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朱標:好妹夫,快幫我勸勸父皇
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 作者:喵帝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平順一臉懵,邊跑邊問道:“爹,咋迴事兒啊?”
蔣父頭也不迴,拉著他跑得跟風似的,壓低聲音說:
“我看見王德祿了,他找咱們準沒好事!”
蔣平順想迴頭,被蔣父拍了一下,嗬斥道:
“別瞅他,裝不知道!”
蔣平順便乖乖應了一聲。
他到研究所以後,雖說大部分時間都在搞研究,可這兒人多,時常需要大家一起討論,人多少也懂了些人情世故。
父子倆一路狂奔,進了宿舍大院,這才停下腳步,喘了口氣。
蔣平順說:“要不是爹提起來,我都把王七叔給忘到九霄雲外了。”
蔣父神色嚴肅,瞅瞅四周,壓低聲音說:
“王德祿之前投靠了一個胡老板,那是胡惟庸的遠房堂兄!
這事兒他自己到處顯擺,現在胡惟庸謀反,親屬都要連坐。你說那胡老板能有好下場?”
蔣平順聽了,眼睛瞪得老大,他可沒想這麽多。
蔣父接著說:
“我聽說,有好多人告發他,胡老板就被抓起來砍了頭,作坊也被充公,好歹能搜出來幾百兩銀子吧……
唉,老王肯定也被攆出來了,沒被牽連就算他運氣好了!”
蔣平順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滿臉震驚,心裏犯嘀咕:
老爹平時沉默寡言的,大家一樣的成天上班,他咋能知道這麽多事兒?
蔣平順想了想,問道:“那王叔找咱們幹啥?”
蔣父說:“大概是想讓咱們幫忙找個活兒,或者是怕被胡老板的事兒牽連。”
蔣平順又問:“那咱們咋辦?”
蔣父歎了口氣:“咱們哪有那能耐?咱還得靠駙馬吃飯呢!”
蔣平順連連點頭。
蔣父看著這傻兒子,語重心長地叮囑:
“駙馬出錢,咱們辦事,他還給咱不少恩惠。在駙馬那兒,咱們可沒啥人情跟麵子。
往後你就算有大出息,也別忘了自己的根兒。不說報答了,可別給駙馬找麻煩……”
蔣平順一個勁兒點頭。
之後,父子倆心照不宣,再沒提王德祿的事兒。
他們都從大槐村搬出來了,王德祿已經是個過客。
可王德祿在公主府附近鬼鬼祟祟,形跡可疑,被護院給逮住了。
護院盤問一番,就把他趕走了。
不久,這事兒報到了陸知白那裏。
陸知白得知了王德祿添油加醋的哭訴,倒是想起一樁事兒。
胡惟庸這案子裏,被砍頭的有不少是富戶。
這或許是老朱斂財的手段,他一直看那些狗大戶不順眼。
而且抄家來錢可快了。
這段時間陸知白一直在養傷,忙著打理自己的產業,還得遙控指揮棲霞那邊的事兒,倒是把查抄胡府這大事給忘了!
第二天。
陸知白進宮,打算探探消息。
其實這事兒跟他沒啥關係,不過湊個熱鬧唄。
關鍵是,這會兒四大案才剛開場,錦衣衛還沒成立呢。
大明的那些官員,還不清楚朱元璋到底能有多兇殘,根本沒見過他的大魔王形態。
換句話說,膽兒肥不怕死的,大有人在。
就說查抄胡府這事兒,他就好奇想知道,有沒有人敢偷老朱的東西吃。
想想就替老丈人覺得肉痛啊。
陸知白先跟朱元璋寒暄了一陣,然後問道:“不知道查抄胡惟庸府邸,進展如何了?”
朱元璋一提這事兒,氣得牙癢癢:
“東西太多了,清點了好幾天,現在都沒完!”
話雖這麽說,可他臉上隱約透著點兒高興。
畢竟查抄的時間越長,說明財物越多。
陸知白笑著說:“兒臣聽說,胡惟庸的一個遠親也被連坐,名下的作坊產業都充公了,大概價值幾百兩銀子。”
朱元璋皺了皺眉,問:“你提這是何意?”
陸知白拱手道:
“兒臣就是擔心,往後會有官吏借著機會打擊異己、搜刮錢財,這不是壞了陛下的名聲嘛!”
朱元璋聽了,沉思片刻,說:“不止這麽簡單吧?”
朱元璋何其精明,陸知白都說到這份上了,他一下子就警覺起來。
抄家雖說有流程,可場麵亂得很,渾水摸魚的機會多了去了。
何況是胡惟庸那麽大的家業。
要是每個人順走一兩銀子,參與的人那麽多,幾百兩銀子眨眼就沒了,朱元璋想想都肉疼!
不過他沉得住氣,朝陸知白點了點頭,道:“咱心裏有數了。”
陸知白剛要告退,朱標竟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陸知白趕忙給皇太子行禮。
朱標對他點了點頭。
然後看向朱元璋,神色焦急,拱手道:
“父皇,兒臣聽說宋濂的次子宋璲、孫子宋慎都牽扯進胡惟庸案中,他也因此被連坐。
現在大理寺和刑部要給他定死罪,宋濂可是兒臣的啟蒙老師啊……”
朱標給宋濂求情的話還沒有說完。
朱元璋就一拍桌子,憤怒地道:
“你還有臉說此事!”
他的聲音充滿了怒火,道:
“他好歹是一代大儒,卻連自己的兒孫都管教不好,牽扯到謀反當中。那可是謀反啊!”
朱元璋把桌子拍得砰砰響,好似雷公發怒。
“雖然他隻是一介文人,並無什麽做事才幹,朕何曾薄待於他?
他已然致仕,卻仍然有入京朝會的資格,每年一朝,恩遇甚厚。
這是何等的恩榮,他就是這樣迴報朕的?!”
陸知白退到一旁,心中暗自叫苦。
他今兒個可真是倒了血黴,竟撞到了槍口上,吃瓜有風險啊。
朱標卻絲毫不畏懼,依舊愁眉苦臉地繼續求情。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他的理由很充分。
宋濂乃是他的啟蒙老師,意義非比尋常,又在儒生中享有崇高聲望。
若是殺了他,恐怕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另外,宋濂年事已高,之前為大明也是盡心竭力。
朱標一邊口若懸河、舌綻蓮花地說著,一邊不斷地給陸知白使眼色,希望他能夠幫襯一下。
陸知白深知,朱元璋對於勳貴武將和文官是兩個態度。
有好幾個勳貴牽扯到胡惟庸案中,卻也能暫時被寬宥,免死罪。
而宋濂被牽扯其中,雖然最後免除了死罪,但那是馬皇後和朱標屢屢勸說的結果。
蔣父頭也不迴,拉著他跑得跟風似的,壓低聲音說:
“我看見王德祿了,他找咱們準沒好事!”
蔣平順想迴頭,被蔣父拍了一下,嗬斥道:
“別瞅他,裝不知道!”
蔣平順便乖乖應了一聲。
他到研究所以後,雖說大部分時間都在搞研究,可這兒人多,時常需要大家一起討論,人多少也懂了些人情世故。
父子倆一路狂奔,進了宿舍大院,這才停下腳步,喘了口氣。
蔣平順說:“要不是爹提起來,我都把王七叔給忘到九霄雲外了。”
蔣父神色嚴肅,瞅瞅四周,壓低聲音說:
“王德祿之前投靠了一個胡老板,那是胡惟庸的遠房堂兄!
這事兒他自己到處顯擺,現在胡惟庸謀反,親屬都要連坐。你說那胡老板能有好下場?”
蔣平順聽了,眼睛瞪得老大,他可沒想這麽多。
蔣父接著說:
“我聽說,有好多人告發他,胡老板就被抓起來砍了頭,作坊也被充公,好歹能搜出來幾百兩銀子吧……
唉,老王肯定也被攆出來了,沒被牽連就算他運氣好了!”
蔣平順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滿臉震驚,心裏犯嘀咕:
老爹平時沉默寡言的,大家一樣的成天上班,他咋能知道這麽多事兒?
蔣平順想了想,問道:“那王叔找咱們幹啥?”
蔣父說:“大概是想讓咱們幫忙找個活兒,或者是怕被胡老板的事兒牽連。”
蔣平順又問:“那咱們咋辦?”
蔣父歎了口氣:“咱們哪有那能耐?咱還得靠駙馬吃飯呢!”
蔣平順連連點頭。
蔣父看著這傻兒子,語重心長地叮囑:
“駙馬出錢,咱們辦事,他還給咱不少恩惠。在駙馬那兒,咱們可沒啥人情跟麵子。
往後你就算有大出息,也別忘了自己的根兒。不說報答了,可別給駙馬找麻煩……”
蔣平順一個勁兒點頭。
之後,父子倆心照不宣,再沒提王德祿的事兒。
他們都從大槐村搬出來了,王德祿已經是個過客。
可王德祿在公主府附近鬼鬼祟祟,形跡可疑,被護院給逮住了。
護院盤問一番,就把他趕走了。
不久,這事兒報到了陸知白那裏。
陸知白得知了王德祿添油加醋的哭訴,倒是想起一樁事兒。
胡惟庸這案子裏,被砍頭的有不少是富戶。
這或許是老朱斂財的手段,他一直看那些狗大戶不順眼。
而且抄家來錢可快了。
這段時間陸知白一直在養傷,忙著打理自己的產業,還得遙控指揮棲霞那邊的事兒,倒是把查抄胡府這大事給忘了!
第二天。
陸知白進宮,打算探探消息。
其實這事兒跟他沒啥關係,不過湊個熱鬧唄。
關鍵是,這會兒四大案才剛開場,錦衣衛還沒成立呢。
大明的那些官員,還不清楚朱元璋到底能有多兇殘,根本沒見過他的大魔王形態。
換句話說,膽兒肥不怕死的,大有人在。
就說查抄胡府這事兒,他就好奇想知道,有沒有人敢偷老朱的東西吃。
想想就替老丈人覺得肉痛啊。
陸知白先跟朱元璋寒暄了一陣,然後問道:“不知道查抄胡惟庸府邸,進展如何了?”
朱元璋一提這事兒,氣得牙癢癢:
“東西太多了,清點了好幾天,現在都沒完!”
話雖這麽說,可他臉上隱約透著點兒高興。
畢竟查抄的時間越長,說明財物越多。
陸知白笑著說:“兒臣聽說,胡惟庸的一個遠親也被連坐,名下的作坊產業都充公了,大概價值幾百兩銀子。”
朱元璋皺了皺眉,問:“你提這是何意?”
陸知白拱手道:
“兒臣就是擔心,往後會有官吏借著機會打擊異己、搜刮錢財,這不是壞了陛下的名聲嘛!”
朱元璋聽了,沉思片刻,說:“不止這麽簡單吧?”
朱元璋何其精明,陸知白都說到這份上了,他一下子就警覺起來。
抄家雖說有流程,可場麵亂得很,渾水摸魚的機會多了去了。
何況是胡惟庸那麽大的家業。
要是每個人順走一兩銀子,參與的人那麽多,幾百兩銀子眨眼就沒了,朱元璋想想都肉疼!
不過他沉得住氣,朝陸知白點了點頭,道:“咱心裏有數了。”
陸知白剛要告退,朱標竟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陸知白趕忙給皇太子行禮。
朱標對他點了點頭。
然後看向朱元璋,神色焦急,拱手道:
“父皇,兒臣聽說宋濂的次子宋璲、孫子宋慎都牽扯進胡惟庸案中,他也因此被連坐。
現在大理寺和刑部要給他定死罪,宋濂可是兒臣的啟蒙老師啊……”
朱標給宋濂求情的話還沒有說完。
朱元璋就一拍桌子,憤怒地道:
“你還有臉說此事!”
他的聲音充滿了怒火,道:
“他好歹是一代大儒,卻連自己的兒孫都管教不好,牽扯到謀反當中。那可是謀反啊!”
朱元璋把桌子拍得砰砰響,好似雷公發怒。
“雖然他隻是一介文人,並無什麽做事才幹,朕何曾薄待於他?
他已然致仕,卻仍然有入京朝會的資格,每年一朝,恩遇甚厚。
這是何等的恩榮,他就是這樣迴報朕的?!”
陸知白退到一旁,心中暗自叫苦。
他今兒個可真是倒了血黴,竟撞到了槍口上,吃瓜有風險啊。
朱標卻絲毫不畏懼,依舊愁眉苦臉地繼續求情。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他的理由很充分。
宋濂乃是他的啟蒙老師,意義非比尋常,又在儒生中享有崇高聲望。
若是殺了他,恐怕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另外,宋濂年事已高,之前為大明也是盡心竭力。
朱標一邊口若懸河、舌綻蓮花地說著,一邊不斷地給陸知白使眼色,希望他能夠幫襯一下。
陸知白深知,朱元璋對於勳貴武將和文官是兩個態度。
有好幾個勳貴牽扯到胡惟庸案中,卻也能暫時被寬宥,免死罪。
而宋濂被牽扯其中,雖然最後免除了死罪,但那是馬皇後和朱標屢屢勸說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