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台搖搖頭:「秋城主真是太暴力了。迴?你忘了,那都是你的地盤了,我要迴也隻能迴紅袖招。」
「何況畢竟事關於我的清白,」瑤台眨眨眼,「我留下來旁聽一會兒,想知道是誰害的我,不過分吧?」
秋澈掃了她一眼:「我勸你最好先別動吳相。即便我們都知道是他搞的鬼,但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也很難拿他怎樣。」
瑤台靠坐在窗台邊,懶洋洋地眯眼,把玩著手上的手環:「知道啦知道啦,秋城主行事謹慎,我一定不給你添亂——誒,話說,你就沒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嗎?」
秋澈頓了頓。
其實她也有這個感覺,隻是若有若無,沒法形容出來。
瑤台笑道:「對吧……這一切的推測,是不是都有點太順了?」
……
不出所料,第二日秋澈親自帶錦衣衛去搜查證據,又查驗了一番瑩雨的屍體,除了得知她是被人毒死後拋屍池塘的以外,沒有得到其他的線索。
收尾的人處理得很幹淨。
又過幾日,秋澈將案情整理成卷,上報給了皇帝。
但很可惜,她的猜測打動了一心削弱相權的皇帝,卻沒能打動一眾已經將她這個新起之秀視為眼中釘的老大臣。
這一天的早朝又是群情激奮唾沫橫飛,不管是明麵上屬於吳相一黨的,或者是暗地裏屬於吳相一黨的,通通都仿佛私底下約好了一般。
從「此案交給侍讀來辦本就不合禮數」到「空口無憑就想汙衊丞相清白,豎子小兒實在狂妄」……
總之,說來說去,都是在表達丞相的陳年舊案即便做得不厚道,也是他的家事,絕對扯不到通敵叛國身上去。
站在中間的秋澈幾乎要被口水淹沒。
連吳相也若有若無地反駁了她幾句,言下之意就是,她年輕不懂事,隻會憑想像行事。
他認下殺兒子妾室滅口的罪行,可以自請削去幾月俸祿,但卻絕不肯背這通敵叛國的罪名。
皇帝聽了,臉色自然不怎麽好——說秋澈不懂事,那認同了秋澈意見的他,豈不是更不懂事?
不過吳相大概也已經放棄了給皇帝表忠心這件事,並不在意。
而不管旁人如何譴責懷疑,秋澈都始終長身玉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如山。
直到有人突兀地站出來,說出一句:「陛下,恕臣直言,此案蹊蹺太過蹊蹺,秋大人並無證據,卻如此著急結案——恐怕另有內情。」
「不錯,」又有大臣站出來進言道,「臣等知道您賞識秋大人,可秋大人畢竟年輕,如此草率結案恐不能服眾。」
「臣附議。」
「臣附議!」
就在一片此起彼伏的附議聲中,一名言官站了出來,道:「陛下,臣有一言,乃民間傳聞,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式頭疼道:「說。」
「聽聞長公主殿下的親生母親,乃是南夷細作。」
那言官一語驚四座,接著慷鏘有力地質問道,「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李式皺了皺眉,像是迴想了片刻,才慢半拍地點點頭:「……確有此事。」
秋澈霍然抬頭。
她隻知道李青梧的母親死在冷宮,卻不知道,原來是以這樣的理由進去的?
她腦海中閃過前幾日,李青梧欲言又止時的模樣。
她和南夷毫無關係——意思是,她的母親才是和南夷有關係的那個?
朝野之上頓時一片譁然,那言官更是趾高氣昂,得意洋洋地瞥了秋澈一眼,繼而道:「既然如此,依下官看,那所謂的迷迭香,還不知是不是長公主殿下親自下的手,又謀害了那可憐的宮女。」
「誰不知道駙馬為了治好公主的足傷,廣而告之要尋那什麽藤首草,說不定就正好得了幾份迷迭香——況且,駙馬與公主如此恩愛,為了遮掩公主犯下的錯著急結案,也是說得過去的。」
此話一出,李式也不由緊緊皺起了眉,一時無話。
秋澈似笑非笑地迴道:「大人說下官著急,不知是哪隻眼睛看出來的?依下官看,您才是那個最著急的吧。」
「陛下既然知道此事,必然心中自有思量,陛下都沒說話,大人怎麽就急著給在下定罪了呢?」
李式也立刻迴神,意識到此時並不是質問秋澈的好時候,於是深深看了她一眼,也道:「不錯,朕早已知道此時,但樂和為人,朕還是很清楚的。因此才沒有想到這一層。」
那言官抖了抖鬍子,還要再說,又被秋澈上前一步,迅速用話堵了迴去:「您說在下沒有證據,可您指證長公主殿下謀害性命,似乎也沒有證據吧?」
「我是讓人尋那藤首草了不錯,但這可是陛下親自準許的,究竟有沒有找到,是不是多找了些迷迭香迴來,陛下可比你清楚得多。」
她輕飄飄道:「汙衊皇族公主,是要砍頭的大罪……我勸大人,三思而後行。」
言官對她怒目而視。
但又見皇帝閉著眼,一副十分疲憊已經不想再聽下去的模樣,最終還是憤憤閉了嘴。
一場朝會,君臣雙方不歡而散。
秋澈與吳相第一次正麵交鋒,雙方誰都沒落著好。
吳相無法定罪,隻是因為自家那樁醜聞,被削去了幾個月的俸祿。
而秋澈迴公主府的一路上,聽到的幾乎都是關於「吳相殺兒子妾室滅口」,和「長公主母親是南夷細作」的傳聞。
「何況畢竟事關於我的清白,」瑤台眨眨眼,「我留下來旁聽一會兒,想知道是誰害的我,不過分吧?」
秋澈掃了她一眼:「我勸你最好先別動吳相。即便我們都知道是他搞的鬼,但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也很難拿他怎樣。」
瑤台靠坐在窗台邊,懶洋洋地眯眼,把玩著手上的手環:「知道啦知道啦,秋城主行事謹慎,我一定不給你添亂——誒,話說,你就沒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嗎?」
秋澈頓了頓。
其實她也有這個感覺,隻是若有若無,沒法形容出來。
瑤台笑道:「對吧……這一切的推測,是不是都有點太順了?」
……
不出所料,第二日秋澈親自帶錦衣衛去搜查證據,又查驗了一番瑩雨的屍體,除了得知她是被人毒死後拋屍池塘的以外,沒有得到其他的線索。
收尾的人處理得很幹淨。
又過幾日,秋澈將案情整理成卷,上報給了皇帝。
但很可惜,她的猜測打動了一心削弱相權的皇帝,卻沒能打動一眾已經將她這個新起之秀視為眼中釘的老大臣。
這一天的早朝又是群情激奮唾沫橫飛,不管是明麵上屬於吳相一黨的,或者是暗地裏屬於吳相一黨的,通通都仿佛私底下約好了一般。
從「此案交給侍讀來辦本就不合禮數」到「空口無憑就想汙衊丞相清白,豎子小兒實在狂妄」……
總之,說來說去,都是在表達丞相的陳年舊案即便做得不厚道,也是他的家事,絕對扯不到通敵叛國身上去。
站在中間的秋澈幾乎要被口水淹沒。
連吳相也若有若無地反駁了她幾句,言下之意就是,她年輕不懂事,隻會憑想像行事。
他認下殺兒子妾室滅口的罪行,可以自請削去幾月俸祿,但卻絕不肯背這通敵叛國的罪名。
皇帝聽了,臉色自然不怎麽好——說秋澈不懂事,那認同了秋澈意見的他,豈不是更不懂事?
不過吳相大概也已經放棄了給皇帝表忠心這件事,並不在意。
而不管旁人如何譴責懷疑,秋澈都始終長身玉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如山。
直到有人突兀地站出來,說出一句:「陛下,恕臣直言,此案蹊蹺太過蹊蹺,秋大人並無證據,卻如此著急結案——恐怕另有內情。」
「不錯,」又有大臣站出來進言道,「臣等知道您賞識秋大人,可秋大人畢竟年輕,如此草率結案恐不能服眾。」
「臣附議。」
「臣附議!」
就在一片此起彼伏的附議聲中,一名言官站了出來,道:「陛下,臣有一言,乃民間傳聞,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式頭疼道:「說。」
「聽聞長公主殿下的親生母親,乃是南夷細作。」
那言官一語驚四座,接著慷鏘有力地質問道,「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李式皺了皺眉,像是迴想了片刻,才慢半拍地點點頭:「……確有此事。」
秋澈霍然抬頭。
她隻知道李青梧的母親死在冷宮,卻不知道,原來是以這樣的理由進去的?
她腦海中閃過前幾日,李青梧欲言又止時的模樣。
她和南夷毫無關係——意思是,她的母親才是和南夷有關係的那個?
朝野之上頓時一片譁然,那言官更是趾高氣昂,得意洋洋地瞥了秋澈一眼,繼而道:「既然如此,依下官看,那所謂的迷迭香,還不知是不是長公主殿下親自下的手,又謀害了那可憐的宮女。」
「誰不知道駙馬為了治好公主的足傷,廣而告之要尋那什麽藤首草,說不定就正好得了幾份迷迭香——況且,駙馬與公主如此恩愛,為了遮掩公主犯下的錯著急結案,也是說得過去的。」
此話一出,李式也不由緊緊皺起了眉,一時無話。
秋澈似笑非笑地迴道:「大人說下官著急,不知是哪隻眼睛看出來的?依下官看,您才是那個最著急的吧。」
「陛下既然知道此事,必然心中自有思量,陛下都沒說話,大人怎麽就急著給在下定罪了呢?」
李式也立刻迴神,意識到此時並不是質問秋澈的好時候,於是深深看了她一眼,也道:「不錯,朕早已知道此時,但樂和為人,朕還是很清楚的。因此才沒有想到這一層。」
那言官抖了抖鬍子,還要再說,又被秋澈上前一步,迅速用話堵了迴去:「您說在下沒有證據,可您指證長公主殿下謀害性命,似乎也沒有證據吧?」
「我是讓人尋那藤首草了不錯,但這可是陛下親自準許的,究竟有沒有找到,是不是多找了些迷迭香迴來,陛下可比你清楚得多。」
她輕飄飄道:「汙衊皇族公主,是要砍頭的大罪……我勸大人,三思而後行。」
言官對她怒目而視。
但又見皇帝閉著眼,一副十分疲憊已經不想再聽下去的模樣,最終還是憤憤閉了嘴。
一場朝會,君臣雙方不歡而散。
秋澈與吳相第一次正麵交鋒,雙方誰都沒落著好。
吳相無法定罪,隻是因為自家那樁醜聞,被削去了幾個月的俸祿。
而秋澈迴公主府的一路上,聽到的幾乎都是關於「吳相殺兒子妾室滅口」,和「長公主母親是南夷細作」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