方。
趙子期夜以繼日地製定計劃,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推敲。
李文浙則秘密聯絡死士,進行嚴格的訓練與演練。
魏本則在朝中四處周旋,盡量不引起武百的注意。
七日後,皇城之內,一片寧靜祥和之中藏著暗流湧動。
武百今日卻顯得分外閑適,他攜武相,漫步至宮中隱秘的小湖畔,意欲尋覓一份超脫塵世的寧靜。
身後,馬鄉,這位武藝高強、忠心耿耿的護衛,靜默如鬆,守護著主子的安全。
湖麵如鏡,倒映著藍天白雲與岸邊垂柳的倩影,微風拂過,帶起層層細膩的漣漪。
武百與武相並肩而立,手中各執一杆釣竿,卻皆是空鉤無餌,這一幕,頗有幾分超脫世俗的意味。
武相麵容憨厚中帶著幾分不解,他撓了撓頭,望向武百,憨笑道:“哥,俺這手裏頭沒魚餌,魚兒咋會上鉤嘞?俺是真不會這釣魚的學問。”
武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他輕輕拍了拍武相的肩膀,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賢弟啊,你且看這湖光山色,世間萬物,皆有其道。”
“你我今日來此,非為釣魚,實為釣心。”
“魚鉤之上,無需餌食,隻因心中無欲,則萬物皆可為友。”
武相聞言,眉頭微蹙,似懂非懂,卻又似有所悟,他喃喃自語:“哥,你是說咱們這不是真的來釣魚的?那咱這是幹啥來了?”
武百哈哈一笑,笑聲爽朗,迴蕩在湖麵上,驚起幾隻水鳥振翅高飛。
“賢弟,你我兄弟二人,身處這權力漩渦之中,難得有此閑暇時光,何不借此機會,忘卻那些朝堂紛爭,靜心養性,體會一番‘心遠地自偏’的意境?”
說罷,武百輕輕轉動釣竿,那空鉤在水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仿佛是在與無形的魚兒對話,又似是在向天地展示一種超然物外的態度。
馬鄉見狀,心中暗自佩服武百的胸襟與智慧,他上前一步,躬身問道:“大王,佛家常說因果報應,萬物皆有其定數。”
“那釣魚這等小事,又如何能與因果相連,生出果報來呢?”
武百聞言,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之根本。
他緩緩說道:“馬鄉啊,你可知這釣魚之舉,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暗含大道。”
“魚在水中遊弋,本是自由自在,若因一己之私欲而將其捕獲,便是犯了殺業。”
“殺業一起,因果相隨,未來世中,必有報應。”
“再者,魚亦是生靈,與人無異,皆有生存之權利。我等身為世間主宰,更應心存慈悲,尊重萬物。”
“不釣魚,非但避開了殺業,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與敬畏。”
馬鄉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躬身行禮,聲音更加堅定:“大王高見,馬鄉受教了。”
“從今往後,定當謹言慎行,不犯殺業,以保清淨之心。”
須臾,馬鄉猶自沉思於前言之餘韻,眉宇間鎖著不解之惑,複向武百陳其沉重之問:“大王,我等征伐殺伐,果真有因果報應乎?值此亂世,為家國安寧,百姓康寧,不得已而操戈,然每及殺戮,心緒難寧,疑惑叢生。”
武百聞言,微歎一氣,深知此問非獨馬鄉所惑,實為征戰者共有之心結。
遂轉身,以溫雅而堅毅之目光視馬鄉,緩緩而道:“馬鄉,爾之所問,乃深奧謎題也。”
“戰伐殺生,誠然世間至慘之事,然論及果報,非可輕以黑白判之。”
“首當明者,戰爭乃極端之策,和平無望時之最後抉擇。”
“其間,生命如螻蟻,被踐踏無遺。”
“然非可一概而論,參與者皆為罪孽深重之人。”
“如吾先前所言,戰之目的與動機,方為判定果報之關鍵。”
“若吾等之戰,乃為扞衛正義,解救無辜於暴政侵略之苦海,則吾輩之行,實為崇高,犧牲亦值。”
“於斯戰中,雖難免殺戮,然心靈得以淨化升華,因吾等為更大之善與正義而戰。”
“此等果報,或不顯於當下,然必銘刻於曆史長河,為後世所敬仰傳頌。”
“反之,若戰爭起於私欲野心,為擴張疆土、掠奪資源或滿足一己之權欲,則此戰非義。”
“其間每一次殺戮,皆是對生命之褻瀆,每一次勝利,皆伴無盡之痛悔。”
“此等果報,如影隨形,生前死後,皆難逃其咎。”
“然吾欲言之者,即便正義之戰,亦不可輕忽殺戮之痛創。”
“生命寶貴,靈魂應尊。”
“故於戰中,非僅需勇猛對敵,更需心懷慈悲憐憫。”
“力求減少無謂之殺戮破壞,尊重每一個生命尊嚴。”
“再者,果報非僅限於來世輪迴,更在於現世行為之影響後果。”
“吾等每一抉擇、每一行動,皆於世間留下痕跡,匯聚成人生軌跡命運。”
“故於戰中,須時刻保持清醒理智,以最小之代價換取最大之勝利與和平。”
言至此,武百稍頓,目光深邃,似窺見未來之景——世界無戰無恨,唯餘和平與愛。
續而言曰:“馬鄉,吾輩皆亂世之微塵,肩扛守護家國百姓之重責。”
“然切記,吾等之力,非獨在於武勇智慧,更在於內心之慈悲正義。”
“唯悟此道並踐之,方成真正之英雄領袖。”
馬鄉靜聆武百之言,心潮澎湃,未嚐料戰爭與果報間竟有如此深奧之聯係。遂深鞠一躬,誓曰:“大王教誨,馬鄉必銘記於心。”
“自此以往,吾將以更加謹慎慈悲之心,麵對戰伐殺戮,為正義和平盡綿薄之力。”
可這背後的真相,如同夜空中最遙遠的星辰,閃爍著不為人知的光芒,唯有武百,這位曆經滄桑、心懷天下的王者,獨自承載著這份沉重與秘密。
他望著遠方,眼中既有對過往的感慨,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低語道:“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就好了。”
“若世間真能如此,何須刀兵相見,何須血流成河?”
這簡短的話語,如同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馬鄉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好奇,他深知大王武百非尋常之人,其言必有深意。
於是,他躬身問道:“大王,何為世界大同?願聞其詳。”
武百轉過身,目光溫柔地落在馬鄉身上,仿佛在這一刻,他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那份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他緩緩踱步,邊走邊說:“世界大同,乃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上的統一,更是一種心靈與精神的融合。”
“在這個大同世界裏,沒有國界之分,沒有種族之別,人們相互尊重,和睦共處,共同追求真理、善良與美好。”
“自古以來,人類便因地域、文化、信仰等差異而紛爭不斷,戰爭與殺戮如同影子般伴隨著文明的發展。”
“然而,在這無盡的黑暗中,總有那麽一束光,指引著人們向往和平與和諧。”
“世界大同,便是那束光,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