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普通話教育與考試與大學
遠征軍,從收編潰兵開始稱霸南洋 作者:土豆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滴答而過,在整點的鍾聲中,44年到來了。
然而無論上峰的催促有多急,滇西一帶的地形就決定了必須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慢慢啃才能將鬼子逐步殲滅。
既然龍陵已經打下,兩軍已經會師,那張弛作為安民軍的最高領袖自然不需要再繼續待在最前線。
於是他早早的帶著警衛旅趕迴了密支那。
-----
此時的密支那依舊還是一個大工地。
作為穿越者,膠合板與混凝土預製板這兩樣土木工程神器自然也被張弛搞了出來。
以三年計劃中率先投產的幾座混凝土廠為後盾,新成立的南華建設集團籠絡了大量海內外的土木人,又從移民中征募一批壯漢‘打灰’,開始了大幹快上的100天緊急建設。
在20世紀前中期,各國產業工人的待遇遠超地裏刨食的農民。
更別提不差錢的張弛為了千金買馬骨,為工人和工程師開出的薪水和福利就差比肩白鷹那種一人工作,養活全家五口外加一輛小汽車的藍領了。
因此哪怕南華建設集團施行的是三班倒,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的工作安排,依舊沒有幾個打灰人提桶跑路。
經過幾個月的建設,密支那這座勃固數得上號的大城市已經煥然一新,曾經那些帶有殖民色彩的歐羅巴建築已經在戰火中被摧毀,嶄新建立的密支那城內現在多為揉和了華夏風格的現代建築。
晚上7點,夜幕降臨,伊洛瓦底江上遊的水電站發出的電經過高壓傳輸,通過新設立的路燈點亮了這座嶄新的城市。
來自南洋婆羅洲沿海城市坤甸的夏英衛帶著自己手下的工友們下班後在街麵上尋到一家廣府人開的食肆。
“諸位,今天吃點什麽?”食肆老板身上披著白色的圍裙,操著一口口音很重的官話出來接客,“今日有剛到的雞和魚,你們若是要吃,我現殺現做,保證鮮的很。”
夏英衛挑了挑眉毛,疑惑的用客家話問道:“阿伯,怎的不講家鄉話?”
“哎,張大帥發話了,在這密城做生意,必須講這個叫‘普通話’的新官話,不然不給發營業執照嘞。”說著,食肆老板一指掛在內堂的一張紙。
夏英衛點了點頭,這強製推廣‘普通話’的政策在南華建設集團內部也是剛剛開始施行。
對於客家話未被選為官話,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畢竟粵語,客家話,潮汕話這三大方言由於地域和民族問題一直以來都在明爭暗鬥,張弛這個原身體為廣府人的穿越者為了公平都主動講起來普通話,自然不可能選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作為將要推行的南洋官話。
畢竟各路軍閥的前車之鑒就在那裏,白黨的奉化方言、晉係的五台方言、海軍的閩語,隻要張弛說方言,上行下效之下馬上就會以鄉黨、方言為核心聚集起一個小圈子,排斥其他人。
這對於心懷整個南洋,不準備偏安一隅的張弛來說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反而‘普通話’這個最大公約數最能團結大多數人,因此張弛從21世紀帶來的‘普通話’自然成為了安民軍治下法定第一語言。
“現殺現做?那得要多久啊?”一個工人立刻抱怨起來,工業化時代,吃飯也要講究效率,那工人隻想趕快吃完,迴去睡覺,“老板你上幾份叉燒碟頭飯就是了。”
“哎,今天說好了我請客,聽我的。”夏英衛立刻攔住對方,對著老板拍著胸脯說道,“兩隻白切雞,選新鮮的草魚清蒸上兩條配醬油,再蒸三斤鮮蝦,切三斤叉燒,燙三斤青菜,米飯來上兩盆。”
十幾個工人分做兩桌,夏英衛知道大家都是大肚漢,因此點起菜來毫不吝嗇。
“有沒有德雲啤酒廠的鮮啤酒。”
“有的,今早廠裏的配送車剛剛送來的。南華一廠的玻璃瓶啤酒也有,都在井裏涼著呢。”
夏英衛聽到老板的迴答,立刻點頭:“明日輪休,德雲啤酒廠的鮮啤酒你可勁上,咱們喝個盡興!”
勞累的工人離不開酒精的安慰,除了三年計劃中由張弛個人控股的南華第一酒廠,南洋商人們自己湊錢又建立了一係列的酒廠。
除了傳統的白酒、黃酒,口感更加清冽,冰鎮後口感更佳、充滿氣泡的啤酒也在張弛的控製區內推廣開來。
“好耶,夏頭萬歲!”
“感謝夏頭,咱們不醉不歸!”
工人們聽到能夠盡情飲酒,立刻歡唿起來。
坐在夏英衛身邊的伍十三也興奮地跟著起哄,眼淚卻止不住的從眼角滑落。
當初他在滬上做童工的時候,所謂的‘班頭’就是他最痛恨的人。
這些吸工人血的家夥多和滬上的黑道大亨有關聯,工人們的薪水往往都要被‘班頭’、‘工頭’抽取一部分作為保護費。
他迫於生計來到勃固加入南華建設集團後,本以為夏英衛這樣的班長也是一般無二的吸血鬼,做好了被抽傭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這裏不僅薪水按時直接發放到工人手裏,夏英衛這樣的小頭目還會自掏腰包請班裏的工人吃飯,他覺得自己怕不是在做夢。
為此他自然是拚命努力工作,生怕一覺醒來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會消失。
實際上夏英衛這個班的十幾個工人基本都是這樣想的,除了皮膚黝黑,來自本地的混血工人阿克,他們多數都來自國內天南海北,不是被工頭壓迫就是被地主壓迫,何嚐過上一天好日子過。
而夏英衛覺得工友們這麽拚命的幹活,自己受到了上級的嘉獎後,自然也該宴請大家作為迴報。
“你們看對麵那個擺攤賣竹筐的小販,那個長相一看就是撒卡族的土人,他也在用普通話叫賣哎。”一個工人拉了拉伍十三,指向馬路對麵。
伍十三擦幹眼淚一看:“真的啊,你別說,他吼的這兩嗓子6分錢一個,10分錢兩個還挺地道。”
端來熱水的老板趁機插話:“這也是張大帥的規定,以後哪怕在城裏擺攤也得辦證,辦證的前提就是通過普通話丙等考試。”
“你們啊...”老板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想上進趁早去考,我估計以後想在城裏生活,哪怕碼頭扛大包也得要求通過普通話考試。”
眾工人聽到這話麵麵相覷。
實際上大家進入南華建設集團後都經過了普通話訓練,就連年齡最小的混血工人阿克都能斷斷續續的說上幾句,不然在建設中根本無法互相配合。
伍十三疑惑的撓了撓頭。
這丙等考試又是個什麽等級?
每周兩次的夜校隻教了大家寫自己的名字和數字,也不知這個水平能不能通過?
然而無論上峰的催促有多急,滇西一帶的地形就決定了必須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慢慢啃才能將鬼子逐步殲滅。
既然龍陵已經打下,兩軍已經會師,那張弛作為安民軍的最高領袖自然不需要再繼續待在最前線。
於是他早早的帶著警衛旅趕迴了密支那。
-----
此時的密支那依舊還是一個大工地。
作為穿越者,膠合板與混凝土預製板這兩樣土木工程神器自然也被張弛搞了出來。
以三年計劃中率先投產的幾座混凝土廠為後盾,新成立的南華建設集團籠絡了大量海內外的土木人,又從移民中征募一批壯漢‘打灰’,開始了大幹快上的100天緊急建設。
在20世紀前中期,各國產業工人的待遇遠超地裏刨食的農民。
更別提不差錢的張弛為了千金買馬骨,為工人和工程師開出的薪水和福利就差比肩白鷹那種一人工作,養活全家五口外加一輛小汽車的藍領了。
因此哪怕南華建設集團施行的是三班倒,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的工作安排,依舊沒有幾個打灰人提桶跑路。
經過幾個月的建設,密支那這座勃固數得上號的大城市已經煥然一新,曾經那些帶有殖民色彩的歐羅巴建築已經在戰火中被摧毀,嶄新建立的密支那城內現在多為揉和了華夏風格的現代建築。
晚上7點,夜幕降臨,伊洛瓦底江上遊的水電站發出的電經過高壓傳輸,通過新設立的路燈點亮了這座嶄新的城市。
來自南洋婆羅洲沿海城市坤甸的夏英衛帶著自己手下的工友們下班後在街麵上尋到一家廣府人開的食肆。
“諸位,今天吃點什麽?”食肆老板身上披著白色的圍裙,操著一口口音很重的官話出來接客,“今日有剛到的雞和魚,你們若是要吃,我現殺現做,保證鮮的很。”
夏英衛挑了挑眉毛,疑惑的用客家話問道:“阿伯,怎的不講家鄉話?”
“哎,張大帥發話了,在這密城做生意,必須講這個叫‘普通話’的新官話,不然不給發營業執照嘞。”說著,食肆老板一指掛在內堂的一張紙。
夏英衛點了點頭,這強製推廣‘普通話’的政策在南華建設集團內部也是剛剛開始施行。
對於客家話未被選為官話,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畢竟粵語,客家話,潮汕話這三大方言由於地域和民族問題一直以來都在明爭暗鬥,張弛這個原身體為廣府人的穿越者為了公平都主動講起來普通話,自然不可能選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作為將要推行的南洋官話。
畢竟各路軍閥的前車之鑒就在那裏,白黨的奉化方言、晉係的五台方言、海軍的閩語,隻要張弛說方言,上行下效之下馬上就會以鄉黨、方言為核心聚集起一個小圈子,排斥其他人。
這對於心懷整個南洋,不準備偏安一隅的張弛來說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反而‘普通話’這個最大公約數最能團結大多數人,因此張弛從21世紀帶來的‘普通話’自然成為了安民軍治下法定第一語言。
“現殺現做?那得要多久啊?”一個工人立刻抱怨起來,工業化時代,吃飯也要講究效率,那工人隻想趕快吃完,迴去睡覺,“老板你上幾份叉燒碟頭飯就是了。”
“哎,今天說好了我請客,聽我的。”夏英衛立刻攔住對方,對著老板拍著胸脯說道,“兩隻白切雞,選新鮮的草魚清蒸上兩條配醬油,再蒸三斤鮮蝦,切三斤叉燒,燙三斤青菜,米飯來上兩盆。”
十幾個工人分做兩桌,夏英衛知道大家都是大肚漢,因此點起菜來毫不吝嗇。
“有沒有德雲啤酒廠的鮮啤酒。”
“有的,今早廠裏的配送車剛剛送來的。南華一廠的玻璃瓶啤酒也有,都在井裏涼著呢。”
夏英衛聽到老板的迴答,立刻點頭:“明日輪休,德雲啤酒廠的鮮啤酒你可勁上,咱們喝個盡興!”
勞累的工人離不開酒精的安慰,除了三年計劃中由張弛個人控股的南華第一酒廠,南洋商人們自己湊錢又建立了一係列的酒廠。
除了傳統的白酒、黃酒,口感更加清冽,冰鎮後口感更佳、充滿氣泡的啤酒也在張弛的控製區內推廣開來。
“好耶,夏頭萬歲!”
“感謝夏頭,咱們不醉不歸!”
工人們聽到能夠盡情飲酒,立刻歡唿起來。
坐在夏英衛身邊的伍十三也興奮地跟著起哄,眼淚卻止不住的從眼角滑落。
當初他在滬上做童工的時候,所謂的‘班頭’就是他最痛恨的人。
這些吸工人血的家夥多和滬上的黑道大亨有關聯,工人們的薪水往往都要被‘班頭’、‘工頭’抽取一部分作為保護費。
他迫於生計來到勃固加入南華建設集團後,本以為夏英衛這樣的班長也是一般無二的吸血鬼,做好了被抽傭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這裏不僅薪水按時直接發放到工人手裏,夏英衛這樣的小頭目還會自掏腰包請班裏的工人吃飯,他覺得自己怕不是在做夢。
為此他自然是拚命努力工作,生怕一覺醒來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會消失。
實際上夏英衛這個班的十幾個工人基本都是這樣想的,除了皮膚黝黑,來自本地的混血工人阿克,他們多數都來自國內天南海北,不是被工頭壓迫就是被地主壓迫,何嚐過上一天好日子過。
而夏英衛覺得工友們這麽拚命的幹活,自己受到了上級的嘉獎後,自然也該宴請大家作為迴報。
“你們看對麵那個擺攤賣竹筐的小販,那個長相一看就是撒卡族的土人,他也在用普通話叫賣哎。”一個工人拉了拉伍十三,指向馬路對麵。
伍十三擦幹眼淚一看:“真的啊,你別說,他吼的這兩嗓子6分錢一個,10分錢兩個還挺地道。”
端來熱水的老板趁機插話:“這也是張大帥的規定,以後哪怕在城裏擺攤也得辦證,辦證的前提就是通過普通話丙等考試。”
“你們啊...”老板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想上進趁早去考,我估計以後想在城裏生活,哪怕碼頭扛大包也得要求通過普通話考試。”
眾工人聽到這話麵麵相覷。
實際上大家進入南華建設集團後都經過了普通話訓練,就連年齡最小的混血工人阿克都能斷斷續續的說上幾句,不然在建設中根本無法互相配合。
伍十三疑惑的撓了撓頭。
這丙等考試又是個什麽等級?
每周兩次的夜校隻教了大家寫自己的名字和數字,也不知這個水平能不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