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武先是帶著麻三兒等人遊曆了周遭的山川地勢,又帶著他們看了幾處團丁之家。
雖是鄉間的農人,卻也夫唱婦隨,和和美美,自得其樂。
眾人在行走間,麻三兒不免就歎道:
“想你父竇員外,乃是個知書達理的秀才,能將此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頗有治世之才,卻要埋沒在鄉間,真是‘美玉不得露光彩,皆是汙泥掩其蹤’啊。”
竇武卻是個沒有半點兒墨水的莽漢,見他如此說,生怕自己露怯,急忙搶白道:
“大丈夫那都是要上戰場去搏個出身的,像這樣整日在鄉下,陪著愚民種地,算什麽大丈夫,能有什麽誌氣?”
麻三兒聽他不明就裏,便開解道:
“照理說,不管你是上陣廝殺,還是保衛田園,那都是為民請命,天大的善舉。
而今,這一方的百姓全都仰仗你竇家,得了實惠,盡可豐衣足食,共享天倫,這便是天大的功績了。
又何必非要計較個中之短長?”
竇武見說他不過,隻好氣哼哼的馬上加鞭,直向著來路去了。
麻三兒亦見話不投機,也覺無趣,想起先前與竇融說的城中搬兵一事,便叫隨同的團勇帶路,直奔竇融的宅邸而去。
此時那老竇融正在園中侍弄盆景,見麻三兒來到,急忙起身相迎。
二人落了座,下人看上茶來,都喝了幾口,便推心置腹,攀談了起來。
麻三兒先是說明來意,竇融卻有些犯了難,須知城中的把總乃是個貪生怕死的人,即便聽說這裏有難,他也未必來救,可除卻此法,卻又再無良策。
麻三兒見他沉吟,正想說說自己的見解,忽見竇融手拍額角道:
“賢侄所言極是,我這幾日也有了些思量。
想這裏正有個能說會道之人,被喚做騰鐵嘴。
我叫他與你同行,一齊見那杜大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盛情難卻,卻也不能不來救。”
言畢便叫來一個下人,喚了騰鐵嘴來,一齊吃中飯。
這個騰鐵嘴,早年曾拜一位說書匠人為師,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娶了本地的一位寡婦,便在此安頓了下來,平日裏以種田為業,農閑時便走街串戶,做些個說書、講古、批八字兒、看相的營生,故而都被大家喚做騰鐵嘴。
他聽說是竇員外唿喚,急忙來到,先給竇融請了安,便垂手而立,靜聽竇員外的示下。
竇融見他一副謙恭的樣子,先有幾分歡喜,便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騰鐵嘴,想自你到這鄉中來,我對你怎樣?”
騰鐵嘴一聽,心中便知事情不妙,但他生性乖覺,急忙應口道:
“老人家對我真是天高地厚之恩,想我初來之時,無產無業,若不是您老一力提攜,焉有我滕某的今日。
卻不知您老今日叫我來,能有什麽吩咐,可不管是什麽事由,我都是高山敢闖,火海敢趟,皺一皺眉頭那就不算是英雄好漢。”
麻三兒見他自吹英雄好漢,不免有些好笑,卻聽竇融又說道:
“我說騰鐵嘴呀。
近日裏羅刹教屢次前來騷擾,我這位小兄弟兒正要去縣城裏搬兵求援。
我思量著他初來乍到的,身邊也沒個人幫襯,便想叫你隨他同往,事成之後也斷乎虧不了你。”
騰鐵嘴正是個順杆兒爬的人,聽說有好處可拿,便大包大攬的答道:
“您老這是哪兒的話呀?
您老的吩咐那在小人聽來就是聖旨一般。
我這就迴家去拾掇拾掇,便隨這位小兄弟一齊前往,定用我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成了此事,為這一方鄉梓除了大害。”
竇融見他說的有模有樣,不免大喜,便叫下人端上茶來,仨人又喝了一迴,就囑咐他們盡量早早啟程,切切不要耽擱了。
咱們這裏先不表麻三兒如何的收拾行囊,單說這騰鐵嘴,卻不是什麽任人擺布的善茬兒,休看他答的痛快,卻是有著自己的一番考量的。
他自思量著能借機進到縣城裏,買些家中可用的針頭線腦啊,油鹽醬醋啊,最要緊的還是去看看各處的說書館子,如何的掙錢、粘人,以便給自己將來也謀個進身之階。
麻三兒卻是一門兒心思的想著把事情辦成,自迴了下處,便同六格格等人交待了幾句,就收拾了行囊,準備動身。
六格格卻心思細膩,她見麻三兒要去縣城,便叮囑道:
“三哥,你如今去到了縣城裏,別忘了打聽一下成叔兒他們的下落。
我思量著,他們也不會逃出太遠。
你也要防著別被騎頭兒他們看見了,否則他又要無事生非了。”
麻三兒見她提起,便接口道:
“妹子放心。我時常念著此事,想來我們兄弟四人有緣,都是生死之交,怎麽著老天有眼,也不會讓我們就此分離的。”
當下,他們又閑說了一迴,便各自迴屋安寢,一夜無話了。
到得了第二日,端的是個豔陽高照的好天兒啊。
早有團勇給麻三兒備好了馬匹,騰鐵嘴則騎著自家的強驢,就一同上路了。
這騰鐵嘴乃是個江湖中有了名兒的誇辯之徒,一路之上,是逢山說山,過水說水,正好有此人在旁,麻三兒倒也頗不寂寞。
他們有說有笑,一直走了近一個時辰,卻來到一座山前。
這座山,雖不甚高,卻險峻異常,雖不甚廣,卻驚豔奇絕。
山巔之上,終日裏陰晦無光,常有黑雲遮蔽,雷雨天更有鬼哭狼嚎之聲。
騰鐵嘴坐下的強驢,到了此處,卻突然發了性,一個勁兒的衝天嘶鳴,就是不肯向前。
麻三兒見了此山也覺心驚,自在馬上看了一迴,見騰鐵嘴的牲口不肯前進半步,便下了馬,讓騰鐵嘴將驢鬆開,且去一旁吃草,再打開隨身的包裹,取出清晨六格格給他烙的牛肉餡餅,與騰鐵嘴一並分食。
騰鐵嘴那是個好貪小便宜兒的,見了餡餅,自是歡喜。
他一邊坐著啃咬,一邊在口中絮絮叨叨的咒罵著,說是自己的老婆子把牲口給慣壞了,稍微走長些,便要歇息,不吃飽了草料,就不肯前行了。
麻三兒亦是心事重重,他見此山不凡,便開口動問此處的稱謂跟源流。
騰鐵嘴見有了賣弄的機會,急忙三口兩口將餡餅吃下肚去,方才一五一十的講起了此地的傳說。
原來,此山被喚作琵琶山,至於山名的來曆,那自是有一段傳說的。
想當年,這座山也是鳥語花香,野獸叢集,端的是個上好的去處。
可不知什麽原因,這山裏就來了一個妖怪。
據見過它的村民講,此妖頭如麥鬥,眼似銅鈴,腳如簸箕,手似蒲扇,專以捕殺村民的牛羊豬狗為食,可一旦捉不到家畜,便要吃人度日。
話說自這個妖怪來了以後,山前山後的農人,便陸續都搬走了,隻有一處農戶,外號叫做張大膽兒,實在舍不下自己開墾的幾畝薄田,便堅持留了下來。
有一天,響晴白日裏忽然就飛沙走石,滾滾黑霧中就現出了這個妖怪,它發如烈火,周身虯結,口口聲聲要家畜來填肚子。
可張大膽兒就從來也沒有家畜啊,他是個光身漢,到哪兒去給妖精老爺弄吃的呢?
妖怪見他沒有供奉,當即大怒,聲言明日擦黑兒前,再沒有豬羊就要取他的性命來充饑。
張大膽兒直到此時方才後悔不迭,可自己已經叫妖精給盯上了,就算跑那也是跑不脫的,隻得在家中燒了香,祈求上天保佑一二了。
可天下無巧不成書,當天夜裏就來了一個遊方的僧人。
這張大膽兒雖然貧苦,卻有善念,見和尚穿的破爛,便將其讓到了屋裏,擺下粗茶淡飯,給他打尖。
那和尚用過了茶飯,心內十分感激,卻見張大膽兒愁眉緊鎖,忙問施主有什麽愁苦,不妨說將出來,貧僧也好為你做法解難呐。
張大膽兒聞說,心知自己已是死期到了,便沒什麽可忌諱的,就一五一十的講給和尚聽了。
那和尚聽罷多時,又沉思了半晌,方才開口道:
“施主休要驚慌,貧僧卻認得此妖,乃是千年得道的蠢物,不曉得自身修行,卻專想吃人度日。
既然叫我碰上了,便是有千般險也是要管。今夜且不必驚慌,待明日一早我自會前來,到那時施主的災禍便全消了。”
張大膽兒見他說的篤定,心中也放了八分,當夜自是安寢無話,待得到了天日,那僧人果然來了,身後卻背了一個長條兒包裹,自進得門來,便將包裹放下,從中取出了一隻精巧的琵琶來,放在桌上。
張大膽兒見了和尚的舉動,不解其意呀,還道是和尚還要在妖怪麵前彈琵琶,唱小曲兒呢,卻聽和尚說道:
“這是貧僧昨夜在附近化緣來的琵琶,今夜且用它給施主排憂解難呐。”
言罷,便取過了筆墨,在琵琶之上細細的描繪起來。
他自繪了多時,才將這琵琶給畫完了,將之遞到張大膽兒的麵前,張大膽兒接過一看,登時驚得目瞪口呆,但見琵琶之上乃是描繪的一張臉孔,卻不是自己又是誰呢?
張大膽兒百思不解,見和尚麵帶微笑,連忙開言道:
“師傅不是說,今夜有法兒救我嗎?卻又畫了這隻琵琶,難不成就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了?”
那和尚卻並不明言,隻是將琵琶放在了床上,又在琵琶下麵接了一段柏木,便帶著張大膽兒到了一處山坡上,暫時安頓下來。
入夜,果然是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但見半懸空裏忽現一片紅霧,內裏闖出一個紅發魔鬼,直奔著草舍而去了。
它雙手皆燃有烈火,隻是輕輕一推,便將柴門焚化了,怒衝衝到了屋內,卻見床上正躺著張大膽兒,當即伸手便抓。
然而,此時天空中卻是一片雷聲隱隱,轉眼間便有一個霹靂打將下來了,那紅發妖魔正待逃走,卻早已落入了天羅地網之中,須臾間被劈得煙消雲散,屍骨無存,就此灰飛煙滅了。
張大膽兒直看得心膽俱裂,情知這和尚非同小可,當即拜倒在地,情願出家為僧,侍奉他老人家。
那和尚也知他有緣,便收作了徒弟,自此就雲遊四方,不知所終了。
於是當地百姓便將這片山喚做了琵琶山,還在山腳下集資修建了一座神龕,用以供奉神人,可由於年代久遠,現今也是尋覓不到了。
雖是鄉間的農人,卻也夫唱婦隨,和和美美,自得其樂。
眾人在行走間,麻三兒不免就歎道:
“想你父竇員外,乃是個知書達理的秀才,能將此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頗有治世之才,卻要埋沒在鄉間,真是‘美玉不得露光彩,皆是汙泥掩其蹤’啊。”
竇武卻是個沒有半點兒墨水的莽漢,見他如此說,生怕自己露怯,急忙搶白道:
“大丈夫那都是要上戰場去搏個出身的,像這樣整日在鄉下,陪著愚民種地,算什麽大丈夫,能有什麽誌氣?”
麻三兒聽他不明就裏,便開解道:
“照理說,不管你是上陣廝殺,還是保衛田園,那都是為民請命,天大的善舉。
而今,這一方的百姓全都仰仗你竇家,得了實惠,盡可豐衣足食,共享天倫,這便是天大的功績了。
又何必非要計較個中之短長?”
竇武見說他不過,隻好氣哼哼的馬上加鞭,直向著來路去了。
麻三兒亦見話不投機,也覺無趣,想起先前與竇融說的城中搬兵一事,便叫隨同的團勇帶路,直奔竇融的宅邸而去。
此時那老竇融正在園中侍弄盆景,見麻三兒來到,急忙起身相迎。
二人落了座,下人看上茶來,都喝了幾口,便推心置腹,攀談了起來。
麻三兒先是說明來意,竇融卻有些犯了難,須知城中的把總乃是個貪生怕死的人,即便聽說這裏有難,他也未必來救,可除卻此法,卻又再無良策。
麻三兒見他沉吟,正想說說自己的見解,忽見竇融手拍額角道:
“賢侄所言極是,我這幾日也有了些思量。
想這裏正有個能說會道之人,被喚做騰鐵嘴。
我叫他與你同行,一齊見那杜大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盛情難卻,卻也不能不來救。”
言畢便叫來一個下人,喚了騰鐵嘴來,一齊吃中飯。
這個騰鐵嘴,早年曾拜一位說書匠人為師,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娶了本地的一位寡婦,便在此安頓了下來,平日裏以種田為業,農閑時便走街串戶,做些個說書、講古、批八字兒、看相的營生,故而都被大家喚做騰鐵嘴。
他聽說是竇員外唿喚,急忙來到,先給竇融請了安,便垂手而立,靜聽竇員外的示下。
竇融見他一副謙恭的樣子,先有幾分歡喜,便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騰鐵嘴,想自你到這鄉中來,我對你怎樣?”
騰鐵嘴一聽,心中便知事情不妙,但他生性乖覺,急忙應口道:
“老人家對我真是天高地厚之恩,想我初來之時,無產無業,若不是您老一力提攜,焉有我滕某的今日。
卻不知您老今日叫我來,能有什麽吩咐,可不管是什麽事由,我都是高山敢闖,火海敢趟,皺一皺眉頭那就不算是英雄好漢。”
麻三兒見他自吹英雄好漢,不免有些好笑,卻聽竇融又說道:
“我說騰鐵嘴呀。
近日裏羅刹教屢次前來騷擾,我這位小兄弟兒正要去縣城裏搬兵求援。
我思量著他初來乍到的,身邊也沒個人幫襯,便想叫你隨他同往,事成之後也斷乎虧不了你。”
騰鐵嘴正是個順杆兒爬的人,聽說有好處可拿,便大包大攬的答道:
“您老這是哪兒的話呀?
您老的吩咐那在小人聽來就是聖旨一般。
我這就迴家去拾掇拾掇,便隨這位小兄弟一齊前往,定用我那三寸不爛之舌,說成了此事,為這一方鄉梓除了大害。”
竇融見他說的有模有樣,不免大喜,便叫下人端上茶來,仨人又喝了一迴,就囑咐他們盡量早早啟程,切切不要耽擱了。
咱們這裏先不表麻三兒如何的收拾行囊,單說這騰鐵嘴,卻不是什麽任人擺布的善茬兒,休看他答的痛快,卻是有著自己的一番考量的。
他自思量著能借機進到縣城裏,買些家中可用的針頭線腦啊,油鹽醬醋啊,最要緊的還是去看看各處的說書館子,如何的掙錢、粘人,以便給自己將來也謀個進身之階。
麻三兒卻是一門兒心思的想著把事情辦成,自迴了下處,便同六格格等人交待了幾句,就收拾了行囊,準備動身。
六格格卻心思細膩,她見麻三兒要去縣城,便叮囑道:
“三哥,你如今去到了縣城裏,別忘了打聽一下成叔兒他們的下落。
我思量著,他們也不會逃出太遠。
你也要防著別被騎頭兒他們看見了,否則他又要無事生非了。”
麻三兒見她提起,便接口道:
“妹子放心。我時常念著此事,想來我們兄弟四人有緣,都是生死之交,怎麽著老天有眼,也不會讓我們就此分離的。”
當下,他們又閑說了一迴,便各自迴屋安寢,一夜無話了。
到得了第二日,端的是個豔陽高照的好天兒啊。
早有團勇給麻三兒備好了馬匹,騰鐵嘴則騎著自家的強驢,就一同上路了。
這騰鐵嘴乃是個江湖中有了名兒的誇辯之徒,一路之上,是逢山說山,過水說水,正好有此人在旁,麻三兒倒也頗不寂寞。
他們有說有笑,一直走了近一個時辰,卻來到一座山前。
這座山,雖不甚高,卻險峻異常,雖不甚廣,卻驚豔奇絕。
山巔之上,終日裏陰晦無光,常有黑雲遮蔽,雷雨天更有鬼哭狼嚎之聲。
騰鐵嘴坐下的強驢,到了此處,卻突然發了性,一個勁兒的衝天嘶鳴,就是不肯向前。
麻三兒見了此山也覺心驚,自在馬上看了一迴,見騰鐵嘴的牲口不肯前進半步,便下了馬,讓騰鐵嘴將驢鬆開,且去一旁吃草,再打開隨身的包裹,取出清晨六格格給他烙的牛肉餡餅,與騰鐵嘴一並分食。
騰鐵嘴那是個好貪小便宜兒的,見了餡餅,自是歡喜。
他一邊坐著啃咬,一邊在口中絮絮叨叨的咒罵著,說是自己的老婆子把牲口給慣壞了,稍微走長些,便要歇息,不吃飽了草料,就不肯前行了。
麻三兒亦是心事重重,他見此山不凡,便開口動問此處的稱謂跟源流。
騰鐵嘴見有了賣弄的機會,急忙三口兩口將餡餅吃下肚去,方才一五一十的講起了此地的傳說。
原來,此山被喚作琵琶山,至於山名的來曆,那自是有一段傳說的。
想當年,這座山也是鳥語花香,野獸叢集,端的是個上好的去處。
可不知什麽原因,這山裏就來了一個妖怪。
據見過它的村民講,此妖頭如麥鬥,眼似銅鈴,腳如簸箕,手似蒲扇,專以捕殺村民的牛羊豬狗為食,可一旦捉不到家畜,便要吃人度日。
話說自這個妖怪來了以後,山前山後的農人,便陸續都搬走了,隻有一處農戶,外號叫做張大膽兒,實在舍不下自己開墾的幾畝薄田,便堅持留了下來。
有一天,響晴白日裏忽然就飛沙走石,滾滾黑霧中就現出了這個妖怪,它發如烈火,周身虯結,口口聲聲要家畜來填肚子。
可張大膽兒就從來也沒有家畜啊,他是個光身漢,到哪兒去給妖精老爺弄吃的呢?
妖怪見他沒有供奉,當即大怒,聲言明日擦黑兒前,再沒有豬羊就要取他的性命來充饑。
張大膽兒直到此時方才後悔不迭,可自己已經叫妖精給盯上了,就算跑那也是跑不脫的,隻得在家中燒了香,祈求上天保佑一二了。
可天下無巧不成書,當天夜裏就來了一個遊方的僧人。
這張大膽兒雖然貧苦,卻有善念,見和尚穿的破爛,便將其讓到了屋裏,擺下粗茶淡飯,給他打尖。
那和尚用過了茶飯,心內十分感激,卻見張大膽兒愁眉緊鎖,忙問施主有什麽愁苦,不妨說將出來,貧僧也好為你做法解難呐。
張大膽兒聞說,心知自己已是死期到了,便沒什麽可忌諱的,就一五一十的講給和尚聽了。
那和尚聽罷多時,又沉思了半晌,方才開口道:
“施主休要驚慌,貧僧卻認得此妖,乃是千年得道的蠢物,不曉得自身修行,卻專想吃人度日。
既然叫我碰上了,便是有千般險也是要管。今夜且不必驚慌,待明日一早我自會前來,到那時施主的災禍便全消了。”
張大膽兒見他說的篤定,心中也放了八分,當夜自是安寢無話,待得到了天日,那僧人果然來了,身後卻背了一個長條兒包裹,自進得門來,便將包裹放下,從中取出了一隻精巧的琵琶來,放在桌上。
張大膽兒見了和尚的舉動,不解其意呀,還道是和尚還要在妖怪麵前彈琵琶,唱小曲兒呢,卻聽和尚說道:
“這是貧僧昨夜在附近化緣來的琵琶,今夜且用它給施主排憂解難呐。”
言罷,便取過了筆墨,在琵琶之上細細的描繪起來。
他自繪了多時,才將這琵琶給畫完了,將之遞到張大膽兒的麵前,張大膽兒接過一看,登時驚得目瞪口呆,但見琵琶之上乃是描繪的一張臉孔,卻不是自己又是誰呢?
張大膽兒百思不解,見和尚麵帶微笑,連忙開言道:
“師傅不是說,今夜有法兒救我嗎?卻又畫了這隻琵琶,難不成就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了?”
那和尚卻並不明言,隻是將琵琶放在了床上,又在琵琶下麵接了一段柏木,便帶著張大膽兒到了一處山坡上,暫時安頓下來。
入夜,果然是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但見半懸空裏忽現一片紅霧,內裏闖出一個紅發魔鬼,直奔著草舍而去了。
它雙手皆燃有烈火,隻是輕輕一推,便將柴門焚化了,怒衝衝到了屋內,卻見床上正躺著張大膽兒,當即伸手便抓。
然而,此時天空中卻是一片雷聲隱隱,轉眼間便有一個霹靂打將下來了,那紅發妖魔正待逃走,卻早已落入了天羅地網之中,須臾間被劈得煙消雲散,屍骨無存,就此灰飛煙滅了。
張大膽兒直看得心膽俱裂,情知這和尚非同小可,當即拜倒在地,情願出家為僧,侍奉他老人家。
那和尚也知他有緣,便收作了徒弟,自此就雲遊四方,不知所終了。
於是當地百姓便將這片山喚做了琵琶山,還在山腳下集資修建了一座神龕,用以供奉神人,可由於年代久遠,現今也是尋覓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