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吐吐舌頭,收迴了手,撒嬌道:


    “快講嘛姑父,我心裏癢癢得厲害……”


    陸知白不理會他,向一眾孩兒們說:


    “未來幾天我有要事,就不來給大家講故事了。你們要好好學習,互相團結友愛。


    要是讓我知道誰幹了壞事,以後就不講了,大家互相監督哦~”


    甚至被扯住衣袖不放,陸知白終於在一眾孩子哀嚎聲中,離開了這個魔窟……


    迴到府邸。


    他便進了書房,靜下心來,思索著西南之事。


    準備寫作業了。


    這是個棘手且重要的問題,關乎國家戰略。


    其實也不光是大明頭疼,曆朝曆代都是個問題。


    一直到了清朝,才在以往各代努力的基礎上,和西南的關係有了質的突破。


    接下來的幾天。


    京城內的氣氛變得有些緊張。


    官員們雖然晚上還要寫作業,但白天該處理的政務還是不能含糊。


    比如在恩榮宴之後,其實這次科舉還有儀式沒有走完。


    最重要的兩件,一是釋菜禮,即祭奠孔子。開考前就拜了一次,考完還要拜一次。


    二是謝皇恩,又是一次集體謝恩活動。把意識形態貫穿到底。


    三天時間就這樣一晃而過。


    禦書房。


    朱元璋看著西南地區的地圖,仍是在苦思冥想。


    平定西南,這件事是可以公開討論的,需要集思廣益,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辦法。


    這不僅是對大臣們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整個王朝智慧的考驗!


    這些天裏,陸續有奏本交了上來。


    朱元璋心中,倒確實對臣子們的心聲,有些期待。


    尤其是期待某個家夥的……


    三日期限將要截止,陸知白的奏疏,終於是來到朱元璋的禦案之上。


    朱元璋已經苦等許久,拿到手中,不由得心想:


    “小兔崽子,真會卡時間!誒,居然這麽厚……”


    陸知白的奏本比其他人的要厚一些,裏麵的折頁粘過一次,格外的長。


    朱元璋睜大了眼睛,想要瞅瞅,這麽長的文章,全是那個懶如死蛇的人自己寫的麽?


    這幾年下來,陸知白已經勤快了許多,但仍然無法和朝中其他人相比……


    此前批閱的眾多奏疏,大多中規中矩,未能讓朱元璋找到破局之法。


    當他瀏覽著陸知白的奏疏,“改土歸流”四字赫然躍入眼簾。


    朱元璋微微眯起雙眸,帶著審視與期待,開始逐字研讀。


    要解決問題,先得知道問題是什麽。


    陸知白在奏疏開篇,便剖析了西南地區的現狀:


    “西南之地,山川險阻,民族繁雜,土司割據一方,如小國林立。其地政令不通,教化艱難,民生凋敝,實乃大明心腹之患……”


    緊接著,他引出“改土歸流”之策:


    “欲靖西南,使邊疆長治久安,‘改土歸流’勢在必行。


    廢除土司世襲之製,選派朝廷流官治理,將西南納入我大明統一行政體係,以朝廷之令,通行於西南諸地……”


    朱元璋讀到此處,眉頭微蹙。


    這個想法,比起其他人來說,可謂是大膽至極,甚至是和有些人的意見完全相反!


    連朱元璋看了,都覺得有些太冒進了,心中暗自思量此策的可行性。


    深知推行此策困難重重,陸知白在奏疏裏詳述了實施所需的前置條件:


    “改土歸流願景雖好,卻絕非易事,需諸多條件相輔,不然不能輕易實施。


    今我大明中央集權穩固,陛下聖明,政令暢達四方,此為改土歸流之根基。


    曆經多年休養生息,國內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當下正是推行此良策的大好時機。


    且國庫充盈,有足夠財力支撐西南地區的變革,無論是設立官府、派駐流官,還是發展當地經濟,皆有錢糧基礎……”


    朱元璋輕輕頷首,神色稍緩,對陸知白的局勢判斷表示認可。


    陸知白繼續闡述:


    “再者,我大明擁有一套高效的行政體係,官員清正廉潔,執行力強。精心選派合適人才,能將改土歸流之策落到實處。


    同時,我朝軍事力量強大,足以對拒不從命之土司形成有效威懾……”


    陸知白還特別提及,這個突破口,就是推廣良種與高產作物,以此安定西南民心:


    “西南多山而少地,水利不興,土壤先天貧瘠,地薄無肥,百姓常受饑饉之苦。


    若能推廣良種與高產作物,如木薯之類,定可大幅增產,改善民生。


    民以食為天,朝廷予飯食,則百姓心向朝廷……”


    為證明此策的可行性,陸知白列舉了貴州宣慰司靄翠和奢香夫婦的例子:


    “貴州靄翠與奢香夫婦,與朝親善。此前,陛下予貴州木薯,靄翠夫婦亦珍視此物。


    木薯耐旱耐貧高產,近年來不斷擴種,令彝族村寨糧食增收,百姓無饑饉之苦。民眾感恩戴德,擁護朝廷……”


    朱元璋讀著,不由得眯起眼睛,思索起來。


    陸知白說的道理,非常簡單,但真要執行,沒那麽容易。


    但這確實提供了一個角度。


    朱元璋腦海裏翻湧起諸多想法,他定了定神,接著往下看去。


    原以為陸知白要寫些“如此,則必然”之類的廢話,卻沒想到他筆鋒一轉,又提出了一件事。


    陸知白寫道:


    “然,糧多與百姓糧多,兩事也。以糧安民最緊要事,保民之福祉。如何為之?……”


    朱元璋看著看著,便睜大了雙眼,終於感到震驚與駭然。


    因為陸知白,直白尖銳的指出來——


    土司製度,其實還是奴隸製度!


    土司就是部落之主,部落的一切都是土司的,生殺予奪,為所欲為。


    比起皇帝,要野蠻得多。


    皇帝,雖然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威,但本質上,其實是利益階級相互妥協之後的產物。如果不符合大部分利益階級的需求,就會改朝換代,直到符合為止……當然了,這個陸知白是不會寫出來的。


    朝廷讓糧食增產,土司卻把糧握在自己手中,等於也截胡了人情。


    所以,改土歸流的本質,就是打破奴隸製,帶他們進入封建製度,幫他們體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帝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帝大人並收藏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