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給你羨慕壞了吧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聽鴻臚寺官員繼續宣讀:
“今科殿試,一甲狀元,丁顯!文擅雕龍,策同賈傅,具燮理陰陽之略,允為天下衿纓之表。
一甲榜眼,練子寧!學富五車,識超儕輩,心存社稷,誌在經綸。
一甲探花,黃子澄!才思泉湧,藻翰生輝,廊廟之才,輔弼之器!”
一甲僅有此三人,賜進士及第。
二甲人數不定,賜進士出身。
三甲人數亦無定數,雖在殿試中表現稍遜,但也不會被淘汰,賜同進士出身。
這個“同”字,意味著實微妙……
人群頓時泛起一陣騷動。
大家紛紛左右掃視,欲瞧清楚究竟是哪三位脫穎而出。
此時,禮部官員高聲喊道:
“狀元率榜眼、探花出班,至禦前跪叩謝恩!”
話音落下,便有三個士子依次出列。
他們竭力保持神情平靜,可激動之情卻難以掩飾。
三人魚貫而入,走進大殿,向著朱元璋行五拜三叩大禮,以表對皇帝選拔之恩的深深感激。
殿外群臣頓時議論紛紛。
許多文臣眼中,毫不掩飾地流露出羨慕之色。
哪怕他們如今已身居高位,卻仍對這三人所獲的榮譽心生向往。
畢竟,狀元三年才出一個,成了狀元,一輩子都是狀元;而六部尚書,卻如走馬燈般變換不停……
陸知白望著大殿,眼中亦閃過一絲羨慕,卻隻能報以微笑。
他心中明白,這輩子怕是沒有成為狀元的機會。因為他已經入朝為官了,不可能再倒迴去考試。
待三人返迴人群,傳臚官又開始宣讀二甲名單。
然而,除了考生本人,旁觀者的熱情已漸漸消減。
陸知白凝望著狀元、榜眼和探花,不禁有些走神。
他陷入迴想。
這三人似乎正是曆史上洪武十八年重開科舉殿試的一甲三名。
這一屆科舉,可謂強者如雲,諸多名聲遠揚的年輕才子皆在其中……
原本,讀卷官評定的第一名是浙江才子花綸,然而,丁顯的策論顯然更契合朱元璋的心意。
而花綸雖被很多人看好,因年紀輕,被老朱刻意的壓了壓,最終成了二甲前幾名。
說起丁顯這位狀元,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據說,他在進京趕考途中染病,於武當山寺廟休養。
方丈用山後茶樹之葉泡成茶給他飲用,他的病竟漸漸痊愈。
方丈告知,此乃九龍窠的茶葉。
丁顯深信這神茶有治病之效,便帶了一些,準備獻給皇上。
後來,皇後生病,丁顯獻上此茶,皇後的病果真也好了。
皇帝大喜,賜給茶樹一件紅袍,從此,這種茶便被稱為“大紅袍”,還命人嚴加看管,列為貢茶。
不過,這故事一聽便知是編造的。
畢竟洪武十八年時,馬皇後已然薨逝,又怎會喝茶治病呢?
合理推測,這大概是茶葉生產商借狀元之名,編造故事,抬高身價,以便帶貨。
真正的商戰,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陸知白想著這些,嘴角泛起笑容,眉頭卻微微皺起。
若他沒記錯,這三人最終皆不得善終。
丁顯因上書觸怒朱元璋,被貶至偏遠之地,最終抱病而死;
練子寧雖活到永樂朝,卻因不承認朱棣的皇位合法性,痛斥其為亂臣賊子,慘遭肢解。
其族人被殺者達一百多人,流放邊疆者三四百人,家鄉父老鄉親亦被屠戮殆盡,無一幸免!
甚至還有一名好友為追隨他而自殺……
陸知白對練子寧的氣節頗為佩服,也覺得朱元璋與朱棣有時著實令人心生畏懼。
至於探花黃子澄,比其他兩人更為出名,隻因他名列“建文三傻”。
在建文帝年幼時,便成為其親信,還簡單粗暴地建議削藩,且先挑軟柿子捏……
想到靖難之役,陸知白心中一陣紛亂,便不再多想。
畢竟,這一次,曆史大概率不會重蹈覆轍。
這些相關人物的命運,想必也會有所不同……
傳臚大典漸入尾聲,現場秩序愈發散漫。
眾人紛紛小聲交談,忙著結識出色的新科進士。
陸知白卻在一旁神遊物外,不知不覺間,大典便結束了。
狀元引領著新科進士們去觀看金榜。
看完之後,眾進士再次向皇帝叩首謝恩,隨後,狀元帶領大家離開。
依照規矩,榜眼和探花先送狀元迴住處;
探花再送榜眼迴去,最後自己歸家。
但實際上,他們還在路上,各處趕來的親朋好友便已圍上來賀喜,場麵熱鬧非凡。
過幾天還有別的儀式呢~
王宮貴族和官員們也各自散去。
陸知白正欲離去,卻聽朱元璋喚他過去。
他便進大殿去,看看皇上有何事。
或許是新得一大批人才,朱元璋心情格外舒暢,笑容滿麵地對他說:
“口水擦幹淨了?”
陸知白滿臉疑惑,不明所以。
朱元璋見狀,哈哈大笑道:
“咱聽他們說了,你對狀元他們可是羨慕得很,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
陸知白聞言,無語地張了張嘴,又覺羞窘。
片刻後,他終是承認道:
“是啊,他們資稟聰敏,博通經史,年紀輕輕就進士及第,誰能不羨慕呢?”
朱元璋拿出三份卷子,笑眯眯地說:
“來,欣賞一下一甲考卷。”
陸知白好奇地接過觀看。
與後世格式嚴謹的八股文相比,洪武年間的科舉文章結構較為靈活,但依舊注重論述與說理。
陸知白早知考題了。
三道題分別是問如何平定殘元、平定西南以及國富民強之策。
而且,第三道題裏,棲霞竟成了考題!
朱元璋讓考生分析各地應如何學習棲霞的經驗。
如今看了答卷,這些考生一本正經地分析棲霞經驗及推廣方法,著實讓陸知白覺得有趣。
看過之後,他評價道:
“這三人都很有見解,不愧是層層選拔出來的佼佼者,恭喜陛下又得輔弼之才!”
此時的他,臉上依舊滿是羨慕,還帶著一絲不服氣。
朱元璋聽了,微微一笑,盯著他說:
“咱瞧著你怎麽好像不服氣?是不是在想,你若是上場,定然也能拿個不錯的名次,甚至是榜首?”
“今科殿試,一甲狀元,丁顯!文擅雕龍,策同賈傅,具燮理陰陽之略,允為天下衿纓之表。
一甲榜眼,練子寧!學富五車,識超儕輩,心存社稷,誌在經綸。
一甲探花,黃子澄!才思泉湧,藻翰生輝,廊廟之才,輔弼之器!”
一甲僅有此三人,賜進士及第。
二甲人數不定,賜進士出身。
三甲人數亦無定數,雖在殿試中表現稍遜,但也不會被淘汰,賜同進士出身。
這個“同”字,意味著實微妙……
人群頓時泛起一陣騷動。
大家紛紛左右掃視,欲瞧清楚究竟是哪三位脫穎而出。
此時,禮部官員高聲喊道:
“狀元率榜眼、探花出班,至禦前跪叩謝恩!”
話音落下,便有三個士子依次出列。
他們竭力保持神情平靜,可激動之情卻難以掩飾。
三人魚貫而入,走進大殿,向著朱元璋行五拜三叩大禮,以表對皇帝選拔之恩的深深感激。
殿外群臣頓時議論紛紛。
許多文臣眼中,毫不掩飾地流露出羨慕之色。
哪怕他們如今已身居高位,卻仍對這三人所獲的榮譽心生向往。
畢竟,狀元三年才出一個,成了狀元,一輩子都是狀元;而六部尚書,卻如走馬燈般變換不停……
陸知白望著大殿,眼中亦閃過一絲羨慕,卻隻能報以微笑。
他心中明白,這輩子怕是沒有成為狀元的機會。因為他已經入朝為官了,不可能再倒迴去考試。
待三人返迴人群,傳臚官又開始宣讀二甲名單。
然而,除了考生本人,旁觀者的熱情已漸漸消減。
陸知白凝望著狀元、榜眼和探花,不禁有些走神。
他陷入迴想。
這三人似乎正是曆史上洪武十八年重開科舉殿試的一甲三名。
這一屆科舉,可謂強者如雲,諸多名聲遠揚的年輕才子皆在其中……
原本,讀卷官評定的第一名是浙江才子花綸,然而,丁顯的策論顯然更契合朱元璋的心意。
而花綸雖被很多人看好,因年紀輕,被老朱刻意的壓了壓,最終成了二甲前幾名。
說起丁顯這位狀元,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據說,他在進京趕考途中染病,於武當山寺廟休養。
方丈用山後茶樹之葉泡成茶給他飲用,他的病竟漸漸痊愈。
方丈告知,此乃九龍窠的茶葉。
丁顯深信這神茶有治病之效,便帶了一些,準備獻給皇上。
後來,皇後生病,丁顯獻上此茶,皇後的病果真也好了。
皇帝大喜,賜給茶樹一件紅袍,從此,這種茶便被稱為“大紅袍”,還命人嚴加看管,列為貢茶。
不過,這故事一聽便知是編造的。
畢竟洪武十八年時,馬皇後已然薨逝,又怎會喝茶治病呢?
合理推測,這大概是茶葉生產商借狀元之名,編造故事,抬高身價,以便帶貨。
真正的商戰,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陸知白想著這些,嘴角泛起笑容,眉頭卻微微皺起。
若他沒記錯,這三人最終皆不得善終。
丁顯因上書觸怒朱元璋,被貶至偏遠之地,最終抱病而死;
練子寧雖活到永樂朝,卻因不承認朱棣的皇位合法性,痛斥其為亂臣賊子,慘遭肢解。
其族人被殺者達一百多人,流放邊疆者三四百人,家鄉父老鄉親亦被屠戮殆盡,無一幸免!
甚至還有一名好友為追隨他而自殺……
陸知白對練子寧的氣節頗為佩服,也覺得朱元璋與朱棣有時著實令人心生畏懼。
至於探花黃子澄,比其他兩人更為出名,隻因他名列“建文三傻”。
在建文帝年幼時,便成為其親信,還簡單粗暴地建議削藩,且先挑軟柿子捏……
想到靖難之役,陸知白心中一陣紛亂,便不再多想。
畢竟,這一次,曆史大概率不會重蹈覆轍。
這些相關人物的命運,想必也會有所不同……
傳臚大典漸入尾聲,現場秩序愈發散漫。
眾人紛紛小聲交談,忙著結識出色的新科進士。
陸知白卻在一旁神遊物外,不知不覺間,大典便結束了。
狀元引領著新科進士們去觀看金榜。
看完之後,眾進士再次向皇帝叩首謝恩,隨後,狀元帶領大家離開。
依照規矩,榜眼和探花先送狀元迴住處;
探花再送榜眼迴去,最後自己歸家。
但實際上,他們還在路上,各處趕來的親朋好友便已圍上來賀喜,場麵熱鬧非凡。
過幾天還有別的儀式呢~
王宮貴族和官員們也各自散去。
陸知白正欲離去,卻聽朱元璋喚他過去。
他便進大殿去,看看皇上有何事。
或許是新得一大批人才,朱元璋心情格外舒暢,笑容滿麵地對他說:
“口水擦幹淨了?”
陸知白滿臉疑惑,不明所以。
朱元璋見狀,哈哈大笑道:
“咱聽他們說了,你對狀元他們可是羨慕得很,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
陸知白聞言,無語地張了張嘴,又覺羞窘。
片刻後,他終是承認道:
“是啊,他們資稟聰敏,博通經史,年紀輕輕就進士及第,誰能不羨慕呢?”
朱元璋拿出三份卷子,笑眯眯地說:
“來,欣賞一下一甲考卷。”
陸知白好奇地接過觀看。
與後世格式嚴謹的八股文相比,洪武年間的科舉文章結構較為靈活,但依舊注重論述與說理。
陸知白早知考題了。
三道題分別是問如何平定殘元、平定西南以及國富民強之策。
而且,第三道題裏,棲霞竟成了考題!
朱元璋讓考生分析各地應如何學習棲霞的經驗。
如今看了答卷,這些考生一本正經地分析棲霞經驗及推廣方法,著實讓陸知白覺得有趣。
看過之後,他評價道:
“這三人都很有見解,不愧是層層選拔出來的佼佼者,恭喜陛下又得輔弼之才!”
此時的他,臉上依舊滿是羨慕,還帶著一絲不服氣。
朱元璋聽了,微微一笑,盯著他說:
“咱瞧著你怎麽好像不服氣?是不是在想,你若是上場,定然也能拿個不錯的名次,甚至是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