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討倭國檄文》,可能的陣容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嗯,告訴你也無妨,”朱元璋眉梢微動,“定了一部分,你不要在外亂說。”
陸知白連連點頭。
他才不會給老朱送把柄。
朱元璋說:
“擅長海戰的將領,沒那麽多。
南雄侯趙庸算一個,他上個月在廣州練了手。
延安侯唐勝宗也可以,他一直在福浙等地,主管備倭事宜……”
朱元璋沒有說更多。
陸知白說:“鄱陽湖大戰那麽精彩,現在應還有一些水軍將領可用。”
朱元璋感慨不已:
“那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了。這些年,也有不少水師將領隕落……”
陸知白靜默片刻,提醒:
“陛下,未來世界各國將會爭奪海上的利益,大明一定要重視水師的發展。”
朱元璋點頭說:“咱知道了。”
想了想,他又眯眼問道:
“咱大明的水師,在這個世上也不算差吧?”
陸知白忙說:
“不差,已是世界前列了。但往後,這點船隻和人手,恐怕忙不過來……”
朱元璋摸著胡子,樂道:
“往後的事往後再說,先把今年的事兒辦了。”
……
陸知白迴到家中。
這些天,他一直在推測征倭的可能陣容。
大明有擅長水戰的將領,比如廖永忠,巢湖諸將裏的俞通海。
但他們都已經死了。
現在能用的,排得上號的,除了趙庸和唐勝宗之外,陸知白估摸,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可能也會出戰。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將領,未來因為海上漕運出色被封侯,張赫、朱壽。
但也不能全是水師,還得有陸軍。
騎兵遠渡重洋之後,不知還能否保持戰鬥力。
此外就是飛球營。
若是出動,絕對會增添一些勝算。
飛球現在數量充足,就是飛球員有些不足。
老朱隻派了一半到雲南那邊,剩餘的二百來人,大概就是留著征倭的。
“唉……”
陸知白歎了口氣。
自己瞎琢磨也沒用,老朱說了算。
晚上睡覺。
被窩裏。
朱長樂問道:
“夫君,你最近幾天,似乎有什麽心事……”
陸知白想了一想,壓低聲音,告訴她:
“不錯……我準備過段時間,去一趟倭國。”
“……”朱長樂吃了一驚,黑眸大睜,懷疑自己的耳朵。
陸知白笑道:“不要這麽震驚嘛。”
朱長樂奇道:“你去那裏做什麽?”
陸知白說:“去開疆辟土啊~看誰敢嘲笑我沒有軍功!”
朱長樂微微撅起小嘴,沉默不語。
“遲早得告訴你的,先有個心理準備……”陸知白本就在想何時開口。
他再一想:“你要是不放心,要不,咱們一塊去得了~”
朱長樂稍作思索,便拒絕了:
“不行,沒有去異國他鄉還帶上家眷的,若被人說成逃亡,也無從辯駁……”
陸知白倒略感詫異,笑道:“你想得還怪周到。”
朱長樂說:
“你忘了麽,先前聽說,胡惟庸家裏搜出了和倭國來往的書信呢……
你身份特殊,還是小心一些為好。”
成親已兩年多了,她也在成長。
陸知白這樣的奇人異士,用腳丫子想,也知道在朱元璋心裏分量極重。
帶著妻兒出海,算怎麽個事。
“哎呀,”朱長樂反應過來,“關鍵不是帶不帶我,問題是,你非去不可麽?”
陸知白嘿嘿一笑,卻又歎了口氣,說:
“倭國關係重大,我想親自去一趟。”
朱長樂輕聲道:“我知道了。反正也攔不住你。睡覺吧。”
一片靜謐。
陸知白卻有些睡不著。
他去倭國,是因為想去。
一是金銀礦。
二是想盡量解決這個近在咫尺的禍害。
雖然馴化需要過程,但有個好的開頭,後麵會順利一些。
這是主要目的。
三嘛……
則是因為好奇,想要去看看。
上輩子,陸知白就是在倭國的一個博物館裏,突然遭遇賊大的地震……
地震預警是利用縱波和橫波的時間差,但地震不一定都按套路出牌。
這種級別的地震,預警也沒啥用。
估計,大半個島國,都得沉沒了……
那個時間段在倭島上的人,倒大黴了屬於是。
……
九月中旬。
朱元璋開始征調各地水師衛所的船隻。
每個衛所抽調一些,再加上造的新船,大概能有三百艘。
這都是能載幾百人的大船,比千料舟還大些。
元軍征倭時,把拔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等等小船也算上了。
這些小船,大明自然也會備,但算不得什麽。
陸知白得知消息,暗自激動。
朱橚和朱楨已經準備快一個月了,還沒去就藩。
但他們又不敢去問老朱,到底啥時候東征。
於是慫恿陸知白去。
陸知白也不去,現在轉變了策略。
這些天,要低調一些,閉口不提去倭國的事。
讓老朱放鬆警惕~
……
九月下旬。
南雄侯趙庸班師迴朝。
小規模的論功行賞。
畢竟隻是平定廣州海寇,原本是自家百姓。
趙庸也聽說了準備征倭的事。
但朱元璋還沒下令。
所以,趙庸就隻當不知道,先休整幾天。
朱元璋卻另外下了旨意。
命鞏昌侯郭興前往浙江沿海,替換延安侯唐勝宗。
又命唐勝宗檢閱水師,抽調一些精銳。
這種種動作,無疑是東征的前奏。
朱元璋一道旨意,直接坐實了意圖——
他命幾個翰林,寫一篇《討倭國檄文》!
出師,講究的就是名正言順。
霎時,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反對。
李文忠當先,仍是反對征倭。
他的理由還是那些。
但其他文臣,卻有別的理由:
“大軍西征雲南,尚未有結果,不宜再動兵戈。兩邊作戰,難免顧應不及……”
“今年先是北伐,再有西征,賦稅沉重。若是再有東征,隻怕民生益苦,若耽誤糧草,便壞了大事……”
他們的反對,自然有其道理。
但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慮。
主要還是擔心,若在春天發兵,等行軍過去,又快夏天了。
到時台風多發,可能對明軍很不利。
可朱元璋懶得與群臣解釋。
也不會告訴他們倭國有金銀礦。
理由隻是一個——討伐不臣!
……
十月初一。
檄文定稿。
朱元璋宣布了東征的將領名單。
陸知白連連點頭。
他才不會給老朱送把柄。
朱元璋說:
“擅長海戰的將領,沒那麽多。
南雄侯趙庸算一個,他上個月在廣州練了手。
延安侯唐勝宗也可以,他一直在福浙等地,主管備倭事宜……”
朱元璋沒有說更多。
陸知白說:“鄱陽湖大戰那麽精彩,現在應還有一些水軍將領可用。”
朱元璋感慨不已:
“那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了。這些年,也有不少水師將領隕落……”
陸知白靜默片刻,提醒:
“陛下,未來世界各國將會爭奪海上的利益,大明一定要重視水師的發展。”
朱元璋點頭說:“咱知道了。”
想了想,他又眯眼問道:
“咱大明的水師,在這個世上也不算差吧?”
陸知白忙說:
“不差,已是世界前列了。但往後,這點船隻和人手,恐怕忙不過來……”
朱元璋摸著胡子,樂道:
“往後的事往後再說,先把今年的事兒辦了。”
……
陸知白迴到家中。
這些天,他一直在推測征倭的可能陣容。
大明有擅長水戰的將領,比如廖永忠,巢湖諸將裏的俞通海。
但他們都已經死了。
現在能用的,排得上號的,除了趙庸和唐勝宗之外,陸知白估摸,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可能也會出戰。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將領,未來因為海上漕運出色被封侯,張赫、朱壽。
但也不能全是水師,還得有陸軍。
騎兵遠渡重洋之後,不知還能否保持戰鬥力。
此外就是飛球營。
若是出動,絕對會增添一些勝算。
飛球現在數量充足,就是飛球員有些不足。
老朱隻派了一半到雲南那邊,剩餘的二百來人,大概就是留著征倭的。
“唉……”
陸知白歎了口氣。
自己瞎琢磨也沒用,老朱說了算。
晚上睡覺。
被窩裏。
朱長樂問道:
“夫君,你最近幾天,似乎有什麽心事……”
陸知白想了一想,壓低聲音,告訴她:
“不錯……我準備過段時間,去一趟倭國。”
“……”朱長樂吃了一驚,黑眸大睜,懷疑自己的耳朵。
陸知白笑道:“不要這麽震驚嘛。”
朱長樂奇道:“你去那裏做什麽?”
陸知白說:“去開疆辟土啊~看誰敢嘲笑我沒有軍功!”
朱長樂微微撅起小嘴,沉默不語。
“遲早得告訴你的,先有個心理準備……”陸知白本就在想何時開口。
他再一想:“你要是不放心,要不,咱們一塊去得了~”
朱長樂稍作思索,便拒絕了:
“不行,沒有去異國他鄉還帶上家眷的,若被人說成逃亡,也無從辯駁……”
陸知白倒略感詫異,笑道:“你想得還怪周到。”
朱長樂說:
“你忘了麽,先前聽說,胡惟庸家裏搜出了和倭國來往的書信呢……
你身份特殊,還是小心一些為好。”
成親已兩年多了,她也在成長。
陸知白這樣的奇人異士,用腳丫子想,也知道在朱元璋心裏分量極重。
帶著妻兒出海,算怎麽個事。
“哎呀,”朱長樂反應過來,“關鍵不是帶不帶我,問題是,你非去不可麽?”
陸知白嘿嘿一笑,卻又歎了口氣,說:
“倭國關係重大,我想親自去一趟。”
朱長樂輕聲道:“我知道了。反正也攔不住你。睡覺吧。”
一片靜謐。
陸知白卻有些睡不著。
他去倭國,是因為想去。
一是金銀礦。
二是想盡量解決這個近在咫尺的禍害。
雖然馴化需要過程,但有個好的開頭,後麵會順利一些。
這是主要目的。
三嘛……
則是因為好奇,想要去看看。
上輩子,陸知白就是在倭國的一個博物館裏,突然遭遇賊大的地震……
地震預警是利用縱波和橫波的時間差,但地震不一定都按套路出牌。
這種級別的地震,預警也沒啥用。
估計,大半個島國,都得沉沒了……
那個時間段在倭島上的人,倒大黴了屬於是。
……
九月中旬。
朱元璋開始征調各地水師衛所的船隻。
每個衛所抽調一些,再加上造的新船,大概能有三百艘。
這都是能載幾百人的大船,比千料舟還大些。
元軍征倭時,把拔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等等小船也算上了。
這些小船,大明自然也會備,但算不得什麽。
陸知白得知消息,暗自激動。
朱橚和朱楨已經準備快一個月了,還沒去就藩。
但他們又不敢去問老朱,到底啥時候東征。
於是慫恿陸知白去。
陸知白也不去,現在轉變了策略。
這些天,要低調一些,閉口不提去倭國的事。
讓老朱放鬆警惕~
……
九月下旬。
南雄侯趙庸班師迴朝。
小規模的論功行賞。
畢竟隻是平定廣州海寇,原本是自家百姓。
趙庸也聽說了準備征倭的事。
但朱元璋還沒下令。
所以,趙庸就隻當不知道,先休整幾天。
朱元璋卻另外下了旨意。
命鞏昌侯郭興前往浙江沿海,替換延安侯唐勝宗。
又命唐勝宗檢閱水師,抽調一些精銳。
這種種動作,無疑是東征的前奏。
朱元璋一道旨意,直接坐實了意圖——
他命幾個翰林,寫一篇《討倭國檄文》!
出師,講究的就是名正言順。
霎時,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反對。
李文忠當先,仍是反對征倭。
他的理由還是那些。
但其他文臣,卻有別的理由:
“大軍西征雲南,尚未有結果,不宜再動兵戈。兩邊作戰,難免顧應不及……”
“今年先是北伐,再有西征,賦稅沉重。若是再有東征,隻怕民生益苦,若耽誤糧草,便壞了大事……”
他們的反對,自然有其道理。
但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慮。
主要還是擔心,若在春天發兵,等行軍過去,又快夏天了。
到時台風多發,可能對明軍很不利。
可朱元璋懶得與群臣解釋。
也不會告訴他們倭國有金銀礦。
理由隻是一個——討伐不臣!
……
十月初一。
檄文定稿。
朱元璋宣布了東征的將領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