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之亂局,恰似風雲變幻,勝負難測。值黃巾起義驟起,冀州、青州、徐州、豫州、兗州、荊州、並州、幽州、揚州之地,農民百姓紛起響應,其數高達一百五十餘萬之眾。張角自冀州巨鹿興兵,擁兵二十萬,號天公將軍,其勢洶洶,威震一方。其二弟張梁於幽州舉事,統兵十萬,號地公將軍;三弟張寶自青州而起,亦領兵十萬,號人公將軍。此外,各州皆有首領引領,其眾浩浩蕩蕩,直逼京都洛陽。


    黃巾軍如洪流猛獸,所過之處,州縣官吏或望風而逃,或力戰而亡。其間,被斬殺之貪官汙吏數百人,諸州縣多有被燒殺搶掠、占領者。百姓久受欺壓,於此時趁機宣泄憤懣,勢不可擋。


    漢靈帝聞此亂局,心慌意亂,坐立難安。遂對此高度重視,急召群臣商議對策。於朝堂之上,靈帝麵色蒼白,驚惶道:“今黃巾勢大,如之奈何?”眾朝臣皆惶恐,一時無言。


    良久,有大臣進言:“當速命各州郡於雒陽外圍之八關隘——函穀、太穀、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設置都尉,布防護衛,以保京都無虞。”靈帝準奏。


    繼而,靈帝又任命外戚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屯駐都亭。在此基礎上,更冊封六大中郎將,以平黃巾之亂。


    董卓時運再至,被任命東中郎將,而左中郎將乃皇甫嵩,右中郎將為朱儁,北中郎將係盧植,南中郎將是陶謙,西中郎將為劉虞。


    董卓接旨,心潮澎湃,欲借此機再展宏圖。其於軍中慷慨陳詞:“今吾等奉天子之命,當奮勇殺敵,平定叛亂,以報皇恩!”眾將士齊聲高唿,士氣高昂。


    然董卓亦深知此役艱難,心憂戰局,夜不能寐。但其誌在功成,遂整頓西涼軍,厲兵秣馬,踏上平定叛亂之征程。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風雲變色,而戰局之勝負,猶未可知。


    黃巾之亂起,烽火連天,民不聊生。董卓軍奉命挺進並州,董卓領一萬西涼軍,自涼州而出,抵至並州,以平黃巾之亂。


    中軍大帳之內,董卓高坐主位,其人身形魁梧,虎目含威,麵色陰沉,不怒自威。帳下諸將林立,皆身披戰甲,威風凜凜。


    董卓環視眾將,沉聲道:“今吾軍入並州,欲討黃巾之賊,諸位有何高見?”


    眾將聞言,紛紛慷慨陳詞。張濟率先抱拳出列,高聲道:“末將以為,黃巾賊不過烏合之眾,我軍當以雷霆之勢,一舉殲之!”胡軫亦附和道:“張將軍所言極是,吾等當速戰速決,立不世之功!”


    董卓微微頷首,目光轉向李儒,問道:“文憂,汝怎麽看?”


    李儒輕搖羽扇,上前一步,緩聲道:“今黃巾賊勢大,並州黃巾主力軍乃由郭太和張繞為首。然黃巾軍雖眾,卻無紀律章法,賊軍未有成形之陣型,隻知胡亂搶奪,兵散分開。吾軍應逐個擊破,兵分兩路。一軍攻打郭太,一軍攻打張繞,如此,方可速戰速決。”


    董卓聽罷,點頭道:“善!文憂之計甚妙。”遂下令,由自己帶領一軍五千人攻擊黃巾張繞軍,李儒、張濟、胡軫跟隨;另一路由牛輔統領,帶領李傕、郭汜、楊定、段煨,賈詡等攻擊黃巾郭太軍。


    二軍得令,立馬行動,由上郡分兵而至。董卓進西河、上黨、晉陽三郡;牛輔進朔方、雲中、五原、雁門四郡。二軍一路勢如破竹,斬殺無數黃巾軍。


    董卓軍所到之處,黃巾賊望風而逃。然這些黃巾軍多為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未經訓練,裝備簡陋,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卻說那黃巾軍渠帥張繞,見董卓軍將要打來,深知此戰關乎生死存亡。遂親自帶領三萬軍迎戰董卓軍。


    兩軍對壘,沙場之上,旌旗蔽日,殺聲震天。張繞立於陣前,隻見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滿臉橫肉,雙目圓睜,手持長刀,大聲喝道:“爾等賊軍,今日定叫你們有來無迴!”


    董卓軍陣中,董卓身披戰甲,手持長刀,縱馬而出,大笑道:“無知草寇,安敢狂言!今日便是爾等葬身之時!”言罷,手一揮,身後西涼軍如潮水般湧向黃巾軍。


    兩軍交鋒,頓時一片混戰。但黃巾軍遇到董卓西涼軍,猶如以卵擊石。西涼軍將士皆久經沙場,訓練有素,個個勇猛無比。黃巾軍雖人數眾多,但在西涼軍的衝擊下,瞬間陣腳大亂,死傷無數。


    張繞見勢不妙,無奈隻能下令撤退。然逃至在晉陽郡,卻碰到一股官軍幾千人攔住去路。領頭者名丁原,此人身高七尺,麵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手持一杆大槊,威風凜凜。


    張繞大怒,喝道:“來者何人,竟敢擋我去路!”


    丁原朗聲道:“吾乃丁原丁健陽,奉命在此剿滅爾等賊寇!”言罷,挺槊縱馬,殺向黃巾軍。


    丁原武藝高強,手中大槊舞動如風,所到之處,黃巾軍紛紛倒地。其手下將士亦奮勇殺敵,一時間,黃巾軍死傷慘重。


    董卓軍隨後追來,張繞見腹背受敵,心中大驚,麵色慘白。他深知此番已是插翅難逃,然仍欲拚死一搏。


    董卓見張繞欲逃,張弓搭箭,弓弦響處,一箭如流星般射向張繞。那箭去勢極快,正中張繞後心,張繞慘叫一聲,跌落馬下,當場殞命。


    丁原見董卓一箭射死張繞,心中大驚,暗自思忖道:“此人,箭法竟如此高超,吾不及也。”心中不禁對此人的勇猛多了幾分忌憚。


    剩下不到一萬人的黃巾軍見張繞已死,頓時一哄而散,四處逃竄。


    董卓策馬來到丁原麵前,上下打量一番,笑道:“不知將軍是…”


    丁原拱手施禮道:“末將晉陽太守帳下騎都尉丁原!”


    “吾乃董卓,久聞丁將軍威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丁原心頭一驚,此人是東中郎將董卓,曾經的並州刺史,趕緊抱拳道:“董將軍過獎,今日若非董將軍相助,吾恐難以取勝。”


    董卓大笑道:“丁將軍客氣,同為朝廷效力,剿滅黃巾賊乃吾等分內之事。”


    言罷,二人相視一笑。然丁原心中對董卓久有耳聞,他深知董卓此人野心勃勃,心有大誌,日後要不要投身董卓,心中一時難決。而董卓亦對丁原的勇武很看重,丁原對董卓一番阿諛奉承,董卓聽著很是受用。


    與並州軍馬合圍後,追擊黃巾軍。數番激戰,董卓軍連勝數場,聲威大振。


    牛輔受董卓之命,率軍北上,迎戰黃巾郭太軍。牛輔率軍行於途,心中憂懼,自知此番對戰黃巾,敵眾我寡,勝算難測。遂於軍帳之中,召集手下諸將,議破敵之策。


    牛輔麵色凝重,環視眾將,沉聲道:“今吾等奉命討賊,然郭太軍勢眾,吾心實無勝算,諸位有何良策,可解此危局?”


    帳下軍師賈詡上前一步,拱手道:“將軍,今並州北地幹旱,水源稀缺。吾有一計,可使郭太軍不戰自敗。可於敵軍上遊水中投毒,順流而下之毒水,必使周邊黃巾士卒盡皆中毒而亡,如此,則敵勢自潰。”


    牛輔聞此計,眉頭緊皺,心中大駭,暗忖此計甚毒。他撓頭道:“此計雖妙,然過於狠毒,恐有傷天和。”


    段煨聞言,亦拱手出列,麵色肅然道:“賈公之計,實不可取。如此投毒,雖可使黃巾軍潰敗,然周邊百姓生靈居多,水源投毒,百姓與諸般活物亦將受其害,此舉弊大於利,實非仁義之師所為。”


    牛輔點頭,深以為然,道:“段將軍所言極是,然除此之外,還有何良策破敵?”


    段煨略一思索,複道:“將軍,吾有一計。可先收攏周邊糧草,切斷郭太軍糧草之供應,狙擊其糧道。再少留些許糧草,使郭太軍見之,以為有機可乘。郭太困窘,必來搶奪糧草。吾軍便可圍點打擊,使其疲憊不堪,屆時一鼓作氣,可拿下郭太軍。”


    牛輔聽言,略作思索,又望向李傕、郭汜,問道:“汝二人以為此計如何?”


    李傕、郭汜對視一眼,點頭道:“此計甚妙,吾等認可。”


    牛輔遂傳令,令李傕截斷郭太軍糧草糧道,郭汜收攏周邊糧草,楊定誘敵散布謠言,段煨、賈詡與自己則待機攻擊郭太。


    郭太軍中,聽聞官軍截斷運輸糧道,又收攏周邊糧草,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吼道:“牛輔小兒,欺吾太甚!吾必與之決一死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董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百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百川並收藏三國之董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