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思慮片刻,終於露出笑容,說:


    “單憑駙馬此言,便可消弭未來許多禍端……此乃大功!”


    朱元璋一直很想解決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不然也不會征調江蘇浙江的富戶,大搞移民,去填充山西、四川等地。


    甚至一些人犯了死罪,本是該死,但陸知白勸諫,朱元璋便也順勢扔他們去建設北方。


    眾大臣聽皇帝都這麽說了,便也順水推舟,誇讚道:


    “駙馬忠心許國,年少機敏,實在讓下官自慚……”


    陸知白不得不謙虛幾句。


    心中卻好笑。


    記不清老朱有多久沒有賞賜他了。


    距離老朱賜下宮廷粽子和烤鴨,已經整整兩個時辰了!!


    這會接著往下開。


    等到太陽西斜,好幾個官員都憋不住想上廁所,總算是結束了。


    兩個大學士的記錄,足有兩三萬字。


    朱元璋道:


    “好啦,今天辛苦諸卿了。


    可是這科舉,也是國本,關乎文脈和國運,不可不慎。”


    大家紛紛拱手做禮。


    散了散了。


    ……


    幾天之後。


    會議記錄整理出來。


    科舉改製,正式旨意,昭告天下!


    現在都五月了,肯定趕不上八月的秋闈。


    所以,明年二月,才開始鄉試。


    今年下半年的任務,就是科考,先定下考試資格。


    由於某人的參與,這科舉考試相較曆朝曆代,改動極大——


    閱卷改成了賦分製,糊名,交叉審核,避免誤差太大。


    朱元璋還增加了行測和麵試兩科。


    如此一來,傳統科舉的題量就減少了一些。


    行測、傳統科舉、麵試,分數權重為三成、五成、兩成。


    每一場考試,根據三科的綜合分數計算排名。


    雖然籌備、閱卷等壓力加大。


    但繁瑣無所謂,朱元璋就喜歡這樣的井井有條,規規矩矩,方方正正。


    並且,他心中認為陸知白說的對,隻按四書五經來出題,百年後就無題可出了。


    所以,會再增加些諸子百家中對皇權、社稷有用的經典,當做參考。


    在殿試後,增加庶吉士試,優中選優,入翰林院;


    增加廷試,曆次科舉未入官者,都可以再考一次,考過了也可以任官。


    綜合考慮人口、教育等因素,定下各布政司的科考名額,扶持中部和北部。


    但同時,稍稍限製了讀書人的特權,並勒令後世皇帝不得更改;臣子慫恿改動,斬。


    一番改動下來。


    令許多讀書人大為震驚。


    沒辦法,隻得一邊消化,一邊準備複習了。


    一時間。


    就連賣書的商販,都聽說了要重開科舉的事。


    民間到處都在議論。


    這幾乎是他們階級上升的唯一辦法了。


    書店裏。


    許多書生跑來買書。


    卻有人勸阻說:


    “兄台,你們沒聽說嗎,以後考的是標點版四書五經!”


    也有人說:


    “沒事,等標點版麵市,我自己再添句讀……”


    要重開科舉,直接把四書五經的價格抬高了一倍!


    哪怕一些富哥,也覺得有些肉疼。


    這個時候,又傳出一個消息——


    大明皇家科學院藏書樓,免費對外開放!


    隻要讀書識字,不管是哪裏人,哪怕來自高麗,都可以登記、借書,限在校內閱讀。


    但最好自帶桌椅,因為坐不下……


    而且,每天名額有限,隻有四百個。


    即便如此。


    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得到了成千上萬個書生的由衷感激。


    藏書樓開放的當天。


    從各處聞訊趕來的書生,直接占據了操場。


    許多人帶著桌子板凳,奮筆疾書,抄寫標點版四書五經。


    科學院的一些學生,受到了些影響。


    難免有人抱怨。


    卻也有人說:


    “他們隻是沒我們這麽走運,不能進這裏學習。別忘了院長平時的教誨,我們是從百姓中來的。


    若是現在就覺得他們低人一等,以後真當了官又會怎麽樣?


    再說,真去考試,還不一定能考過他們呢……”


    有的學生被說得心生愧疚。


    倒也有富家子弟,又慷慨仗義。


    於是買了許多白饅頭,分發給這些窮書生。


    至於水,有免費的井水供應。


    學校裏的商鋪,有棲霞的造紙作坊,穩定供應紙張,價格便宜,幾乎供不應求。


    但最開心的,居然是收夜香的。


    人多了,公廁一天要清一次。


    “哎喲,不愧是讀書的郎君們,一個個的可真能拉~”


    ……


    五月十五。


    北邊終於有軍情傳迴來。


    這次北伐派出的,徐達、湯和、傅友德,無不是身經百戰的老將。


    他們分兩路出塞北征。


    東路以傅友德為先鋒,在灰山大敗元軍,俘獲許多元軍人畜;


    又行軍到北黃河,北元部隊遇到他們,不戰而逃。


    明軍乘勝追擊。


    並沒有什麽埋伏。


    隻是單純的菜。


    北元平章別裏不花、太史文通等被俘!


    西路軍,以沐英為先鋒,出長城古北口,攻取高州、嵩州、全寧。


    正在渡臚朐河。


    兩路大軍先報了軍情。


    徐達等人記著朱元璋的命令,仍是在繼續深入,擴大此次戰果。


    實話說,這次到現在,他們打得還不過癮。


    改進的新式火銃和地雷,甚至都沒怎麽派上用場。


    本來還想檢驗一下這新式裝備的實戰威力呢。


    但元軍太弱,不給機會啊。


    徐達望著一箱箱彈藥的輜重,陷入沉思。


    他給朱元璋寫信道:


    “此皆非元主力,臣將深入,佯攻和林。


    若和林告急,遼東納哈出或出兵相援,然前有沐英,後有秦、晉、燕王諸護衛,不足為慮。”


    朱元璋端詳了半天輿圖,迴複道:


    “可!但需記往昔敗仗,勿要太貪功冒進……”


    納哈出是殘元太尉,占據遼東,和天元帝互為犄角,相互照應。


    但朱元璋不怕納哈出派兵支援。


    燕王也早已就藩。


    北邊,已有三大塞王,個個悍勇。


    朱元璋手中還有牌可出。


    納哈出卻沒有!


    大明屢次招降,納哈出皆不應。


    朱元璋心中還有些期盼,最好能將這家夥也一網打盡。


    ……


    漠北。


    大軍朝和林進發。


    期間又打過幾次遭遇戰。


    皆是明軍勝利。


    後來,距離和林,竟隻有幾百裏了。


    徐達等人在商議。


    “元軍還不防衛麽?不會真要攻城了吧?”


    陶成道說:


    “飛球營還未出動過,此番願為斥候,還請將軍應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帝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帝大人並收藏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