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那個朕看這個說得好像也沒什麽問題啊,這和上麵說的蔣愛卿他們的等待機會好像沒什麽區別啊?”


    劉禪一臉懵逼的看向了諸葛亮。


    諸葛亮麵色鐵青,咬著牙,眼中仿佛有無窮怒火。


    不過,他還是語重心長道:“陛下,稍安勿躁,請耐心往後看,您肯定會明白的。”


    ...


    【其實,剛開始看到這篇《仇國論》的時候,本博主也很疑惑。


    這說得挺有道理的啊,怎麽後來的曆代正統儒家學者都在批判這位“蜀中孔子”,說他是為投降主義敲鑼打鼓呢?】


    ...


    “對呀?為什麽呢?”蜀漢,廖化一臉的疑惑。


    ...


    【最終,我還是想明白了,這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導致的。


    現代人,看三國曆史,有很多人會覺得,都是華夏人,打來打去幹什麽?


    打來打去,打得華夏人口十去七八,再遇到個司馬家那樣的坑貨,才有了後來的五胡亂華。


    甚至有人覺得,劉備和蜀漢就是在扯淡,自己那麽弱小,自己不清楚嗎?非要和曹魏硬剛,不如早投了,天下一統多好。


    但是,同樣是現代人,麵對百年前左右的曆史,就比如當年抗倭戰爭時期,一些華夏人把敵人形容得無比強大,而我們無比弱小。


    麵對這樣的說法,我們現代人都會義憤填膺的罵上一句:漢奸!


    我們都會說上一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土不讓!”


    所以,如果站在一千多年前的曆史背景下,如果站在蜀漢的角度,那這個《仇國論》的問題,一下子就清晰了。


    蜀漢立國的根本就是大居正和大一統,也就是那句著名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幾十年來,蜀漢君臣都在為了這個理想而奮鬥。


    譙周的這番話,就是相當於承認了“漢賊兩立”,魏國很強大,蜀漢很弱小,“王業偏安”


    你一小國,整天跟大國打什麽打?別人不來打你就算好的了。


    但在當時,譙周的這番言論,影響力是巨大的,很多人都認為他說的沒錯。


    就連廖化這樣的老將,也開始不再認同薑維的北伐。


    雖然,這篇文章出現之後,薑維依舊還在北伐,但蜀漢內部的抵抗心思已經是被撼動得岌岌可危了。


    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就那麽點人,蜀漢各地卻是望風而降。


    很多學者都認為,除了因為薑維沒料到鄧艾會搞成這樣的事情,所以布局上出現失誤,導致蜀漢內部空虛之外,還和蜀漢內部厭戰,不想再打了有極大關係。


    所以,才會有人說譙周一言滅國!


    當然,如果把蜀漢滅亡的鍋扣在譙周一個人頭上,那顯然是過分了,但是他當時的這番言論,確實是極大的動搖了蜀漢內部和曹魏堅持鬥爭的決心。】


    ...


    “哦,朕明白了,可惡,這譙周在哪裏?有沒有來上朝,來人啊,把這個家夥給朕拖出去砍了!竟敢動搖我蜀漢...大漢軍心!”


    阿鬥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諸葛亮聞言,愣了一下,一臉的無語!


    ...


    這一幕上了天,漢獻帝時空,曹操冷笑道:“叫什麽大漢,就是蜀漢!”


    ...


    【如果,這件事說得更複雜一點,那可能還牽扯到了蜀漢集團內部的派係之爭。


    一般認為,蜀漢內部總共有五個派係,分別是荊州派,東州派,徐州派,河北派和宗室。


    其中,最強大的是荊州派,其次則是蜀中本地的東州派,比如之前劉備留下的兩大輔政大臣的李嚴就是東州派的。


    荊州派因為已經沒有了荊州,隻能是堅定的支持北伐。


    所以,學者們認為,譙周的《仇國論》就是東州派在和荊州派的鬥爭。


    這麽一來,大家會想到什麽事情呢?


    沒錯,就是赤壁之戰前,麵對一統北方,威不可擋的曹操南下,江東士族幾乎全都在勸孫權投降一樣。


    因為對於這些本地士族來說,誰統治都一樣,反正治理本地還得靠我們。】


    ...


    “混,可惡!”


    三國,蜀漢後主(東吳孫權)時空,孫權整個臉瞬間黑了。


    東吳群臣也是被嚇了一跳,趕忙低下了頭。


    ...


    【因此,何必跟著蜀漢去幹這樣一件毫無希望的事情呢?


    或許在早期,因為劉備的魅力,諸葛亮的能力和威望,能夠調和各派係的矛盾,能夠讓大家看到一點點的希望,還願意去試一試。


    那麽現在,很顯然,蜀漢內部不抱希望的人已經很多很多了。


    如果站在旁觀者,或者後世的角度來看,蜀漢確實沒有贏的希望,畢竟國力相差太大了。


    蜀漢內部的矛盾,就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矛盾。


    但我想說,諸葛亮失敗了,祖逖失敗了,嶽飛失敗了,文天祥失敗了,李定國失敗了...


    但他們的精神傳承了下來。


    當華夏遭遇百年屈辱的時候,無數人在麵對著那些無法理解的強大敵人之時都絕望了。


    但是,卻依舊有著許許多多的人,他們將曆史上的這些華夏英雄視為偶像,傳承他們的精神,一個個的前赴後繼,為了華夏的重新覺醒而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


    有人被砍頭之時,圍觀他的是一群無知的百姓,還在對著他樂嗬嗬的指指點點,他卻說,隻要我的血能喚醒幾個人,那就可以了。


    當年,所有的列強都認為華夏人造不出火箭,造不出衛星,造不出核彈,造不出航母,甚至許多的華夏人也認為自己就是沒外國人聰明,搞不出來這些東西。


    但是,有那麽一群人說,都是人,我就不信華夏人比外國人笨!


    於是,一個個的東西被搞了出來,一個個的奇跡被創造出來。


    而現在,通過生物科學研究證明,華夏人的腦容量和平均智商,是所有人種裏麵最高的。


    所以,難道僅僅是曆代皇帝都需要諸葛亮的忠君愛國的思想,就能夠讓諸葛亮名垂千古嗎?


    再迴到譙周這邊,如果讓我來評價譙周,我覺得可以用當下時髦的一個詞語:“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正如那明末清初的文學評論家毛宗崗說的:“


    這譙周寫這玩意,為什麽不是在諸葛亮在世之時,而是要在薑維北伐之時,隻因為諸葛亮那一句“非所逆睹”就能破掉他這言論。


    要是人人都明哲保身,誰來竭力忠誠呢,要是人人都拿著天意說事,誰來盡人事?


    所以,後世的有誌之士,都隻喜歡讀《出師表》而不喜歡《仇國論》。”


    至於“非所逆睹”,則是出自於《後出師表》裏麵最後那句經典: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意思就是我隻有竭盡全力的去做,直到死為止,至於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到底是對是錯,那就不是我的智慧能夠看得到的了。


    所以,那些為華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又有幾個不是在看不到任何目標和希望的情況下在摸索前行呢?


    隻是,他們之中,有的人失敗了,有的人成功了。


    這個世界需要有那麽一些理想主義者!


    】


    ...


    “噗...精致的...啊...”


    蜀漢,後主時空,在家裏一直看著天幕,一直臉色鐵青的譙周,再也忍不住了,大叫一聲暈了過去。


    哪一個詞語,他看得懂!


    ...


    “說得好!說的太好了!”丞相諸葛亮都忍不住大聲讚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口吃掉彩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口吃掉彩虹並收藏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