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聞道一人一馬,甩開重重草浪,筆直闖入深穀。要知他性情謹慎,深知“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而此番明知兇手就在前方,仍然孤身犯險,究其原委,除他對段長安一行所說的“道義”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卻在“性理”二字。


    原來葉聞道出身寒苦,四歲時雙親病歿,祖父年老難濟,隻得將他寄養在天山首峰。晁聊見此子天資聰穎,機性淳厚,倒也十分歡喜,白日訓導練劍,晚上讀書會友,無不將他帶在身旁。


    經年累月,葉聞道不光練就一身森羅萬象的武藝,更學得了一套進學致知的修養方法,九歲便能與長者討論《肇論》,禪可問生滅,經必批鄭王,尋禪問道,所知甚廣。


    那年晁聊從大食商人手中購得大秦國古代賢哲芝諾的原本著作,又花重金雇人譯成漢、突厥、迴紇三種文本,終日對著譯本反複研讀,卻惑於其中的“飛矢不動”之論。他思來想去,不得其解,索性便以此為論題,命天山上下開壇辯述。


    當時葉聞道十二歲,剛剛獨立論證完莊周的“辯者二十一事”,對此類問題已有所思,他一上壇,就以“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破題,從“物一體也,說在俱一、惟是”的分合之論、“凡有起於虛,動起於靜”的動靜之辯,直說到“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窮極之數,將滿座辯駁得啞口無言。


    其思辨能力拔萃如此。


    有道是“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葉聞道在天山上苦修十餘載,雖識聞廣博,卻越發覺得所知所論種種,無非自然之法而已,與自身想要追求的人生至理相去甚遠。他觀乎宇宙之大,想世間萬物無根無極,規律如何可以窮盡?縱然有幸參透物理,亦逃脫不了生死之局。可見人之於世,所求者不在乎外,而發乎我心。如何認識真我,如何收拾本心,方是人短暫生命中所要追求的真諦。


    他苦思冥想數載,不得參悟,而尊師晁聊信奉玄學,常邀西方諸國的朋友談論鬼神、長生等誕妄之事,難解自身之問,聞說東方有周孔之道,可讓人知曉天命,便在十七歲那年下了天山,東行求學。


    此時中原正值北宋淳化年間,十國亂局初定,兩北尚自不安,川西卻又事發,世間人心浮動,正道缺壞。何況自隋、唐以降,佛、道兩家興盛流行,儒學道統儼然淪喪。葉聞道一路訪學,皆不過淫文繁聲,不禁心灰意冷,想“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哪有什麽“地獄輪迴”、“長生不老”的道理?在河洛間遊曆三年,草草盡不如意,於是入齊魯大地向華夏宮人請教。


    這華夏宮的前身便是稷下學宮,乃戰國時田齊桓公為招攬天下賢人所建,已存一千三百餘年,不但保留下先秦諸子思想之原本,還收藏了華夏一脈自黃帝以來的諸多古籍典冊,縱曆秦火晉灰之劫,也鮮有缺失。宮中設博士學者八百餘,門人弟子更是多達上萬之眾,不但是江湖中人人敬仰的武學大宗,更是士族學子心目中的文化源流。


    葉聞道到得山東之際,華夏宮早因鍾離青出走而一分為四,宮業雖今非昔比,其中仍不乏儒學大家。葉聞道拜問過宮中各個門學,一一訴說心中困惑,並希望來此尋求最正確的生存之道。


    各儒門宗主見葉聞道心地虛明,談吐不凡,也是極力傳授,可說來道去,無非是注經正義之言,如西河學派說“極明外王,可謂至焉”,葉聞道卻想本心之外,別無他物,要這“外王”何用?洙泗之學則極稱孝愛,認為“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方是人生之至善,葉聞道反駁說“諸如忠、義、孝、悌等,無非偏私之愛,不如無親常與之大愛”,直被那博士斥為敗壞倫理之邪說。思孟之儒求內聖、明性理,存心於天道,觀詣甚高,葉聞道大為拜服,可一問及“何為聖人之心”、“道心在何處”時,那老儒就開始隱約其辭,顧左右而言它,大有當年孔子存天命而不論的意思,為此葉聞道還專門向鴻都門學請教天人相通之法,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凡此等等,所在多有,葉聞道在山東滯留了兩年,遍求不得心中所想,隻能怏怏辭去。臨行前聽宮中大儒說澶州人晁明遠,開寶年中也曾來此求教天人至一之道,所詢問的問題幾乎與葉聞道無二。葉聞道聽了,如伯牙得遇子期,請教過晁明遠的住處,不顧北風似刀,催馬便往求見。


    此時晁明遠正在朝擔任直史,家住都城蔡河以北的昭德坊。葉聞道到了汴京,在龍津橋頭看過兩場風雪,終於得與晁明遠晤麵。


    原來晁明遠正全心著寫《理樞》一書,已閉門謝客兩月,這日黃昏偶然翻看了近來的門狀,見其中有個晚學生天天都來投帖,帖子上隻說是“願聞天人之理”,也沒署個身份姓字。晁明遠想這娃娃口氣不小,隨口問了下人幾句。下人說這後生每日遞完名狀後,便在門前靜候至天黑,現在還未離去。晁明遠聽了,深為感動,又念起自己年少求學的困苦經曆,便準了葉聞道進來。


    葉聞道在廳堂拜過晁明遠,將胸中苦悶盡數抒發,俯首求教“窮理盡性”之法。這晁明遠年屆半百,可海口童顏,目光如劍,渾無將老之態。他原對葉聞道不以為意,初時隻用早年參悟的“以正身為深切”、“明心為本”作答。葉聞道又問“何謂形死而性不滅”、“所謂明心,是誰人之心?”


    幾番問答下來,晁明遠見葉聞道妙悟神契,所思所問都不離至理方寸,又是驚詫,又是中意,便搜刮平生所學,悉心教誨,說“心不生則身不滅”、“心由性生”,而“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可見心在一境,無理不盡,“何假外求?”


    兩人闡揚盡致,聊到興處,晁明遠竟連晚膳都不顧得吃。到了晚間,天上朔風唿嘯,又卷下一席大雪來。晁明遠嫌堂上冷清,便將葉聞道帶入書房,命下人將盆火、糕點添備了,自己又衝泡了一壺霍山黃芽,與葉聞道促膝而談。夫人的奴婢幾番請他迴房歇息,晁明遠均不為所動。


    兩人從“聊舉三家之所宗”談到“聖人之心,不見其為外”,又從“不盡複性之理”說到“至誠則神會而自知”,欣欣然講到次日天明,窗外白雪兀自紛紛。葉聞道聆受真言,洞徹蘊奧,喜不自勝,心中便如被這場白雪洗過一般,真有新新無窮之感。晁明遠亦覺欣慰,隻低頭撥了撥火盆中的炭火,油生出薪盡火傳的感慨。


    經此之後,葉聞道已知世間學問隻在“性理”二字,而這“性”和“理”之間的關係,就是萬物存在於天地間的準則,也正是餘生仍要探求的至理。凡學問有不解處,他便赴汴京昭德坊請教。


    晁明遠早將他視作門生,非但將心中理學全數傳授,還帶著他四處求訪賢哲,先後拜見了大名府補亡先生、洛陽種明逸、終南山海蟾子、天台宗源清高僧等人。


    葉聞道由此遍得幾教真義,遂揉和中原文化之正脈,同時也吸收異國學說之所成,數年間相通相補,竟成就了一套獨有的認知體係,這時他早年的思想困惑逐漸消散,再迴頭去看世間事物的生滅興衰,便也知其所然了。


    每每迴首往事,想到自己學有所獲,葉聞道無不寬慰,卻不想此番來到豫章,曆經如此事故之後,猛然發現這世間竟還有人從來都不受這“性理”的約束,在他們眼中,自己苦苦追尋的“天人之理”竟如夢幻泡影般彈指可破,隻與螻蟻的生存之道無異了。


    先說這兇手的劍法,劍劍都是超凡入聖,神乎其神,常人窮其一生能將一招半式練到此等境界已屬難得,而兇手用的劍法居然取之不盡,古今中外的劍術無一不包,其所學所知,已非凡人有限生命中所能接受和掌握的了。


    再說這預言和地圖一事,更是匪夷所思,彷如在那異國男子看來,世間萬物早有歸宿,生死存滅俱安定數,卻與人的所思所為無關,果真如此,那人活著隻不過一具行屍走肉而已,要這“心”又有何用?


    葉聞道惶然不知所措。


    他原以為世間之道,惟理為實,這個天理“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也沒有虛實加減,可如今來看,這個天理卻隻存在於兇手和異國男子的掌中,好如世間萬物都是這二人創生,自然法則都是這二人製定,全天下的事無其所不知、無其所不能為的。


    葉聞道也知“道學不可二心”,但當此之際,怎不疑竇叢生,隻想著莫非自己生平探賾索隱的功夫純屬白費,這宇宙人生的至高法則從始至終都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之外嗎?難道真如恩師晁聊所言,這世間原本就不存在什麽絕對觀念,人一生所追求之種種,到頭來都是本不存在的虛無嗎?


    想到此處,葉聞道豈肯甘心,往事曆曆在目,無論是求學時的困惑,還是悟道後的喜悅,這些都是能證明自己存在的感受,他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與其全盤否定過去二十多年的自己,他更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扞衛自己認同的事理,就算是不幸以身殉道,也死得其所了。


    腦海裏隻這麽想,思緒隨著馬蹄聲在山穀裏一陣迴旋,已來到深穀之中。葉聞道環顧四望,隻見一望開闊的平川,滿眼朽木凋零、花殘葉落景象,唯有秋草尚未老盡,直撅撅地在西風中硬挺得七八尺高,連綿不絕地向遠處生。


    葉聞道心想:“這方圓二十餘裏全是茫茫草海,唐兄弟身負重傷,兇手若想救他,必先尋找棲身之所。”於是從懷中將那卷絹布圖紙掏出,正要分析附近的山川形勢,可剛一打開,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地圖不知何時竟被抹的幹幹淨淨,昨夜還明明勾勒在冊的那些山川線條已全沒了蹤跡。


    葉聞道反複打量著這塊絹布,手不自覺地開始顫抖,他確信這是下山前師父給自己的圖紙無誤,但眼前憑空消失的地圖信息更是事實,這讓葉聞道原本脆弱的信念瀕臨崩潰,他雖了解多種隱藏明文的密寫方法,但此時更相信自己進入了一個不尋常的世界,身邊充滿著看不見的妖靈,它們正在肆意篡改自己對世界的既有認知。


    他意誌消沉,好在之前看過那卷圖紙後,已大致記住了山穀地勢,尋思:“我若記得沒錯,這山穀的東西方向已被山脈阻絕,隻有南邊地勢平坦,還有幾條溪流穿插,沿路可直通到清江縣,這兇手想必向南去了。”他四下提防,唯恐騎馬動靜太大,容易被兇手察覺,隻牽著馬在草叢中施施而行,到薄暮時分,隻向南走了四十裏地。


    他昨夜一宿未眠,此時馬困人乏,隨口吃了些幹糧,便與坐騎在草叢中睡下。


    睡至三更,榛草外風驟霜寒,葉聞道悠悠醒轉,朦朧中見草野上漫天星鬥,穹頂三道星光異常奪目。他自小受晁聊的濡染,對天象曆數也頗精通,隻稍微看過這三顆星的排列,腦海中便已將天上其他星辰的分布景像生成,再如此推演,正要將太陽升起的時辰算出,卻察覺不對,自己分明是頭北腳南而睡,可這般算來,北極為何落在了右手邊?


    他生恐是自己第一眼看錯,又重新將頭頂那三顆亮星辨認,才發現它們非但不是自己以為的北河三、畢宿五、參宿四,與周圍星辰的排布情形更是亙古未見。其中有一顆光如白瀑,顏色亮度很像室宿的北落師門,可此星向來隻在南天邊際徘徊,怎麽可能出現在夜空正中?


    他迴過頭再去看其他星宿,更是大吃一驚,原來頭上的星象不知何時全亂了次序,參七星四分五裂,王良、閣道不在天河之中,竟連終年居於紫微垣的勾陳星也沒了蹤影,滿天的星辰就像被誰摘下來重新布置了一般,說不出的詭異離奇。


    葉聞道看得肝膽俱碎。眼前的景象讓他覺得所在已非人間,他幾次懷疑自己身在夢中,可事實證明不是,一切就是這麽真實,這麽沒有道理。他茫然望向這片星空,可除了那條橫跨天際的銀漢和黃道上的數點孤星,其餘的圖像隻是那麽地陌生,這種感覺好比嬰孩看到墳墓、魚兒看到沙漠、夏蟬看到了雪。


    葉聞道無法解釋這一切,之前信奉的“理”在這裏竟毫無用處,他開始想到了“理”的對立麵:難不成世間真有神靈,日月星辰隻不過是他手中的棋子嗎?


    獨自黯然神傷地坐到天明,星沉幕落,眼前又剩下這隨風翻滾的連綿草海,青馬已然醒來,不停地將額頭甩向葉聞道的頸背,似乎在提醒主人該啟程了。


    葉聞道憂心忡忡,仿佛自己又迴到了十多年前,對身邊的世界充滿著困惑與不解,他開始羨慕起這匹青馬,開始抱怨上蒼為什麽要賜予人類智慧,甚至恨起了昨夜的自己,怪自己為什麽不貪睡,要是可以選擇,他情願不去多看那一眼,就這麽自欺欺人地睡死一輩子。


    思緒萬千不如意,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太陽依然從東邊升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政並收藏青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