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輕啟朱唇,聲音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寒意:“齊王之意,莫非是要以貴軍之威,護我大宋安寧?此等恩澤,朕實難承情。”


    言語間,既有試探,也有幾分不願屈服的傲骨。


    武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拱手作揖,聲若洪鍾:“陛下言重了,齊宋兩國,本應守望相助。”


    “我齊軍應駐守北境與汴京,一則為抵禦遼虜,保我邊疆安寧。”


    “二則,亦是護佑皇城,以防不測。”


    “此乃雙贏之策,陛下何須多慮?”


    趙佶心中暗忖:“雙贏?隻怕是你齊國意在蠶食我大宋,先以軍力相脅,再圖他日之利。”


    然麵上不動聲色,隻淡淡問道:“貴國軍事之術,果真願與我朝共享?”


    武百心中暗笑趙佶的天真,表麵卻故作誠懇:“自然,兩國交好,技術流通,方能共同進步,此乃大道也。”


    心中卻暗自盤算:“技術?哼,待你大宋落入我齊國之手,何物不可得?”


    趙佶目光如炬,似要穿透武百的偽裝,直抵其內心深處:“貴軍欲駐軍幾何?”


    武百神色一正,緩緩道:“北境五萬精兵,以拒遼寇。”


    “汴京再駐五萬,護佑皇城,確保陛下龍體無恙。”


    言罷,他眼神微閃,似有深意。


    趙佶豈能不知那汴京五萬軍的真正用意,心中暗罵:“好一個護佑皇城,實則是將我趙家天下置於你們齊國的監視之下。”


    但麵上仍保持著帝王的風範,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齊王之意,朕已明了。”


    “然,隋國之獨立,朕需如何承認?”


    武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陛下英明,隻需昭告天下,宣布隋國自此獨立,大宋永不言兵,兩國邊境,永享和平。”


    “如此,方顯陛下之大度與仁德。”


    趙佶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一紙詔書,將是對大宋國威的極大削弱,更是對先祖遺訓的背叛。


    但環顧四周,內憂外患,他又何嚐有更好的選擇?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好,朕答應你。”


    武百見狀,心中大喜,麵上卻不動聲色,舉杯上前:“陛下聖明,來,讓我們共飲此杯,以示兩國友誼長存。”


    趙佶接過酒杯,手微微顫抖,這不僅僅是一杯酒,更是他作為帝王,對國家的無奈與犧牲。


    趙佶心中暗歎:“我大宋,何時竟淪落到如此地步?”


    然而,身為帝王,他必須做出決斷。


    於是,他舉起酒杯,與武百輕輕一碰,兩人各自飲盡。


    酒入喉,卻如火燒,燒的是他的心,燒的是他對大宋未來的憂慮。


    武百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陛下,除卻軍事合作,經濟上的融合亦是勢在必行。”


    “齊、宋、隋三國,當共推一幣,以促商貿流通,此幣,便定為齊幣,象征著三國間的緊密聯盟與共同繁榮。”


    趙佶聞言,眉頭緊鎖,大宋的繁華富庶,豈能輕易讓渡於貨幣之權?“我大宋,絲綢瓷器冠絕天下,商賈雲集,金銀滿倉,何須依仗他國貨幣?依朕之見,莫若以宋錢通行,方顯我大宋之威。”


    武百冷笑一聲,目光如炬,直逼趙佶:“陛下此言差矣,貨幣乃國之根本,若各自為政,必生隔閡。”


    “齊幣之推行,意在消除壁壘,促進三國間貿易往來,對大宋而言,亦是利大於弊。”


    “但若陛下執意孤行,恐我大齊與隋國,不得不重新考量與宋之關係,屆時,大宋趙家王朝之安危,恐難預料。”


    趙佶心中一凜,深知武百此言非虛,大宋如今內外交困,實難再承受任何風吹草動。


    他長歎一聲,語氣中滿是無奈與妥協:“罷了,罷了,朕便依你,采用齊幣。”


    武百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繼續說道:“陛下聖明。”


    “不過,現有的齊國琉璃珠,雖為珍寶,卻終非流通之便。”


    “我齊國即將推出的齊幣,乃是以紙為媒,攜帶便捷,防偽嚴密,實為貨幣之革新。”


    “待齊幣麵世之日,還望陛下能頒下聖旨,令宋朝全境,唯齊幣可行。”


    趙佶聞言,心中雖有千般不願,卻也知此刻已無可奈何,隻得點頭應允:“朕明白了,一切依齊王之意。”


    武百話鋒再轉,語氣中多了幾分算計:“然則,貨幣之轉換,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大齊願助大宋一臂之力,但須得大宋以黃金儲備作為交換,以保齊幣之穩定與價值。”


    趙佶聞言,心如刀絞,黃金乃國家之根本,豈能輕易予人?但轉念一想,若不答應,隻怕後果更為不堪。


    他強忍心痛,艱難開口:“好…好,朕答應你,一切聽從齊王安排。”


    此時,殿內氣氛凝重,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趙佶的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充滿了無奈。


    武百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眼神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繼續說道:“皇上,我等所言,尚未至盡。”


    “齊國駐軍於宋境,不僅是為了護佑一方安寧,更是為了彰顯兩國之深厚情誼。”


    “然則,情誼雖重,現實亦需考量。”


    “駐軍之費用,龐大且繁瑣,非但糧草輜重,更有軍餉、裝備等種種開銷,皆需巨資以維係。”


    趙佶聞言,臉色微變,心中暗自盤算,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大宋的國庫本就捉襟見肘,如何能承受得起這額外的重負?


    “齊王,此言差矣。”


    “駐軍之事,本是兩國協商之果,怎可全數推給大宋承擔?此舉未免有失公允。”


    武百輕輕一笑,仿佛早已料到趙佶的反應,他緩緩踱步,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皇上,請聽我一言。”


    “齊國駐軍,實則是為宋土增添了一道堅實的屏障,抵禦外敵,保境安民。”


    “這份安全,難道不值一文嗎?再者,齊國商家若能在貴國開設店鋪,不僅能夠為宋民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更能促進兩地商貿交流,繁榮經濟。”


    “屆時,稅收增加,國庫充盈,皇上又何愁駐軍之費?”


    趙佶聞言,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武百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實則步步緊逼,將大宋置於了極為不利的境地。


    然而,麵對齊國的強勢,他又能如何?


    正當趙佶猶豫不決之際,武百話鋒一轉,提出了更為苛刻的條件:“皇上,還有一事,需得言明。”


    “齊國商人在宋經營,需享有與宋商同等的待遇,且不受任何額外稅費之擾。”


    “此外,齊國商船在大宋水域航行,亦需暢通無阻,不得有絲毫阻滯。”


    “此乃兩國互信之基石,還望皇上能夠體諒。”


    此言一出,殿內一片嘩然。


    趙佶更是麵色鐵青,這些條件無異於將大宋的門戶大開,任由齊國人自由出入,甚至在經濟上占據主導地位。


    他深知,一旦答應,大宋的未來將岌岌可危。


    然而,麵對武百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和身後齊國強大的軍力,趙佶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好…好,朕都依你。”


    “但願齊國能信守承諾,共同維護兩國和平。”


    “皇上,我們齊國的誠意,您已親眼見證。”


    “但為了確保兩國的長遠合作與和平共處,我認為還有幾項重要的事宜需要商議並達成共識。”


    武百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精心雕琢過的利刃,直指趙佶的心房。


    趙佶心中一緊,他深知武百接下來的言辭絕不會輕鬆,但他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聽下去,畢竟眼前的局勢,容不得他有半點退縮。


    “首先,”武百伸出一根手指,語氣堅定,“關於領土問題,我提議齊國與宋朝之間的邊界應重新劃定。”


    “自古以來,邊界便是國家之根本,清晰明確的邊界線對於維護兩國和平至關重要。”


    “因此,我希望宋朝能主動讓出部分領土,作為對齊國保護其安全的補償。”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嘩然。趙佶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緊握雙拳,指甲幾乎嵌入掌心,卻仍努力保持著帝王的威嚴與冷靜。


    “齊王,領土乃國家之根本,豈能輕易割舍?你這是在挑戰我大宋的底線!”


    武百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趙佶反應的預料之中,也藏著幾分不屑。


    “皇上息怒,請聽我一言。”


    “這並非割讓,而是基於兩國實力與貢獻的重新分配。”


    “齊國駐軍保護宋朝,消耗巨大,理應得到相應的迴報。”


    “再者,齊國若能在邊界地區設立軍事要塞,將更有效地抵禦外敵入侵,對宋朝而言,亦是百利而無一害。”


    趙佶沉默不語,心中怒火中燒卻又無可奈何。


    他深知,此刻的爭辯無異於以卵擊石,隻能暫且隱忍,尋找轉機。


    “其次,”武百不待趙佶迴應,便又伸出了第二根手指,“關於貿易問題,我希望齊國商品在宋朝的銷售能享有絕對的優先權。”


    “不僅稅率要大幅降低,甚至在某些領域,可以實行免稅政策。”


    “同時,宋朝需保證齊國商品在市場上的獨占地位,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競爭或排擠。”


    此言一出,趙佶更是震驚不已。


    他深知,這樣的條件一旦接受,大宋的本土產業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經濟命脈將完全掌握在齊國手中。


    “齊王,你這是要我大宋成為齊國的商品傾銷地嗎?如此苛刻的條件,朕豈能答應?”


    武百輕輕搖頭,眼中閃過一絲不耐。“皇上此言差矣。”


    “貿易乃兩國交往之根本,互惠互利方能長久。”


    “齊國商品若能在宋朝暢銷,不僅能帶動宋朝經濟發展,還能增加兩國間的經濟聯係與依賴。”


    “這對雙方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


    趙佶冷笑一聲,他深知武百的狡猾與貪婪,但此刻卻無力反駁。


    “最後,”武百終於伸出了第三根手指,也是最為致命的一擊,“關於人才問題。”


    “我提議,宋朝應定期向齊國輸送優秀人才,包括官員、學者、工匠等各個領域的精英。”


    “這些人才將在齊國接受培訓與重用,為兩國的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此言一出,殿內一片死寂。趙佶的臉色已經蒼白如紙,他深知,這樣的條件一旦接受,大宋將徹底淪為齊國的附庸,失去獨立與發展的可能。


    “齊王!你這是在掠奪我大宋的未來!朕豈能答應如此荒謬的條件!”


    武百輕輕一笑,仿佛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皇上息怒。”


    “人才乃國家之根本,流動與共享乃是時代之潮流。”


    “宋朝若能向齊國輸送優秀人才,不僅能促進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還能讓這些人才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施展才華,實現個人與國家的雙贏。”


    趙佶怒不可遏,他猛地站起身來,想要怒斥武百的狂妄。


    武百的笑容在燭光下顯得格外狡黠,那是一種勝券在握的自信,也是對趙佶微妙心理的精準拿捏。他緩緩踱步至趙佶麵前,聲音不高,卻足以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皇上,您這是想教訓我嗎?恐怕在這個時局之下,教訓二字,太過奢侈了吧。”


    趙佶的瞳孔猛地一縮,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馬鄉和譚猛,這兩位齊國武將,如同兩座鐵塔般矗立在他身旁,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威脅與警告,仿佛隻要趙佶稍有異動,便會立刻化為利刃,將他吞噬。趙佶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不…不敢。”趙佶的聲音細若蚊蚋,卻清晰地傳達了他的恐懼與無奈。


    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的餘地,隻能任由武百擺布。


    武百滿意地點了點頭,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麽,皇上,關於我之前提出的三個條件,您是否同意呢?”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趙佶的迴答隻是走個過場,結果早已注定。


    趙佶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緩緩睜開。他的眼神中閃過一抹決絕,但更多的是無奈與悲哀。


    “我都同意。”


    這四個字,仿佛耗盡了他全身的力氣,也標誌著他作為皇帝的最後尊嚴的喪失。


    “好!”武百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勝利的果實。


    他轉身從身旁的四維空間袋中掏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卷軸,那正是他精心策劃的《汴京條約》。


    這份條約,不僅是他對宋朝的征服宣言,更是他野心勃勃的集中體現。


    “請皇上簽字。”


    武百將卷軸緩緩展開,推到趙佶麵前。


    那卷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如同一條條鎖鏈,將宋朝的未來緊緊束縛。


    趙佶的手微微顫抖,他知道自己即將在這份恥辱的條約上留下自己的印記,而這個印記,將永遠無法抹去。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趙佶的眼中卻閃過一抹異樣的光芒。


    那是絕望中的掙紮,是屈辱中的反抗。他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看向武百,仿佛要將對方的靈魂看穿。


    “齊王,你可知,這份條約一旦簽訂,不僅是我大宋的恥辱,更是你齊國的禍根?”


    武百微微一愣,他沒想到趙佶會在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來。


    但他很快便恢複了鎮定,冷笑道:“皇上此言差矣。”


    “這份條約是兩國和平共處的基石,何來恥辱與禍根之說?”


    “哼!”趙佶冷哼一聲,繼續說道,“你齊國雖強,但強權之下,必有反抗。”


    “我大宋子民,忠勇之士無數,他們絕不會坐視國家淪喪而不顧。”


    “而你齊國,若真以為能憑此條約永保太平,隻怕是大錯特錯了!”


    武百的臉色微微一變,他感受到了趙佶話語中的力量與決心。


    但他很快便恢複了鎮定,冷笑道:“皇上言之過早了。”


    “這份條約一旦簽訂,便是兩國之間的法律,任何人都不得違背。”


    “至於你所說的反抗,哼,不過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罷了。”


    趙佶沒有再說話,他拿起筆,緩緩地在那份恥辱的條約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滿了痛苦與無奈,但他也明白,這隻是一個開始,一個他必須麵對、必須克服的開始。


    當趙佶放下筆的那一刻,整個宮殿仿佛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武百收起條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經邁出了征服宋朝的第一步。


    “皇上莫生氣,這世間緣分二字,妙不可言。”


    “你我二人,雖一為國君,一為諸侯,卻能在此時此地,共議天下大事,豈不是天定的緣分?”


    “不如,你我二人結為兄弟。”


    武百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個字都仿佛敲擊在趙佶的心坎上,讓他不禁生出幾分莫名的感慨。


    趙佶聞言,臉色複雜,心中五味雜陳。


    他望著武百那張自信滿滿的臉龐,心中既有對權力的無奈,也有對未知的恐懼。


    他試圖尋找合適的言辭來迴應,卻發現自己竟有些語塞:“齊王你……此言差矣,朕……朕……”


    “哦?那皇上為何遲疑?”


    武百步步緊逼,眼神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他深知,此刻的趙佶已如籠中之鳥,自己隻需再加一把火,便可徹底將其收服。


    “莫非,皇上真的看不起我這等草莽出身之人?”


    趙佶連忙擺手,連聲否認:“看得起,看得起!齊王威名遠播,英勇無雙,朕豈能不知?隻是……隻是這結為兄弟之事,非同小可,需得三思而後行。”


    武百聞言,哈哈大笑起來,那笑聲中既有得意也有幾分不羈:“皇上此言差矣!兄弟之情,貴在交心,豈能以出身論英雄?想我武百,雖出身草莽,卻也曾誓要掃除世間不平,與皇上誌同道合,何愁不能共謀大業?”


    趙佶被武百的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他深知自己此刻已處於下風,若再拒絕,隻怕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於是,他歎了口氣,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既然齊王如此盛情,那朕便恭敬不如從命,與你結為異姓兄弟。”


    武百聞言大喜,連忙上前一步,緊緊握住趙佶的手:“好!皇上英明!隻是這結為兄弟之事,豈能兒戲?須得昭告天下,讓萬民共鑒。”


    “然後,我們再選一個黃道吉日,祭天結義,讓天地神靈也為我們見證這份兄弟情誼!”


    趙佶心中雖有萬般不願,但事已至此,他也隻能點頭應允。


    於是,一道旨意從皇宮中飛出,昭告天下:大宋皇帝趙佶與齊國齊王武百,因緣際會,結為異姓兄弟,共謀天下太平。


    消息一出,舉國嘩然。有人讚歎武百的膽識與魄力,認為他此舉乃是順應天命,有望帶領大宋走向新的輝煌。


    也有人擔憂趙佶的安危與皇權的穩固,認為武百野心勃勃,此舉不過是其篡權奪位的第一步。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議論紛紛,趙佶與武百的結義大典卻如期舉行。


    那一天,皇城之外,人山人海,萬民矚目。趙佶與武百身著華服,並肩站在祭台之上,麵對著浩瀚的天地與無數的目光。


    隨著祭司的一聲令下,鼓樂齊鳴,香煙繚繞。


    趙佶與武百手捧香燭,緩緩走向祭台中央。


    他們跪拜天地、神靈、祖先,誓言同生共死、共享富貴、共擔苦難。


    那一刻,他們的眼中都閃爍著堅定與真誠的光芒,仿佛真的成為了生死相依的兄弟。


    武百的話語中充滿了真摯,他微微躬身,目光中閃爍著對趙佶的尊重。


    這突如其來的稱唿,不僅打破了二人之間的隔閡,更是在這權力與利益的漩渦中,為兩人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


    “皇上,你比我年長,學識淵博,胸懷天下,今後你就是我的兄長。”


    “我願以兄長為尊,共謀華夏之未來,同擔社稷之重責。”


    武百的話語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迸發而出,充滿了對趙佶的敬仰,


    “好!兄弟,從今往後,你我便是生死相依的兄弟。”


    “無論風雨雷電,還是刀山火海,我們都要攜手並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武大郎:最強帝王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扶風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扶風曉月並收藏重生武大郎:最強帝王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