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請聽下迴分解
穿越荒年,我被全村帶飛 作者:暴躁肥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牛做的水缸,大小跟以前村裏的那種一模一樣,特別大,擺在院子門口,填滿了能用好幾天。
隻看起來材質上似乎有些微的差別,不過並不影響使用。
兩個兒子用粗壯的麻繩,在水缸下麵拴了幾圈套住,固定好之後,兩個人扯著麻繩一起把水缸抬了迴去。
水缸一從窯裏抬出來,馬上就被村裏人看到了。
“二牛居然真的做出來水缸了?”
二牛嘿嘿一笑,“對呀!這次就成了兩個,等下次就差不多了,到時候我喊大家來搬!”
村裏人笑嗬嗬的答應下來,還有人跟著李少才他們往家裏走,等水缸擺放在門口固定好,才有人上手摸了摸。
能明顯感覺出來不同,“哈哈哈哈,二牛這做的不就是大口的陶罐嘛!”
二牛一攤手,“那我隻燒的出來陶罐呀。”
村民們都善意的調笑二牛兩句,見九思和唯仁喊了家裏人一起抱著陶罐去河裏舀水,也都轉頭迴自己家抱個陶罐出來,一起幫著去舀水。
李少才也一起跟著去了,這時候就能感覺到不方便的地方了,村裏誰家都沒有木桶,他們想挑水都沒有工具。
最多也就個別人家帶了臉盆,洗過臉的臉盆,哪裏好舀水倒在水缸裏喝?
一邊抱著陶罐往家裏走,李少才就一邊盯著地麵看,想看看能不能利用地勢高低挖一個溝出來,到時候裏麵鋪上陶片,可以直接把水引到村裏。
可惜看不出明顯的地勢高低,估計是做不出來。
李少才當然知道水車這個東西,但他完全不會做,也就隻能幹想想,還是隻能跟著大家一樣,抱著陶罐舀水。
有琢磨水車的功夫,可能都弄出來木桶了。
接滿水,也不知道是哪個兒媳編了一個蓋子,扣在水缸上麵,防止一些飛蟲飛進去。
這一次的蓋,中間是一個米字型的樹枝做支撐,然後用幹草繞著細密的編上一圈,編成一個細密的木蓋,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
因為今天家裏得了一口水缸,李少才也是突發奇想,上課的時候,講完每天要學的字之後,就臨時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這個故事對於上過學的小朋友來說,簡直可以說耳熟能詳,李少才順口就講了。
也是講完之後,李少才才意識到,好像講的不是特別恰當。
他不確定司馬光是什麽朝代的人,但他知道王安石呀,那可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誰還沒有背過王安石的詩文呢?
而北宋時候,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就是王安石最著名的政敵。
司馬光,是北宋人士!
這就很尷尬了,從原身的記憶看,這裏雖然有秦漢三國之類的曆史,但到隋唐時期的記錄就非常少了,宋朝更是完全沒有。
這裏,好像根本沒有宋朝。
李少才表情卡頓了一下,這個小地方文風不盛,書籍不多,他的閱讀量遠遠不夠,根本無從推測,曆史是從什麽地方拐了個彎。
他隻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再三警告自己,以後一定要小心行事,千萬不要胡亂給孩子們科普。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要是被發現,那樂子可就大了。
好在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李少才的異常,這些村裏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就連最見多識廣的二牛,也對這樣的故事表示了極大的好奇心,站在教室的最後麵喊了一句,“再來一個!”
二牛這麽一喊,馬上就有人跟著附和,“對對對!再來一個!”
果然,任何人都無法抵擋八卦的誘惑,尤其是這種名人的八卦。
李少才無可奈何的搖搖頭,雖然他對曆史也是一知半解,但講一講這些八卦小故事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每天上課學完字之後,就講一個小故事。每天一個,講完就下課!”
“好!!!”
要說起曆史小故事,那最有名的,必然就是我們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
李少才用一句非常經典的總結,開始了今天的小故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句話,瞬間就鎮住了在場的所有人。
“當時正值周天子勢微,天下諸侯征戰不休,經過數百年的戰火紛飛……”
李少才粗略的講述著自己知道的一星半點曆史知識,這個時候,他就無比慶幸自己有個無比較真的老爹。
小時候看什麽《三十六計》、《三國演義》之類的曆史題材電視劇,老爹總是一邊嗑瓜子,一邊吐槽。
“這一段拍的不錯,就是有點誤導觀眾。”
“這也就演義吹捧的,我要不是看過三國誌,差點都信了。”
“哎呀,咱家怎麽就沒人長一個諸葛亮的好嘴呢!”
“始皇帝都是被黑的!”
諸如此類。
當時他一直很嫌棄,看個電視劇,樂嗬樂嗬就完了,哪有那麽多槽要吐?
但現在,他是真的感謝自己的老爹,這不,光是老爹看電視劇時吐過的槽,他都能給桃源村的人們講上好幾年!
一直不停的給大家講了將近半個時辰,李少才嘴巴都發幹了,這才終於找到一個當口停下來。
“好了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裏,明天繼續!”
大家夥正聽的盡興,突然這麽一停頓,學堂裏爆發出一陣強烈的歎息聲。
“哎呀,怎麽就停了?”
隻有二牛若有所思,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一樣,猛地一拍手,“哎呀!我就說缺點什麽,少才缺一張桌子啊!到時候再來一塊驚堂木,來上一句請聽下迴分解就對味了。”
旁邊幾個村民好笑的推了二牛一把,“你把秀才公當那些賣藝的啦?這是正經給咱們講曆史呢!”
“就是!”
有個村民搭茬問了一句,“秀才公!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
李少才隻知道個大概,對年份完全沒有概念,掰著指頭數了半天,“千年前的事情了吧。”
“啥?”村民們都驚呆了,“都上千年啦?”
隻看起來材質上似乎有些微的差別,不過並不影響使用。
兩個兒子用粗壯的麻繩,在水缸下麵拴了幾圈套住,固定好之後,兩個人扯著麻繩一起把水缸抬了迴去。
水缸一從窯裏抬出來,馬上就被村裏人看到了。
“二牛居然真的做出來水缸了?”
二牛嘿嘿一笑,“對呀!這次就成了兩個,等下次就差不多了,到時候我喊大家來搬!”
村裏人笑嗬嗬的答應下來,還有人跟著李少才他們往家裏走,等水缸擺放在門口固定好,才有人上手摸了摸。
能明顯感覺出來不同,“哈哈哈哈,二牛這做的不就是大口的陶罐嘛!”
二牛一攤手,“那我隻燒的出來陶罐呀。”
村民們都善意的調笑二牛兩句,見九思和唯仁喊了家裏人一起抱著陶罐去河裏舀水,也都轉頭迴自己家抱個陶罐出來,一起幫著去舀水。
李少才也一起跟著去了,這時候就能感覺到不方便的地方了,村裏誰家都沒有木桶,他們想挑水都沒有工具。
最多也就個別人家帶了臉盆,洗過臉的臉盆,哪裏好舀水倒在水缸裏喝?
一邊抱著陶罐往家裏走,李少才就一邊盯著地麵看,想看看能不能利用地勢高低挖一個溝出來,到時候裏麵鋪上陶片,可以直接把水引到村裏。
可惜看不出明顯的地勢高低,估計是做不出來。
李少才當然知道水車這個東西,但他完全不會做,也就隻能幹想想,還是隻能跟著大家一樣,抱著陶罐舀水。
有琢磨水車的功夫,可能都弄出來木桶了。
接滿水,也不知道是哪個兒媳編了一個蓋子,扣在水缸上麵,防止一些飛蟲飛進去。
這一次的蓋,中間是一個米字型的樹枝做支撐,然後用幹草繞著細密的編上一圈,編成一個細密的木蓋,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
因為今天家裏得了一口水缸,李少才也是突發奇想,上課的時候,講完每天要學的字之後,就臨時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這個故事對於上過學的小朋友來說,簡直可以說耳熟能詳,李少才順口就講了。
也是講完之後,李少才才意識到,好像講的不是特別恰當。
他不確定司馬光是什麽朝代的人,但他知道王安石呀,那可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誰還沒有背過王安石的詩文呢?
而北宋時候,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就是王安石最著名的政敵。
司馬光,是北宋人士!
這就很尷尬了,從原身的記憶看,這裏雖然有秦漢三國之類的曆史,但到隋唐時期的記錄就非常少了,宋朝更是完全沒有。
這裏,好像根本沒有宋朝。
李少才表情卡頓了一下,這個小地方文風不盛,書籍不多,他的閱讀量遠遠不夠,根本無從推測,曆史是從什麽地方拐了個彎。
他隻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再三警告自己,以後一定要小心行事,千萬不要胡亂給孩子們科普。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要是被發現,那樂子可就大了。
好在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李少才的異常,這些村裏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就連最見多識廣的二牛,也對這樣的故事表示了極大的好奇心,站在教室的最後麵喊了一句,“再來一個!”
二牛這麽一喊,馬上就有人跟著附和,“對對對!再來一個!”
果然,任何人都無法抵擋八卦的誘惑,尤其是這種名人的八卦。
李少才無可奈何的搖搖頭,雖然他對曆史也是一知半解,但講一講這些八卦小故事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每天上課學完字之後,就講一個小故事。每天一個,講完就下課!”
“好!!!”
要說起曆史小故事,那最有名的,必然就是我們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
李少才用一句非常經典的總結,開始了今天的小故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句話,瞬間就鎮住了在場的所有人。
“當時正值周天子勢微,天下諸侯征戰不休,經過數百年的戰火紛飛……”
李少才粗略的講述著自己知道的一星半點曆史知識,這個時候,他就無比慶幸自己有個無比較真的老爹。
小時候看什麽《三十六計》、《三國演義》之類的曆史題材電視劇,老爹總是一邊嗑瓜子,一邊吐槽。
“這一段拍的不錯,就是有點誤導觀眾。”
“這也就演義吹捧的,我要不是看過三國誌,差點都信了。”
“哎呀,咱家怎麽就沒人長一個諸葛亮的好嘴呢!”
“始皇帝都是被黑的!”
諸如此類。
當時他一直很嫌棄,看個電視劇,樂嗬樂嗬就完了,哪有那麽多槽要吐?
但現在,他是真的感謝自己的老爹,這不,光是老爹看電視劇時吐過的槽,他都能給桃源村的人們講上好幾年!
一直不停的給大家講了將近半個時辰,李少才嘴巴都發幹了,這才終於找到一個當口停下來。
“好了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裏,明天繼續!”
大家夥正聽的盡興,突然這麽一停頓,學堂裏爆發出一陣強烈的歎息聲。
“哎呀,怎麽就停了?”
隻有二牛若有所思,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一樣,猛地一拍手,“哎呀!我就說缺點什麽,少才缺一張桌子啊!到時候再來一塊驚堂木,來上一句請聽下迴分解就對味了。”
旁邊幾個村民好笑的推了二牛一把,“你把秀才公當那些賣藝的啦?這是正經給咱們講曆史呢!”
“就是!”
有個村民搭茬問了一句,“秀才公!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
李少才隻知道個大概,對年份完全沒有概念,掰著指頭數了半天,“千年前的事情了吧。”
“啥?”村民們都驚呆了,“都上千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