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之被黃羽衛的人接走了,餘下的人將在渝州府城,休整兩天後繼續出發。鏢行的人當然去了本地的分號入住,還得抓緊時間選取及購置馬匹,修理有破損的馬車。其餘人則住進位於儲奇門旁邊的,秋葉客棧渝州分號。
客棧是三層的吊腳樓。朝外的房間,推窗即可看到長江奔流不息、浩浩蕩蕩地向東而去。伏季的長江水量充沛,河道雖平緩,但昏黃的水流,依然被無形的力量推著滾滾向前。江上的漁舟,更是隨著波濤起伏搖晃,看得人心驚肉跳。對岸的青山似臥著的蒼龍,山腳低緩的田野一片青翠。
趙璂一個人站在窗前,遠眺著對岸的青山,其中的一座山頭上,有一組廟宇或者道觀的建築,紅牆黛瓦、飛簷鬥拱異常醒目。
“篤...篤、篤”敲門聲響起,打斷了趙璂的思緒。
“請稍等。”趙璂轉身開門。
“原來是秦公子,請進。”
“在下冒昧登門,還望趙公子,不要怪罪才好。”秦晗一邊進門,一邊告罪。
“秦公子客氣了,請坐。”趙璂道。
“我和家父,衷心感謝趙公子及申屠前輩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二位舍命相救,我們父子,估計已在黃泉路上了。”秦晗一邊說,一邊撩開長衫準備下跪。
“秦公子,這可萬萬使不得。使不得!路見不平,自當挺身而出,否則我輩習武又有何用?”趙璂連忙扶住秦晗。
“俗語說,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隻是在下身無長物、才疏學淺,真的不知道何以報答才好?”秦晗滿臉真誠的說。
“秦公子,你不必這樣客氣。請先坐下,聽聽我仔細說。”趙璂示意秦晗先坐下。
秦晗滿懷不解地,看著趙璂。
趙璂倒了一杯茶給秦晗,然後在他對麵坐下。
“天渠鏢行的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既然你們選擇了我們,我們就必須圓滿完成任務。所以說,秦公子不必言謝。”
“可是,據我所知你們並非鏢行的人。隻是要去江南,剛好順路同行而已。”秦晗追問道。
“是的,我和申屠前輩都不是鏢行的人,是打算出巴蜀去江南。秦公子當知道,天渠鏢行,在巴蜀的實力吧?”
“是的。雖然我在融州生活不到三年,但天渠鏢行在巴蜀可是響當當的。所以這次家父,才會委托天渠鏢行來押鏢。”秦二公子答道。
“天渠鏢行背後的東家,不單是伍家,還有其他東家。我和申屠前輩與其中的一個東家淵源極深。所以這次,聽聞了秦府這趟鏢可能有些波折,就主動參與進來。再說令尊剛正不阿、為官清廉,我們為他做點事情,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呢?”趙璂迴答道。
秦晗沉默不語,好像是這麽迴事。鏢局的名號,可是用鮮血闖出來的,哪是能隨便開玩笑的事兒?要知道沒了聲譽就等於沒有了生路。鏢行的馬匹可死,車輛可毀,甚至鏢師、探子手、車夫等都可以犧牲,但名聲絕對不能毀、招牌萬萬不可砸。
“要說感謝,我倒要感謝貴府,給我提供一個體驗走鏢押鏢的機會,以前總聽老輩的人說起,但哪有親身經曆來得真實。”趙璂微笑著說。
“趙公子說的,是有道理。但你和申屠前輩,救了家父和我的性命是事實。大恩不言謝,兩位對我秦家的再生之恩,隻能待日後慢慢報答了。”秦晗起身對趙璂,深深的作了一揖。
趙璂連忙起身還禮。
“好了。秦公子,不要再多禮。否則就矯情了。”趙璂打趣道。
“是,是。”秦晗也是個爽快的男子。他如釋重負的重新落座。
“趙公子今年貴庚?”秦晗率先開口。
“我還有半年就十八了,秦公子你呢?”
“我蠢長兩歲,下月就二十了。稱唿你一聲‘賢弟’妥否?”
“這有啥啊?秦兄。”
“聽護衛敬大哥說,賢弟年紀輕輕就身手不凡,真是佩服加羨慕啊!”
“秦兄過獎了。來來,莫光說話,喝口茶。”
“好的。多謝賢弟。”秦晗也是個直爽的人,聽完趙璂的解釋覺得合情合理,心中也就不再如進門前那麽忐忑不安。
兩人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聽聞,令兄在黃羽衛高就?”趙璂問道。
“是的。家兄單名一個昀字,比愚兄長三歲。自有因家父在刑部任職的原因,迷上了刑名探案,在京中略有薄名。但他又不善詩書,無法科舉入仕。家父來融州前,刑部前侍郎郭舉大人,素來欣賞兄長,故特別向黃羽衛舉薦了家兄。”
“為何不到刑部呢?”趙璂問道。
“郭大人,不想被人詬病自己以權謀私。”
“哦。明白了。即是這樣,秦大人這次有黃羽衛護送,肯定會萬無一失了。”趙璂說道。
“應該是的。如果有人敢在黃羽衛的眼皮作惡,那不是和陛下過不去嗎?”
“道理是這樣的。秦兄可知道令尊,到底掌握了汪詢哪些不法的證據?”
“賢弟是江湖中人,對官場上的事情也感興趣?”秦晗側頭望著趙璂。
“嗬嗬,話說到這兒隨口問問。秦兄不方便就不說。”
“賢弟還請見諒,這個事關廟堂,我雖然知道一些內幕,還真不能向賢弟透露。”秦晗為了表示歉意,還特地起身做了一揖。
“是,是。小弟理解。江湖和廟堂畢竟相隔太遠。”
秦晗覺得這樣對自己的救命恩人,有點失禮,頓時覺得有些難堪。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隻得端起茶杯慢慢的喝。
“秦兄,聽聞你與汪家大公子間有點衝突?”趙璂連忙換了話題。
“是的。說起來是兩年多前的事了。幾個鹽商在乙濠樓請汪老大,席間詆毀家父,剛好被我在隔壁聽見,於是前去理論。當時我們兩人都喝了不少的酒,沒說幾句就拉扯起來,我比汪老大高大些,所以他吃了點虧。”
“原來是這樣。坊間傳言你們可是為了爭風吃醋才動的手。足見傳言不可信。”趙璂道。
“哦??”秦晗驚詫不已,額頭竟有汗珠冒出。
“嗬嗬,秦兄。以訛傳訛的事情太多。再說你已離開融州,何必在意。”
“為兄早已娶妻,豈會做出這等荒唐事?還好已不在融州,否則我之後哪敢見人?”秦晗解釋道。
秦晗連喝三口茶水,想來剛才受驚不小。
趙璂起身一邊為秦晗加水,一邊道:“秦兄,可認得鹽監鄭大人的公子鄭三秋?”
“不曾見過麵。但鄭公子的大名在融州城可是家喻戶曉,路人皆知。他的才學在附近幾個州府都是頂呱呱的。”秦晗道。
“看來鄭大人不但教子有方,鄭公子也勤奮好學、聰慧不凡。趙璂道。
“家父曾親口評價說,鄭家的門風正,不奢靡、不張揚、不貪不占。鄭大人是難得的幹才。”
“鹽道事務事關重大,需要能幹清廉的人來主事。否則真的有禍國殃民可能。”趙璂道。
“賢弟所言極是。希望朝廷能好好整治一番。”
“扯遠了,扯遠了。秦兄,喝茶,喝茶。”
放下茶盞,二人都覺得沒啥再可談的,秦晗隻好起身告辭。
客棧是三層的吊腳樓。朝外的房間,推窗即可看到長江奔流不息、浩浩蕩蕩地向東而去。伏季的長江水量充沛,河道雖平緩,但昏黃的水流,依然被無形的力量推著滾滾向前。江上的漁舟,更是隨著波濤起伏搖晃,看得人心驚肉跳。對岸的青山似臥著的蒼龍,山腳低緩的田野一片青翠。
趙璂一個人站在窗前,遠眺著對岸的青山,其中的一座山頭上,有一組廟宇或者道觀的建築,紅牆黛瓦、飛簷鬥拱異常醒目。
“篤...篤、篤”敲門聲響起,打斷了趙璂的思緒。
“請稍等。”趙璂轉身開門。
“原來是秦公子,請進。”
“在下冒昧登門,還望趙公子,不要怪罪才好。”秦晗一邊進門,一邊告罪。
“秦公子客氣了,請坐。”趙璂道。
“我和家父,衷心感謝趙公子及申屠前輩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二位舍命相救,我們父子,估計已在黃泉路上了。”秦晗一邊說,一邊撩開長衫準備下跪。
“秦公子,這可萬萬使不得。使不得!路見不平,自當挺身而出,否則我輩習武又有何用?”趙璂連忙扶住秦晗。
“俗語說,救命之恩當湧泉相報,隻是在下身無長物、才疏學淺,真的不知道何以報答才好?”秦晗滿臉真誠的說。
“秦公子,你不必這樣客氣。請先坐下,聽聽我仔細說。”趙璂示意秦晗先坐下。
秦晗滿懷不解地,看著趙璂。
趙璂倒了一杯茶給秦晗,然後在他對麵坐下。
“天渠鏢行的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既然你們選擇了我們,我們就必須圓滿完成任務。所以說,秦公子不必言謝。”
“可是,據我所知你們並非鏢行的人。隻是要去江南,剛好順路同行而已。”秦晗追問道。
“是的,我和申屠前輩都不是鏢行的人,是打算出巴蜀去江南。秦公子當知道,天渠鏢行,在巴蜀的實力吧?”
“是的。雖然我在融州生活不到三年,但天渠鏢行在巴蜀可是響當當的。所以這次家父,才會委托天渠鏢行來押鏢。”秦二公子答道。
“天渠鏢行背後的東家,不單是伍家,還有其他東家。我和申屠前輩與其中的一個東家淵源極深。所以這次,聽聞了秦府這趟鏢可能有些波折,就主動參與進來。再說令尊剛正不阿、為官清廉,我們為他做點事情,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呢?”趙璂迴答道。
秦晗沉默不語,好像是這麽迴事。鏢局的名號,可是用鮮血闖出來的,哪是能隨便開玩笑的事兒?要知道沒了聲譽就等於沒有了生路。鏢行的馬匹可死,車輛可毀,甚至鏢師、探子手、車夫等都可以犧牲,但名聲絕對不能毀、招牌萬萬不可砸。
“要說感謝,我倒要感謝貴府,給我提供一個體驗走鏢押鏢的機會,以前總聽老輩的人說起,但哪有親身經曆來得真實。”趙璂微笑著說。
“趙公子說的,是有道理。但你和申屠前輩,救了家父和我的性命是事實。大恩不言謝,兩位對我秦家的再生之恩,隻能待日後慢慢報答了。”秦晗起身對趙璂,深深的作了一揖。
趙璂連忙起身還禮。
“好了。秦公子,不要再多禮。否則就矯情了。”趙璂打趣道。
“是,是。”秦晗也是個爽快的男子。他如釋重負的重新落座。
“趙公子今年貴庚?”秦晗率先開口。
“我還有半年就十八了,秦公子你呢?”
“我蠢長兩歲,下月就二十了。稱唿你一聲‘賢弟’妥否?”
“這有啥啊?秦兄。”
“聽護衛敬大哥說,賢弟年紀輕輕就身手不凡,真是佩服加羨慕啊!”
“秦兄過獎了。來來,莫光說話,喝口茶。”
“好的。多謝賢弟。”秦晗也是個直爽的人,聽完趙璂的解釋覺得合情合理,心中也就不再如進門前那麽忐忑不安。
兩人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聽聞,令兄在黃羽衛高就?”趙璂問道。
“是的。家兄單名一個昀字,比愚兄長三歲。自有因家父在刑部任職的原因,迷上了刑名探案,在京中略有薄名。但他又不善詩書,無法科舉入仕。家父來融州前,刑部前侍郎郭舉大人,素來欣賞兄長,故特別向黃羽衛舉薦了家兄。”
“為何不到刑部呢?”趙璂問道。
“郭大人,不想被人詬病自己以權謀私。”
“哦。明白了。即是這樣,秦大人這次有黃羽衛護送,肯定會萬無一失了。”趙璂說道。
“應該是的。如果有人敢在黃羽衛的眼皮作惡,那不是和陛下過不去嗎?”
“道理是這樣的。秦兄可知道令尊,到底掌握了汪詢哪些不法的證據?”
“賢弟是江湖中人,對官場上的事情也感興趣?”秦晗側頭望著趙璂。
“嗬嗬,話說到這兒隨口問問。秦兄不方便就不說。”
“賢弟還請見諒,這個事關廟堂,我雖然知道一些內幕,還真不能向賢弟透露。”秦晗為了表示歉意,還特地起身做了一揖。
“是,是。小弟理解。江湖和廟堂畢竟相隔太遠。”
秦晗覺得這樣對自己的救命恩人,有點失禮,頓時覺得有些難堪。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隻得端起茶杯慢慢的喝。
“秦兄,聽聞你與汪家大公子間有點衝突?”趙璂連忙換了話題。
“是的。說起來是兩年多前的事了。幾個鹽商在乙濠樓請汪老大,席間詆毀家父,剛好被我在隔壁聽見,於是前去理論。當時我們兩人都喝了不少的酒,沒說幾句就拉扯起來,我比汪老大高大些,所以他吃了點虧。”
“原來是這樣。坊間傳言你們可是為了爭風吃醋才動的手。足見傳言不可信。”趙璂道。
“哦??”秦晗驚詫不已,額頭竟有汗珠冒出。
“嗬嗬,秦兄。以訛傳訛的事情太多。再說你已離開融州,何必在意。”
“為兄早已娶妻,豈會做出這等荒唐事?還好已不在融州,否則我之後哪敢見人?”秦晗解釋道。
秦晗連喝三口茶水,想來剛才受驚不小。
趙璂起身一邊為秦晗加水,一邊道:“秦兄,可認得鹽監鄭大人的公子鄭三秋?”
“不曾見過麵。但鄭公子的大名在融州城可是家喻戶曉,路人皆知。他的才學在附近幾個州府都是頂呱呱的。”秦晗道。
“看來鄭大人不但教子有方,鄭公子也勤奮好學、聰慧不凡。趙璂道。
“家父曾親口評價說,鄭家的門風正,不奢靡、不張揚、不貪不占。鄭大人是難得的幹才。”
“鹽道事務事關重大,需要能幹清廉的人來主事。否則真的有禍國殃民可能。”趙璂道。
“賢弟所言極是。希望朝廷能好好整治一番。”
“扯遠了,扯遠了。秦兄,喝茶,喝茶。”
放下茶盞,二人都覺得沒啥再可談的,秦晗隻好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