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人最嫉恨女人偷野男人。


    古人雲: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棽璟村百來號人家,姥姥打個噴嚏,全村人都能聽得到的小村莊,針大的事不用一宿,全村人都知道了。


    老木匠與曲美英的事,成了“老光棍與小寡婦的事”。


    村民們用極其善良的想象編織成了傳說中的故事,一個個開始添油加醋地將這事越傳越離譜。


    有的說,“騾子”平日裏與老木匠就有過節,“騾子”發現他婆娘跟老木匠眉來眼去的,一定是美英這個騷貨和老木匠故意設計陷害“騾子”。


    還有人繪聲繪色地描述:那輛架子車,曾經就是老木匠親手修繕過的,懷疑老木匠在車子裏暗藏了機關,這個機關就會突然啟動,騾子驚慌失措,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是老木匠害死了“騾子”。


    也有一些愛看熱鬧的村民在集市上看到了那幾個小流氓的身影。他們言辭鑿鑿地敘述著小流氓們的猥瑣模樣和惡劣行徑,說他們在集市看到過小流氓嫖戲民女,曾經被“騾子”嗬斥過,是這些小流氓故意整的。


    也有說是美英跟小流氓裏的高個子是相好,他們是故意聯合起來加害“騾子”,要不,為何在騾子屁股上來這麽一杆子?


    是呀,為何那人會無緣無故地在騾子屁股上抽上一杆子呢?一定是真的,無風不起浪呀。


    村民們希望這些傳說都是真的。


    傳言就像瘟疫一樣在村子裏迅速蔓延開來,給美英和老木匠造成相當壓力。


    尤其美英,她是女人,她的壓力更大。


    一時間,寡婦家門前仿佛變成了一個充滿謎團和危險的地方,所有人都對那裏避之不及,有些村民路過美英家門口,衝著她家罵道:“婊子”、“爛貨”;有的還往美英門口吐口痰,連孩子都繞過她家的門前路走。


    村裏人最嫉恨女人偷野男人。


    他們以此來警示自己身邊有類似這種小心思的男人或女人。


    四十年前的事情啦,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甚至還要追溯到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那時候的世界仿佛是一片混沌,而曲美英與老木匠之間的這段故事就像是歲月長河中被時光緊緊封存起來,成了陳舊往事。如今偶爾有人提起,那股子久遠的滄桑感便如潮水般撲麵而來,那無奈的情緒也仿佛在空氣中彌漫開來,讓人心生感慨。


    “哎,造孽喲!”有個知識分子模樣的人歎息道。


    老木匠晃晃腦袋,收迴目光,繼續幹起手中的活兒。


    他一邊幹活,一邊迴憶著過去。那時的他年輕氣盛,和美英也是情投意合,本以為可以順利走到一起,卻被謠言止住了腳步。


    他懷疑是老鐵匠橫插一腳。


    如今四十年過去, 曲美英和老木匠終於熬成了老光棍、老嫗。


    老鐵匠也成了老光棍。


    這或許就是命運吧。


    陽光灑在那個模糊人的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模糊人的思緒漸漸飄遠,穿越到了那個固步自封的年代。


    那時的他們,是多麽年輕,充滿了渴望。


    是那些莫須有的傳說,吹散了本來該有美好的憧憬。


    幹完活,天色已晚,收拾好工具,準備迴到空蕩蕩的家。


    走著走著,習慣性地到了熟悉的路口,打開籬笆,走進美英家門的榆樹前徘徊。


    見屋內透出微弱燈光,他猶豫了一下,上了台階敲了敲門。


    美英打開門,看到是老木匠,臉上露出一絲驚訝。


    老木匠憨厚地笑著,問候了一聲。


    美英請他進屋坐坐,兩人聊了幾句家常。


    老木匠忍不住問起當年的事,美英沉默了一會兒,輕輕說道:“木匠哥呀,都是過去的事了,還提它做什麽。”


    隱藏在老木匠心底的那個結,始終無法解開。他想知道,當年,老鐵匠究竟給美英做過什麽舉動,讓美英這麽狠心地與自己斷絕。


    老鐵匠眼見老木匠要跟美英成婚,而自己又得不到美英。趁修補木盆間隙,趕到美英家,跟美英開玩笑道:“老木匠對你有意思啦?如果你嫁給老木匠,老木匠會跟“騾子”一樣的下場,你信不?”


    美英深愛著老木匠,她不希望老木匠有啥不測,於是,她寧願相信老鐵匠說的是真的,依然放棄了老木匠的追求,而孤獨終生。


    美英沒有將此事告訴老木匠,她不希望老木匠去為她拚命。


    美英的一句“過去的事就別再提了。”老木匠聽了,心中有些失落。


    他告別了美英,獨自走在迴家的路上,心中暗自感歎:時光匆匆,有些事情注定無法挽迴。


    但他看得出美英的眼神裏那份對他的眷戀,那份曾經的感情,終將永遠留在彼此心間。


    他會一直惦記榆樹下的情懷。


    時光如梭,轉眼間,姥姥已經六十有九了,但按照傳統習俗,人們通常會加上一歲來表示尊敬和祝福,所以她的年齡被算作七十歲。這樣一來,到了後年,她的年齡將增加一歲,也就是七十三歲。


    在傳統中,有一句俗語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句俗語意味著在這個年齡段,人的生命可能會麵臨一些挑戰和考驗。然而,這隻是一種民間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盡管如此,聽到這樣的話還是讓人感到不安和擔憂。


    酒桌上的人們也紛紛附和著姥姥,一同指責起老木匠。但老木匠似乎早已習慣了被人責罵,他不僅不生氣,反而一邊樂嗬嗬地笑著,一邊繼續暢飲酒劃拳。


    對他來說,這 53 度的高度白酒就如同神仙一般美妙,任憑別人怎麽罵,他都毫不在意。


    眾人的指責並未讓老木匠停止飲酒,他反倒變本加厲,又開始胡言亂語起來。此時,有人提議老木匠別再喝了,擔心他會喝醉鬧事。


    老木匠卻不以為然,還大聲嚷嚷著自己千杯不倒。


    姥姥見狀,更加氣憤了。她站起身來,準備上前在老木匠腦門子上挨上一巴掌。


    她自己心裏也不好受,更不想看到老木匠借酒頹廢的樣子。


    身邊的人急忙拉住姥姥,勸她別衝動。


    眾人中有位老者插話道:“別看他五大六粗的,他是缺愛呀。”說完眼睛瞥向姥姥。


    旁人不解道:“他缺愛,他有啥子愛嘛?”


    老者擼了一下胡須上的水漬,俗話說:“酒後大睡者,貧窮;酒後大鬧者,缺愛;酒後話癆者,辛苦;酒後愛哭者,重情。老夫看來,老木匠是缺愛呀。”說完又轉向老木匠笑。


    老木匠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些不妥,知道姥姥在疼他。便知趣地放下酒杯,向她道了歉。


    老木匠笑嘻嘻地說道:“我隻是隨口說說,你們別當真嘛!”


    “我才不信什麽閻王不閻王的!我還要看著我的重外孫女長大成人,我要好好活著!”姥姥的話語充滿了力量,把在場的人逗樂了。


    一場小小的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大家重新坐迴座位,繼續享受美食。此刻,飯桌上的氣氛變得更加和諧,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這場小小的風波就這樣過去了,但姥姥的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是啊,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年齡的長短,而在於我們是否活得精彩。姥姥用她的堅強和樂觀,給了大家一個有力的啟示。


    姥姥這次迴老家,有她的想法。


    她說城市裏待不習慣,還是農村更適合她。其實,姥姥真正擔心的是自己將來的歸宿。


    誰誰誰家的老太太去世了,而誰誰誰家又迎來了新生命。這一喜一悲之間,讓人感歎生命的無常和脆弱。


    不知那些事觸動了姥姥的神經,她受不了,吵著要迴老家去。


    在城市裏,人們死後隻能火葬。把人放進火爐裏像柴胡一樣燒成灰,這不要疼死呀。姥姥哪裏受得了?這讓她心生恐懼。相比之下,農村的土葬則顯得更為自然和安詳。在她的觀念中,入土為安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


    盡管家人多次勸說,但姥姥的決心依然堅定。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且態度十分堅決。或許,對於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來說,迴到熟悉的農村環境,按照傳統方式安葬自己,才是她心靈上最大的慰藉吧。


    為了這事,姥姥來問棽棽,在家族裏,姥姥最相信棽棽。要不是,棽棽在這裏,她早就要迴鄉下去住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分人七分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輥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輥龍並收藏三分人七分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