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寶刀!朱棣高興壞了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天窩在教室裏,能有啥意思?
完全可以邊做事邊學習,這才叫學以致用!
早點做事,早些磨煉,學生們定能成長迅速。
好吧,他承認,其實也是因管理封地可用之人不足,順便培養自己的班底……
他還打算給表現出色的逆徒們安排職位,發放工錢呢。
這一番視察過後,陸知白又帶著夏原吉,前往上元縣的縣衙。
那上元知縣名叫張允之,雖已接到皇帝的手諭,知曉要協助廣智侯治理棲霞山一帶。
卻未料到陸知白會親自登門。
於是,在縣衙後堂,以公事的規格接待。
陸知白此來是為探探情況。
雖說老朱下了命令,但縣衙這邊,也可能存在陽奉陰違的狀況。
雙方一番寒暄,交談了好一陣子。
對於陸知白的一些需求,張允之滿口應承。
隻是尚未實際做事,不知究竟會出幾分力。
畢竟上元和江寧兩縣,乃是京師的母縣,就連皇宮都在上元縣境內。
這知縣的差事,可不好幹呐。
陸知白雖體諒他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但真有需要時也絕不會手軟。
畢竟自己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
陸知白向張允之索要,封地範圍內的一些數據。
諸如人口(現今尚無黃冊製度,隻有戶帖)、田地、牲畜,甚至山林麵積之類的信息。
這些皆是治理一地的基本要素。
陸知白的封地,麵積比一個鄉還大。
有戶籍的人口,大約四千人,大多分布在棲霞山周邊。
這座山占了封地麵積的七八成,但山上人口稀少得很。
張允之摸著胡須應了,意味深長地說道:
“不過,侯爺,現今棲霞那邊人來人往,流動人口實在難以統計……”
他倒有幾分想看陸知白本事的意思。
陸知白隻是微微一笑,讓他將所有卷宗備好,派人送到公主府。
今日出行任務便算完成√。
他帶著夏原吉打道迴府。
路上,自然少不了要給寶貝徒弟傳授些知識。
夏原吉聰慧異常,學東西極快。
而且似乎天生對人口、田畝之類的數字頗感興趣。
不愧是先天戶部聖體啊。
陸知白對他寄予厚望,如今帶在身邊,確是有意栽培。
陸知白打算的是,待開年之後,再正式去管理棲霞。
當下辦公地點尚未建成,天氣又極為寒冷,他著實不願常待在那邊。
再者說了,早有規章製度,有裏長什麽的,按部就班也能運轉。
他即便去了,短時間內也難有作為,還是先摸清狀況更為要緊。
要實事求是,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現在這段時間,做些遠程指揮便好。
實際上,因著礦區的開發,再加上那幾十裏水泥路的修築,棲霞周邊已然被帶動起來。
部分有頭腦的百姓,生活已開始變好了。
隻是,這股能量輻射的範圍終歸有限。
若要整個地區都實現良好發展,還需更為精細的統籌規劃……
陸知白打算在放寒假前,將學生們都帶過去瞧上一瞧,隨後布置相關的寒假作業。
都是大學生了,寫一點策論很合理吧?
待到來年開學,天氣不再那般寒冷,眾人便都要成為棲霞的實習生了。
陸知白迴到京城。
叫人把裝在長匣子中的一把寶刀,給朱棣送過去。
四哥對於冷兵器也算是行家裏手,請他評鑒一番。
朱棣收到之後,還有些詫異,不曉得陸知白為何無緣無故的送禮於他。
但打開匣子之後,寒光乍射。
朱棣的一雙眼睛,也是瞬間亮了起來,臉上爆發出喜色。
他取出這把寒光閃爍的寶刀,仔細觀賞,又拿在手中試了試。
重量倒是恰好。
這刀,看起來也不過是明軍的製式裝備,裝飾也簡潔,並沒有鑲嵌什麽寶石。
但朱棣仍是歡喜,很快就讓親兵手持軍刀,他提著新刀猛地砍了上去。
鏗鏘作響。
親兵手中的刀,竟是砰然斷裂。
親兵亦是後退了兩步,滿臉驚訝之色道:“好刀!”
朱棣再看自己的刀,竟然看不出什麽損傷。
朱棣又拿其他刀做試驗。
哪怕是品相極好的百鍛刀,在這新刀砍擊下,也或是有裂紋,或是卷口。
隨後又拿盔甲試驗。
大多數盔甲,都很難防住這樣的寶刀,需要極厚的鋼甲才可以。
朱棣不由得朗聲大笑起來,雙目爍爍生輝道:“駙馬大功,鑄此寶刀!”
他越想越是心潮澎湃,激動難耐,而後竟按捺不住,徑直跑去了公主府。
見到陸知白之後,朱棣便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
“你那刀究竟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居然如此鋒利!”
陸知白知曉他性子急,卻未料到竟這般急。
於是詢問了一番狀況,而後笑道:
“這刀能入四哥的眼,我也就安心了。”
其實他早就讓工匠試驗過了。
聽著眾人的誇讚之詞,陸知白卻沒太多感覺。
他對冷兵器了解不多,又不用,自然沒有切實具體的感受,故而還是得找朱棣這樣的行家試驗一番。
如今連四哥都稱好,他自然是放心了。
朱棣拉著他的手,一副親密無間的模樣,說道:
“你這軍刀當真是極好,我定要為你請功。有此等兵器在手,咱們對上殘元,又能增添幾分勝算。”
陸知白笑著,剛欲謙遜幾句,朱棣又急切地追問道:
“到底是如何製成的?快快說來。”
無奈,陸知白便大致跟他說了說:
“最為關鍵的,乃是冶鐵技術的改進。我讓他們建造了高爐,溫度較以往更高,能夠將礦石中的雜質燒幹淨些,提升含鐵量。
再添加其他金屬,命人多加攪拌,製成均勻混合的合金,以增強鋼鐵的性能。
隨後鐵水倒入刀劍的模具之中,接下來便是常規的處理步驟,稍加鍛打之後再開刃,也就成了……”
朱棣問道:“這法子聽上去倒是頗有道理,不知每日產量幾何?”
說著,他自己又麵露詫異之色,道:
“上個月在棲霞那邊,那裏的作坊似乎尚未開始生產吧?”
陸知白笑道:
“如今的產量,少則一百多,多的話則不好說,得看作坊和人手數量。”
說著,他趕忙又叮囑朱棣:
“四哥,你可莫要在陛下跟前亂說啊!畢竟冶鐵也是需要時間的。”
他就怕朱棣添油加醋,一張口就是大躍進,那往後工部上下豈不是要累得人仰馬翻。
完全可以邊做事邊學習,這才叫學以致用!
早點做事,早些磨煉,學生們定能成長迅速。
好吧,他承認,其實也是因管理封地可用之人不足,順便培養自己的班底……
他還打算給表現出色的逆徒們安排職位,發放工錢呢。
這一番視察過後,陸知白又帶著夏原吉,前往上元縣的縣衙。
那上元知縣名叫張允之,雖已接到皇帝的手諭,知曉要協助廣智侯治理棲霞山一帶。
卻未料到陸知白會親自登門。
於是,在縣衙後堂,以公事的規格接待。
陸知白此來是為探探情況。
雖說老朱下了命令,但縣衙這邊,也可能存在陽奉陰違的狀況。
雙方一番寒暄,交談了好一陣子。
對於陸知白的一些需求,張允之滿口應承。
隻是尚未實際做事,不知究竟會出幾分力。
畢竟上元和江寧兩縣,乃是京師的母縣,就連皇宮都在上元縣境內。
這知縣的差事,可不好幹呐。
陸知白雖體諒他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但真有需要時也絕不會手軟。
畢竟自己初來乍到,兩眼一抹黑。
陸知白向張允之索要,封地範圍內的一些數據。
諸如人口(現今尚無黃冊製度,隻有戶帖)、田地、牲畜,甚至山林麵積之類的信息。
這些皆是治理一地的基本要素。
陸知白的封地,麵積比一個鄉還大。
有戶籍的人口,大約四千人,大多分布在棲霞山周邊。
這座山占了封地麵積的七八成,但山上人口稀少得很。
張允之摸著胡須應了,意味深長地說道:
“不過,侯爺,現今棲霞那邊人來人往,流動人口實在難以統計……”
他倒有幾分想看陸知白本事的意思。
陸知白隻是微微一笑,讓他將所有卷宗備好,派人送到公主府。
今日出行任務便算完成√。
他帶著夏原吉打道迴府。
路上,自然少不了要給寶貝徒弟傳授些知識。
夏原吉聰慧異常,學東西極快。
而且似乎天生對人口、田畝之類的數字頗感興趣。
不愧是先天戶部聖體啊。
陸知白對他寄予厚望,如今帶在身邊,確是有意栽培。
陸知白打算的是,待開年之後,再正式去管理棲霞。
當下辦公地點尚未建成,天氣又極為寒冷,他著實不願常待在那邊。
再者說了,早有規章製度,有裏長什麽的,按部就班也能運轉。
他即便去了,短時間內也難有作為,還是先摸清狀況更為要緊。
要實事求是,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現在這段時間,做些遠程指揮便好。
實際上,因著礦區的開發,再加上那幾十裏水泥路的修築,棲霞周邊已然被帶動起來。
部分有頭腦的百姓,生活已開始變好了。
隻是,這股能量輻射的範圍終歸有限。
若要整個地區都實現良好發展,還需更為精細的統籌規劃……
陸知白打算在放寒假前,將學生們都帶過去瞧上一瞧,隨後布置相關的寒假作業。
都是大學生了,寫一點策論很合理吧?
待到來年開學,天氣不再那般寒冷,眾人便都要成為棲霞的實習生了。
陸知白迴到京城。
叫人把裝在長匣子中的一把寶刀,給朱棣送過去。
四哥對於冷兵器也算是行家裏手,請他評鑒一番。
朱棣收到之後,還有些詫異,不曉得陸知白為何無緣無故的送禮於他。
但打開匣子之後,寒光乍射。
朱棣的一雙眼睛,也是瞬間亮了起來,臉上爆發出喜色。
他取出這把寒光閃爍的寶刀,仔細觀賞,又拿在手中試了試。
重量倒是恰好。
這刀,看起來也不過是明軍的製式裝備,裝飾也簡潔,並沒有鑲嵌什麽寶石。
但朱棣仍是歡喜,很快就讓親兵手持軍刀,他提著新刀猛地砍了上去。
鏗鏘作響。
親兵手中的刀,竟是砰然斷裂。
親兵亦是後退了兩步,滿臉驚訝之色道:“好刀!”
朱棣再看自己的刀,竟然看不出什麽損傷。
朱棣又拿其他刀做試驗。
哪怕是品相極好的百鍛刀,在這新刀砍擊下,也或是有裂紋,或是卷口。
隨後又拿盔甲試驗。
大多數盔甲,都很難防住這樣的寶刀,需要極厚的鋼甲才可以。
朱棣不由得朗聲大笑起來,雙目爍爍生輝道:“駙馬大功,鑄此寶刀!”
他越想越是心潮澎湃,激動難耐,而後竟按捺不住,徑直跑去了公主府。
見到陸知白之後,朱棣便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
“你那刀究竟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居然如此鋒利!”
陸知白知曉他性子急,卻未料到竟這般急。
於是詢問了一番狀況,而後笑道:
“這刀能入四哥的眼,我也就安心了。”
其實他早就讓工匠試驗過了。
聽著眾人的誇讚之詞,陸知白卻沒太多感覺。
他對冷兵器了解不多,又不用,自然沒有切實具體的感受,故而還是得找朱棣這樣的行家試驗一番。
如今連四哥都稱好,他自然是放心了。
朱棣拉著他的手,一副親密無間的模樣,說道:
“你這軍刀當真是極好,我定要為你請功。有此等兵器在手,咱們對上殘元,又能增添幾分勝算。”
陸知白笑著,剛欲謙遜幾句,朱棣又急切地追問道:
“到底是如何製成的?快快說來。”
無奈,陸知白便大致跟他說了說:
“最為關鍵的,乃是冶鐵技術的改進。我讓他們建造了高爐,溫度較以往更高,能夠將礦石中的雜質燒幹淨些,提升含鐵量。
再添加其他金屬,命人多加攪拌,製成均勻混合的合金,以增強鋼鐵的性能。
隨後鐵水倒入刀劍的模具之中,接下來便是常規的處理步驟,稍加鍛打之後再開刃,也就成了……”
朱棣問道:“這法子聽上去倒是頗有道理,不知每日產量幾何?”
說著,他自己又麵露詫異之色,道:
“上個月在棲霞那邊,那裏的作坊似乎尚未開始生產吧?”
陸知白笑道:
“如今的產量,少則一百多,多的話則不好說,得看作坊和人手數量。”
說著,他趕忙又叮囑朱棣:
“四哥,你可莫要在陛下跟前亂說啊!畢竟冶鐵也是需要時間的。”
他就怕朱棣添油加醋,一張口就是大躍進,那往後工部上下豈不是要累得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