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古井無波囚龍術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 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月光如霜降臨枝頭,燈火映照著黃昏後的人家,畫麵極美,卻有人破壞了這份寧靜。墨林注視著古井邊的那個紅色身影,她的背影並不駝背,但即使隻是靜靜地站立,也透露出無盡的歲月痕跡。
這種感覺難以言表,仿佛看見了一位追溯根源的古人,又像看著一個流離失所的悲傷者。老婦人的頭巾色彩鮮豔,喜慶的服裝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她就這樣不合時宜地站在樸素的月光前,像是在哭泣,又像在風中領悟了什麽。
墨林看了半晌,竟漸漸看得入迷,鄴王則顯得十分著急:“道長,我們應該阻止她嗎?”墨林迴答:“殿下想做就去做吧,我隻喜歡觀察事情自然發展,但殿下插手也沒有太大問題,畢竟世事無常,人之常情。”
“那本王要和大娘談談,本王等不及了!”鄴王加快了步伐,墨林微笑著說:“急於謀生的人,做事都喜歡迅速行動。”
話音剛落,鄴王已經趕到了女子麵前:“大娘,您為何來到這裏?”被稱作大娘的人沒有迴應,隻是微微向前傾身,看向井口,頭巾輕輕揚起,但天色昏暗,看不清她的麵容。
“大娘,您看這口井做什麽?”他盡量壓低聲音輕聲問道,然而紅衣女子似乎充耳不聞。墨林走到鄴王身後:“這口井,你知道它的來曆嗎?”
鄴王迴答:“不太清楚,小時候和弟弟來這裏玩耍過幾次,那口井很古老,早已幹涸。”
墨林接著說:“但她如此專注地看著,就不正常了。瘋子特別在意的事物,我們更應留意。她忘記了想要忘記的一切,那麽剩下的,即使是癡傻也不會忘記的東西,就是真相的一部分!”
兩人交談之際,井邊的大娘突然開口,念出了一句詩:“三千珠簾棄置身,華春檻裏出凡塵,露華濃重霜秋色,隔世不願生凡人!”
這句詩韻味悠長,起初充滿哀怨,接著高昂激昂,繼而感懷春天,最後竟然是聲嘶力竭的唿喊!鄴王不懂詩,但墨林熱愛詩歌,聽到這裏已經聽得如癡如醉。
鄴王推了推他:“道長,這是什麽意思?”墨林沒有迴答,目光癡迷,喃喃自語:“華春檻裏,三千珠簾!”
“道長,你怎麽了?”
墨林不理他,繼續自言自語:“露華濃重,霜秋色啊!”
鄴王見到這種情況,隻好獨自思索,突然心中一動:“道長,這首詩我很久以前就聽過!”
墨林聞言,目光頓時清明:“你在何處聽過,何時聽的?”
鄴王一臉憂鬱:“本王一時想不起來,你剛才為什麽不迴答本王的問題?”墨林愣了一下:“你剛才問的都是廢話,當然不答。”
“道長,你這是第幾次欺騙本王了?”鄴王微怒,墨林冷笑:“殿下,你這是第幾次對我說廢話了?”
二人針鋒相對,毫不相讓,就在這時,井邊的人猛然躍起,直接跳進了井中!
兩人皆是驚訝,鄴王首先迴過神來,衝上前去卻什麽也沒抓住。墨林也趕了過來,古井邊緣霧氣繚繞,井外隻剩下那頂鮮紅的頭巾靜靜地躺在那裏,姿態難看,顯得有些嘲諷。
“她究竟是何人?”道士自言自語,站立不動。
“我怎麽會知道!”鄴王心慌意亂。他對著井底大聲唿喊,但除了迴蕩的迴聲,沒有其他迴應。下麵傳來的嗓音沉悶,似乎並不簡單。
鄴王見狀更加焦急,抬腳就要下去救人,墨林連忙拉住他,責備道:“慢著,有古怪!”
他舉起手,在空中輕輕揮動:“這霧氣從何而來?”
“人命關天!”鄴王仍然關心著老婦人的安危。
“北戎國的天已經塌了,她倒頭下墜,活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現在下去也來不及,何必急在這一時!”墨林邊說邊揮動衣袖。
“那你倒是說說,哪裏古怪?”鄴王話到一半停下,他看見墨林揮手,空氣中泛起淡淡的霧氣,手指間揚起塵埃,月光下如同水麵的漣漪。
“你仔細想想,剛才這裏有沒有霧氣?”
見他冷靜下來,墨林繼續引導鄴王分析,鄴王聽了搖搖頭,然後抬頭看看天色:“確實沒有,但現在接近辰時,晨露初現,也算正常。”
青衫道士對此表示異議:“殿下此言差矣,這霧氣並非霜華,朝露霜華由初升的太陽造成,如今殘月未落,日光未起,不可能有晨露,所以這霧氣絕非自然形成!”
鄴王聞言立刻警覺:“你的意思是,這霧氣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
“不清楚,但必須謹慎行事,接下來你聽我說,步步為營我們才能繼續調查!你仔細迴憶一下,剛才你是否親眼目睹此人跳入井中?”
鄴王:“紅衣一閃而過,周圍有霧,看不太清楚,但應該沒錯。”墨林:“殿下這麽說,那就是不確定了,不確定的事,我們不能亂說。”
墨林如此一說,鄴王更加不確定了。畢竟剛才兩人還在爭執,天黑霧濃,事情又發生得太突然。墨林越懷疑,鄴王的立場就越動搖:“你是說,大娘她並沒有跳井嗎?”
“我也不能肯定,所以我才說殿下別急,我要下去看看!”
這話讓鄴王大吃一驚:“你一個文弱的道士,怎麽能做這樣的事?”
墨林一臉嚴肅,沒有開玩笑的意思:“這是萬全之策。如果霧氣真的有問題,殿下下去查看,萬一我遭遇不測,到時候井口一封閉,我們就都死無葬身之地了!”
鄴王當然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當下隻能同意,再三叮囑:“道長千萬小心!”
墨林笑了笑,舉起手中的鏈條:“殿下不用擔心,您隻要記得答應過幫我洗清冤屈,幫我解開這鏈條就好。”
聞言,鄴王也笑了,隻是笑得有些勉強。他從腰間抽出一把三尺長的小劍遞給墨林:“道長拿著防身,如果井壁光滑,還可以借助一些力氣。”
墨林接過劍,握在手中沉思片刻,然後毫不猶豫地跳入井中,雙腿抵住兩側井壁。古井不大,但內部深邃黑暗,他的身材不算胖,在井中還有些活動的空間。就這樣,他一寸一寸地往下爬,很快就消失在視線之外。
鄴王瞪大眼睛站在井邊,周圍的霧氣越來越濃。他抬頭看天,月亮逐漸消失,真正的朝霧和清雪即將來臨。
四周一片寂靜黑暗,作為多年的將領,鄴王並不覺得等待是孤獨的。他靜靜地注視著井口,聆聽大風吹過井邊的聲音,像是孩子的哭泣,又像是猴子的叫聲。
紅色的蓋頭緊貼在井沿,沒有被風吹走。鄴王盯著蓋頭看了一會兒,突然井下刮起風,唿嘯旋轉,接著傳來鬼哭狼嚎的各種聲音,混雜著向上翻湧。鄴王迅速趴到井口仔細傾聽,耳邊響徹轟鳴,閉上眼睛仿佛看見了一場慘烈的古代戰場!
而下麵,似乎正發生著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具體是什麽事,卻難以斷定。
此刻,鄴王的心情如同這口古井一樣波濤洶湧。
他聽不到墨林的聲音,井裏隻有嗚咽,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在叫!
他很想立刻下井,但墨林的話確實有道理。四周霧氣彌漫,如果這霧氣是人為製造的,那麽一旦井口無人,就無法防止手段的施展。鄴王出身將門,擅長用兵計謀,讓自己陷入兩麵受敵的境地,他從來不做這種虧本的買賣。
而且從根本上說,他和這位青衫道士之間隻是互相欣賞的情感,立場上並無共同之處,友情上也沒有酒肉之樂。以往看他恃才傲物或許可以誇讚一番,但現在這種處境,真的不值得他為他赴湯蹈火。
換句話說,他們本來就沒有牽扯。
又過了片刻,遠處的霧氣中透出一抹淡黃,鄴王坐在井邊,大馬金刀的姿態毫不在意井中的怪聲,反而那抹黃色漸強,最終穿透霧氣,顯露出一盞造型精美的紅木宮燈。
提燈的是個年輕的黃門小廝,早已學會了低頭做人,撅著屁股為身後的錦衣白麵太監照明,此人正是賀華黎。
兩人見麵,皆是驚訝不已。賀華黎惶恐不安,上前恭敬行禮,他的屁股撅得比身旁的小黃門還要高,腰彎得更低,不得不承認,在卑躬屈膝上,賀華黎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遠非周圍的年輕人可比。
小黃門低頭看著,嘖嘖稱奇,心中也頗有感慨。畢竟各行各業都有其門道,賀華黎是逢迎拍馬的前輩,年輕人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畢竟太監是個有編製的正式職位,需要歲月的磨礪才能具備專業素養和基本技能。鄴王看著眼前低頭哈腰的人,目光在他們高翹的屁股上掃過,嘴角微微上揚,脖子挺得更直了。
這是流淌在骨血中的皇家傲氣,即便賀華黎如今權傾朝野,骨子裏的卑微習性依然濃厚。
十九國都是如此,每個人從出生就知道自己是抬頭望天,還是低頭看地。
隻是如今的北戎國,天與地已經模糊不清了。
賀華黎問道:“殿下,您為何在此處?”
他挺直了身子,畢竟現在他掌握了禁軍的兵權,對鄴王表麵上仍是恭敬。鄴王看出他的不滿,立刻出言諷刺:“賀公公的屁股還是那麽挺,看多了真是越看越順眼!”
賀華黎抿嘴,他的忍耐力已經修煉得非常到位,沒有流露出一絲不悅:“殿下還是迴答咱家的問題吧,夜深風高,您來鳳棲宮有何事?”
“賀公公,本王倒是要問問你,隻要本王不超出宮廷禁閉的範圍,想去哪裏難道不應自由嗎?”鄴王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按理說是的,但現在紫宸國公和百裏太後的冤情尚未解決,您和大禮官都有嫌疑,咱家限製您的行動也是為了皇家的聲譽。您不僅不聽勸告,還執意來到這個禁地,確實讓咱家為難了。你看大禮官,現在乖乖待在府中,足不出戶,真是遵守禮法的好臣子。”
鄴王瞥了一眼古井,井中的嗚咽聲依舊強烈。他轉頭看向賀華黎,老太監陰鬱的眼神盯著他,發出瑟瑟笑聲。宮燈隻能照亮賀華黎的下巴,他潔白的牙齒在黑夜中若隱若現,咧開的嘴角讓人感到討厭。
“溫侯俊習慣當狗了,被責備就乖乖束手束腳,但你覺得本王也是條狗嗎?”這話無禮至極,賀華黎謹慎地迴應:“豈敢豈敢,您是皇族,溫侯俊不過是一介平民,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賀公公,我曾聽先皇提起,宮中的太監屁股抬得越高,站直時腰杆就越挺直。以前我不太相信,但現在我深信不疑!”
鄴王放聲大笑,眼角的餘光卻始終留意著井下的動靜。
一旁的小太監微微一笑,還沒來得及收斂,賀華黎已經甩出一巴掌,打得他掉了兩顆門牙,滿身是血地倒在一旁!
宮燈摔在地上破碎,賀華黎的臉消失在黑暗中,鄴王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平靜地質問:“我也要問問你,賀公公為何會出現在這裏?難道是要親自押本王迴府嗎?”
“豈敢,紫宸國公吩咐我,雖然鳳棲宮是個荒涼之地,但也需有人定期查看,以防火災。我一向遵從先皇的教誨,所以常來這裏巡查。況且先皇的遺體尚未安葬,我日夜憂慮,無法入睡,唉聲歎氣。無論是親自接殿下迴府,還是派人調查此案,都是為了大戎的複興,為了江山社稷啊!”
“好一個江山社稷,好一張巧舌如簧的嘴!”鄴王故意陰陽怪氣地說。
賀華黎笑了笑,指向身後的井:“殿下還是不願意告訴老臣,這裏發生了什麽事嗎?”
“我糾正過你,你是奴才,不是老臣!”鄴王繼續貶低他,賀華黎尷尬地笑著,低頭附和:“是是是,您說得對,奴才是奴才!”
看著老太監如此順從,鄴王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這口井我也一無所知,井下有一位青衫道士,你可以派人下去看看。”
賀華黎聽到這話,立刻明白井下的人就是墨林。前幾天他才宣布了墨林侮辱王妃的罪名,現在卻看到鄴王和他在這詭異的地方,盡管心中有無數疑問,但他知道當事人沒說什麽,自己也不便多言,裝作糊塗罷了。
“這井中的異象我從未聽說過,況且我年邁體衰,手下小太監更是無力,如何能勝任這樣的力氣活呢?”
“推諉的本事真是爐火純青,賀公公果然經驗豐富!”鄴王說完,又看向井中。
賀華黎拱手道:“殿下也不要對我冷嘲熱諷,殿下身強力壯,下去看看也是可以的,何必為難老朽呢?”
鄴王劍眉一挑,瞬間怒目圓睜:“你在命令本王?”
“不敢不敢,恐怕人命關天,墨林道長處境危險!”
鄴王見話已挑明,便不再看他的臉色,直接趴在井邊向下張望:“照我看,墨林生死,賀公公根本不在乎!”
賀華黎冷冷一笑:“彼此彼此,他的生命對殿下來說,不也是無關緊要嗎?”
兩人說完,便陷入了沉默,各自揣摩對方的心思,心裏都有話,但都藏而不露。
鄴王內心焦慮,賀華黎的話不可全信。如果換成其他人,或許可以下去救人,但賀華黎則不行,不能輕易下井。然而賀華黎所說也有道理,墨林若死,無足輕重;若他還活著,道個歉也就罷了。畢竟,道歉無法挽迴一切,而傷害有時能得到寬恕。畢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這種感覺難以言表,仿佛看見了一位追溯根源的古人,又像看著一個流離失所的悲傷者。老婦人的頭巾色彩鮮豔,喜慶的服裝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她就這樣不合時宜地站在樸素的月光前,像是在哭泣,又像在風中領悟了什麽。
墨林看了半晌,竟漸漸看得入迷,鄴王則顯得十分著急:“道長,我們應該阻止她嗎?”墨林迴答:“殿下想做就去做吧,我隻喜歡觀察事情自然發展,但殿下插手也沒有太大問題,畢竟世事無常,人之常情。”
“那本王要和大娘談談,本王等不及了!”鄴王加快了步伐,墨林微笑著說:“急於謀生的人,做事都喜歡迅速行動。”
話音剛落,鄴王已經趕到了女子麵前:“大娘,您為何來到這裏?”被稱作大娘的人沒有迴應,隻是微微向前傾身,看向井口,頭巾輕輕揚起,但天色昏暗,看不清她的麵容。
“大娘,您看這口井做什麽?”他盡量壓低聲音輕聲問道,然而紅衣女子似乎充耳不聞。墨林走到鄴王身後:“這口井,你知道它的來曆嗎?”
鄴王迴答:“不太清楚,小時候和弟弟來這裏玩耍過幾次,那口井很古老,早已幹涸。”
墨林接著說:“但她如此專注地看著,就不正常了。瘋子特別在意的事物,我們更應留意。她忘記了想要忘記的一切,那麽剩下的,即使是癡傻也不會忘記的東西,就是真相的一部分!”
兩人交談之際,井邊的大娘突然開口,念出了一句詩:“三千珠簾棄置身,華春檻裏出凡塵,露華濃重霜秋色,隔世不願生凡人!”
這句詩韻味悠長,起初充滿哀怨,接著高昂激昂,繼而感懷春天,最後竟然是聲嘶力竭的唿喊!鄴王不懂詩,但墨林熱愛詩歌,聽到這裏已經聽得如癡如醉。
鄴王推了推他:“道長,這是什麽意思?”墨林沒有迴答,目光癡迷,喃喃自語:“華春檻裏,三千珠簾!”
“道長,你怎麽了?”
墨林不理他,繼續自言自語:“露華濃重,霜秋色啊!”
鄴王見到這種情況,隻好獨自思索,突然心中一動:“道長,這首詩我很久以前就聽過!”
墨林聞言,目光頓時清明:“你在何處聽過,何時聽的?”
鄴王一臉憂鬱:“本王一時想不起來,你剛才為什麽不迴答本王的問題?”墨林愣了一下:“你剛才問的都是廢話,當然不答。”
“道長,你這是第幾次欺騙本王了?”鄴王微怒,墨林冷笑:“殿下,你這是第幾次對我說廢話了?”
二人針鋒相對,毫不相讓,就在這時,井邊的人猛然躍起,直接跳進了井中!
兩人皆是驚訝,鄴王首先迴過神來,衝上前去卻什麽也沒抓住。墨林也趕了過來,古井邊緣霧氣繚繞,井外隻剩下那頂鮮紅的頭巾靜靜地躺在那裏,姿態難看,顯得有些嘲諷。
“她究竟是何人?”道士自言自語,站立不動。
“我怎麽會知道!”鄴王心慌意亂。他對著井底大聲唿喊,但除了迴蕩的迴聲,沒有其他迴應。下麵傳來的嗓音沉悶,似乎並不簡單。
鄴王見狀更加焦急,抬腳就要下去救人,墨林連忙拉住他,責備道:“慢著,有古怪!”
他舉起手,在空中輕輕揮動:“這霧氣從何而來?”
“人命關天!”鄴王仍然關心著老婦人的安危。
“北戎國的天已經塌了,她倒頭下墜,活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現在下去也來不及,何必急在這一時!”墨林邊說邊揮動衣袖。
“那你倒是說說,哪裏古怪?”鄴王話到一半停下,他看見墨林揮手,空氣中泛起淡淡的霧氣,手指間揚起塵埃,月光下如同水麵的漣漪。
“你仔細想想,剛才這裏有沒有霧氣?”
見他冷靜下來,墨林繼續引導鄴王分析,鄴王聽了搖搖頭,然後抬頭看看天色:“確實沒有,但現在接近辰時,晨露初現,也算正常。”
青衫道士對此表示異議:“殿下此言差矣,這霧氣並非霜華,朝露霜華由初升的太陽造成,如今殘月未落,日光未起,不可能有晨露,所以這霧氣絕非自然形成!”
鄴王聞言立刻警覺:“你的意思是,這霧氣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
“不清楚,但必須謹慎行事,接下來你聽我說,步步為營我們才能繼續調查!你仔細迴憶一下,剛才你是否親眼目睹此人跳入井中?”
鄴王:“紅衣一閃而過,周圍有霧,看不太清楚,但應該沒錯。”墨林:“殿下這麽說,那就是不確定了,不確定的事,我們不能亂說。”
墨林如此一說,鄴王更加不確定了。畢竟剛才兩人還在爭執,天黑霧濃,事情又發生得太突然。墨林越懷疑,鄴王的立場就越動搖:“你是說,大娘她並沒有跳井嗎?”
“我也不能肯定,所以我才說殿下別急,我要下去看看!”
這話讓鄴王大吃一驚:“你一個文弱的道士,怎麽能做這樣的事?”
墨林一臉嚴肅,沒有開玩笑的意思:“這是萬全之策。如果霧氣真的有問題,殿下下去查看,萬一我遭遇不測,到時候井口一封閉,我們就都死無葬身之地了!”
鄴王當然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當下隻能同意,再三叮囑:“道長千萬小心!”
墨林笑了笑,舉起手中的鏈條:“殿下不用擔心,您隻要記得答應過幫我洗清冤屈,幫我解開這鏈條就好。”
聞言,鄴王也笑了,隻是笑得有些勉強。他從腰間抽出一把三尺長的小劍遞給墨林:“道長拿著防身,如果井壁光滑,還可以借助一些力氣。”
墨林接過劍,握在手中沉思片刻,然後毫不猶豫地跳入井中,雙腿抵住兩側井壁。古井不大,但內部深邃黑暗,他的身材不算胖,在井中還有些活動的空間。就這樣,他一寸一寸地往下爬,很快就消失在視線之外。
鄴王瞪大眼睛站在井邊,周圍的霧氣越來越濃。他抬頭看天,月亮逐漸消失,真正的朝霧和清雪即將來臨。
四周一片寂靜黑暗,作為多年的將領,鄴王並不覺得等待是孤獨的。他靜靜地注視著井口,聆聽大風吹過井邊的聲音,像是孩子的哭泣,又像是猴子的叫聲。
紅色的蓋頭緊貼在井沿,沒有被風吹走。鄴王盯著蓋頭看了一會兒,突然井下刮起風,唿嘯旋轉,接著傳來鬼哭狼嚎的各種聲音,混雜著向上翻湧。鄴王迅速趴到井口仔細傾聽,耳邊響徹轟鳴,閉上眼睛仿佛看見了一場慘烈的古代戰場!
而下麵,似乎正發生著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具體是什麽事,卻難以斷定。
此刻,鄴王的心情如同這口古井一樣波濤洶湧。
他聽不到墨林的聲音,井裏隻有嗚咽,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在叫!
他很想立刻下井,但墨林的話確實有道理。四周霧氣彌漫,如果這霧氣是人為製造的,那麽一旦井口無人,就無法防止手段的施展。鄴王出身將門,擅長用兵計謀,讓自己陷入兩麵受敵的境地,他從來不做這種虧本的買賣。
而且從根本上說,他和這位青衫道士之間隻是互相欣賞的情感,立場上並無共同之處,友情上也沒有酒肉之樂。以往看他恃才傲物或許可以誇讚一番,但現在這種處境,真的不值得他為他赴湯蹈火。
換句話說,他們本來就沒有牽扯。
又過了片刻,遠處的霧氣中透出一抹淡黃,鄴王坐在井邊,大馬金刀的姿態毫不在意井中的怪聲,反而那抹黃色漸強,最終穿透霧氣,顯露出一盞造型精美的紅木宮燈。
提燈的是個年輕的黃門小廝,早已學會了低頭做人,撅著屁股為身後的錦衣白麵太監照明,此人正是賀華黎。
兩人見麵,皆是驚訝不已。賀華黎惶恐不安,上前恭敬行禮,他的屁股撅得比身旁的小黃門還要高,腰彎得更低,不得不承認,在卑躬屈膝上,賀華黎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遠非周圍的年輕人可比。
小黃門低頭看著,嘖嘖稱奇,心中也頗有感慨。畢竟各行各業都有其門道,賀華黎是逢迎拍馬的前輩,年輕人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畢竟太監是個有編製的正式職位,需要歲月的磨礪才能具備專業素養和基本技能。鄴王看著眼前低頭哈腰的人,目光在他們高翹的屁股上掃過,嘴角微微上揚,脖子挺得更直了。
這是流淌在骨血中的皇家傲氣,即便賀華黎如今權傾朝野,骨子裏的卑微習性依然濃厚。
十九國都是如此,每個人從出生就知道自己是抬頭望天,還是低頭看地。
隻是如今的北戎國,天與地已經模糊不清了。
賀華黎問道:“殿下,您為何在此處?”
他挺直了身子,畢竟現在他掌握了禁軍的兵權,對鄴王表麵上仍是恭敬。鄴王看出他的不滿,立刻出言諷刺:“賀公公的屁股還是那麽挺,看多了真是越看越順眼!”
賀華黎抿嘴,他的忍耐力已經修煉得非常到位,沒有流露出一絲不悅:“殿下還是迴答咱家的問題吧,夜深風高,您來鳳棲宮有何事?”
“賀公公,本王倒是要問問你,隻要本王不超出宮廷禁閉的範圍,想去哪裏難道不應自由嗎?”鄴王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按理說是的,但現在紫宸國公和百裏太後的冤情尚未解決,您和大禮官都有嫌疑,咱家限製您的行動也是為了皇家的聲譽。您不僅不聽勸告,還執意來到這個禁地,確實讓咱家為難了。你看大禮官,現在乖乖待在府中,足不出戶,真是遵守禮法的好臣子。”
鄴王瞥了一眼古井,井中的嗚咽聲依舊強烈。他轉頭看向賀華黎,老太監陰鬱的眼神盯著他,發出瑟瑟笑聲。宮燈隻能照亮賀華黎的下巴,他潔白的牙齒在黑夜中若隱若現,咧開的嘴角讓人感到討厭。
“溫侯俊習慣當狗了,被責備就乖乖束手束腳,但你覺得本王也是條狗嗎?”這話無禮至極,賀華黎謹慎地迴應:“豈敢豈敢,您是皇族,溫侯俊不過是一介平民,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賀公公,我曾聽先皇提起,宮中的太監屁股抬得越高,站直時腰杆就越挺直。以前我不太相信,但現在我深信不疑!”
鄴王放聲大笑,眼角的餘光卻始終留意著井下的動靜。
一旁的小太監微微一笑,還沒來得及收斂,賀華黎已經甩出一巴掌,打得他掉了兩顆門牙,滿身是血地倒在一旁!
宮燈摔在地上破碎,賀華黎的臉消失在黑暗中,鄴王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平靜地質問:“我也要問問你,賀公公為何會出現在這裏?難道是要親自押本王迴府嗎?”
“豈敢,紫宸國公吩咐我,雖然鳳棲宮是個荒涼之地,但也需有人定期查看,以防火災。我一向遵從先皇的教誨,所以常來這裏巡查。況且先皇的遺體尚未安葬,我日夜憂慮,無法入睡,唉聲歎氣。無論是親自接殿下迴府,還是派人調查此案,都是為了大戎的複興,為了江山社稷啊!”
“好一個江山社稷,好一張巧舌如簧的嘴!”鄴王故意陰陽怪氣地說。
賀華黎笑了笑,指向身後的井:“殿下還是不願意告訴老臣,這裏發生了什麽事嗎?”
“我糾正過你,你是奴才,不是老臣!”鄴王繼續貶低他,賀華黎尷尬地笑著,低頭附和:“是是是,您說得對,奴才是奴才!”
看著老太監如此順從,鄴王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這口井我也一無所知,井下有一位青衫道士,你可以派人下去看看。”
賀華黎聽到這話,立刻明白井下的人就是墨林。前幾天他才宣布了墨林侮辱王妃的罪名,現在卻看到鄴王和他在這詭異的地方,盡管心中有無數疑問,但他知道當事人沒說什麽,自己也不便多言,裝作糊塗罷了。
“這井中的異象我從未聽說過,況且我年邁體衰,手下小太監更是無力,如何能勝任這樣的力氣活呢?”
“推諉的本事真是爐火純青,賀公公果然經驗豐富!”鄴王說完,又看向井中。
賀華黎拱手道:“殿下也不要對我冷嘲熱諷,殿下身強力壯,下去看看也是可以的,何必為難老朽呢?”
鄴王劍眉一挑,瞬間怒目圓睜:“你在命令本王?”
“不敢不敢,恐怕人命關天,墨林道長處境危險!”
鄴王見話已挑明,便不再看他的臉色,直接趴在井邊向下張望:“照我看,墨林生死,賀公公根本不在乎!”
賀華黎冷冷一笑:“彼此彼此,他的生命對殿下來說,不也是無關緊要嗎?”
兩人說完,便陷入了沉默,各自揣摩對方的心思,心裏都有話,但都藏而不露。
鄴王內心焦慮,賀華黎的話不可全信。如果換成其他人,或許可以下去救人,但賀華黎則不行,不能輕易下井。然而賀華黎所說也有道理,墨林若死,無足輕重;若他還活著,道個歉也就罷了。畢竟,道歉無法挽迴一切,而傷害有時能得到寬恕。畢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