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下了一整晚大雨的京都,已然放晴。
已恢複不少的呂周,一大早就過來辭行。
陳長安沒有多留,掏出一張百兩銀票,不顧他的阻攔遞給他,直言一事歸一事,再囑咐道要是真遇上了夜照司的不必強撐,便讓他去了。
呂周下了樓,孫福娘已在店中,沒有說什麽,隻點點了頭,抬步離開。
孫福娘看著臉色慘白的中年道士慢步而走,眸光一動,嘴巴嚅動了下,到底沒說出什麽體己的話來,隻將柔軟的目光落在他身後,一直送到門口。
局外人陳長安站在樓上,搖頭歎息了下,沒去多說什麽。
用過早膳後,體內氣機已恢複巔峰。
昨夜一戰,陳長安曾盤點其中得失。
李道昌遺留的劍氣全部耗盡,暴露當歸一劍,無疑是失去了一大底牌,但也不是好處全無。至少當歸,如今已切切實實觸摸到了劍意門檻,隻要再往前走出一步,便可登堂入室,由意入道,再去想當初心心念念的一劍橫貫三千裏,也略微有了那麽點可能。
最緊要的是,他從那具破碎掉的符甲上,窺到了符篆的些許奧意,這才是最大的意外之喜。
陳長安喝完米粥,又在屋內小坐了會,少去大紅衣的每日神出鬼沒的一劍,難得放鬆下來。
也沒去練劍修行,陳長安閑坐屋中,手指敲打桌麵,一時頗有些無事可做。
好似今日是宋青瓷外出的日子了,可惜,並不知她是去哪。
在離州驛館,陳長安指望著大紅衣的庇佑,就沒有去問。
他那時嘴上說著沒忘記跟宋青瓷說過的話,但並不打算過去。他這種好不容易活下來的人,確實惜命的很,宋青瓷這種大麻煩,當初沈苑時,楚沐風為了她擺下的陣仗,他可是一點都沒忘記。
可昨日見過那襲紅妝陰物之後,神魂某處裂開,他心中便是有了明悟。如他這種人,再怎麽委曲求全,小心謹慎,也是活不長久的。劍斬五品後,滿頭白發,如今更是一副早夭之相,自知時日無多,活著,便需得快意些。
隻是,他如今再打算去找宋青瓷,看一看這隻活得並不開心的木偶,卻發覺,已無處可問了。
陳長安想了想,世間之事,果然大多都是求不得的。
起身提劍,陳長安打開房門,此時樓下已有了人聲,說的都是近些時日京都裏的大事。
最多的還是繞到三十五州乾榜入京,那條春簪河上的風流韻事上去。哪州的甲子登了花船,哪州的一連三天不走,夾雜著玉人吹簫、後庭賞花的葷腥段子,說得唾沫橫飛,津津樂道。
小小的客棧,這些話,自然是說給掌櫃的聽的。
福來客棧的掌櫃,雖說徐娘半老,但那張臉越看越有韻味,再說這種虎狼年紀的女人最是知曉如何取悅伺候人,兔吮臀動的風情,絕非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小丫頭所能媲美得了的。
這些人,多少是起了將她壓在身子下的心思,因而盡挑些葷腥的說,指不得這位掌櫃被說動了春情,就能得償所願了呢。
孫福娘坐在櫃台後,眉眼低垂,明明已為過人婦,識得春情,可此刻聽著那些話,卻還是耳尖微紅。
樓上人陳長安聽了點,佩劍而下,一身氣機顯露。
方才還在信口開河的酒客,眼見著他下來,不由得漸漸止住聲音。
來這座客棧的,在京都不過是小有身家,勉強知曉些京都逸事,大多九假一真,說出來就是圖個樂子,或許藏著些撩撥人的小心思,但都極有分寸。
這些人,眼力自然極好,一眼就能瞧出陳長安的不凡來,那張臉當然是平生僅見,可讓他們小心翼翼的,是白發公子佩劍行走的氣焰,那是非豪門大族,絕對蘊養不出來的堂皇貴氣,每走出一步,都聲威煊赫,好似踩在了他們的心尖之上,讓人膽顫心驚。
哪裏還敢胡亂言語。
陳長安不理眾人,直走到耳尖微紅的孫福娘跟前,摸出銀票結賬。
臨走前,他說了句,聲音不輕不重,卻是能讓所有人都聽得見,“呂兄方才說了,這家客棧有什麽麻煩的話,可以找他。要是實在不行的話,也可以找我。”
孫福娘抬起眉眼,看向陳長安,星眸裏猛然綻出一抹光彩。
那個人,終於肯說出這種話來了?
她眼眶微紅,一時間,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陳長安不再多言,轉身離開。
等到陳長安走後,客棧內才略略恢複了點聲音,卻再無一人敢繼續方才的話題,更不敢去撩撥孫福娘,有著陳長安的那席話,所有人都隻得將那些小心思盡數熄滅。
陳長安佩劍行走,第一次真正走在這座繁華雄城內,少去許多雜念,停停看看,炊煙叫賣,琳琅滿目,滿是煙火人間的氣息。
走了一路,已是晌午,陳長安隨意買了點吃食,京都的物價比宛平府要高出太多,兩個饅頭都要五文錢,果然居不大易。
饅頭吃去一個,陳長安停下腳步,轉身迴看,一身紅裙佩刀的李漁正不緊不慢地跟著身後,見他麵無表情地看過來,這位武周權勢最盛的公主殿下,笑靨如花,並不上前,隻是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轉身離開。
陳長安對李漁的動作摸不著頭腦,也懶得理會,這種大麻煩,還是少沾染點為妙。
以色娛人,多半落不得什麽好下場。
他可不覺著這位公主殿下,是對自己動了真心。畢竟他這種草芥螻蟻,除去這張皮囊表相外,可是什麽都沒有。至於唯一能拿出手的甲子,還是當初宋青瓷和夏妙嫣從大紅衣手上買的,當不得真。
陳長安搖了搖頭,啃著手裏的饅頭,繼續往前。
轉了個街角,走出幾步,一輛四匹駿馬拉動的馬車,緩緩走到身邊。
陳長安的心,忽然跳亂了一下。
他握住手中半個饅頭,慢慢朝馬車看去。
裝飾豪奢的馬車上,青冬冷臉坐在前頭。
兩扇雕花木門內一道清幽幽的聲音緩緩響起來,“我呀,以前聽說過一句話,山不見我,我去看山,水不逢我,我去遇水。”
她說著,輕聲道:“你不見我,我便來見你了。陳甲子。”
已恢複不少的呂周,一大早就過來辭行。
陳長安沒有多留,掏出一張百兩銀票,不顧他的阻攔遞給他,直言一事歸一事,再囑咐道要是真遇上了夜照司的不必強撐,便讓他去了。
呂周下了樓,孫福娘已在店中,沒有說什麽,隻點點了頭,抬步離開。
孫福娘看著臉色慘白的中年道士慢步而走,眸光一動,嘴巴嚅動了下,到底沒說出什麽體己的話來,隻將柔軟的目光落在他身後,一直送到門口。
局外人陳長安站在樓上,搖頭歎息了下,沒去多說什麽。
用過早膳後,體內氣機已恢複巔峰。
昨夜一戰,陳長安曾盤點其中得失。
李道昌遺留的劍氣全部耗盡,暴露當歸一劍,無疑是失去了一大底牌,但也不是好處全無。至少當歸,如今已切切實實觸摸到了劍意門檻,隻要再往前走出一步,便可登堂入室,由意入道,再去想當初心心念念的一劍橫貫三千裏,也略微有了那麽點可能。
最緊要的是,他從那具破碎掉的符甲上,窺到了符篆的些許奧意,這才是最大的意外之喜。
陳長安喝完米粥,又在屋內小坐了會,少去大紅衣的每日神出鬼沒的一劍,難得放鬆下來。
也沒去練劍修行,陳長安閑坐屋中,手指敲打桌麵,一時頗有些無事可做。
好似今日是宋青瓷外出的日子了,可惜,並不知她是去哪。
在離州驛館,陳長安指望著大紅衣的庇佑,就沒有去問。
他那時嘴上說著沒忘記跟宋青瓷說過的話,但並不打算過去。他這種好不容易活下來的人,確實惜命的很,宋青瓷這種大麻煩,當初沈苑時,楚沐風為了她擺下的陣仗,他可是一點都沒忘記。
可昨日見過那襲紅妝陰物之後,神魂某處裂開,他心中便是有了明悟。如他這種人,再怎麽委曲求全,小心謹慎,也是活不長久的。劍斬五品後,滿頭白發,如今更是一副早夭之相,自知時日無多,活著,便需得快意些。
隻是,他如今再打算去找宋青瓷,看一看這隻活得並不開心的木偶,卻發覺,已無處可問了。
陳長安想了想,世間之事,果然大多都是求不得的。
起身提劍,陳長安打開房門,此時樓下已有了人聲,說的都是近些時日京都裏的大事。
最多的還是繞到三十五州乾榜入京,那條春簪河上的風流韻事上去。哪州的甲子登了花船,哪州的一連三天不走,夾雜著玉人吹簫、後庭賞花的葷腥段子,說得唾沫橫飛,津津樂道。
小小的客棧,這些話,自然是說給掌櫃的聽的。
福來客棧的掌櫃,雖說徐娘半老,但那張臉越看越有韻味,再說這種虎狼年紀的女人最是知曉如何取悅伺候人,兔吮臀動的風情,絕非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小丫頭所能媲美得了的。
這些人,多少是起了將她壓在身子下的心思,因而盡挑些葷腥的說,指不得這位掌櫃被說動了春情,就能得償所願了呢。
孫福娘坐在櫃台後,眉眼低垂,明明已為過人婦,識得春情,可此刻聽著那些話,卻還是耳尖微紅。
樓上人陳長安聽了點,佩劍而下,一身氣機顯露。
方才還在信口開河的酒客,眼見著他下來,不由得漸漸止住聲音。
來這座客棧的,在京都不過是小有身家,勉強知曉些京都逸事,大多九假一真,說出來就是圖個樂子,或許藏著些撩撥人的小心思,但都極有分寸。
這些人,眼力自然極好,一眼就能瞧出陳長安的不凡來,那張臉當然是平生僅見,可讓他們小心翼翼的,是白發公子佩劍行走的氣焰,那是非豪門大族,絕對蘊養不出來的堂皇貴氣,每走出一步,都聲威煊赫,好似踩在了他們的心尖之上,讓人膽顫心驚。
哪裏還敢胡亂言語。
陳長安不理眾人,直走到耳尖微紅的孫福娘跟前,摸出銀票結賬。
臨走前,他說了句,聲音不輕不重,卻是能讓所有人都聽得見,“呂兄方才說了,這家客棧有什麽麻煩的話,可以找他。要是實在不行的話,也可以找我。”
孫福娘抬起眉眼,看向陳長安,星眸裏猛然綻出一抹光彩。
那個人,終於肯說出這種話來了?
她眼眶微紅,一時間,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陳長安不再多言,轉身離開。
等到陳長安走後,客棧內才略略恢複了點聲音,卻再無一人敢繼續方才的話題,更不敢去撩撥孫福娘,有著陳長安的那席話,所有人都隻得將那些小心思盡數熄滅。
陳長安佩劍行走,第一次真正走在這座繁華雄城內,少去許多雜念,停停看看,炊煙叫賣,琳琅滿目,滿是煙火人間的氣息。
走了一路,已是晌午,陳長安隨意買了點吃食,京都的物價比宛平府要高出太多,兩個饅頭都要五文錢,果然居不大易。
饅頭吃去一個,陳長安停下腳步,轉身迴看,一身紅裙佩刀的李漁正不緊不慢地跟著身後,見他麵無表情地看過來,這位武周權勢最盛的公主殿下,笑靨如花,並不上前,隻是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轉身離開。
陳長安對李漁的動作摸不著頭腦,也懶得理會,這種大麻煩,還是少沾染點為妙。
以色娛人,多半落不得什麽好下場。
他可不覺著這位公主殿下,是對自己動了真心。畢竟他這種草芥螻蟻,除去這張皮囊表相外,可是什麽都沒有。至於唯一能拿出手的甲子,還是當初宋青瓷和夏妙嫣從大紅衣手上買的,當不得真。
陳長安搖了搖頭,啃著手裏的饅頭,繼續往前。
轉了個街角,走出幾步,一輛四匹駿馬拉動的馬車,緩緩走到身邊。
陳長安的心,忽然跳亂了一下。
他握住手中半個饅頭,慢慢朝馬車看去。
裝飾豪奢的馬車上,青冬冷臉坐在前頭。
兩扇雕花木門內一道清幽幽的聲音緩緩響起來,“我呀,以前聽說過一句話,山不見我,我去看山,水不逢我,我去遇水。”
她說著,輕聲道:“你不見我,我便來見你了。陳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