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深宮鬼嫗望前朝
道途孤城:少年將軍與北戎之謎 作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鄴王抬頭望天,此時已是卯時,月亮隻剩下淡淡的彎鉤。
他看著青衫道士,文弱的道士慵懶地坐在石頭上,手中的鎖鏈顯得沉重。他雙手抱膝,微笑著看著自己,背後是詭異荒廢的冷宮。兩人沉默片刻,雪花紛紛落在墨林的衣襟上。
鄴王說:“此事解決後,我會告訴賀華黎,幫你解除這鏈條。你剛才說的話我完全沒聽懂,能否直接點,別故弄玄虛。”
墨林表示感謝:“其實並不複雜,這鳳棲宮是在成鈞十六年建造的,裏麵住著一位被紫宸國公寵愛的女子。這個女子可能沒有顯赫的身份,但這座宮殿依然建了起來,不是為了別的,隻是為了皇帝臨幸的地方,必須符合行宮的標準。”
鄴王聞言環顧四周,果然發現這裏處處顯示出不同尋常,頓時對墨林多了幾分敬畏。
墨林繼續說道:“當你以前看到宮殿大門更寬敞,街道更開闊,門楣更高大時,你可能並未在意,但事實往往如此,事物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裏是偏遠的西南之地,所以我之前的描述都是準確的。即使你不提,僅憑這座建築的外觀,我就能推斷出更多信息!”
“請說下去。”鄴王示意他繼續。
“城市的修建通常是在樹木種植之後,我觀察了牆角的那些寒杏樹,它們的樹齡都不超過二十年。所以,就算這座宮殿是舊址,新主人入住時也會翻新建築。”
“寒杏樹的壽命不長,這裏的很多樹已經枯死,因此無論宮殿有多古老,這些寒杏樹是不會撒謊的,這是第一點。”他指向下馬石,“第二點,你看這下馬石,你覺得紫宸國公在成鈞十六年修複鳳棲宮後,會使用一塊舊的下馬石嗎?當然不會,帝王是最講究排場的。”
“根據我的推測,如果這裏住的是帝王寵愛的女子,那麽唯一能來這裏的人就隻有帝王本人。這塊下馬石也隻有帝王才能踩踏。紫宸國公政務繁忙,每周能來這裏的時間有限,所以這塊下馬石磨損並不嚴重。說到這,我想提一下養心宮門前的下馬石。”
鄴王聽得背後一陣寒意:“怎麽講?”
墨林解釋:“養心宮是百裏太後的住所,能在那下馬的男性,除了紫宸國公,就隻有皇太子了。妃嬪們進宮都是乘坐儀仗,下車不用經過下馬石。你剛才也提到紫宸國公尚武,經常騎馬出行。我查看過養心宮的下馬石磨損程度,與這裏的極為相似。再考慮到百裏太後的年齡,初步估計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曆史,非常合理!”
鄴王聽得入迷,低聲自語:“百裏太後迎娶那年是鴻靈元年,算到現在正好是第十三年。”
墨林微笑:“如今鳳棲宮如此荒廢,可以推測那位meiren失去了寵愛,後來發生了某些事情,帝王開始寵愛百裏太後,不再來這裏。養心宮的下馬石開始磨損,而鳳棲宮的這塊石頭也被遺忘!”
鄴王不禁拍手稱讚:“隻看這門麵,就能洞察過去和現在的種種事件。有你輔佐我弟弟,不知是福是禍啊!”
“福禍相依,誰能真正看清呢?況且我剛才所說的隻是猜測,是否正確,還需見到裏麵的人才能確定。”
墨林的話語滴水不漏。然而,提到門內之人,鄴王又皺起了眉頭:“裏麵的人已經瘋了,既然你已經看出這麽多,我覺得你問不出更多的信息。”
“並非如此,不是你問什麽她答什麽,你就知道了什麽。真相不能隻靠聽,要用眼睛去看。”
墨林微笑,步伐堅定向前,鄴王緊隨其後,眼神中蘊含的複雜情緒更加深重。鳳棲宮內已是一片漆黑,破敗的建築隨處可見,沒有任何一處幹淨之地。風吹動窗戶,厚厚的雪壓低了燈籠,轟然一聲,塵土飛揚。
墨林問:“你確定這裏還能住人?我對這裏的女人的故事越來越感興趣了。”鄴王隨手拂過:“我來過幾次,不會記錯,至於稱唿女子,就免了,這麽多年過去了,稱她為老嫗更為合適。”
墨林反駁:“殿下錯了,應是老婦而非老嫗,老嫗一生不用脂粉,但這裏的主人,當年必定受盡寵愛!我隻是想知道第二件事,鴻靈元年究竟發生了什麽,讓紫宸國公下令改換年號?”
聞言,鄴王驚訝:“這話不能隨便問,況且我當時還年幼,不了解這些宮廷秘密。”墨林聽後頗感震驚:“你是親王,怎能不了解這樣的國家大事?”
“我真的不知道,這應是不為人知的秘密。如果你想了解,除了找知情的老人,就隻能詢問史官了。畢竟父皇已逝,知曉此事的人已寥寥無幾。”
每次提到紫宸國公,鄴王的神情總是難以捉摸。
墨林:“史官的話不可全信。我們現在要查清的不隻是一個事件,而是從成鈞十六年到鴻靈十三年間,有多少被刻意隱瞞的事情!這其中的千絲萬縷,我們需要一頁頁翻閱史書,重新找出那些未被記載卻真實發生過的過去!”
鄴王迴應:“你說得對,百裏太後受寵,就是在鴻靈元年初被召入宮的。現在迴想,確實充滿疑點!”
“所以,前朝的真相,還是要從前朝的舊人那裏尋找!”
兩人相視良久,心中各有千頭萬緒。
“那個...老婦人,如今已是風燭殘年的瘋子了。”鄴王感歎,墨林卻依舊半睜著眼,鎮定慵懶:“你不知道當年的事,她和紫宸國公之間的事。”
“什麽事?”
墨林望向月亮,仿佛看見了過去:“你不知道他,曾經愛她愛到何種地步!”
“這你又沒親眼見過,怎麽知道?”
的確,墨林在這深夜的冷宮中這樣說,有些詭異。他突然低聲笑起來,手指猛地指向鄴王的眉心,讓鄴王身軀一震,顯然又被嚇到了。
“我沒有見過她,但我從你身上看到了一切!”
“道長,這話是什麽意思?”
鄴王畢竟是個經曆過生死的人,沒有被墨林的氣勢嚇倒。墨林也不再多說,手指向前方:“先拜訪,再說話。”
兩人屏息靜氣,道士走在前麵,鄴王跟在後麵,穿過幾條廢棄的宮廊。
鄴王凝視著眼前的道士,雖身材不顯魁梧,卻仿佛承載著天地之氣,他步履穩健,一舉一動間仿佛有光影變幻,長久注視下,四周的破敗景象竟顯得不那麽刺眼。
確實,詭異得很。
片刻後,鄴王拉住墨林,指向一側:“那屋子早先為東暖閣,那位老者如今就住在那兒。”
墨林微微點頭,毫無懼色,上前敲門。那門早已腐朽,銅環上斑駁的痕跡並非常見的饕餮獸頭,而是一對展翅飛翔的禽類雕塑:“這是何種鳥獸?”
“鳳棲鳥,也就是鳳凰。”鄴王脫口而出,對於宮中的事物,他了如指掌。
“這鳥下方雕刻的花朵是什麽品種,看起來不像是冬杏。”墨林又問,但鄴王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墨林自己端詳片刻後默默記下,然後繼續前行。
二人進入屋內,一片漆黑,隻有一張八仙桌,桌上半盞宮燈已破碎不堪。
桌後有兩把紫檀椅,一左一右,中間掛著一幅黃色畫卷,墨色模糊,無法看清畫麵內容。上方橫批寫著“有鳳來儀”,旁邊是臥榻,同樣是紫檀黑木,光線充足,可惜窗戶被封條封住了。
床上坐著一個人,身披大紅袍,頭上蓋著新娘的頭巾,雙腿並攏赤足,手腳修長潔白,指甲比小指還長,靜如枯木,對二人的到來毫無反應。
她坐在那兒,仿佛從未活過,沒有一絲聲響,就像從未存在過一樣。墨林卻自來熟,搬了把太師椅在外坐下,鄴王了解墨林的古怪性格,對他的唐突並未責怪,自己也拉了把椅子坐在他旁邊。
墨林不喜歡主動與人交談,所以他沒有先開口,鄴王也沒急著說話。對麵的人如同陰間的新娘,沉默得可怕,三人就這樣陷入了尷尬的靜默。
如此一坐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墨林饒有興趣,左顧右盼,仔細打量著眼前之人,而鄴王卻坐立不安。
“大娘,胤兒來看您了。”
對麵的人沒有迴應。
鄴王顯得有些緊張:“大娘,胤兒知道您不喜歡見陌生人,但這位道士是我至交好友,現在也在為涼弟效力。”
聞言,老婦人似乎有了動靜:“涼兒?”
這聲音如同破舊的車轍,又像絞爛的縫紉機軸,似乎很久未曾開口,顯得生疏。鄴王聽後略顯不悅,但仍恭敬迴答:“沒錯,道士是我弟弟敬重的賓客。”
墨林聞言笑了笑,看了看鄴王,覺得更加好笑,又輕笑幾聲。
鄴王並無開玩笑的心情:“大娘,我此行其實是想向您詢問一些事情。”
然而,老婦人並未迴應,依然我行我素。墨林見她不理也不生氣:“成鈞十六年,對婆婆來說,必定非同尋常吧?”
此話一出,麵前的人明顯顫抖了一下,隨即再次恢複平靜,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墨林問道:“你不必說,我也知道,成鈞十六年,當你初次遇見他,他初次對你動情,對嗎?”
對麵的人沒有開口,但頭巾微弱的顫動揭示了她內心的情感波動。
鄴王沉默不語,緊張地傾聽兩人的交談,空氣中彌漫著難以名狀的詭異氣氛。
墨林繼續質詢:“你看一眼我旁邊的鄴王,再想想那個在江湖中的taizi涼,想起他們時,你的內心是充滿恨意還是愛意?”
鄴王困惑地看著墨林,墨林輕輕揮手,示意他保持安靜。
“在我看來,你對他既愛又恨,隻是愛意比恨意多一些。”墨林注視著鄴王英俊的麵龐,接著說:“畢竟他們都如此年輕,你恨他們的時光遠遠少於你愛他們的時刻。”
聽到這裏,對麵的人突然站起,如同穿著嫁衣的紅色女鬼,讓鄴王大吃一驚!
窗外的月亮愈發皎潔,月光灑在屋內,映照在鮮紅的頭巾上,色彩刺眼。
墨林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坐在那裏微笑,然而他的笑聲卻使得氣氛更加詭異。鄴王輕輕地推了推墨林,道士卻毫不在意,反而對著麵前的人笑得更加燦爛。
對麵的人靜止不動,如鬆樹般屹立,然後突然邁步,赤腳衝出這間廢棄的暖閣,向外狂奔。瞬間,她在明亮的月光下消失,這讓鄴王驚慌失措。
“怎麽迴事?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別擔心,她跑不遠的。”墨林的話音未落,鄴王已慌忙追趕出去,翻過窗戶離開了東暖閣。他口中的大娘已跑過前廊,隻留下一抹紅影在眼前閃爍。
鄴王追到前廊門口,迴頭看向墨林,隻見這位青衫道士依然從容不迫,優雅自在地出門,他的步伐和舉止讓鄴王莫名煩躁:“我們必須跟上去,周道長!”
“別急,我剛才說過她跑不遠。再說,她隻是走得快些,年紀大了哪能跑得動。你也別問我,我又不是她,不清楚她為何如此。”鄴王快步向前:“至少得見到她才能繼續詢問!”
墨林應道:“嗯,我想她也是這麽打算的。”
鄴王立刻停下腳步:“你這話什麽意思?”
“她是故意的!故意引導我們去應該去的地方!”
“那我們去還是不去?”
“當然要去,否則生活多無趣啊!”
兩人說完便動身,鄴王急匆匆地前行,而墨林卻始終慢條斯理地拖後腿。
過了一會兒,鄴王有些不耐煩:“道長,你究竟在做什麽?”
“做個測試。”
“測試什麽?”
“人心!”
夜晚風大,明亮的月亮高掛,雪花紛飛,一位身穿紅衣的老人在荒廢的冷宮中快步行走,每走幾步就會停下猶豫片刻。後麵的青衫道士顯得從容不迫,跟隨著一位略顯焦慮的王室子弟,他們就這樣走走停停,不知目的地何在,直到紅衣老婦人來到一口古井旁邊。
他看著青衫道士,文弱的道士慵懶地坐在石頭上,手中的鎖鏈顯得沉重。他雙手抱膝,微笑著看著自己,背後是詭異荒廢的冷宮。兩人沉默片刻,雪花紛紛落在墨林的衣襟上。
鄴王說:“此事解決後,我會告訴賀華黎,幫你解除這鏈條。你剛才說的話我完全沒聽懂,能否直接點,別故弄玄虛。”
墨林表示感謝:“其實並不複雜,這鳳棲宮是在成鈞十六年建造的,裏麵住著一位被紫宸國公寵愛的女子。這個女子可能沒有顯赫的身份,但這座宮殿依然建了起來,不是為了別的,隻是為了皇帝臨幸的地方,必須符合行宮的標準。”
鄴王聞言環顧四周,果然發現這裏處處顯示出不同尋常,頓時對墨林多了幾分敬畏。
墨林繼續說道:“當你以前看到宮殿大門更寬敞,街道更開闊,門楣更高大時,你可能並未在意,但事實往往如此,事物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裏是偏遠的西南之地,所以我之前的描述都是準確的。即使你不提,僅憑這座建築的外觀,我就能推斷出更多信息!”
“請說下去。”鄴王示意他繼續。
“城市的修建通常是在樹木種植之後,我觀察了牆角的那些寒杏樹,它們的樹齡都不超過二十年。所以,就算這座宮殿是舊址,新主人入住時也會翻新建築。”
“寒杏樹的壽命不長,這裏的很多樹已經枯死,因此無論宮殿有多古老,這些寒杏樹是不會撒謊的,這是第一點。”他指向下馬石,“第二點,你看這下馬石,你覺得紫宸國公在成鈞十六年修複鳳棲宮後,會使用一塊舊的下馬石嗎?當然不會,帝王是最講究排場的。”
“根據我的推測,如果這裏住的是帝王寵愛的女子,那麽唯一能來這裏的人就隻有帝王本人。這塊下馬石也隻有帝王才能踩踏。紫宸國公政務繁忙,每周能來這裏的時間有限,所以這塊下馬石磨損並不嚴重。說到這,我想提一下養心宮門前的下馬石。”
鄴王聽得背後一陣寒意:“怎麽講?”
墨林解釋:“養心宮是百裏太後的住所,能在那下馬的男性,除了紫宸國公,就隻有皇太子了。妃嬪們進宮都是乘坐儀仗,下車不用經過下馬石。你剛才也提到紫宸國公尚武,經常騎馬出行。我查看過養心宮的下馬石磨損程度,與這裏的極為相似。再考慮到百裏太後的年齡,初步估計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曆史,非常合理!”
鄴王聽得入迷,低聲自語:“百裏太後迎娶那年是鴻靈元年,算到現在正好是第十三年。”
墨林微笑:“如今鳳棲宮如此荒廢,可以推測那位meiren失去了寵愛,後來發生了某些事情,帝王開始寵愛百裏太後,不再來這裏。養心宮的下馬石開始磨損,而鳳棲宮的這塊石頭也被遺忘!”
鄴王不禁拍手稱讚:“隻看這門麵,就能洞察過去和現在的種種事件。有你輔佐我弟弟,不知是福是禍啊!”
“福禍相依,誰能真正看清呢?況且我剛才所說的隻是猜測,是否正確,還需見到裏麵的人才能確定。”
墨林的話語滴水不漏。然而,提到門內之人,鄴王又皺起了眉頭:“裏麵的人已經瘋了,既然你已經看出這麽多,我覺得你問不出更多的信息。”
“並非如此,不是你問什麽她答什麽,你就知道了什麽。真相不能隻靠聽,要用眼睛去看。”
墨林微笑,步伐堅定向前,鄴王緊隨其後,眼神中蘊含的複雜情緒更加深重。鳳棲宮內已是一片漆黑,破敗的建築隨處可見,沒有任何一處幹淨之地。風吹動窗戶,厚厚的雪壓低了燈籠,轟然一聲,塵土飛揚。
墨林問:“你確定這裏還能住人?我對這裏的女人的故事越來越感興趣了。”鄴王隨手拂過:“我來過幾次,不會記錯,至於稱唿女子,就免了,這麽多年過去了,稱她為老嫗更為合適。”
墨林反駁:“殿下錯了,應是老婦而非老嫗,老嫗一生不用脂粉,但這裏的主人,當年必定受盡寵愛!我隻是想知道第二件事,鴻靈元年究竟發生了什麽,讓紫宸國公下令改換年號?”
聞言,鄴王驚訝:“這話不能隨便問,況且我當時還年幼,不了解這些宮廷秘密。”墨林聽後頗感震驚:“你是親王,怎能不了解這樣的國家大事?”
“我真的不知道,這應是不為人知的秘密。如果你想了解,除了找知情的老人,就隻能詢問史官了。畢竟父皇已逝,知曉此事的人已寥寥無幾。”
每次提到紫宸國公,鄴王的神情總是難以捉摸。
墨林:“史官的話不可全信。我們現在要查清的不隻是一個事件,而是從成鈞十六年到鴻靈十三年間,有多少被刻意隱瞞的事情!這其中的千絲萬縷,我們需要一頁頁翻閱史書,重新找出那些未被記載卻真實發生過的過去!”
鄴王迴應:“你說得對,百裏太後受寵,就是在鴻靈元年初被召入宮的。現在迴想,確實充滿疑點!”
“所以,前朝的真相,還是要從前朝的舊人那裏尋找!”
兩人相視良久,心中各有千頭萬緒。
“那個...老婦人,如今已是風燭殘年的瘋子了。”鄴王感歎,墨林卻依舊半睜著眼,鎮定慵懶:“你不知道當年的事,她和紫宸國公之間的事。”
“什麽事?”
墨林望向月亮,仿佛看見了過去:“你不知道他,曾經愛她愛到何種地步!”
“這你又沒親眼見過,怎麽知道?”
的確,墨林在這深夜的冷宮中這樣說,有些詭異。他突然低聲笑起來,手指猛地指向鄴王的眉心,讓鄴王身軀一震,顯然又被嚇到了。
“我沒有見過她,但我從你身上看到了一切!”
“道長,這話是什麽意思?”
鄴王畢竟是個經曆過生死的人,沒有被墨林的氣勢嚇倒。墨林也不再多說,手指向前方:“先拜訪,再說話。”
兩人屏息靜氣,道士走在前麵,鄴王跟在後麵,穿過幾條廢棄的宮廊。
鄴王凝視著眼前的道士,雖身材不顯魁梧,卻仿佛承載著天地之氣,他步履穩健,一舉一動間仿佛有光影變幻,長久注視下,四周的破敗景象竟顯得不那麽刺眼。
確實,詭異得很。
片刻後,鄴王拉住墨林,指向一側:“那屋子早先為東暖閣,那位老者如今就住在那兒。”
墨林微微點頭,毫無懼色,上前敲門。那門早已腐朽,銅環上斑駁的痕跡並非常見的饕餮獸頭,而是一對展翅飛翔的禽類雕塑:“這是何種鳥獸?”
“鳳棲鳥,也就是鳳凰。”鄴王脫口而出,對於宮中的事物,他了如指掌。
“這鳥下方雕刻的花朵是什麽品種,看起來不像是冬杏。”墨林又問,但鄴王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墨林自己端詳片刻後默默記下,然後繼續前行。
二人進入屋內,一片漆黑,隻有一張八仙桌,桌上半盞宮燈已破碎不堪。
桌後有兩把紫檀椅,一左一右,中間掛著一幅黃色畫卷,墨色模糊,無法看清畫麵內容。上方橫批寫著“有鳳來儀”,旁邊是臥榻,同樣是紫檀黑木,光線充足,可惜窗戶被封條封住了。
床上坐著一個人,身披大紅袍,頭上蓋著新娘的頭巾,雙腿並攏赤足,手腳修長潔白,指甲比小指還長,靜如枯木,對二人的到來毫無反應。
她坐在那兒,仿佛從未活過,沒有一絲聲響,就像從未存在過一樣。墨林卻自來熟,搬了把太師椅在外坐下,鄴王了解墨林的古怪性格,對他的唐突並未責怪,自己也拉了把椅子坐在他旁邊。
墨林不喜歡主動與人交談,所以他沒有先開口,鄴王也沒急著說話。對麵的人如同陰間的新娘,沉默得可怕,三人就這樣陷入了尷尬的靜默。
如此一坐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墨林饒有興趣,左顧右盼,仔細打量著眼前之人,而鄴王卻坐立不安。
“大娘,胤兒來看您了。”
對麵的人沒有迴應。
鄴王顯得有些緊張:“大娘,胤兒知道您不喜歡見陌生人,但這位道士是我至交好友,現在也在為涼弟效力。”
聞言,老婦人似乎有了動靜:“涼兒?”
這聲音如同破舊的車轍,又像絞爛的縫紉機軸,似乎很久未曾開口,顯得生疏。鄴王聽後略顯不悅,但仍恭敬迴答:“沒錯,道士是我弟弟敬重的賓客。”
墨林聞言笑了笑,看了看鄴王,覺得更加好笑,又輕笑幾聲。
鄴王並無開玩笑的心情:“大娘,我此行其實是想向您詢問一些事情。”
然而,老婦人並未迴應,依然我行我素。墨林見她不理也不生氣:“成鈞十六年,對婆婆來說,必定非同尋常吧?”
此話一出,麵前的人明顯顫抖了一下,隨即再次恢複平靜,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墨林問道:“你不必說,我也知道,成鈞十六年,當你初次遇見他,他初次對你動情,對嗎?”
對麵的人沒有開口,但頭巾微弱的顫動揭示了她內心的情感波動。
鄴王沉默不語,緊張地傾聽兩人的交談,空氣中彌漫著難以名狀的詭異氣氛。
墨林繼續質詢:“你看一眼我旁邊的鄴王,再想想那個在江湖中的taizi涼,想起他們時,你的內心是充滿恨意還是愛意?”
鄴王困惑地看著墨林,墨林輕輕揮手,示意他保持安靜。
“在我看來,你對他既愛又恨,隻是愛意比恨意多一些。”墨林注視著鄴王英俊的麵龐,接著說:“畢竟他們都如此年輕,你恨他們的時光遠遠少於你愛他們的時刻。”
聽到這裏,對麵的人突然站起,如同穿著嫁衣的紅色女鬼,讓鄴王大吃一驚!
窗外的月亮愈發皎潔,月光灑在屋內,映照在鮮紅的頭巾上,色彩刺眼。
墨林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坐在那裏微笑,然而他的笑聲卻使得氣氛更加詭異。鄴王輕輕地推了推墨林,道士卻毫不在意,反而對著麵前的人笑得更加燦爛。
對麵的人靜止不動,如鬆樹般屹立,然後突然邁步,赤腳衝出這間廢棄的暖閣,向外狂奔。瞬間,她在明亮的月光下消失,這讓鄴王驚慌失措。
“怎麽迴事?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別擔心,她跑不遠的。”墨林的話音未落,鄴王已慌忙追趕出去,翻過窗戶離開了東暖閣。他口中的大娘已跑過前廊,隻留下一抹紅影在眼前閃爍。
鄴王追到前廊門口,迴頭看向墨林,隻見這位青衫道士依然從容不迫,優雅自在地出門,他的步伐和舉止讓鄴王莫名煩躁:“我們必須跟上去,周道長!”
“別急,我剛才說過她跑不遠。再說,她隻是走得快些,年紀大了哪能跑得動。你也別問我,我又不是她,不清楚她為何如此。”鄴王快步向前:“至少得見到她才能繼續詢問!”
墨林應道:“嗯,我想她也是這麽打算的。”
鄴王立刻停下腳步:“你這話什麽意思?”
“她是故意的!故意引導我們去應該去的地方!”
“那我們去還是不去?”
“當然要去,否則生活多無趣啊!”
兩人說完便動身,鄴王急匆匆地前行,而墨林卻始終慢條斯理地拖後腿。
過了一會兒,鄴王有些不耐煩:“道長,你究竟在做什麽?”
“做個測試。”
“測試什麽?”
“人心!”
夜晚風大,明亮的月亮高掛,雪花紛飛,一位身穿紅衣的老人在荒廢的冷宮中快步行走,每走幾步就會停下猶豫片刻。後麵的青衫道士顯得從容不迫,跟隨著一位略顯焦慮的王室子弟,他們就這樣走走停停,不知目的地何在,直到紅衣老婦人來到一口古井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