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到底誰想出的這個主意?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舉雖可能存在種種不利影響,但卻能最大程度地確保完成國債籌備,讓朝廷不至於顏麵無光。
況且,國債政策意義深遠。
它能夠規範貨幣流通,有效打擊民間借貸的亂象。
更能將國民的財富集中起來,用於國家的重大事務,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
朱元璋對此自然是大力支持。
至於利息方麵,朱元璋心中早有盤算。
每年,倭國貢銀一季一次。
但要避開風暴期,免得發生船禍,給了他們推諉的理由。
所以,下半年的並做一次。
在每年一月、四月、十月,都會有從倭國歸來的船隻,帶迴不少金銀……
這自然是為國債政策的實施提供了經濟支撐。
再說了,不可能所有存錢的人,都一起來取錢。
存進來容易,但是要取嘛……
慢慢排隊吧!
……
地方官員們接到攤派任務,反應各不相同。
自然有務實能幹之人。
深知這是個展現自己能力的好機會,若能圓滿完成任務,有利於年底考察,自然也是利於晉升。
也有些窮苦地方,官員心裏對此抱怨連連。
還有些心思不正的,九族像是批發來的,竟打起了種種歪主意……
隻是從詔令看,國債的購買程序頗為嚴格,不知道能有多少操作空間。
此番,都察院的禦史們也忙起來了。
朝廷出台了前所未見的重大政策,又是關於錢的,他們自然是要做好監管。
尤其是十三道監察禦史。
在各省的監察任務中,將會把國債相關的內容,當作未來兩年的工作重點。
……
民間。
這消息傳出之後,果然是引起了潮水般的議論,說什麽的都有。
許多富商和士紳,都是心知肚明,這個政策就是衝著他們來的。
不然那些貧苦百姓,哪裏來的可以閑錢買國債?
江南四省。
貢獻了大明三分之一以上的賦稅。
許多地方,富人暗中聚在一起商議,這國債到底能不能買。
大體來說,大家都感到有些誘惑。
“這比放在錢莊裏劃算一些,要是存個五年的,累計下來利錢也有不少了……”
“好歹是朝廷發行的,應該還算可靠吧?”
然而,也有一些士紳心存疑慮與擔憂。
“咱們立國也才十幾年,往後是個什麽情況還不知道呢~
要是買了長期的,別說利息了,以後能不能拿到本金都是兩說……”
“這短期的,利率看著高,還不如出去放貸呐!貸給別人,他還不上就得拿東西來抵押;
但我借錢給朝廷,他不還,我有什麽辦法?自古,好民不與官鬥……”
也有少數人,或是經驗豐富,又或是有被害妄想症,已經操心起了,如果買了國債,豈不等於把家底都透給了官府?!
往後要是有個什麽事情,說不定就會被無緣無故的牽連上。
畢竟這些年,被朝政牽連而抄家的富戶還少嗎?
這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還有不少人,在暗中罵起了朝廷想出這個政策的人,實在是個奸詐小人,良心大大的壞透了!
位高權重的,哪裏曉得民生疾苦?見天兒的就想著小民的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心思不純。
根本就是想搶錢啊!
隻是換了一個好聽的說法罷了。
打死他們也不會把錢借給朝廷的。
但是這話,自然也不敢說,甚至都不敢跟朋友說,生怕轉頭就被報官了。
隻好裝作沒錢。
做生意虧了,丟了,或者突然失火了,落水了,生病要吃藥……總之就是沒錢。
有一些江南士紳,生活忽然間就節儉起來,每天吃上了鹹菜、鹹魚,就差舔著鹽巴,把窮字寫臉上了……
接下來就該地方官員發愁了。
他們琢磨明白政策之後,自然是要召集當地的富紳、鄉賢,召開動員會議。
有經驗的地方官,許多工作就是這樣開展的。
因為他們的官職通常幾年一換,想要做成事,必須得得到地頭蛇的支持。
而有經驗的富紳、地主,對付地方官也很有一套。
做足禮數,表麵上挑不出錯。
說什麽都先答應;做起來,啥也不幹,到處都在掉鏈子。
要是心狠手辣、上麵有人的地主,指不定還能聯合起來做局,把地方官坑進去,換一個能跟他們同流合汙的來……
總之。
官吏與富紳,各有各的算盤,相互畫起了大餅。
以致於許多地方官,一看到邸報就心煩,心中更是狠狠罵著想出這主意的人。
不知道是哪個王八羔子,胡亂建言獻策,蠱惑聖心。
讓他們平白多出了許多任務……
……
……
“阿嚏!”
陸知白打了個噴嚏,嘀咕道:“耳朵也有點熱。不會是誰在罵我吧?”
他覺著好像要感冒了。
與朱長樂一說。
過了兩刻多鍾。
就有人從廚房端上熬製好的一大碗薑湯。
陸知白喝過之後,感覺好了許多。
但心裏卻還是在想,到底是不是有人在罵他?
第二天。
陸知白就進宮去了,到工部摸摸魚,順便打探一下邸報下發之後各地的反饋。
不曾想,在六部署衙外麵的甬道上,與郭桓不期而遇。
郭桓正從外麵迴來。
見到陸知白,他眼中微光一閃,隨即滿臉堆笑,迎上前來,拱手行禮道:
“這不是廣智侯嗎?許久不見,侯爺越發氣宇軒昂了。”
陸知白停下腳步,迴禮道:“郭侍郎,別來無恙。”
郭桓臉上堆起笑容,無比欽佩的說:
“沾沾侯爺的喜氣~侯爺真是不世出的奇才啊!就說這國債吧,我也算擅長錢糧了,但如此厲害的舉措,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來啊……
這等利國利民的絕妙計策,也隻有侯爺這般聰慧過人者才能想到,滿朝文武,誰不佩服您啊……”
沒等郭桓說完,陸知白就微微皺起眉頭。
隨後又笑道:“我說怎麽今天出門,有烏鴉在叫,原來啊,是要碰上郭侍郎這個能說會道的~”
“……”郭桓被噎了一下。
遠古時烏鴉代表吉祥,但從唐代開始,寓意就慢慢不祥起來……
況且,國債政策意義深遠。
它能夠規範貨幣流通,有效打擊民間借貸的亂象。
更能將國民的財富集中起來,用於國家的重大事務,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
朱元璋對此自然是大力支持。
至於利息方麵,朱元璋心中早有盤算。
每年,倭國貢銀一季一次。
但要避開風暴期,免得發生船禍,給了他們推諉的理由。
所以,下半年的並做一次。
在每年一月、四月、十月,都會有從倭國歸來的船隻,帶迴不少金銀……
這自然是為國債政策的實施提供了經濟支撐。
再說了,不可能所有存錢的人,都一起來取錢。
存進來容易,但是要取嘛……
慢慢排隊吧!
……
地方官員們接到攤派任務,反應各不相同。
自然有務實能幹之人。
深知這是個展現自己能力的好機會,若能圓滿完成任務,有利於年底考察,自然也是利於晉升。
也有些窮苦地方,官員心裏對此抱怨連連。
還有些心思不正的,九族像是批發來的,竟打起了種種歪主意……
隻是從詔令看,國債的購買程序頗為嚴格,不知道能有多少操作空間。
此番,都察院的禦史們也忙起來了。
朝廷出台了前所未見的重大政策,又是關於錢的,他們自然是要做好監管。
尤其是十三道監察禦史。
在各省的監察任務中,將會把國債相關的內容,當作未來兩年的工作重點。
……
民間。
這消息傳出之後,果然是引起了潮水般的議論,說什麽的都有。
許多富商和士紳,都是心知肚明,這個政策就是衝著他們來的。
不然那些貧苦百姓,哪裏來的可以閑錢買國債?
江南四省。
貢獻了大明三分之一以上的賦稅。
許多地方,富人暗中聚在一起商議,這國債到底能不能買。
大體來說,大家都感到有些誘惑。
“這比放在錢莊裏劃算一些,要是存個五年的,累計下來利錢也有不少了……”
“好歹是朝廷發行的,應該還算可靠吧?”
然而,也有一些士紳心存疑慮與擔憂。
“咱們立國也才十幾年,往後是個什麽情況還不知道呢~
要是買了長期的,別說利息了,以後能不能拿到本金都是兩說……”
“這短期的,利率看著高,還不如出去放貸呐!貸給別人,他還不上就得拿東西來抵押;
但我借錢給朝廷,他不還,我有什麽辦法?自古,好民不與官鬥……”
也有少數人,或是經驗豐富,又或是有被害妄想症,已經操心起了,如果買了國債,豈不等於把家底都透給了官府?!
往後要是有個什麽事情,說不定就會被無緣無故的牽連上。
畢竟這些年,被朝政牽連而抄家的富戶還少嗎?
這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還有不少人,在暗中罵起了朝廷想出這個政策的人,實在是個奸詐小人,良心大大的壞透了!
位高權重的,哪裏曉得民生疾苦?見天兒的就想著小民的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心思不純。
根本就是想搶錢啊!
隻是換了一個好聽的說法罷了。
打死他們也不會把錢借給朝廷的。
但是這話,自然也不敢說,甚至都不敢跟朋友說,生怕轉頭就被報官了。
隻好裝作沒錢。
做生意虧了,丟了,或者突然失火了,落水了,生病要吃藥……總之就是沒錢。
有一些江南士紳,生活忽然間就節儉起來,每天吃上了鹹菜、鹹魚,就差舔著鹽巴,把窮字寫臉上了……
接下來就該地方官員發愁了。
他們琢磨明白政策之後,自然是要召集當地的富紳、鄉賢,召開動員會議。
有經驗的地方官,許多工作就是這樣開展的。
因為他們的官職通常幾年一換,想要做成事,必須得得到地頭蛇的支持。
而有經驗的富紳、地主,對付地方官也很有一套。
做足禮數,表麵上挑不出錯。
說什麽都先答應;做起來,啥也不幹,到處都在掉鏈子。
要是心狠手辣、上麵有人的地主,指不定還能聯合起來做局,把地方官坑進去,換一個能跟他們同流合汙的來……
總之。
官吏與富紳,各有各的算盤,相互畫起了大餅。
以致於許多地方官,一看到邸報就心煩,心中更是狠狠罵著想出這主意的人。
不知道是哪個王八羔子,胡亂建言獻策,蠱惑聖心。
讓他們平白多出了許多任務……
……
……
“阿嚏!”
陸知白打了個噴嚏,嘀咕道:“耳朵也有點熱。不會是誰在罵我吧?”
他覺著好像要感冒了。
與朱長樂一說。
過了兩刻多鍾。
就有人從廚房端上熬製好的一大碗薑湯。
陸知白喝過之後,感覺好了許多。
但心裏卻還是在想,到底是不是有人在罵他?
第二天。
陸知白就進宮去了,到工部摸摸魚,順便打探一下邸報下發之後各地的反饋。
不曾想,在六部署衙外麵的甬道上,與郭桓不期而遇。
郭桓正從外麵迴來。
見到陸知白,他眼中微光一閃,隨即滿臉堆笑,迎上前來,拱手行禮道:
“這不是廣智侯嗎?許久不見,侯爺越發氣宇軒昂了。”
陸知白停下腳步,迴禮道:“郭侍郎,別來無恙。”
郭桓臉上堆起笑容,無比欽佩的說:
“沾沾侯爺的喜氣~侯爺真是不世出的奇才啊!就說這國債吧,我也算擅長錢糧了,但如此厲害的舉措,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來啊……
這等利國利民的絕妙計策,也隻有侯爺這般聰慧過人者才能想到,滿朝文武,誰不佩服您啊……”
沒等郭桓說完,陸知白就微微皺起眉頭。
隨後又笑道:“我說怎麽今天出門,有烏鴉在叫,原來啊,是要碰上郭侍郎這個能說會道的~”
“……”郭桓被噎了一下。
遠古時烏鴉代表吉祥,但從唐代開始,寓意就慢慢不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