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白安慰道:“好了好了,以後咱們行事都謹慎些便是。”


    老範雖然脾氣不太好,但每年可以幫他寫萬壽聖節的賀表啊……


    陸知白迴到家中,卻發現孩子不見了。


    一問才知道是被朱棣抱走了。


    他氣笑了:“終究還是惦記著我家崽子!”


    陸知白徑直前往朱棣的府邸。


    府中空地上,整齊排列著一兩百個披堅執銳的大頭兵,正是朱棣的護衛隊。


    他們神色嚴肅,哼哈有聲,正在演練陣法。


    朱棣站在隊伍前方,臉上掛著爽朗的笑容。


    身旁,一個小不點正捧著奶瓶,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軍隊操練,模樣十分專注。


    見陸知白過來,朱棣哈哈一笑,說道:“喲,被你發現了。”


    陸知白倒也不慌,隻要孩子找著就好。


    他忍不住吐槽起進宮的遭遇:“今天可差點被父皇狠狠揍一頓……”


    朱棣頓時來了興致:“快說來聽聽。”


    陸知白便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講述了一遍。


    朱棣聽後,哈哈大笑起來,隨後安慰道:


    “你別擔心。本意是好的,就算受點懲罰,也不會太嚴重。父皇心裏明白的。可別像二哥那樣就好。”


    提及秦王,朱棣的笑容緩緩消失,神色變得凝重起來,陷入了思索。


    陸知白見狀,也沒有催他,假裝不知。


    朱棣迴到南京後,除了進宮麵聖,便是四處遊玩。


    要麽與親友相聚,要麽前往鍾山祭祀。


    閑暇在家時,覺得無聊,就跑來玩小孩。


    就是不去雞鳴寺看望秦王。


    但大家都清楚,再怎麽拖延,也有個限度。


    在離開南京之前,無論如何都得去一趟。


    否則,秦王心裏肯定會有想法。


    其他兄弟也會有所議論。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定會不悅。


    朱元璋最看重的,便是兄弟間的和睦。


    果然,朱棣思考過後便說:


    “明兒你跟我一道去看二哥唄,剛好爬爬山鍛煉一下……”


    第二天,朱棣強拉著陸知白一同前往雞鳴寺。


    二人與秦王敘舊,一同吃素齋飯,聽老和尚講禪。


    幾乎一整天,倒也過得頗為愉快。


    迴程的路上,兩人遊興未盡,相談甚歡。


    朱棣透露:


    “月底我就要迴北平了。你猜猜父皇叫我迴來,究竟所為何事?”


    陸知白挑了挑眉,說道:


    “這可是機密要事,父皇若想讓我知道,自然會說。不說的話,我也不想瞎猜。”


    朱棣哈哈一笑,拍了拍陸知白的肩膀,說:


    “你遲早會知道的。告訴你也無妨。”


    他微微揚眉,一臉驕傲地說道:


    “父皇打算對遼東的納哈出用兵了!特意召我迴來詢問相關情況。


    我趁機向父皇申請領兵作戰,父皇已經答應了,讓我跟隨嶽父一同出征!”


    朱棣又得意地笑道:“父皇還說,在這些兒子當中,我最像他!


    不過,我哪敢與父皇相提並論啊……所以我要先上戰場,好好曆練一番~”


    他之所以對陸知白說這些,是因為心裏實在高興,已經憋好幾天了。


    陸知白故作驚訝之色,隨即笑道:


    “那可要恭喜四哥了。四哥一直渴望領兵作戰,如今終於如願以償。”


    朱棣撫掌笑道:“沒錯!去年他們北伐,居然不帶我,把我羨慕壞了。


    幸好,後來在野外撿到了一些蒙古兵,也算過了把打仗的癮。”


    陸知白由衷地說道:


    “有四哥出馬,此番征遼東必定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朱棣聽後,不禁哈哈大笑,豪邁地說道:


    “身為藩王,自當為大明藩屏!我願為父皇永鎮北地,讓那些蒙古人,永遠不敢進犯我大明疆土!”


    陸知白望著他,眼中滿是敬佩:


    “四哥如此壯誌豪情,日後定能威震四方,興許還能封個大將軍。”


    “哈哈~”朱棣樂滋滋的。


    卻又想起了陸知白的兒子。


    不過,現在孩子終究還小,他也沒有再提什麽。


    隻是,又把話題說迴了北平。


    朱棣道:“父皇又要征遼東,又要疏通大運河,北邊確實是我大明尤其要關注的地方啊~”


    陸知白也連連點頭,與他附和,別的什麽也不多說。


    不管朱棣是不是在試探,遷都是和立儲一個級別的恐怖大事,裝傻比較好……


    十月初,朱棣心滿意足地踏上了返迴北平的路。


    幾天後,一份邸報如雪花般發行至全國。


    這份邸報,除了公開一些朝廷大事外,還宣布了一項全新政策——


    從明年正月起,將開放國債,名為“強國基金·洪武十六年版”。


    這國債的年限設置頗為靈活,從一年到五年,民眾可自由選擇。


    而且,每個年份對應的利率各不相同,最高可達十二分利!


    購買的國債越多,利息檔位也就越高。


    在明朝的利息單位中,一分利,指的是百分之一。


    乍一看,這個利率著實不低。


    然而,在當下大明的社會環境裏,民間借貸利率遠遠高於此。


    並且借貸時間更為靈活,期限較短,錢很快就能周轉開。


    但朱元璋既然決定推出國債政策,自然不會草率行事。


    他此前已命令戶部展開一番細致的調查,對民間的借貸情況有了大致了解。


    朝廷頒布了明確規定,對民間借貸的最高利息進行了嚴格限製。


    還加大力度打擊民間的高利貸行為。


    《大明律》規定:“凡私放錢債及典當財物,每月取利並不得過三分,年月雖多,不過一本一利,違者笞四十,以餘利計贓,重者坐贓論,罪止杖一百”。


    意思是每個月的利息不能超過三分。


    而且,總的利息不能超過本金。超過了就按坐贓罪處理。


    為了推廣國債,朱元璋還采取了行政手段的強製命令。


    朱元璋下令,要求每個地方,上到各布政司下到州、縣,所有官員都要大力宣傳國債事宜,務必完成各自的任務。


    沒錯,朱元璋采取了攤派的法子!


    但這畢竟是第一次,所以任務不算太重,按照各地往年的稅收水平進行分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帝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帝大人並收藏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