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老師,親子跑就是圖個陪伴,圖個開心,沒人在意速度,而且速度肯定快不起來,這又不是比賽拚成績,拚名次”,誌遠說完,東方燕示意他坐下。
“戰友們,剛剛我跟誌遠溝通的話題,大家可能都聽到了,我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點,傳遞當天,火炬手一定要忘記自己之前的身份,好好享受傳遞的榮耀與快樂,火炬傳遞不是田徑比賽,火炬手不是運動員,傳遞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傳遞的過程。就像小蘇剛剛說的,還沒開始就結束,連一張好的照片都沒留下。包括誌遠講的一樣,親子跑就是圖個開心,不必在意成績。正好我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句題外話,奧組委的工作再忙,別忘了陪伴家人,尤其成家有小孩的,童年時期的陪伴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明後年會更忙,這個時間還是要掌握好。”
說完,東方燕繼續操作演示,數字火炬手做出跳躍、一字馬或空翻等高難度動作,驚喜連連,驚險不斷,然後向大家提問,這樣的傳遞動作是否有風險,是否有必要?這下勾起更多人的響應,體育部的管旋曾經是體操運動員出身,退役後到高校任教,此次被借調到奧組委體育部擔任競賽主任助理。她覺得如果能在傳遞過程中,有機會展示優美的體操動作,讓更多人關注體操項目是雙贏的選擇。新聞宣傳部的餘慶兒則舉出冬奧冠軍劉虹、王蒙、申雪趙宏博的成功案例,在傳遞過程中采用托舉等動作,吸引了媒體的更多關注,照片和視頻並迅速轉發,成為熱點新聞。對於新聞宣傳來說,千篇一律的傳遞動作隻能標準的新聞稿,公眾不會在意,而別出心裁的傳遞動作,能瞬間聚焦人們的目光,即使火炬手不是明星,隻是普通人,隻要有吸睛的動作也能收獲流量,就像火炬傳遞過程中,最知名的一字馬女神是來自福州的一名舞蹈演員,行業外並不為人知,但是因為奧運會火炬傳遞的“一字馬”動作而成為永恆經典。大家對於別樣的傳遞都給予支持,而東方燕也分享了往屆曾出現的一些實際情況。
不求新穎特色,但求平安無事。在多屆賽會火炬手培訓過程中,東方燕和奧友團隊始終鼓勵火炬手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能設計符合自己職業、愛好或興趣的傳遞動作,更好的展現自己的風采,講述自己的故事,留下人生中精彩的時刻。但是很多時候,組委會或傳遞城市領導和工作人員基於安全考量,怕出現任何一絲絲風險,提醒他們不要鼓吹創新,火炬手安安全全完成傳遞就好。甚至麵對火炬手的熱情請求也予以拒絕。每當這時,選擇權就交由火炬手自行決定,而絕大部分火炬手選擇放棄設計好的動作,求穩。東方燕尊重火炬手的任何決定,但也常常暗自感到遺憾。
此時綜合保障部的葉晟舉手示意,如果火炬手在傳遞過程中,因為動作難度較大,發生意外,責任怎麽歸屬,醫療費和後續事宜怎麽處理。東方燕聽後,對於葉晟的主動提問表示讚賞,“葉處的問題很好,坦率的說,多年來火炬手的確在傳遞期間出現過意外受傷的情況,甚至有多次緊急送醫,住院治療的案例。根據我們團隊的不完全統計,大多以中暑為主,也有意外摔倒擦傷或者過度緊張造成的抽搐等症狀,尚未有其他嚴重傷害,但是不能排除未來不會出現。按照慣例,火炬手與誌願者、工作人員、技術官員、運動員等一樣,統一納入賽會投保範圍之內,但是08年奧運會、22年冬奧會時,賽會保險類讚助商也推出了火炬傳陶處,遞專項險種,其中囊括火炬手意外受傷的部分”,說完又對市場開發部的陶濤和吉宇表示,“陶處,保險類讚助商談判的時候,記得火炬傳遞的保險需求也很重要”
平淡無奇的接受,略帶風險的創新,選擇前者帶來的隱形成本與損失,是不是某種意義上更大的風險呢?如果是你,你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一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或者答案姍姍來遲,已經失去了意義。
東方燕繼續分享著,一個新的模擬畫麵出現、根據星火提供的往屆火炬傳遞惡劣天氣數據生成的仿真模擬環境生成。一名火炬手手持火炬緩步跑動,左側的虛擬溫度計顯示此刻的溫度25°,東方燕提出新的問題,溫度達到多少度時,火炬手繼續傳遞存在危險,火炬傳遞活動必須暫時中止或取消?
又是管旋站起來說,盡管體操項目的訓練集中在室內館,但是根據她的了解,室外溫度達到35°時,根據國際體育組織的指導,體育活動應該停止或減少強度。因為高溫條件下,身體容易過熱,增加中暑、熱衰竭和其他熱應激疾病的風險。而後綜合保障部的葉晟補充說高溫中暑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尤其是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溫度達到35°、37°、40°以上時,將分別觸發黃色、橙色、紅色高溫預警,必須根據防禦指南要求做出積極應對,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火炬傳遞應該也是如此。聽到大家的專業發言,東方燕按耐不住的喜悅,術業有專攻。
然後模擬環境的天氣突然發生變化,晴轉雨,目前顯示是雷陣雨,東方燕繼續提問,如果你是當天運行的總指揮,遇到下雨,比如是雷陣雨或小雨,火炬傳遞是否應該正常繼續;然後是中雨、大雨,暴雨呢?還是葉晟的專業領域。根據他的職業經曆和專業,他認為雷陣雨和小雨的話,火炬傳遞應該影響不大,可以正常進行,若是中雨及以上要看火炬能否正常燃燒而定,但是從氣象角度出發,不建議傳遞,因為大雨及暴雨的附帶災害可能隨時而來,對人員造成潛在的生命危機。
隨後鄒援漢起身發言,表示根據他們之前搜集資料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曾經有幾次火炬手穿著雨衣在大雨中傳遞,所以雨量的大小好像不重要,領導的決策很關鍵,很多城市多年難遇一次傳遞,尤其是遇到奧運會的時候,如果是他,他也甘願冒險繼續傳遞。
之後安保、醫療、新聞宣傳等部門的夥伴又陸續發言,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大雨及暴雨以後,反對意見,以氣象、醫療、安保、誌願者等為主,認為安全第一,反對繼續傳遞,應延時延期或提前,甚至讚成取消;而火炬、新宣等則認為,增加適當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安全安全可控的基礎上,正常傳遞,否則前期投入功虧一簣。東方燕沒有給出答案,引發大家的討論就達成目標,具體的決策需要由當時的運行指揮決定,而他的內心,從專業角度來說,是提倡安全第一的。
分享活動越發熱絡,東方燕感受到大家越來越放鬆,更願意分享自己的觀點,而大家原本對今天的培訓心存芥蒂,本職的工作都忙得不可開交,還要開一個與自己無關,至少是暫時無關的會議,很多人衝著混一混,結果沒想到,這麽好玩。於是私下紛紛招唿其他小夥伴過來聽來玩。於是乎,會議室的門,在分享會的後期,不停的有人進進出出,而且進的多,出的少。而東方燕也在即將結束時,拿出自己的大招,分享最後一個故事。
“戰友們,剛剛我跟誌遠溝通的話題,大家可能都聽到了,我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點,傳遞當天,火炬手一定要忘記自己之前的身份,好好享受傳遞的榮耀與快樂,火炬傳遞不是田徑比賽,火炬手不是運動員,傳遞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傳遞的過程。就像小蘇剛剛說的,還沒開始就結束,連一張好的照片都沒留下。包括誌遠講的一樣,親子跑就是圖個開心,不必在意成績。正好我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講句題外話,奧組委的工作再忙,別忘了陪伴家人,尤其成家有小孩的,童年時期的陪伴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明後年會更忙,這個時間還是要掌握好。”
說完,東方燕繼續操作演示,數字火炬手做出跳躍、一字馬或空翻等高難度動作,驚喜連連,驚險不斷,然後向大家提問,這樣的傳遞動作是否有風險,是否有必要?這下勾起更多人的響應,體育部的管旋曾經是體操運動員出身,退役後到高校任教,此次被借調到奧組委體育部擔任競賽主任助理。她覺得如果能在傳遞過程中,有機會展示優美的體操動作,讓更多人關注體操項目是雙贏的選擇。新聞宣傳部的餘慶兒則舉出冬奧冠軍劉虹、王蒙、申雪趙宏博的成功案例,在傳遞過程中采用托舉等動作,吸引了媒體的更多關注,照片和視頻並迅速轉發,成為熱點新聞。對於新聞宣傳來說,千篇一律的傳遞動作隻能標準的新聞稿,公眾不會在意,而別出心裁的傳遞動作,能瞬間聚焦人們的目光,即使火炬手不是明星,隻是普通人,隻要有吸睛的動作也能收獲流量,就像火炬傳遞過程中,最知名的一字馬女神是來自福州的一名舞蹈演員,行業外並不為人知,但是因為奧運會火炬傳遞的“一字馬”動作而成為永恆經典。大家對於別樣的傳遞都給予支持,而東方燕也分享了往屆曾出現的一些實際情況。
不求新穎特色,但求平安無事。在多屆賽會火炬手培訓過程中,東方燕和奧友團隊始終鼓勵火炬手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能設計符合自己職業、愛好或興趣的傳遞動作,更好的展現自己的風采,講述自己的故事,留下人生中精彩的時刻。但是很多時候,組委會或傳遞城市領導和工作人員基於安全考量,怕出現任何一絲絲風險,提醒他們不要鼓吹創新,火炬手安安全全完成傳遞就好。甚至麵對火炬手的熱情請求也予以拒絕。每當這時,選擇權就交由火炬手自行決定,而絕大部分火炬手選擇放棄設計好的動作,求穩。東方燕尊重火炬手的任何決定,但也常常暗自感到遺憾。
此時綜合保障部的葉晟舉手示意,如果火炬手在傳遞過程中,因為動作難度較大,發生意外,責任怎麽歸屬,醫療費和後續事宜怎麽處理。東方燕聽後,對於葉晟的主動提問表示讚賞,“葉處的問題很好,坦率的說,多年來火炬手的確在傳遞期間出現過意外受傷的情況,甚至有多次緊急送醫,住院治療的案例。根據我們團隊的不完全統計,大多以中暑為主,也有意外摔倒擦傷或者過度緊張造成的抽搐等症狀,尚未有其他嚴重傷害,但是不能排除未來不會出現。按照慣例,火炬手與誌願者、工作人員、技術官員、運動員等一樣,統一納入賽會投保範圍之內,但是08年奧運會、22年冬奧會時,賽會保險類讚助商也推出了火炬傳陶處,遞專項險種,其中囊括火炬手意外受傷的部分”,說完又對市場開發部的陶濤和吉宇表示,“陶處,保險類讚助商談判的時候,記得火炬傳遞的保險需求也很重要”
平淡無奇的接受,略帶風險的創新,選擇前者帶來的隱形成本與損失,是不是某種意義上更大的風險呢?如果是你,你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一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或者答案姍姍來遲,已經失去了意義。
東方燕繼續分享著,一個新的模擬畫麵出現、根據星火提供的往屆火炬傳遞惡劣天氣數據生成的仿真模擬環境生成。一名火炬手手持火炬緩步跑動,左側的虛擬溫度計顯示此刻的溫度25°,東方燕提出新的問題,溫度達到多少度時,火炬手繼續傳遞存在危險,火炬傳遞活動必須暫時中止或取消?
又是管旋站起來說,盡管體操項目的訓練集中在室內館,但是根據她的了解,室外溫度達到35°時,根據國際體育組織的指導,體育活動應該停止或減少強度。因為高溫條件下,身體容易過熱,增加中暑、熱衰竭和其他熱應激疾病的風險。而後綜合保障部的葉晟補充說高溫中暑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尤其是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溫度達到35°、37°、40°以上時,將分別觸發黃色、橙色、紅色高溫預警,必須根據防禦指南要求做出積極應對,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火炬傳遞應該也是如此。聽到大家的專業發言,東方燕按耐不住的喜悅,術業有專攻。
然後模擬環境的天氣突然發生變化,晴轉雨,目前顯示是雷陣雨,東方燕繼續提問,如果你是當天運行的總指揮,遇到下雨,比如是雷陣雨或小雨,火炬傳遞是否應該正常繼續;然後是中雨、大雨,暴雨呢?還是葉晟的專業領域。根據他的職業經曆和專業,他認為雷陣雨和小雨的話,火炬傳遞應該影響不大,可以正常進行,若是中雨及以上要看火炬能否正常燃燒而定,但是從氣象角度出發,不建議傳遞,因為大雨及暴雨的附帶災害可能隨時而來,對人員造成潛在的生命危機。
隨後鄒援漢起身發言,表示根據他們之前搜集資料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曾經有幾次火炬手穿著雨衣在大雨中傳遞,所以雨量的大小好像不重要,領導的決策很關鍵,很多城市多年難遇一次傳遞,尤其是遇到奧運會的時候,如果是他,他也甘願冒險繼續傳遞。
之後安保、醫療、新聞宣傳等部門的夥伴又陸續發言,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大雨及暴雨以後,反對意見,以氣象、醫療、安保、誌願者等為主,認為安全第一,反對繼續傳遞,應延時延期或提前,甚至讚成取消;而火炬、新宣等則認為,增加適當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安全安全可控的基礎上,正常傳遞,否則前期投入功虧一簣。東方燕沒有給出答案,引發大家的討論就達成目標,具體的決策需要由當時的運行指揮決定,而他的內心,從專業角度來說,是提倡安全第一的。
分享活動越發熱絡,東方燕感受到大家越來越放鬆,更願意分享自己的觀點,而大家原本對今天的培訓心存芥蒂,本職的工作都忙得不可開交,還要開一個與自己無關,至少是暫時無關的會議,很多人衝著混一混,結果沒想到,這麽好玩。於是私下紛紛招唿其他小夥伴過來聽來玩。於是乎,會議室的門,在分享會的後期,不停的有人進進出出,而且進的多,出的少。而東方燕也在即將結束時,拿出自己的大招,分享最後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