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任務圓滿完成,賜衣,嘉賞!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點了點頭,難掩激動之情,提議道:
“嗯,有如此精良的鋼材,我看還得打造一些別的,諸如長矛、馬刀之類的。”
陸知白笑道:“這我可不管,陛下說造那就造,總不能私鑄兵器。”
朱棣點點頭,又感慨道:
“往日隻瞧著你在那兒建高爐啥的,未曾想,竟有這麽厲害的成果。”
說著,一隻手搭在了陸知白的肩膀上,頗有見獵心喜的架勢。
朱棣舔了舔嘴唇,說道:
“不過,火槍更為稀罕,你那火槍,造得咋樣了?”
陸知白不禁失笑:
“四哥當真是對火器情有獨鍾,念念不忘啊。”
陸知白大致講述了進展,主要是誇大了當下的毛病。
但他所言也是實情,燧發槍部件複雜,有些零件當下很不精準,難以量產。
朱棣聽了,難免有些失望。
卻也知曉改進並非易事。
於是又勉勵了陸知白一番。
陸知白又跟朱棣說道:
“四哥,你若要上疏,晚幾天吧,再過些日子,所有武器就要交付完畢了。”
朱棣點了點頭。
他自然清楚,等交付任務之後,正好能夠論功行賞。
沒過兩天。
朱元璋下了兩道聖旨,分別給楚王朱楨和齊王朱榑指婚。
朱楨的未婚妻乃是王弼之女王瑾,而朱榑的王妃則是江陰侯吳良之女。
朱楨為這消息可是苦等許久,如今終於盼來聖旨,把他給樂壞了。
其他幾個兄弟雖早已成婚,可朱楨年紀尚小,眾人免不了要逗弄他一番,紛紛讓他請客吃飯。
於是朱楨難得豪爽一迴,在天香樓擺下酒席。
陸知白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依舊是他們兄弟幾個相聚。
陸知白如今算是發現了,哪怕在古代,有了一定身份,成天也是吃吃喝喝,各種宴會。
但如今嘛,起碼參加飯局時,他心情暢快,極為放鬆。
朱楨喝了些酒,嘿嘿直笑,說道:
“我已問過母妃,她打聽過了,禮部那邊挑了些吉日,正月便有兩個。”
陸知白笑道:
“那估計便是在正月成婚了。”
朱楨臉蛋微紅,隻是憨笑,並不言語。
朱橚逗他道:
“早日成婚,三年抱倆。”
朱棣倒是想起一事,問道:
“老五,聽聞你府裏又有喜訊了?”
朱橚略帶一絲羞澀,卻又難掩驕傲地說道:
“不錯,大概二三月份便要生產。”
朱楨不禁滿臉羨慕道:
“哎,五哥的孩子都要兩個了。”
朱棣擠眉弄眼道:
“隻要你勤勉些,遲早也會有的。”
一群少年不懷好意的嘿嘿笑了起來。
陸知白輕咳兩聲,示意他們莫要太過放肆,嘴角卻忍不住上揚。
隻因再過些時日,他也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有妻有子,有兄弟有朋友。
關鍵是,還有錢有權有顏。
這般的生活,當真是妙極了……
……
幾日之後。
先前定好的、交付武器的日子到了。
自有工部和軍器庫的人進行交接。
此次交付的武器數量,比任務數量還要多些,且毫無差錯,質量極好。
朱元璋早已得知了相關情況。
況且又收到了朱棣的奏疏。
他言稱陸知白新的冶鐵之法能得到上乘精鋼,造出的寶刀極為鋒利,乃是大明之幸。
朱元璋雖曉得那高爐,卻不知改良的效果竟有這般好。
他又派人,去問軍器庫那邊,是否如此。
宦官迴來說,親眼所見,新造出的一批刀劍確實無比鋒利,乃是神兵利器。
得知這一結果,朱元璋連連點頭,心中總算鬆了一口氣。
武器的缺口不僅補上了,而且質量還更好了。
即便日後有大規模戰事,也無需太過憂心。
既然任務圓滿完成,負責此事的官員自然該有嘉獎。
這種賞賜,是有規製的,一般也不會太多。
通常是給鈔,賜衣,或是賞白金(就是白銀),綺帛等。
於是朱元璋批道:
“賞廣智侯白金百二十兩、冬衣四襲;尚書餘文昇綺帛八匹,衣兩襲;工部製軍器者,侍中以上,照此減半……”
給錢,就被花了;給布,雖能做成衣服,但沒什麽特殊標記。
所以。
賜衣,特殊!
衣乃是內府尚衣監所製,往往會高於被賜者的官職,上麵還有各種花紋圖案,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不過。
批著批著,朱元璋又看到了陸知白呈上的奏疏。
自天冷之後,陸知白進宮的次數減少,奏疏也不多,好似半冬眠了。
隻因他向來慵懶,但凡上疏,必是有事。
朱元璋倒好奇,這家夥要談些什麽。
看著有些歪扭的字跡,朱元璋懷疑他是不是故意的,炫耀護駕有傷是吧?
但看下去之後,朱元璋也凝眉沉思起來。
陸知白是在為一眾工匠訴苦,講述他們在作坊勞作的種種可憐形狀。
工匠地位為何低下?
其中一個緣由便是,他們大多從事苦力活。就連現代,快遞外賣等行業,依然被人看不起呢。
能工巧匠,終歸是少數。
而陸知白研究所裏,那種腦筋靈活、能做研究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甚至像郭雄文,有家學淵源,雖喜愛與工匠相關之事,卻無人將其視作工匠,隻因他還有其他諸多身份與光環。
普通工匠,或許僅會一門手藝,一輩子都隻能賣力氣幹活。
主顧說怎麽幹,就得怎麽幹,哪有創新的念頭。
而在京城給官府服役,是慘上加慘!
又不能接私活,僅憑有限的薪水過活,每天起早貪黑的,著實艱辛。
朱元璋低聲自語道:
“還曉得為他人請功,這小子倒是不錯……”
朱元璋既知陸知白所言在理,又逢年關將近,他自然要體恤百姓。
於是做出肯定的批複。
史曰:上以工匠之役於京者多艱於衣食,命工部月給米贍之,有妻子者一石,無者六鬥,其魘魅、獲罪免死罰輸作者不在是例。凡給糧工匠四千七百十三人,不給者一百四十九人。
意思就是說,用厭魅邪術害人、免了死罪被罰做工的勞改犯,不享受福利。
緊接著。
朱元璋又看到一封奏疏,乃是工部尚書餘文昇所呈。
他措辭小心翼翼,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之前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無奈之下,駙馬想出了提高工錢的法子。
如今,這些工匠累計的工錢已有超過五千貫,請求戶部撥付,但戶部不咋願意……
朱元璋看後,登時有些無語凝噎。
“嗯,有如此精良的鋼材,我看還得打造一些別的,諸如長矛、馬刀之類的。”
陸知白笑道:“這我可不管,陛下說造那就造,總不能私鑄兵器。”
朱棣點點頭,又感慨道:
“往日隻瞧著你在那兒建高爐啥的,未曾想,竟有這麽厲害的成果。”
說著,一隻手搭在了陸知白的肩膀上,頗有見獵心喜的架勢。
朱棣舔了舔嘴唇,說道:
“不過,火槍更為稀罕,你那火槍,造得咋樣了?”
陸知白不禁失笑:
“四哥當真是對火器情有獨鍾,念念不忘啊。”
陸知白大致講述了進展,主要是誇大了當下的毛病。
但他所言也是實情,燧發槍部件複雜,有些零件當下很不精準,難以量產。
朱棣聽了,難免有些失望。
卻也知曉改進並非易事。
於是又勉勵了陸知白一番。
陸知白又跟朱棣說道:
“四哥,你若要上疏,晚幾天吧,再過些日子,所有武器就要交付完畢了。”
朱棣點了點頭。
他自然清楚,等交付任務之後,正好能夠論功行賞。
沒過兩天。
朱元璋下了兩道聖旨,分別給楚王朱楨和齊王朱榑指婚。
朱楨的未婚妻乃是王弼之女王瑾,而朱榑的王妃則是江陰侯吳良之女。
朱楨為這消息可是苦等許久,如今終於盼來聖旨,把他給樂壞了。
其他幾個兄弟雖早已成婚,可朱楨年紀尚小,眾人免不了要逗弄他一番,紛紛讓他請客吃飯。
於是朱楨難得豪爽一迴,在天香樓擺下酒席。
陸知白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依舊是他們兄弟幾個相聚。
陸知白如今算是發現了,哪怕在古代,有了一定身份,成天也是吃吃喝喝,各種宴會。
但如今嘛,起碼參加飯局時,他心情暢快,極為放鬆。
朱楨喝了些酒,嘿嘿直笑,說道:
“我已問過母妃,她打聽過了,禮部那邊挑了些吉日,正月便有兩個。”
陸知白笑道:
“那估計便是在正月成婚了。”
朱楨臉蛋微紅,隻是憨笑,並不言語。
朱橚逗他道:
“早日成婚,三年抱倆。”
朱棣倒是想起一事,問道:
“老五,聽聞你府裏又有喜訊了?”
朱橚略帶一絲羞澀,卻又難掩驕傲地說道:
“不錯,大概二三月份便要生產。”
朱楨不禁滿臉羨慕道:
“哎,五哥的孩子都要兩個了。”
朱棣擠眉弄眼道:
“隻要你勤勉些,遲早也會有的。”
一群少年不懷好意的嘿嘿笑了起來。
陸知白輕咳兩聲,示意他們莫要太過放肆,嘴角卻忍不住上揚。
隻因再過些時日,他也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有妻有子,有兄弟有朋友。
關鍵是,還有錢有權有顏。
這般的生活,當真是妙極了……
……
幾日之後。
先前定好的、交付武器的日子到了。
自有工部和軍器庫的人進行交接。
此次交付的武器數量,比任務數量還要多些,且毫無差錯,質量極好。
朱元璋早已得知了相關情況。
況且又收到了朱棣的奏疏。
他言稱陸知白新的冶鐵之法能得到上乘精鋼,造出的寶刀極為鋒利,乃是大明之幸。
朱元璋雖曉得那高爐,卻不知改良的效果竟有這般好。
他又派人,去問軍器庫那邊,是否如此。
宦官迴來說,親眼所見,新造出的一批刀劍確實無比鋒利,乃是神兵利器。
得知這一結果,朱元璋連連點頭,心中總算鬆了一口氣。
武器的缺口不僅補上了,而且質量還更好了。
即便日後有大規模戰事,也無需太過憂心。
既然任務圓滿完成,負責此事的官員自然該有嘉獎。
這種賞賜,是有規製的,一般也不會太多。
通常是給鈔,賜衣,或是賞白金(就是白銀),綺帛等。
於是朱元璋批道:
“賞廣智侯白金百二十兩、冬衣四襲;尚書餘文昇綺帛八匹,衣兩襲;工部製軍器者,侍中以上,照此減半……”
給錢,就被花了;給布,雖能做成衣服,但沒什麽特殊標記。
所以。
賜衣,特殊!
衣乃是內府尚衣監所製,往往會高於被賜者的官職,上麵還有各種花紋圖案,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不過。
批著批著,朱元璋又看到了陸知白呈上的奏疏。
自天冷之後,陸知白進宮的次數減少,奏疏也不多,好似半冬眠了。
隻因他向來慵懶,但凡上疏,必是有事。
朱元璋倒好奇,這家夥要談些什麽。
看著有些歪扭的字跡,朱元璋懷疑他是不是故意的,炫耀護駕有傷是吧?
但看下去之後,朱元璋也凝眉沉思起來。
陸知白是在為一眾工匠訴苦,講述他們在作坊勞作的種種可憐形狀。
工匠地位為何低下?
其中一個緣由便是,他們大多從事苦力活。就連現代,快遞外賣等行業,依然被人看不起呢。
能工巧匠,終歸是少數。
而陸知白研究所裏,那種腦筋靈活、能做研究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甚至像郭雄文,有家學淵源,雖喜愛與工匠相關之事,卻無人將其視作工匠,隻因他還有其他諸多身份與光環。
普通工匠,或許僅會一門手藝,一輩子都隻能賣力氣幹活。
主顧說怎麽幹,就得怎麽幹,哪有創新的念頭。
而在京城給官府服役,是慘上加慘!
又不能接私活,僅憑有限的薪水過活,每天起早貪黑的,著實艱辛。
朱元璋低聲自語道:
“還曉得為他人請功,這小子倒是不錯……”
朱元璋既知陸知白所言在理,又逢年關將近,他自然要體恤百姓。
於是做出肯定的批複。
史曰:上以工匠之役於京者多艱於衣食,命工部月給米贍之,有妻子者一石,無者六鬥,其魘魅、獲罪免死罰輸作者不在是例。凡給糧工匠四千七百十三人,不給者一百四十九人。
意思就是說,用厭魅邪術害人、免了死罪被罰做工的勞改犯,不享受福利。
緊接著。
朱元璋又看到一封奏疏,乃是工部尚書餘文昇所呈。
他措辭小心翼翼,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之前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無奈之下,駙馬想出了提高工錢的法子。
如今,這些工匠累計的工錢已有超過五千貫,請求戶部撥付,但戶部不咋願意……
朱元璋看後,登時有些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