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緩緩布局
三國:麵相太狠被錯認為無敵戰神 作者:遙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和孫堅具備應對能力,即使失敗也能全身而退,劉備卻無此退路。
劉備的困境顯得格外嚴峻,手下隻有兩千兵馬,一旦出事,他的勢力將徹底消亡。
\"還等什麽呢?大哥,我們立刻著手招兵買馬吧,多招募些士兵,才能痛快戰鬥。\"
張飛已經躍躍欲試。
眾所周知,張飛視士兵如子。
劉備看著張飛,說道:
\"三弟稍安勿躁,讓先生先製定個周詳計劃,招兵買馬非小事。\"
劉備決定全權委托給高遠。
高遠辦事讓人放心。
\"既然如此,招兵買馬之事就由先生負責吧。\"
張飛和關羽一聽,立刻反對。
\"大哥不應讓我們去嗎?我們才是將領。\"
張飛啞然。
關羽在一旁點頭,這種事他這個書生豈能插手?
高遠淡笑迴應:\"兩位將軍若願同行,我也歡迎。\"
劉備點頭認可。
\"既然如此,你們倆去協助先生吧!\"
正好讓關羽和張飛有機會親近先生,增進感情。
如此下去,不利於長遠發展。
到時候很容易被敵人從內部瓦解,再說,高遠是他的左膀右臂,二弟、三弟亦是如此。
手心手背都是肉。
讓他們去幫忙,正合適。
\"讓我們去給他打下手?我才不去,寧可在家休息。\"
張飛一聽,立刻不高興了,他怎能給一個書生打下手。
關羽讚同道:\"沒錯,一個文職,難道還想包攬我們武將的事務嗎?\"
高遠沒有迴應,靜靜地等待,看劉備如何處理。
目前,他還未到大展拳腳的時候。
“二弟三弟,你們這樣講確實有些過了。先生對我們有大恩,沒有他的幫助,哪有我們的今日。我再次強調,別再對先生失敬!”劉備感到十分為難。
高遠是個有深謀遠慮的人,此刻絕不能讓他不悅。
然而張飛反駁道:“大哥,我意思很清楚,先生可負責後勤,但軍事決策應由我和二哥來吧?”
張飛急得直跺腳,讓一個書生處理後勤已是勉強,更別提指揮軍隊了。他既不懂帶兵,又不會戰鬥,若把軍隊交給他,後果不堪設想。
關羽在一旁插話:“文若這樣的書生領軍有何用?他不懂戰術,不敢衝鋒陷陣,肯定是膽小如鼠! ”
劉備聽著兄弟倆的爭論,一時頭疼不已。他連忙向高遠道歉:“真是抱歉,我這兩個弟弟不懂事,還望先生勿怪!”
高遠擺了擺手:“別擔心,我不會放在心上。隻是招募士兵一事必須謹慎,兩位將軍的顧慮並非無理。”
高遠不禁想起了諸葛亮。
“關將軍,張將軍,如果你們願意親自招募,我絕不阻攔。隻是請聽我一勸,切勿許下過於優厚的條件。”
他最怕關羽和張飛開出的條件太好,結果引來大批逃跑的兵士。
“這還需要你說嗎?我們心裏有數。有多大能力就招多少兵,絕不會胡亂承諾。”張飛大聲說道。
關羽沒說話,隻是點頭,他對這位先生並無惡意,但也談不上喜歡。但他也沒辦法,大哥欣賞,他隻能接受。
“好吧,既然關將軍有此意願,那就是我多嘴了。另外,招募時年齡不宜超過四十歲,過四十歲就不太合適了,當然也不能低於二十歲。”
張飛一聽,立刻不滿:“年紀大點的你不想要,年輕點的也不要,那你到底要什麽樣的?中間年齡段的人可不好找。”
張飛有些惱火,能找到兵已經不易,還有這麽多條件。高遠笑了笑:
“張將軍,你聽我說,我們有個原則,兵不在多,貴在精,將領亦是如此。”
張飛顯然不同意,正要反駁,卻被關羽製止了。關羽說:“先生所言極是,兵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
關羽的想法難得與他一致,張飛見狀,也就不再說什麽,隻對劉備說道。
“大哥,你盡管安心,我和二哥在此,萬事皆可解決,我們保證能找到強大的士兵。”
張飛拍著胸膛保證,劉備隻能點頭應允。
他無奈地瞥了一眼張飛,深知其火爆的性情。
張飛天生急躁,關羽則帶著笑容一同去招募士兵。
劉備則打算與高遠商議後續的計劃。
這個計劃關乎董卓滅亡後,他們該如何應對。
目前他們依托聯盟有所成長,但董卓一旦倒台,局勢必將反轉。
到時候袁紹將成為主導,各路諸侯必然各自為政,覬覦霸權。
對他們這樣的小勢力而言,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其他強權吞並。
“先生,我們應該隨大軍直指長安,還是在擊敗董卓後另擇一城立足?”
盡管兵力不足,但這麽多人總需找個安身之處。
高遠聽後陷入沉思,他明白劉備的意圖,從沒打算與十八路諸侯共赴國都。
“您的目光確實長遠,我們的未來絕非與諸候同往長安。”
高遠微笑道,他清楚,隨他們前行可能半途就悄無聲息地消失。
諸侯們表麵和氣,實則暗中爭鬥,彼此設陷阱。
劉備的困境顯得格外嚴峻,手下隻有兩千兵馬,一旦出事,他的勢力將徹底消亡。
\"還等什麽呢?大哥,我們立刻著手招兵買馬吧,多招募些士兵,才能痛快戰鬥。\"
張飛已經躍躍欲試。
眾所周知,張飛視士兵如子。
劉備看著張飛,說道:
\"三弟稍安勿躁,讓先生先製定個周詳計劃,招兵買馬非小事。\"
劉備決定全權委托給高遠。
高遠辦事讓人放心。
\"既然如此,招兵買馬之事就由先生負責吧。\"
張飛和關羽一聽,立刻反對。
\"大哥不應讓我們去嗎?我們才是將領。\"
張飛啞然。
關羽在一旁點頭,這種事他這個書生豈能插手?
高遠淡笑迴應:\"兩位將軍若願同行,我也歡迎。\"
劉備點頭認可。
\"既然如此,你們倆去協助先生吧!\"
正好讓關羽和張飛有機會親近先生,增進感情。
如此下去,不利於長遠發展。
到時候很容易被敵人從內部瓦解,再說,高遠是他的左膀右臂,二弟、三弟亦是如此。
手心手背都是肉。
讓他們去幫忙,正合適。
\"讓我們去給他打下手?我才不去,寧可在家休息。\"
張飛一聽,立刻不高興了,他怎能給一個書生打下手。
關羽讚同道:\"沒錯,一個文職,難道還想包攬我們武將的事務嗎?\"
高遠沒有迴應,靜靜地等待,看劉備如何處理。
目前,他還未到大展拳腳的時候。
“二弟三弟,你們這樣講確實有些過了。先生對我們有大恩,沒有他的幫助,哪有我們的今日。我再次強調,別再對先生失敬!”劉備感到十分為難。
高遠是個有深謀遠慮的人,此刻絕不能讓他不悅。
然而張飛反駁道:“大哥,我意思很清楚,先生可負責後勤,但軍事決策應由我和二哥來吧?”
張飛急得直跺腳,讓一個書生處理後勤已是勉強,更別提指揮軍隊了。他既不懂帶兵,又不會戰鬥,若把軍隊交給他,後果不堪設想。
關羽在一旁插話:“文若這樣的書生領軍有何用?他不懂戰術,不敢衝鋒陷陣,肯定是膽小如鼠! ”
劉備聽著兄弟倆的爭論,一時頭疼不已。他連忙向高遠道歉:“真是抱歉,我這兩個弟弟不懂事,還望先生勿怪!”
高遠擺了擺手:“別擔心,我不會放在心上。隻是招募士兵一事必須謹慎,兩位將軍的顧慮並非無理。”
高遠不禁想起了諸葛亮。
“關將軍,張將軍,如果你們願意親自招募,我絕不阻攔。隻是請聽我一勸,切勿許下過於優厚的條件。”
他最怕關羽和張飛開出的條件太好,結果引來大批逃跑的兵士。
“這還需要你說嗎?我們心裏有數。有多大能力就招多少兵,絕不會胡亂承諾。”張飛大聲說道。
關羽沒說話,隻是點頭,他對這位先生並無惡意,但也談不上喜歡。但他也沒辦法,大哥欣賞,他隻能接受。
“好吧,既然關將軍有此意願,那就是我多嘴了。另外,招募時年齡不宜超過四十歲,過四十歲就不太合適了,當然也不能低於二十歲。”
張飛一聽,立刻不滿:“年紀大點的你不想要,年輕點的也不要,那你到底要什麽樣的?中間年齡段的人可不好找。”
張飛有些惱火,能找到兵已經不易,還有這麽多條件。高遠笑了笑:
“張將軍,你聽我說,我們有個原則,兵不在多,貴在精,將領亦是如此。”
張飛顯然不同意,正要反駁,卻被關羽製止了。關羽說:“先生所言極是,兵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
關羽的想法難得與他一致,張飛見狀,也就不再說什麽,隻對劉備說道。
“大哥,你盡管安心,我和二哥在此,萬事皆可解決,我們保證能找到強大的士兵。”
張飛拍著胸膛保證,劉備隻能點頭應允。
他無奈地瞥了一眼張飛,深知其火爆的性情。
張飛天生急躁,關羽則帶著笑容一同去招募士兵。
劉備則打算與高遠商議後續的計劃。
這個計劃關乎董卓滅亡後,他們該如何應對。
目前他們依托聯盟有所成長,但董卓一旦倒台,局勢必將反轉。
到時候袁紹將成為主導,各路諸侯必然各自為政,覬覦霸權。
對他們這樣的小勢力而言,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其他強權吞並。
“先生,我們應該隨大軍直指長安,還是在擊敗董卓後另擇一城立足?”
盡管兵力不足,但這麽多人總需找個安身之處。
高遠聽後陷入沉思,他明白劉備的意圖,從沒打算與十八路諸侯共赴國都。
“您的目光確實長遠,我們的未來絕非與諸候同往長安。”
高遠微笑道,他清楚,隨他們前行可能半途就悄無聲息地消失。
諸侯們表麵和氣,實則暗中爭鬥,彼此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