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莫非寡人不知兵?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 作者:好像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昔日魯公以卿位許之,你顧辭不受。”
“年前,齊侯以五官之位相邀,夏愚你亦是拒絕。”
“如今,天子加之介卿少宰之位,佐理國政,夏愚你又再次婉拒。”
“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莫非,夏愚誌不在此?”
孔子語氣問道,說到關鍵之處這位“聖人”眉頭微皺,稀疏的眉毛都快要頂到額頭上的兩個“小丘丘”了。
像夏諭這種沒有繼承家族的貴族子弟,他們的出路大部分是出仕別國,或是留在國中經營封地、保境安民。
在孔子看來,夏諭德才兼備、在列國間聲望不小,以後的誌向必定要是秉政一國,成為管仲、百裏奚、趙衰那樣的人物的 。
可是他三次拒絕君主們的橄欖枝,以後哪位君主召其為官之前都得先掂量掂量。
總得來說,端著架子釣舔狗可以,可別一直端著,容易出事。
當然,釣沸羊羊另說。
孔子的擔憂不無道理,可夏諭卻有些心不在焉道:“非閱誌不在此,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夏諭也知道這些道理,但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去處理。
天子活不過這個冬天了。
那日王宮之內,三人談到一半,天子再次癱倒、口中直嘔黑血,跟喝了百草枯似的。
夏諭雖不是學醫的,可也能看出來天子命不久矣。
再想到天子拖著病體,鄭重的囑托自己:輔佐王弟姬匄,安定邦周。
還有……
他說天子咋對他這麽好,所圖非凡啊。
可是這種難度的任務,天子你給的籌碼是不是不太夠?打感情牌,再給一兩個歌姬吧,就想讓自己殫精竭慮地想辦法替你沙仁?
給一碗粉的錢,你吃十碗!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還有,自己又不是姓諸葛,天子為什麽這麽相信他的能力與信義?
因為自己名聲太好,大家都說自己為人老實不好色、是個聰明的小天才?還是因為他的太太太太太爺爺是周公?臨終托孤是血脈傳承技能?
總不能說因為自己帶了幾百個帶甲保鏢過來,安全有保障吧?
任務難,報酬少,而且甲方工程款還事先給過了。這不卷錢跑路,難道留在這洛陽等死嗎?
夏諭已經有了一走了之,一了百了的心思。
但他還是要臉的,等天子一崩,姬匄繼位他再跑路,也算是“輔佐”姬匄繼位。
兩軍對壘,朝天上開幾槍,對得起“皇上”發的響錢了。
可惜,夏諭的想法光速落空了。
因為王子朝的大軍來了,他被困在洛陽了。
………
一月末,隆冬已至,白雪覆蓋下的洛陽宛若冰雪之城。
這座冰雪之城裏沒有超音速,來避難的國人、“野人”倒是有一大堆。
王子朝聚集了西地各家族的家兵,自西向東浩浩蕩蕩往洛陽進發,沿途城邑的國人大量逃往洛陽尋求庇護。
奇怪的是,不僅是王畿西麵的國人,就連東麵的野人都有不少人逃到洛陽避難。
這一點,在城中閑逛的夏諭敏銳的感覺到不對勁。一想到某種可能,夏諭趕忙去求見天子。
原本衰敗、冷清的洛陽城因為大量逃民變得熱鬧了起來。
單、劉二公討厭這種熱鬧,西逆兵臨城下,若事有不協,危及全族啊。
西逆顧及輿論和宗室,除天子外的先王諸子興許還能留得住性命。像他們倆這種,最少也是個身受炮烙、五馬分屍、全族夷滅的下場。
最讓單、劉二公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在這寒冷的冬季,西逆竟然敢強行出兵洛陽。
先前兩家也交戰過幾次,他們這邊一敗再敗。西逆本就兵多,連勝之後氣焰更為囂張,卻也保持了克製不去攻洛陽。
畢竟他們這邊還有個近萬眾,西逆雖有兩三萬人也拿洛陽沒辦法。
現在怎麽就敢動兵了?
……
城外的“天子”大營,其實王子朝也不想出兵,冬季出兵對士氣的影響太大了。本就不是什麽正規的軍隊,之前能打贏洛陽那邊,純粹是對麵菜的摳腳。
各個家族拚湊的烏合之眾被這寒冷的天氣一凍,哪裏還有什麽士氣。
王子朝是被迫營業的,據可靠消息來報:單、劉二公求兵於晉,新田方麵已經決定出兵,最多三月晉兵就要來了。
王子朝明白,若晉兵至,自己絕無勝算,兵敗之後估計是沒有第二次機會複起了。
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
何況王位本就是先王傳給他的,若不那兩個老雜毛,他那位懦弱的兄長哪裏敢跟他搶王位!
搶就搶吧,大家各憑本事拉人打一架就是了。惡心的是,老雜毛打不過就喊人,還喊兩次,士可忍孰不可忍!
單、劉二匹夫,他誓族滅之!
為了王位,也為了送兩個老不死的去見先王,王子朝決定暫時拋棄自己作為王嗣、中夏君子的良心,洛陽城堅不好打,那就用人命耗!
這半年都是他在攻,洛陽方麵在守。王畿東麵的土地皆誤了農時,幾乎顆粒無收,慮及兵災,也沒有哪個商賈敢運糧至此。
而且他被晉兵趕出洛陽之前,一直在轉運糧草,幾乎搬空了城中米糧。洛陽本就衰敗,又受兵災,城內剩餘的國人最多不過四五萬,原本洛陽城內剩下的物資是足夠這些人支持到春季的。
現在他從洛陽四境驅逐國人、野人十萬餘眾入洛,洛陽城中的那點糧草能支撐幾日?
王子朝這一計劃受到了他麾下幾乎所有家族的支持。這些個家族跟著王子朝奪位就是因為單劉兩家壟斷了周王室的執政之位,擠壓了其他卿族的上升之路。他們的封地在單劉兩家的盤剝下越來越小,幾乎快到了滅族的境地。
得知晉兵將至,這些家族幾乎是孤注一擲的盡起族兵進軍洛陽。若是兵敗,便是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生死存亡之際,誰還和你講周禮?國人生死?君子崇德?見鬼去吧!
倒是也有幾個在楚國有退路的南地家族表示反對,冬日出兵本就是大忌,又用這種有傷人和的孤兒方法,昊天要降罪的。
對此,王子朝一句“莫非寡人不知兵?”就給他們堵下去了。
王子朝已經算計好,若是洛陽收納流民,他就等其糧盡生亂後再攻城,屆時洛陽便唾手可得。
若是單、劉二卿不納避難的平民,苛待國人,他也不會收納流民,隻會逼其眾反衝洛陽城。
他的糧食雖多,可有些口子不能開,一但處理不當,國人的仇恨可是會轉移的。
現在,他隻需要隔絕洛陽內外,靜等城中生變就好。
……
“陛下,西逆此次動員了所有軍隊,來犯之兵不下三萬眾,現已於城外十裏處紮營,怕是過幾日便要攻城了。”
“陛下,敵眾我寡,為今之計依托洛陽防守才是正策。待晉國兵至,陛下可從容驅逐西逆,恢複王野四境。”寢宮偏殿,單、劉二公麵色恭敬的看向床榻上的天子,將王子朝來犯之事一一告之。
“咳咳,二卿乃是國家棟梁,素來善戰知兵,防守西逆之事便全權交給二位了。”
“咳咳…”天子麵色虛浮、聲音有氣無力,勉強交代完,虛弱靠在床榻上小口吞咽著姬匄喂過來的湯藥。
單、劉二公見狀,隱晦的交換了個眼神,一同拱手:“陛下有恙在身,臣等不便打擾,先行告退。”
“二位莫急。”天子咽下一口藥湯,先叫住單、劉二公,又朝著一旁侍立的少年努努嘴:“咳咳…夏愚曾於臨淄遠隔千裏推斷吳楚淮南之戰勝局,所料諸事,類之八九,天下譽之。”
“如今西逆兵圍王都,不知夏愚可有良策?”
天子話音剛落,寢宮內四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夏諭身上。
姬匄目光希冀,劉公卷扭頭看了眼少年,見其人麵色淡然似是成竹於胸,抱著司馬活馬都是馬的心思,淡笑著問道:“願聞少孟之言。”
先前,夏諭和單劉二公幾乎是前後腳進得宮,話還沒來得及說,兩位老登就到了。
秉持著尊老愛幼的ctmd,夏諭幹脆保持沉默陪著姬匄一起侍疾,先聽聽單、劉二公得到的情報。
現在天子求策,劉公卷相詢,他是不能再裝隱形人了。思慮片刻,夏諭斟酌著開口道:“天子相詢,為臣者但盡人事。隻是閱見識淺薄,些許愚見…”
“咳咳…不必顧忌,夏愚可直抒己見。”天子卻是溫聲打斷了少年的謙詞。
天子話已說到這份上了,再推辭倒顯得自己虛偽了。夏諭看向天子,緩緩道:“既如此,那臣便試言之。”
“依臣拙見,西逆或將試探進攻一二,或是幹脆出兵控製孟津,封鎖北境,隻圍不攻。”
“一來,值此隆冬之際,西逆士氣不盛,洛陽城堅,一但攻城失利,反累其眾。”
“二來……敢問劉公,可知城中軍民幾何?”
被忽然提問的劉公卷微微一怔,眉頭微皺有很快舒展,聲音遲疑:“約有七八萬之眾。”
聽到這個數字,夏諭眉頭緊皺,又詢問一旁單公:“單公可知城中糧草可支用全城幾月?務必以實告之!”
一旁的單公旗腦中靈光一閃,若有所思道:“約有二三月之糧,少孟之意,莫非是……流民?”
夏諭輕輕點頭:“洛陽流民日眾,如今已有數萬眾。閱先前往城中訪查,發現來洛流民竟有不少人來自王畿東部的鞏地。”
“西逆自西向洛,何擾於東境?這分明是西逆知洛陽城中糧草不豐,王畿流民往洛必是其為了消耗城中糧草而有意驅之。”
“每日都有成千上萬流民入城,最後來洛陽洛陽避禍的黎庶恐不下十萬眾。”
“到那時,洛陽所屯糧草最多支應一月,再久城中便要生亂了。”
聽完了夏諭的分析,天子眉頭緊皺,看向著單公問道:“晉國何時出兵?”
單公應道:“該是等冬雪融盡之時。”
“再遣使去晉國求援如何?”姬匄語氣頗有些焦急,還有最少三個月才有援兵,可他們能不能堅持一個月都是問題。
單、劉二公幾乎同時搖了搖頭,歎氣道:“西逆已在城外紮營鎖城,使者怕是派不出去。”
見求援無望,姬匄情緒不免有些低落,急切之下,憶得某人的傳奇事跡。隨即看向最後的救命稻草,眼神希冀:“這……夏愚可有破局之法?”
夏諭:你猜?
破局之法?有啊!
外無援兵,內無糧草。
打又打不過,耗又耗不過。
這能怎麽辦?排除賭博用險,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犧牲一些人,堅守待援。
當然,這話夏諭是不可能說的,他是來洛陽禮喪的,又不是來當大冤種敗壞自己名譽的。見死不救、戕害國人的鍋怎麽也輪不到他這個小學生來背。
這個皮球必須要踢出去,於是夏諭朝著眾人拱手道:“在下愚鈍,一時也想不出對策。”
太極打了,夏諭順便點了一句:“不過,流民中恐有西逆的間者,望陛下查之。”
“……”
寢宮內沉寂了一會,大家都知道破局之法,但沒人願意第一個開口。
良久。
“咳咳…再議吧。”
“唯。”
“年前,齊侯以五官之位相邀,夏愚你亦是拒絕。”
“如今,天子加之介卿少宰之位,佐理國政,夏愚你又再次婉拒。”
“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莫非,夏愚誌不在此?”
孔子語氣問道,說到關鍵之處這位“聖人”眉頭微皺,稀疏的眉毛都快要頂到額頭上的兩個“小丘丘”了。
像夏諭這種沒有繼承家族的貴族子弟,他們的出路大部分是出仕別國,或是留在國中經營封地、保境安民。
在孔子看來,夏諭德才兼備、在列國間聲望不小,以後的誌向必定要是秉政一國,成為管仲、百裏奚、趙衰那樣的人物的 。
可是他三次拒絕君主們的橄欖枝,以後哪位君主召其為官之前都得先掂量掂量。
總得來說,端著架子釣舔狗可以,可別一直端著,容易出事。
當然,釣沸羊羊另說。
孔子的擔憂不無道理,可夏諭卻有些心不在焉道:“非閱誌不在此,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夏諭也知道這些道理,但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去處理。
天子活不過這個冬天了。
那日王宮之內,三人談到一半,天子再次癱倒、口中直嘔黑血,跟喝了百草枯似的。
夏諭雖不是學醫的,可也能看出來天子命不久矣。
再想到天子拖著病體,鄭重的囑托自己:輔佐王弟姬匄,安定邦周。
還有……
他說天子咋對他這麽好,所圖非凡啊。
可是這種難度的任務,天子你給的籌碼是不是不太夠?打感情牌,再給一兩個歌姬吧,就想讓自己殫精竭慮地想辦法替你沙仁?
給一碗粉的錢,你吃十碗!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還有,自己又不是姓諸葛,天子為什麽這麽相信他的能力與信義?
因為自己名聲太好,大家都說自己為人老實不好色、是個聰明的小天才?還是因為他的太太太太太爺爺是周公?臨終托孤是血脈傳承技能?
總不能說因為自己帶了幾百個帶甲保鏢過來,安全有保障吧?
任務難,報酬少,而且甲方工程款還事先給過了。這不卷錢跑路,難道留在這洛陽等死嗎?
夏諭已經有了一走了之,一了百了的心思。
但他還是要臉的,等天子一崩,姬匄繼位他再跑路,也算是“輔佐”姬匄繼位。
兩軍對壘,朝天上開幾槍,對得起“皇上”發的響錢了。
可惜,夏諭的想法光速落空了。
因為王子朝的大軍來了,他被困在洛陽了。
………
一月末,隆冬已至,白雪覆蓋下的洛陽宛若冰雪之城。
這座冰雪之城裏沒有超音速,來避難的國人、“野人”倒是有一大堆。
王子朝聚集了西地各家族的家兵,自西向東浩浩蕩蕩往洛陽進發,沿途城邑的國人大量逃往洛陽尋求庇護。
奇怪的是,不僅是王畿西麵的國人,就連東麵的野人都有不少人逃到洛陽避難。
這一點,在城中閑逛的夏諭敏銳的感覺到不對勁。一想到某種可能,夏諭趕忙去求見天子。
原本衰敗、冷清的洛陽城因為大量逃民變得熱鬧了起來。
單、劉二公討厭這種熱鬧,西逆兵臨城下,若事有不協,危及全族啊。
西逆顧及輿論和宗室,除天子外的先王諸子興許還能留得住性命。像他們倆這種,最少也是個身受炮烙、五馬分屍、全族夷滅的下場。
最讓單、劉二公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在這寒冷的冬季,西逆竟然敢強行出兵洛陽。
先前兩家也交戰過幾次,他們這邊一敗再敗。西逆本就兵多,連勝之後氣焰更為囂張,卻也保持了克製不去攻洛陽。
畢竟他們這邊還有個近萬眾,西逆雖有兩三萬人也拿洛陽沒辦法。
現在怎麽就敢動兵了?
……
城外的“天子”大營,其實王子朝也不想出兵,冬季出兵對士氣的影響太大了。本就不是什麽正規的軍隊,之前能打贏洛陽那邊,純粹是對麵菜的摳腳。
各個家族拚湊的烏合之眾被這寒冷的天氣一凍,哪裏還有什麽士氣。
王子朝是被迫營業的,據可靠消息來報:單、劉二公求兵於晉,新田方麵已經決定出兵,最多三月晉兵就要來了。
王子朝明白,若晉兵至,自己絕無勝算,兵敗之後估計是沒有第二次機會複起了。
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
何況王位本就是先王傳給他的,若不那兩個老雜毛,他那位懦弱的兄長哪裏敢跟他搶王位!
搶就搶吧,大家各憑本事拉人打一架就是了。惡心的是,老雜毛打不過就喊人,還喊兩次,士可忍孰不可忍!
單、劉二匹夫,他誓族滅之!
為了王位,也為了送兩個老不死的去見先王,王子朝決定暫時拋棄自己作為王嗣、中夏君子的良心,洛陽城堅不好打,那就用人命耗!
這半年都是他在攻,洛陽方麵在守。王畿東麵的土地皆誤了農時,幾乎顆粒無收,慮及兵災,也沒有哪個商賈敢運糧至此。
而且他被晉兵趕出洛陽之前,一直在轉運糧草,幾乎搬空了城中米糧。洛陽本就衰敗,又受兵災,城內剩餘的國人最多不過四五萬,原本洛陽城內剩下的物資是足夠這些人支持到春季的。
現在他從洛陽四境驅逐國人、野人十萬餘眾入洛,洛陽城中的那點糧草能支撐幾日?
王子朝這一計劃受到了他麾下幾乎所有家族的支持。這些個家族跟著王子朝奪位就是因為單劉兩家壟斷了周王室的執政之位,擠壓了其他卿族的上升之路。他們的封地在單劉兩家的盤剝下越來越小,幾乎快到了滅族的境地。
得知晉兵將至,這些家族幾乎是孤注一擲的盡起族兵進軍洛陽。若是兵敗,便是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生死存亡之際,誰還和你講周禮?國人生死?君子崇德?見鬼去吧!
倒是也有幾個在楚國有退路的南地家族表示反對,冬日出兵本就是大忌,又用這種有傷人和的孤兒方法,昊天要降罪的。
對此,王子朝一句“莫非寡人不知兵?”就給他們堵下去了。
王子朝已經算計好,若是洛陽收納流民,他就等其糧盡生亂後再攻城,屆時洛陽便唾手可得。
若是單、劉二卿不納避難的平民,苛待國人,他也不會收納流民,隻會逼其眾反衝洛陽城。
他的糧食雖多,可有些口子不能開,一但處理不當,國人的仇恨可是會轉移的。
現在,他隻需要隔絕洛陽內外,靜等城中生變就好。
……
“陛下,西逆此次動員了所有軍隊,來犯之兵不下三萬眾,現已於城外十裏處紮營,怕是過幾日便要攻城了。”
“陛下,敵眾我寡,為今之計依托洛陽防守才是正策。待晉國兵至,陛下可從容驅逐西逆,恢複王野四境。”寢宮偏殿,單、劉二公麵色恭敬的看向床榻上的天子,將王子朝來犯之事一一告之。
“咳咳,二卿乃是國家棟梁,素來善戰知兵,防守西逆之事便全權交給二位了。”
“咳咳…”天子麵色虛浮、聲音有氣無力,勉強交代完,虛弱靠在床榻上小口吞咽著姬匄喂過來的湯藥。
單、劉二公見狀,隱晦的交換了個眼神,一同拱手:“陛下有恙在身,臣等不便打擾,先行告退。”
“二位莫急。”天子咽下一口藥湯,先叫住單、劉二公,又朝著一旁侍立的少年努努嘴:“咳咳…夏愚曾於臨淄遠隔千裏推斷吳楚淮南之戰勝局,所料諸事,類之八九,天下譽之。”
“如今西逆兵圍王都,不知夏愚可有良策?”
天子話音剛落,寢宮內四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夏諭身上。
姬匄目光希冀,劉公卷扭頭看了眼少年,見其人麵色淡然似是成竹於胸,抱著司馬活馬都是馬的心思,淡笑著問道:“願聞少孟之言。”
先前,夏諭和單劉二公幾乎是前後腳進得宮,話還沒來得及說,兩位老登就到了。
秉持著尊老愛幼的ctmd,夏諭幹脆保持沉默陪著姬匄一起侍疾,先聽聽單、劉二公得到的情報。
現在天子求策,劉公卷相詢,他是不能再裝隱形人了。思慮片刻,夏諭斟酌著開口道:“天子相詢,為臣者但盡人事。隻是閱見識淺薄,些許愚見…”
“咳咳…不必顧忌,夏愚可直抒己見。”天子卻是溫聲打斷了少年的謙詞。
天子話已說到這份上了,再推辭倒顯得自己虛偽了。夏諭看向天子,緩緩道:“既如此,那臣便試言之。”
“依臣拙見,西逆或將試探進攻一二,或是幹脆出兵控製孟津,封鎖北境,隻圍不攻。”
“一來,值此隆冬之際,西逆士氣不盛,洛陽城堅,一但攻城失利,反累其眾。”
“二來……敢問劉公,可知城中軍民幾何?”
被忽然提問的劉公卷微微一怔,眉頭微皺有很快舒展,聲音遲疑:“約有七八萬之眾。”
聽到這個數字,夏諭眉頭緊皺,又詢問一旁單公:“單公可知城中糧草可支用全城幾月?務必以實告之!”
一旁的單公旗腦中靈光一閃,若有所思道:“約有二三月之糧,少孟之意,莫非是……流民?”
夏諭輕輕點頭:“洛陽流民日眾,如今已有數萬眾。閱先前往城中訪查,發現來洛流民竟有不少人來自王畿東部的鞏地。”
“西逆自西向洛,何擾於東境?這分明是西逆知洛陽城中糧草不豐,王畿流民往洛必是其為了消耗城中糧草而有意驅之。”
“每日都有成千上萬流民入城,最後來洛陽洛陽避禍的黎庶恐不下十萬眾。”
“到那時,洛陽所屯糧草最多支應一月,再久城中便要生亂了。”
聽完了夏諭的分析,天子眉頭緊皺,看向著單公問道:“晉國何時出兵?”
單公應道:“該是等冬雪融盡之時。”
“再遣使去晉國求援如何?”姬匄語氣頗有些焦急,還有最少三個月才有援兵,可他們能不能堅持一個月都是問題。
單、劉二公幾乎同時搖了搖頭,歎氣道:“西逆已在城外紮營鎖城,使者怕是派不出去。”
見求援無望,姬匄情緒不免有些低落,急切之下,憶得某人的傳奇事跡。隨即看向最後的救命稻草,眼神希冀:“這……夏愚可有破局之法?”
夏諭:你猜?
破局之法?有啊!
外無援兵,內無糧草。
打又打不過,耗又耗不過。
這能怎麽辦?排除賭博用險,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犧牲一些人,堅守待援。
當然,這話夏諭是不可能說的,他是來洛陽禮喪的,又不是來當大冤種敗壞自己名譽的。見死不救、戕害國人的鍋怎麽也輪不到他這個小學生來背。
這個皮球必須要踢出去,於是夏諭朝著眾人拱手道:“在下愚鈍,一時也想不出對策。”
太極打了,夏諭順便點了一句:“不過,流民中恐有西逆的間者,望陛下查之。”
“……”
寢宮內沉寂了一會,大家都知道破局之法,但沒人願意第一個開口。
良久。
“咳咳…再議吧。”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