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荊州攻略之策
三國:麵相太狠被錯認為無敵戰神 作者:遙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唯有自身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董卓一死,諸侯間的戰爭將瞬間爆發。
“先生所言極是,但我們若不隨他們去長安,又該如何抉擇?對我們來說,似乎沒有多餘的道路。”
劉備心中已有盤算,他們必須先壯大,才能奪取荊襄之地,整個荊州。
否則難以崛起,必須找個地方慢慢積累力量。
“此事我仍在思索,當前形勢對我們不利,畢竟我們沒有他們的底蘊。”
高遠歎了口氣,其實他也不想再忍受這樣的憋屈。
以他的才智,完全可以投靠袁紹或曹操,助他們迅速統一全國。
可惜的是,劉備缺乏金錢、武器、糧食,更別提威望。
曆史上,劉備靠曹操逐漸發展,見過天子後才步步高升。
接著接手徐州,那時已達到鼎盛,最後敗於曹操,狼狽不堪。
然而,按照曆史的軌跡,這樣的發展太過緩慢。
\"閣下,此事需速決,否則我們將陷入困境。\"
劉備微微一歎,他的雄心壯誌雖熾熱,但現實嚴峻,自身並無顯赫背景。
能有今日之地位,已是難得的成就。
\"或者,我們可以尋求劉表的幫助。在劉表的地盤,也許能找到一片容身之處,畢竟你們之間有著血緣聯係,對吧?\"
提到荊州牧劉表。
此人並無宏大誌向,卻掌控著荊州這片戰略要地。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無疑將大大助益劉備的未來,更有利於他一統江山。
諸葛亮曾建議劉備奪取荊州,若非他偽裝的仁德,直接答應,此刻局麵或許大為不同。
然而,正是這偽裝的仁德,讓他錯失良機。 \"他會接納我們嗎?如今各路諸侯各自為政,我若投靠,豈不會引起他的疑慮?\"
劉備最憂慮的是劉表的接納。他去了荊州,劉表會如何看待?
他們是親戚,但親戚間往往矛盾重重,劉表是否好相處,尚無定論。
\"主公,有些事不必過早憂慮,隻有親曆才能了解實情。您與他是表親,他怎能拒你於門外呢?\"
劉表的荊州廣大,分劉備一小片土地,對他來說微不足道。
劉備以仁德聞名,許多人因此敬重他,信任他,如徐州牧陶謙,再者就是劉表。
他們都被劉備的表象所蒙蔽,他的仁德背後,隱藏著更深的算計。
劉備聞言沉思,微微點頭。
\"主公,您亦以仁德著稱,我想劉表不會拒絕的。\" 高遠續道。
荊州無疑是最佳選擇。
\"嗯,先生所言極是。那麽,我們在擊敗董卓後直接前往荊州,還是……\"
提及此事,劉備又猶豫起來。
高遠笑說:\"主公,若您無懼,可與我同往長安,我們必須麵見天子。\"
劉備聞言愕然,為何要見天子?
當今的大漢天子,如同金籠中的鳥,毫無自由,更無尊嚴。
就算見到天子,他又能給予什麽?
\"先生,為何非要見天子?有何意義?現在的天子已無實權,諸侯們護駕,不過是為更高的官位罷了。\"
說到底,天子隻是一個傀儡。
高遠嘴角上揚,“主公,你的想法略顯片麵,所謂名正言順,正是為此。如此,我們前往荊州豈非理直氣壯?”
劉備聞言,深思熟慮後點頭讚同。“先生思慮周全,不過,我們的軍隊是否需一同前往長安?”
高遠輕輕搖頭。
“不必如此,關羽和張飛兩位將軍中的一人率軍先行至荊州,我們率領輕騎悄然逼近長安即可。”
劉備點頭表示理解。“先生,還有一事我不甚明白,那些糧草、兵器和金錢,你是如何得來的?”
這一直是劉備心中的疑惑,能從袁紹手中奪得這些,實屬不易。
這些物資幾乎是之前的兩倍,等於是額外得到了兩倍的增援。
高遠笑著解答:“主公,我可以告訴你,連曹操和孫堅的那份我也收下了,隻是沒交給他們,留給了我們自己。”
劉備聽後大吃一驚,為何曹操和孫堅未曾追究?
“先生此言何意?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劉備心中疑惑,如此一來,豈不是與曹操、孫堅結怨?
這絕非明智之舉,先生智謀超群,為何要做這樣的決策?
“主公不必過多憂慮,我能這麽做,自然有把握和計劃在胸。”
劉備未再多言,隻是點頭示意。
隨即問道:“先生不妨分享一下你的計劃。”
高遠微笑著說:“該如何形容呢?曹操和孫堅並不知曉他們那份也被我帶迴,至少目前還不清楚。我敢肯定,在諸侯割據的局麵瓦解前,他們不會得知此事。”
劉備聽後震驚不已。
“先生是如何做到瞞天過海的呢?”
高遠淡然一笑,“其實並不複雜,我無需施展手段,曹操和孫堅心中有數,袁紹既然斷了他們的糧草,就不會再給予任何支持,他們索求也是徒勞,自然不會追問。”
曹操和孫堅本就不缺這些兵器,糧食,更不缺金錢。
董卓一死,諸侯間的戰爭將瞬間爆發。
“先生所言極是,但我們若不隨他們去長安,又該如何抉擇?對我們來說,似乎沒有多餘的道路。”
劉備心中已有盤算,他們必須先壯大,才能奪取荊襄之地,整個荊州。
否則難以崛起,必須找個地方慢慢積累力量。
“此事我仍在思索,當前形勢對我們不利,畢竟我們沒有他們的底蘊。”
高遠歎了口氣,其實他也不想再忍受這樣的憋屈。
以他的才智,完全可以投靠袁紹或曹操,助他們迅速統一全國。
可惜的是,劉備缺乏金錢、武器、糧食,更別提威望。
曆史上,劉備靠曹操逐漸發展,見過天子後才步步高升。
接著接手徐州,那時已達到鼎盛,最後敗於曹操,狼狽不堪。
然而,按照曆史的軌跡,這樣的發展太過緩慢。
\"閣下,此事需速決,否則我們將陷入困境。\"
劉備微微一歎,他的雄心壯誌雖熾熱,但現實嚴峻,自身並無顯赫背景。
能有今日之地位,已是難得的成就。
\"或者,我們可以尋求劉表的幫助。在劉表的地盤,也許能找到一片容身之處,畢竟你們之間有著血緣聯係,對吧?\"
提到荊州牧劉表。
此人並無宏大誌向,卻掌控著荊州這片戰略要地。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無疑將大大助益劉備的未來,更有利於他一統江山。
諸葛亮曾建議劉備奪取荊州,若非他偽裝的仁德,直接答應,此刻局麵或許大為不同。
然而,正是這偽裝的仁德,讓他錯失良機。 \"他會接納我們嗎?如今各路諸侯各自為政,我若投靠,豈不會引起他的疑慮?\"
劉備最憂慮的是劉表的接納。他去了荊州,劉表會如何看待?
他們是親戚,但親戚間往往矛盾重重,劉表是否好相處,尚無定論。
\"主公,有些事不必過早憂慮,隻有親曆才能了解實情。您與他是表親,他怎能拒你於門外呢?\"
劉表的荊州廣大,分劉備一小片土地,對他來說微不足道。
劉備以仁德聞名,許多人因此敬重他,信任他,如徐州牧陶謙,再者就是劉表。
他們都被劉備的表象所蒙蔽,他的仁德背後,隱藏著更深的算計。
劉備聞言沉思,微微點頭。
\"主公,您亦以仁德著稱,我想劉表不會拒絕的。\" 高遠續道。
荊州無疑是最佳選擇。
\"嗯,先生所言極是。那麽,我們在擊敗董卓後直接前往荊州,還是……\"
提及此事,劉備又猶豫起來。
高遠笑說:\"主公,若您無懼,可與我同往長安,我們必須麵見天子。\"
劉備聞言愕然,為何要見天子?
當今的大漢天子,如同金籠中的鳥,毫無自由,更無尊嚴。
就算見到天子,他又能給予什麽?
\"先生,為何非要見天子?有何意義?現在的天子已無實權,諸侯們護駕,不過是為更高的官位罷了。\"
說到底,天子隻是一個傀儡。
高遠嘴角上揚,“主公,你的想法略顯片麵,所謂名正言順,正是為此。如此,我們前往荊州豈非理直氣壯?”
劉備聞言,深思熟慮後點頭讚同。“先生思慮周全,不過,我們的軍隊是否需一同前往長安?”
高遠輕輕搖頭。
“不必如此,關羽和張飛兩位將軍中的一人率軍先行至荊州,我們率領輕騎悄然逼近長安即可。”
劉備點頭表示理解。“先生,還有一事我不甚明白,那些糧草、兵器和金錢,你是如何得來的?”
這一直是劉備心中的疑惑,能從袁紹手中奪得這些,實屬不易。
這些物資幾乎是之前的兩倍,等於是額外得到了兩倍的增援。
高遠笑著解答:“主公,我可以告訴你,連曹操和孫堅的那份我也收下了,隻是沒交給他們,留給了我們自己。”
劉備聽後大吃一驚,為何曹操和孫堅未曾追究?
“先生此言何意?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劉備心中疑惑,如此一來,豈不是與曹操、孫堅結怨?
這絕非明智之舉,先生智謀超群,為何要做這樣的決策?
“主公不必過多憂慮,我能這麽做,自然有把握和計劃在胸。”
劉備未再多言,隻是點頭示意。
隨即問道:“先生不妨分享一下你的計劃。”
高遠微笑著說:“該如何形容呢?曹操和孫堅並不知曉他們那份也被我帶迴,至少目前還不清楚。我敢肯定,在諸侯割據的局麵瓦解前,他們不會得知此事。”
劉備聽後震驚不已。
“先生是如何做到瞞天過海的呢?”
高遠淡然一笑,“其實並不複雜,我無需施展手段,曹操和孫堅心中有數,袁紹既然斷了他們的糧草,就不會再給予任何支持,他們索求也是徒勞,自然不會追問。”
曹操和孫堅本就不缺這些兵器,糧食,更不缺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