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書生醉醺醺地側歪在草地上,那個破爛的葫蘆被他高高舉起,奈何葫蘆裏已流不出一滴酒來。
忽而!一片「陰雲」掠過,將日頭遮的嚴嚴實實。
還未等書生睜開眼,一汪美酒便如瀑布般飛流直下,讓他那幹涸的喉嚨得到些許滋潤。
待美酒下肚,書生豪吟一句:“誰人不敬桃花仙?”
“桃花仙無酒,妄稱酒中仙?”
“哈哈哈,仙人貶謫在人間,自有小鬼送酒錢。顧小鬼,你這壇酒來的可正是時候!”
顧欽烽放聲大笑:“哈哈哈,今天酒有的是,一定讓您喝個痛快!”
“小鬼,你身為馮家武師,卻跑來陪我飲酒,也不怕你家掌櫃罵你吃裏扒外?”
“哎呀,先生把我看的也忒小了!我顧欽烽連天王老子都不怕,還怕他媽什麽掌櫃的。其實我也有難言之隱,今天正好借著酒勁,跟你好好說道說道。”
唐寅連忙擺手道:“別別別,別跟我說,我也不想聽。我腦子裏裝的東西越少越好,裝多了我會頭疼。”
顧欽烽「噗嗤」笑出聲來:“你別說,我這輩子見過的讀書人不多,但每一個都挺有趣的。”
唐寅自嘲道:“書讀的好的,都去考功名了。像我這種半瓶子醋,就隻能自娛自樂嘍。”
顧欽烽打量著唐先生,邋遢卻不失風采,落魄卻難抑大才。
“我觀先生胸藏文墨,腹有詩書,為何會淪落至江湖?難道真的因為淡泊名利,不想入仕嗎?”
唐寅苦笑一聲:“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哪個讀書人不想考取功名,又有誰能夠做到淡泊名利啊!”
說罷,他豪飲一大口酒。
“我自幼飽讀詩書,世人皆稱我為「神童」,弱冠之年便已名震江南。弘治十一年,我去金陵城參加鄉試,並一舉拔得頭籌!當是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賞遍金陵花。那秦淮河上,萬花爭豔,我卻偏偏隻愛「秋香」一枝。”
憶往昔風流歲月,唐寅不禁洋洋自得,仿佛又迴到了秦淮河萬丈風塵之中。
“你和馮夫人就是那時候認識的?”
顧欽烽一句話就把唐寅拉迴到現實,往日的風光再對比如今的頹唐,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唉,不提那些陳年舊事了,接著喝酒!”
咕嘟、咕嘟、咕嘟,伴隨著喉結的顫動,一大壇酒被他喝了個精光。
顧欽烽又問:“那後來呢?您沒有進京趕考?”
唐寅望著遠處那一池清波,將往事娓娓道來。
弘治十二年,唐寅進京參加科舉,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名叫「徐經」的同鄉考生。那人出身富貴,因仰慕唐寅的才華,主動與之結交。
彼時的唐寅已小有名氣,而他偏偏又是放蕩不羈之人,到了京城依然不作收斂。此舉令他名噪一時,同時也招來了許多人的嫉妒。
他在京城期間,在恩師梁儲的引薦下,結識了當朝大儒程敏政。程大人對他十分賞識,每有所問,皆不吝指教。
自那之後,唐寅和徐經就經常出入程府,而且每次拜訪,徐經都會攜帶厚禮。
二人當時少不更事,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何不妥,可這一切都被有心人看在眼裏了。
天下無巧不成書,後來程敏政偏偏就成了那屆會試的主考。而放榜後,唐徐二人的成績又名列前茅。
一時間輿論嘩然,無論是程大人的政敵,還是嫉妒唐寅的學子,都紛紛出來抨擊此事。
戶科給事中華昹上疏彈劾,指責程敏政鬻題與唐徐二人。先帝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徹查此事。
聽聞這些前塵往事,顧欽烽大致了解了唐先生的遭遇。
“那程大人到底有沒有把考題泄露給你們啊?”
“放屁!憑我唐寅的才學,摘那狀元桂冠就如探囊取物,何必幹這卑劣勾當!”
唐寅的臉瞬間漲得通紅,眼中還隱隱閃爍著幾點淚光,看上去既憤怒又委屈。
顧欽烽雖然對唐先生的遭遇表示同情,但看到這副表情時,還是忍不住想笑。
好在他控製住了。
“那會不會是程大人把考題賣給了徐先生,而你跟著受牽連了呢?”
唐寅又灌了一口酒,歎道:“我隻能保證自己清白,別人我就不敢妄自揣測了。畢竟這件事純屬空穴來風,最後連朝廷都沒查到確鑿證據。”
“既然沒查到證據,就應該恢複你們的功名啊!”
唐寅無奈地笑了笑:“哎,事情已經發生了,誰還會在乎有沒有證據,世人隻願相信他們想要的真相。朝廷為了平息輿論,將此案的涉事人員全部處罰。程大人被勒令致仕,不久便憤鬱而亡;華昹因「舉報不實」,被貶出京師;而我和徐經則被革除士籍,永遠不能參加科舉。”
顧欽烽唏噓道:“可惜先生大才,卻隻能空老於林泉之下。”
“十年寒窗終成空,豈有顏麵迴江東。在從京城返迴蘇州的路上,我走一路喝一路,把自己灌得爛醉如泥,讓所有人都認不出這就是風流倜儻的唐伯虎。一連喝了三天三夜,我醉倒在黃河邊上,醒來時卻見一位邋遢道人坐在我身旁。他見我醒了也不搭話,隻是癡癡地衝我傻笑,接著又遞過來一壇酒。”
“你喝了?”
“喝!為什麽不喝!我當時心已成灰,別說遞過來的是酒,就算是砒霜我也照喝不誤!我和那道人你一壇我一壇,一直從天明喝到天黑,喝到天昏地暗,喝到日月無光!我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壇,直喝到人事不省。當我再次醒來時,那個道士早已消失不見,隻留下這個東西。”
說罷,唐寅從懷中掏出一本書,封皮竟是一張白紙。
顧欽烽接過來翻看,越看表情越嚴肅,這居然是本武功秘籍!
他恍然大悟:“難道先生的一身絕學是拜此書所賜?”
唐寅微微點了點頭。
“那可真是禍兮福所倚啊!”
“對你們習武之人來說,這玩意可能算個寶貝,可我對它並沒太大興趣。不過既然考不了功名,也隻能拿它打發時間了。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就是喝酒練功,練功喝酒,循環往複,混吃等死。”
顧欽烽又問:“那您後來怎麽去了寧王府?”
“此事說來話長了,且聽我細細分說!”
此時唐寅已有八分醉意,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子,手裏還提摟著一壇酒。
隨後捏著戲腔唱道:“我本是落魄書生,終日醉酒當歌,不求榮華富貴,隻願了此殘生。忽有一日,一位不第舉人登門拜訪。他說那寧王千歲正招賢納士,因慕我大才,特來相邀。聞罷此言,我那一腔淩雲誌,重上九霄雲,收拾好行囊,便隨他踏上征塵。本想一展胸襟,可惜啊可惜......”
“可惜什麽?”
“可惜那寧王並非賢主,所謀之事也非正道。道不同,不可為之謀也!可他那些肮髒勾當已全被我知曉,他又怎肯輕易放我離去?”
“於是你就裝瘋賣傻,試圖讓他們放鬆警惕?”
“然也然也!孺子可教也!當年孫臏住豬舍,以避龐涓迫害;太宗裝瘋漢,以躲建文屠刀。我唐伯虎效仿前人,最終逃離虎口。”
“那先生今後有何打算?”
唐寅將壇中酒一飲而盡,隨即猛轟一掌,前方湖水頓時興起驚濤駭浪,萬裏長空瞬間傾下急風驟雨。
待雨過天晴,湖麵也重歸平靜。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忽而!一片「陰雲」掠過,將日頭遮的嚴嚴實實。
還未等書生睜開眼,一汪美酒便如瀑布般飛流直下,讓他那幹涸的喉嚨得到些許滋潤。
待美酒下肚,書生豪吟一句:“誰人不敬桃花仙?”
“桃花仙無酒,妄稱酒中仙?”
“哈哈哈,仙人貶謫在人間,自有小鬼送酒錢。顧小鬼,你這壇酒來的可正是時候!”
顧欽烽放聲大笑:“哈哈哈,今天酒有的是,一定讓您喝個痛快!”
“小鬼,你身為馮家武師,卻跑來陪我飲酒,也不怕你家掌櫃罵你吃裏扒外?”
“哎呀,先生把我看的也忒小了!我顧欽烽連天王老子都不怕,還怕他媽什麽掌櫃的。其實我也有難言之隱,今天正好借著酒勁,跟你好好說道說道。”
唐寅連忙擺手道:“別別別,別跟我說,我也不想聽。我腦子裏裝的東西越少越好,裝多了我會頭疼。”
顧欽烽「噗嗤」笑出聲來:“你別說,我這輩子見過的讀書人不多,但每一個都挺有趣的。”
唐寅自嘲道:“書讀的好的,都去考功名了。像我這種半瓶子醋,就隻能自娛自樂嘍。”
顧欽烽打量著唐先生,邋遢卻不失風采,落魄卻難抑大才。
“我觀先生胸藏文墨,腹有詩書,為何會淪落至江湖?難道真的因為淡泊名利,不想入仕嗎?”
唐寅苦笑一聲:“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哪個讀書人不想考取功名,又有誰能夠做到淡泊名利啊!”
說罷,他豪飲一大口酒。
“我自幼飽讀詩書,世人皆稱我為「神童」,弱冠之年便已名震江南。弘治十一年,我去金陵城參加鄉試,並一舉拔得頭籌!當是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賞遍金陵花。那秦淮河上,萬花爭豔,我卻偏偏隻愛「秋香」一枝。”
憶往昔風流歲月,唐寅不禁洋洋自得,仿佛又迴到了秦淮河萬丈風塵之中。
“你和馮夫人就是那時候認識的?”
顧欽烽一句話就把唐寅拉迴到現實,往日的風光再對比如今的頹唐,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唉,不提那些陳年舊事了,接著喝酒!”
咕嘟、咕嘟、咕嘟,伴隨著喉結的顫動,一大壇酒被他喝了個精光。
顧欽烽又問:“那後來呢?您沒有進京趕考?”
唐寅望著遠處那一池清波,將往事娓娓道來。
弘治十二年,唐寅進京參加科舉,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名叫「徐經」的同鄉考生。那人出身富貴,因仰慕唐寅的才華,主動與之結交。
彼時的唐寅已小有名氣,而他偏偏又是放蕩不羈之人,到了京城依然不作收斂。此舉令他名噪一時,同時也招來了許多人的嫉妒。
他在京城期間,在恩師梁儲的引薦下,結識了當朝大儒程敏政。程大人對他十分賞識,每有所問,皆不吝指教。
自那之後,唐寅和徐經就經常出入程府,而且每次拜訪,徐經都會攜帶厚禮。
二人當時少不更事,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何不妥,可這一切都被有心人看在眼裏了。
天下無巧不成書,後來程敏政偏偏就成了那屆會試的主考。而放榜後,唐徐二人的成績又名列前茅。
一時間輿論嘩然,無論是程大人的政敵,還是嫉妒唐寅的學子,都紛紛出來抨擊此事。
戶科給事中華昹上疏彈劾,指責程敏政鬻題與唐徐二人。先帝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徹查此事。
聽聞這些前塵往事,顧欽烽大致了解了唐先生的遭遇。
“那程大人到底有沒有把考題泄露給你們啊?”
“放屁!憑我唐寅的才學,摘那狀元桂冠就如探囊取物,何必幹這卑劣勾當!”
唐寅的臉瞬間漲得通紅,眼中還隱隱閃爍著幾點淚光,看上去既憤怒又委屈。
顧欽烽雖然對唐先生的遭遇表示同情,但看到這副表情時,還是忍不住想笑。
好在他控製住了。
“那會不會是程大人把考題賣給了徐先生,而你跟著受牽連了呢?”
唐寅又灌了一口酒,歎道:“我隻能保證自己清白,別人我就不敢妄自揣測了。畢竟這件事純屬空穴來風,最後連朝廷都沒查到確鑿證據。”
“既然沒查到證據,就應該恢複你們的功名啊!”
唐寅無奈地笑了笑:“哎,事情已經發生了,誰還會在乎有沒有證據,世人隻願相信他們想要的真相。朝廷為了平息輿論,將此案的涉事人員全部處罰。程大人被勒令致仕,不久便憤鬱而亡;華昹因「舉報不實」,被貶出京師;而我和徐經則被革除士籍,永遠不能參加科舉。”
顧欽烽唏噓道:“可惜先生大才,卻隻能空老於林泉之下。”
“十年寒窗終成空,豈有顏麵迴江東。在從京城返迴蘇州的路上,我走一路喝一路,把自己灌得爛醉如泥,讓所有人都認不出這就是風流倜儻的唐伯虎。一連喝了三天三夜,我醉倒在黃河邊上,醒來時卻見一位邋遢道人坐在我身旁。他見我醒了也不搭話,隻是癡癡地衝我傻笑,接著又遞過來一壇酒。”
“你喝了?”
“喝!為什麽不喝!我當時心已成灰,別說遞過來的是酒,就算是砒霜我也照喝不誤!我和那道人你一壇我一壇,一直從天明喝到天黑,喝到天昏地暗,喝到日月無光!我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壇,直喝到人事不省。當我再次醒來時,那個道士早已消失不見,隻留下這個東西。”
說罷,唐寅從懷中掏出一本書,封皮竟是一張白紙。
顧欽烽接過來翻看,越看表情越嚴肅,這居然是本武功秘籍!
他恍然大悟:“難道先生的一身絕學是拜此書所賜?”
唐寅微微點了點頭。
“那可真是禍兮福所倚啊!”
“對你們習武之人來說,這玩意可能算個寶貝,可我對它並沒太大興趣。不過既然考不了功名,也隻能拿它打發時間了。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就是喝酒練功,練功喝酒,循環往複,混吃等死。”
顧欽烽又問:“那您後來怎麽去了寧王府?”
“此事說來話長了,且聽我細細分說!”
此時唐寅已有八分醉意,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子,手裏還提摟著一壇酒。
隨後捏著戲腔唱道:“我本是落魄書生,終日醉酒當歌,不求榮華富貴,隻願了此殘生。忽有一日,一位不第舉人登門拜訪。他說那寧王千歲正招賢納士,因慕我大才,特來相邀。聞罷此言,我那一腔淩雲誌,重上九霄雲,收拾好行囊,便隨他踏上征塵。本想一展胸襟,可惜啊可惜......”
“可惜什麽?”
“可惜那寧王並非賢主,所謀之事也非正道。道不同,不可為之謀也!可他那些肮髒勾當已全被我知曉,他又怎肯輕易放我離去?”
“於是你就裝瘋賣傻,試圖讓他們放鬆警惕?”
“然也然也!孺子可教也!當年孫臏住豬舍,以避龐涓迫害;太宗裝瘋漢,以躲建文屠刀。我唐伯虎效仿前人,最終逃離虎口。”
“那先生今後有何打算?”
唐寅將壇中酒一飲而盡,隨即猛轟一掌,前方湖水頓時興起驚濤駭浪,萬裏長空瞬間傾下急風驟雨。
待雨過天晴,湖麵也重歸平靜。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