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幾本新書,從娃娃抓起!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知白卻還有想法。
他與朱標對坐於文華殿內,茶香嫋嫋升騰,縈繞在二人身側。
朱標笑道:“此事頗為要緊,父皇將之交予你我,自要盡善盡美。快快說來。”
陸知白興致頗高,眸中閃爍熠熠光芒,娓娓道出心中構想:
“殿下,我打算,除了算學外,再編寫幾本啟蒙童書。”
朱標點頭,目光滿含期待。
陸知白徐徐道:
“為了方便他們以後做文章,應當從小時候就開始打基礎。這三本書,都是為此而寫。
我們要考慮到,有些貧苦學子,沒有機會接觸太多書籍,見識有限。所以,要增長他們的見聞……”
朱標眯起眼睛,頷首,又微笑道:
“你竟能考慮得這般細致周到!我聽說科舉之後,有許多學生專程去科學院感謝,圖書館解了他們的困苦……”
陸知白笑道:
“科學院可是掛著殿下您的名號~”
朱標微微一笑,親自提起茶壺,為他斟茶,道:
“來,說說怎麽用啟蒙教材,幫他們長見識。”
陸知白道:
“這第一本,我想命名為《幼學瓊林》。此書的主要內容,是解讀成語。
借此,可以囊括天文、地理、歲時、人事等諸多方麵。
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對世間萬象有所認知,拓寬他們的視野。”
朱標不住點頭,露出笑容,輕聲應和:
“嗯,這想法妙極,和三字經類似,格式卻更活潑一些。”
陸知白接著道:
“對了,這個書,應該用駢文來寫。容易誦讀,便於記憶。”
頓了頓,他說:
“其二嘛,咱們幹脆編寫一本韻書,名曰《聲韻啟蒙》。
寫文章講究韻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多讀讀對偶句,能為孩子們日後寫文章打下堅實基礎。”
朱標聽聞,不禁拍案叫好:
“好啊!如此確實能讓蒙童有言,且言之有物。你這一番用心之細膩,著實令人欽佩。”
說著,朱標臉上浮現出一抹慚愧之色,歎道:
“我平日裏對那些弟弟、子侄,疏於教育,卻未曾有這般深入的思考,實在是慚愧……”
陸知白笑著寬解:
“大哥言重了。您身為儲君,整日忙於政務,肩負家國天下的重任,諸多事務纏身,實難事事兼顧。”
朱標微微搖頭,目光中滿是關切:
“可這些孩子的教育,關乎我大明未來,我也不應掉以輕心。”
陸知白笑說:
“殿下閑暇時去看看他們,但教育之責,主要還在師傅。
對了,我打算修的第三本書,叫《增廣賢文》。
主要是尋章摘句,選取有韻的諺語、文獻佳句,因而內容十分廣泛。”
朱標仍是頻頻點頭。
陸知白笑道:
“在我預想中,這一本,不同於前兩本的普及文史知識,重點更偏重於哲理。
我們可以選經史子集中的偶句,比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朱標大笑起來,說:
“見聞,聲韻,哲理!如此就太完美了,堪稱麵麵俱到。
你可真是……”
他想了一想,說:
“忠勇可靠,目光長遠,意在千秋!”
陸知白淡淡一笑,說:
“殿下謬讚啦!其實我隻是……想讓我家崽兒學得容易些,我頭一迴生孩子, 不曉得如何教養,似乎啟蒙稍晚,生怕他是個小笨蛋,學不好……”
朱標哈哈兩聲,道:
“不要多心,我瞧著挺好,再說,人生還長,倒也不必事事爭先。”
他又說起正題,道:
“你這三本書,再加上以往的教材,還有其他科目。
我覺著就這般足矣,不必再添了,不然蒙童太累了。”
陸知白點頭稱是。
朱標說:
“既如此,咱們便說說這編書委員會的籌備。你如何想的?”
陸知白道:
“此事涉及棲霞的新教材,我想,從那邊選派一個了解新教材的。
殿下這邊,再派兩三個人,一道兒編寫三本新書。對了,還有一本注音方案。這些都需要插圖的。”
朱標略一思索,點頭認同:
“如此也比較合理。此事就由他們來對接,你統籌就好。”
朱標略一沉思。
問道:“你推薦的人,不會是……”
陸知白說:“不錯,我推薦範顯祖。”
朱標微微挑眉,哈哈笑道:“果然是範師傅!”
範顯祖之前是太子賓客,正二品的大儒!
就因為反對陸知白建設春和大學,剛好那時候大學初建缺老師,所以朱元璋就把他扔到了大學。
“正是他。”陸知白一樣露出笑容說,“範顯祖文采斐然,本身是大儒,且對棲霞事務比較熟悉。由他參與編寫,定能讓教材增色不少。”
朱標細細思量一番,而後頷首讚同:
“他和我手下的一些人也比較熟悉。有他助力,想必教材編寫能事半功倍。”
“有殿下應允,此事便妥了。”陸知白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與範顯祖定全力以赴,,不負殿下所托。”
“好,我靜候佳音。”朱標目光堅定,滿含期許,“有什麽難處,一定要開口。”
陸知白迴家之前就拐去了皇家科學院,找範顯祖說了此事。
範顯祖聽了,瞪大雙眼,一雙老眼中漸漸泛起了水光:
“太子殿下還記得我……”
陸知白覺得有些好笑。
範顯祖抹了抹眼睛,又拱手說:
“侯爺的大恩大德,範某沒齒難忘!”
陸知白笑著說:“好啦。咱們也不是第一天認識了,就不必說這些了。
你們好好做事吧,趕緊把初稿框架定下來,我好找人畫插圖。”
插圖自然是找鄧姑姑來畫,還有稿酬呢。
這些圖雖是彩色,最要緊的卻是線條清晰,方便將來刻版印刷。
至於幼學瓊林、聲韻啟蒙、增廣賢文這三本書,皆是明朝中後期才出現的。
都還挺有意思的。雖然是古代孩子的啟蒙書,卻會讓七八成的現代成年人,感到自己是個文盲……
做好了人事安排,陸知白迴家,抱著自家咿呀學語的小奶娃逗弄。
他與朱標對坐於文華殿內,茶香嫋嫋升騰,縈繞在二人身側。
朱標笑道:“此事頗為要緊,父皇將之交予你我,自要盡善盡美。快快說來。”
陸知白興致頗高,眸中閃爍熠熠光芒,娓娓道出心中構想:
“殿下,我打算,除了算學外,再編寫幾本啟蒙童書。”
朱標點頭,目光滿含期待。
陸知白徐徐道:
“為了方便他們以後做文章,應當從小時候就開始打基礎。這三本書,都是為此而寫。
我們要考慮到,有些貧苦學子,沒有機會接觸太多書籍,見識有限。所以,要增長他們的見聞……”
朱標眯起眼睛,頷首,又微笑道:
“你竟能考慮得這般細致周到!我聽說科舉之後,有許多學生專程去科學院感謝,圖書館解了他們的困苦……”
陸知白笑道:
“科學院可是掛著殿下您的名號~”
朱標微微一笑,親自提起茶壺,為他斟茶,道:
“來,說說怎麽用啟蒙教材,幫他們長見識。”
陸知白道:
“這第一本,我想命名為《幼學瓊林》。此書的主要內容,是解讀成語。
借此,可以囊括天文、地理、歲時、人事等諸多方麵。
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對世間萬象有所認知,拓寬他們的視野。”
朱標不住點頭,露出笑容,輕聲應和:
“嗯,這想法妙極,和三字經類似,格式卻更活潑一些。”
陸知白接著道:
“對了,這個書,應該用駢文來寫。容易誦讀,便於記憶。”
頓了頓,他說:
“其二嘛,咱們幹脆編寫一本韻書,名曰《聲韻啟蒙》。
寫文章講究韻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多讀讀對偶句,能為孩子們日後寫文章打下堅實基礎。”
朱標聽聞,不禁拍案叫好:
“好啊!如此確實能讓蒙童有言,且言之有物。你這一番用心之細膩,著實令人欽佩。”
說著,朱標臉上浮現出一抹慚愧之色,歎道:
“我平日裏對那些弟弟、子侄,疏於教育,卻未曾有這般深入的思考,實在是慚愧……”
陸知白笑著寬解:
“大哥言重了。您身為儲君,整日忙於政務,肩負家國天下的重任,諸多事務纏身,實難事事兼顧。”
朱標微微搖頭,目光中滿是關切:
“可這些孩子的教育,關乎我大明未來,我也不應掉以輕心。”
陸知白笑說:
“殿下閑暇時去看看他們,但教育之責,主要還在師傅。
對了,我打算修的第三本書,叫《增廣賢文》。
主要是尋章摘句,選取有韻的諺語、文獻佳句,因而內容十分廣泛。”
朱標仍是頻頻點頭。
陸知白笑道:
“在我預想中,這一本,不同於前兩本的普及文史知識,重點更偏重於哲理。
我們可以選經史子集中的偶句,比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朱標大笑起來,說:
“見聞,聲韻,哲理!如此就太完美了,堪稱麵麵俱到。
你可真是……”
他想了一想,說:
“忠勇可靠,目光長遠,意在千秋!”
陸知白淡淡一笑,說:
“殿下謬讚啦!其實我隻是……想讓我家崽兒學得容易些,我頭一迴生孩子, 不曉得如何教養,似乎啟蒙稍晚,生怕他是個小笨蛋,學不好……”
朱標哈哈兩聲,道:
“不要多心,我瞧著挺好,再說,人生還長,倒也不必事事爭先。”
他又說起正題,道:
“你這三本書,再加上以往的教材,還有其他科目。
我覺著就這般足矣,不必再添了,不然蒙童太累了。”
陸知白點頭稱是。
朱標說:
“既如此,咱們便說說這編書委員會的籌備。你如何想的?”
陸知白道:
“此事涉及棲霞的新教材,我想,從那邊選派一個了解新教材的。
殿下這邊,再派兩三個人,一道兒編寫三本新書。對了,還有一本注音方案。這些都需要插圖的。”
朱標略一思索,點頭認同:
“如此也比較合理。此事就由他們來對接,你統籌就好。”
朱標略一沉思。
問道:“你推薦的人,不會是……”
陸知白說:“不錯,我推薦範顯祖。”
朱標微微挑眉,哈哈笑道:“果然是範師傅!”
範顯祖之前是太子賓客,正二品的大儒!
就因為反對陸知白建設春和大學,剛好那時候大學初建缺老師,所以朱元璋就把他扔到了大學。
“正是他。”陸知白一樣露出笑容說,“範顯祖文采斐然,本身是大儒,且對棲霞事務比較熟悉。由他參與編寫,定能讓教材增色不少。”
朱標細細思量一番,而後頷首讚同:
“他和我手下的一些人也比較熟悉。有他助力,想必教材編寫能事半功倍。”
“有殿下應允,此事便妥了。”陸知白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與範顯祖定全力以赴,,不負殿下所托。”
“好,我靜候佳音。”朱標目光堅定,滿含期許,“有什麽難處,一定要開口。”
陸知白迴家之前就拐去了皇家科學院,找範顯祖說了此事。
範顯祖聽了,瞪大雙眼,一雙老眼中漸漸泛起了水光:
“太子殿下還記得我……”
陸知白覺得有些好笑。
範顯祖抹了抹眼睛,又拱手說:
“侯爺的大恩大德,範某沒齒難忘!”
陸知白笑著說:“好啦。咱們也不是第一天認識了,就不必說這些了。
你們好好做事吧,趕緊把初稿框架定下來,我好找人畫插圖。”
插圖自然是找鄧姑姑來畫,還有稿酬呢。
這些圖雖是彩色,最要緊的卻是線條清晰,方便將來刻版印刷。
至於幼學瓊林、聲韻啟蒙、增廣賢文這三本書,皆是明朝中後期才出現的。
都還挺有意思的。雖然是古代孩子的啟蒙書,卻會讓七八成的現代成年人,感到自己是個文盲……
做好了人事安排,陸知白迴家,抱著自家咿呀學語的小奶娃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