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什麽都沒說,也沒找李青梧詢問情況,而是直奔書房,又寫了一封摺子。
剛要放下筆,就聽見了敲門聲。
「進。」
李青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她躊躇著,臉色有些白,似乎不知該不該進來。
秋澈抬頭看了她一眼:「何事?」
李青梧捏著帕子,垂首低聲道:「今日朝會之事……」
「你也聽說了?」秋澈卻反應平平,淡淡道,「不必擔心,他們自己心虛,也不敢死咬著此事不鬆口。」
「我會向陛下說明情況,不過民間或許會因為此事有些議論聲,你不必放在心上。」
李青梧說:「我知道。」
又愣愣地看了她一會兒,說:「你不問問別的嗎?」
秋澈抬了抬眼皮:「你指什麽?」
李青梧舔了舔唇,聲音又低下去:「就……關於我、我母親的過去。」
秋澈笑了:「你母親的過去關我什麽事?」
李青梧忙道:「不,我的意思是……」
秋澈正色道:「如果你願意說,我自然也可以聽。但你不願意說,隻要此事並不會影響到我,那我就不會追問。」
她拿著奏摺走出去,和李青梧擦肩而過時微微一停,歪了歪頭,補充道:「就像前幾天那樣——別想太多。」
那時李青梧也沒說下去,但秋澈也沒有問。
她又晃了晃手裏的摺子,道:「我還有事,迴來再聊。」
「……好。」
李青梧站在原地,聽見書房的門被重新關上,良久,才從愣忡中迴過神。
她緩緩垂眼,看向手中繡著蓮花的那張帕子,眸底滲出幾分苦澀。
這是第一次有人告訴她,不用想太多,一切隻看你願意。
沒有責備她的隱瞞,也沒有因此發怒。
甚至情緒穩定地告訴她,我會解決,不必擔心。
李青梧在這一剎那聽到了自己久違的心跳聲。
與曾經見秋澈的第一麵,那震耳欲聾的心動,又重合了起來。
秋澈本想將摺子帶入宮中,但馬車走到一半,又撞上了傳旨太監的轎子。
李式竟然不僅沒因為此事貶她以平群臣之怒,反而升了她的職。
從五品侍讀,升為從四品大理寺少卿。
又是越階晉升。
秋澈一瞬間思緒萬千,臨走前給傳旨的福子塞了兩塊銀子……嗯,銀子是從公主手裏拿的。
福子便告訴她,今日下朝之後,皇後去過一趟景陽宮。
他隻提了這一句,秋澈便立刻明白了,她能升職,有皇後一大半的功勞。
大概是為了感念秋澈沒有暴露出她和金吾衛統領的私情,也大概是為了威懾,她給皇帝吹了耳旁風——讓秋澈升職,好處可多著。
比如吳相雖然沒法打壓,但可以提高秋澈的地位,藉此暗示皇帝其實是信了秋澈的結案結果的,要吳相最好小心點,夾著尾巴做人。
又比如,升了秋澈的職,讓她由侍讀調職到大理寺,不在皇帝跟前做事,看似升遷,又有些貶謫的意思。
大臣們哪怕覺得再離譜,也沒辦法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昏聵。
要罵也是罵秋澈,給皇帝灌了迷魂湯,讓皇帝這麽寵信她。
當然,這對皇後本身也是有好處的——
既可以賣秋澈一個人情,告訴她,你升職是我的功勞。也是在暗示她,最好閉緊嘴巴,不要把私通的事傳出去。
秋澈已經被調離宮中,到時候,是皇後的耳邊風吹得快,還是她這個從四品小官的彈劾來的快,那可說不準了。
可她看似是在幫秋澈,實則秋澈自己看得分明——在這輿論正風尖浪口時,她升職,反而會讓自己處於更加危險的位置。
從古至今,就沒有哪個像她這樣,十八歲中了狀元,不到半年,就由從七品升到了從四品的。
她幾乎能想像到那些看她不順眼的大臣們,私底下都會如何咬牙切齒。
——這次升職,可謂是皆大歡喜。
除了吳相等人。
秋澈暗中嘆氣,知道培養自己的勢力已經迫在眉睫了。
這還隻是第一次交鋒,往後這樣的局麵,還會有很多次。
她上了馬車,讓玉硯趕車掉頭迴了公主府。
不遠處的巷子口,一道黑色的身影短暫地佇立了片刻,很快消失了。
楊裘來信詢問情況——他身為從七品小官,是沒法上朝議事的,並不知曉今天都發生了什麽。
秋澈便簡單地迴信交代了一下事情經過。又在書房坐了片刻,整理好了二次草案的撰寫手稿。
待她再迴神時,天又已經黑了。
依然是李青梧敲門,這次端來的是蓮藕排骨湯。
秋澈說:「多謝,放著吧,我待會兒喝。」
李青梧卻說:「你上次也是這麽說的。」
秋澈眨了下眼,抬頭:「可我上次也喝了。」
李青梧平靜道:「喝的冷的,然後第二天還鬧肚子了。」
秋澈:「……」
她沒想到李青梧原來對此早就心知肚明,無言以對,隻好先把湯端過來,一口口喝了。
「公主府的廚子手藝倒是比秋府好多了,」她沒話找話般笑道,「就是感覺鹽放少了,但很好吃。」
李青梧「嗯」了一聲:「我會讓廚子改進一下的。」
剛要放下筆,就聽見了敲門聲。
「進。」
李青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她躊躇著,臉色有些白,似乎不知該不該進來。
秋澈抬頭看了她一眼:「何事?」
李青梧捏著帕子,垂首低聲道:「今日朝會之事……」
「你也聽說了?」秋澈卻反應平平,淡淡道,「不必擔心,他們自己心虛,也不敢死咬著此事不鬆口。」
「我會向陛下說明情況,不過民間或許會因為此事有些議論聲,你不必放在心上。」
李青梧說:「我知道。」
又愣愣地看了她一會兒,說:「你不問問別的嗎?」
秋澈抬了抬眼皮:「你指什麽?」
李青梧舔了舔唇,聲音又低下去:「就……關於我、我母親的過去。」
秋澈笑了:「你母親的過去關我什麽事?」
李青梧忙道:「不,我的意思是……」
秋澈正色道:「如果你願意說,我自然也可以聽。但你不願意說,隻要此事並不會影響到我,那我就不會追問。」
她拿著奏摺走出去,和李青梧擦肩而過時微微一停,歪了歪頭,補充道:「就像前幾天那樣——別想太多。」
那時李青梧也沒說下去,但秋澈也沒有問。
她又晃了晃手裏的摺子,道:「我還有事,迴來再聊。」
「……好。」
李青梧站在原地,聽見書房的門被重新關上,良久,才從愣忡中迴過神。
她緩緩垂眼,看向手中繡著蓮花的那張帕子,眸底滲出幾分苦澀。
這是第一次有人告訴她,不用想太多,一切隻看你願意。
沒有責備她的隱瞞,也沒有因此發怒。
甚至情緒穩定地告訴她,我會解決,不必擔心。
李青梧在這一剎那聽到了自己久違的心跳聲。
與曾經見秋澈的第一麵,那震耳欲聾的心動,又重合了起來。
秋澈本想將摺子帶入宮中,但馬車走到一半,又撞上了傳旨太監的轎子。
李式竟然不僅沒因為此事貶她以平群臣之怒,反而升了她的職。
從五品侍讀,升為從四品大理寺少卿。
又是越階晉升。
秋澈一瞬間思緒萬千,臨走前給傳旨的福子塞了兩塊銀子……嗯,銀子是從公主手裏拿的。
福子便告訴她,今日下朝之後,皇後去過一趟景陽宮。
他隻提了這一句,秋澈便立刻明白了,她能升職,有皇後一大半的功勞。
大概是為了感念秋澈沒有暴露出她和金吾衛統領的私情,也大概是為了威懾,她給皇帝吹了耳旁風——讓秋澈升職,好處可多著。
比如吳相雖然沒法打壓,但可以提高秋澈的地位,藉此暗示皇帝其實是信了秋澈的結案結果的,要吳相最好小心點,夾著尾巴做人。
又比如,升了秋澈的職,讓她由侍讀調職到大理寺,不在皇帝跟前做事,看似升遷,又有些貶謫的意思。
大臣們哪怕覺得再離譜,也沒辦法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昏聵。
要罵也是罵秋澈,給皇帝灌了迷魂湯,讓皇帝這麽寵信她。
當然,這對皇後本身也是有好處的——
既可以賣秋澈一個人情,告訴她,你升職是我的功勞。也是在暗示她,最好閉緊嘴巴,不要把私通的事傳出去。
秋澈已經被調離宮中,到時候,是皇後的耳邊風吹得快,還是她這個從四品小官的彈劾來的快,那可說不準了。
可她看似是在幫秋澈,實則秋澈自己看得分明——在這輿論正風尖浪口時,她升職,反而會讓自己處於更加危險的位置。
從古至今,就沒有哪個像她這樣,十八歲中了狀元,不到半年,就由從七品升到了從四品的。
她幾乎能想像到那些看她不順眼的大臣們,私底下都會如何咬牙切齒。
——這次升職,可謂是皆大歡喜。
除了吳相等人。
秋澈暗中嘆氣,知道培養自己的勢力已經迫在眉睫了。
這還隻是第一次交鋒,往後這樣的局麵,還會有很多次。
她上了馬車,讓玉硯趕車掉頭迴了公主府。
不遠處的巷子口,一道黑色的身影短暫地佇立了片刻,很快消失了。
楊裘來信詢問情況——他身為從七品小官,是沒法上朝議事的,並不知曉今天都發生了什麽。
秋澈便簡單地迴信交代了一下事情經過。又在書房坐了片刻,整理好了二次草案的撰寫手稿。
待她再迴神時,天又已經黑了。
依然是李青梧敲門,這次端來的是蓮藕排骨湯。
秋澈說:「多謝,放著吧,我待會兒喝。」
李青梧卻說:「你上次也是這麽說的。」
秋澈眨了下眼,抬頭:「可我上次也喝了。」
李青梧平靜道:「喝的冷的,然後第二天還鬧肚子了。」
秋澈:「……」
她沒想到李青梧原來對此早就心知肚明,無言以對,隻好先把湯端過來,一口口喝了。
「公主府的廚子手藝倒是比秋府好多了,」她沒話找話般笑道,「就是感覺鹽放少了,但很好吃。」
李青梧「嗯」了一聲:「我會讓廚子改進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