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205節旁求俊彥欲截殉墉勸諫興利除弊


    “拉好窗簾,皇帝要坐好,天下人都看著,你得處處注意!”孫貴妃推皇帝坐直身,拉一下車窗簾,自己也鄭重地坐好,故意笑著說。


    “是,貴妃!”皇帝有時和小孩般,很不鄭重地笑說。龍輦仍不緊不慢地朝前走。


    “宋沿唐製以來,有一些情況,臣妾跟你說,你累就靜聽著……”孫貴妃接著說起宋沿唐製增轄武學等情況,分設西京國子監、東京國子監。宋代國子監亦屢易其名,有時稱國子監有時稱國子學,職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作為官學最高管理機構,二是生徒就學的是最高學府。北宋著名學者程頤,曾任判西京國子監,胡瑗曾以直講名義,兼判東京國子監。宋太宗端拱二年(989),曾改國子監為國子學,淳化五年(994),又改國子學為國子監。該國子監招收,七品以上官吏子弟入學,稱國子生或監生。宋初無定額,後定200人為限,但實際數量很少,故可插班補缺或旁聽。國子學設判監事總管,直講教授經業和訓導德行。遼代的中央官學中,亦設有上京國子學、中京國子學、東京國子學、西京國子學和南京國子學,其中除南京國子學外,其它均無明文可考。金代的國子學,於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始創,規定詞賦、經義學生百人。該國子監,限宗室、外戚親屬及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兄弟或子孫入學。另外,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設有女真國子學,限金人子弟優秀者入學。


    “朕來說元代,再不說話,要犯困了!”皇帝笑說。


    “你說!”孫貴妃說。


    “朕說……”皇帝說起元代情況:元代分設國子監管轄國子學,蒙古國子監管轄蒙古國子學。蒙古國子學於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創立,入學資格限於隨朝蒙古、漢人百官等。內容:以蒙古文譯,寫的《通鑒節要》;並兼習算術。學成考試,量才授官。迴迴國子監,管轄迴迴國子學。迴迴國子學,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90)創立。該國子學入學資格,限於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學習內容以“亦思替非”文學為主,目的是培養諸官衙譯史人才。元代又設有漢文國子學,所學課程有:《孝經》、《小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以及《詩》、《書》、《禮記》、《周禮》、《春秋》等。明朝改國子學為國子監。明國子監創於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時,即改應天府學為國子學。太祖建都南京後,重建校舍於雞鳴山下,改學為監,故稱國子監。永樂十九年(1421),明遷都北京改北京國子監為京師國子監,國學有南北兩監之分(亦稱南北兩雍)。


    “吾皇萬歲,萬萬歲!貴妃吉祥!”龍輦停在國子監門口。衛士們做好了護衛防範,大臣和隨從們也都下了篷車,國子監祭酒領著主簿、錄事等人,跪在皇帝龍輦前說。皇後是千歲,貴妃不是千歲,有人事先征求皇帝意圖,讓如此稱唿。


    “各位愛卿平身!”皇帝和孫貴妃下龍輦,太監、侍女也到近前,皇帝衝跪地的祭酒等人平靜說。


    “謝皇帝、貴妃!請皇帝、貴妃,進國子監視察!”人們一齊站起來,祭酒躬身禮讓說。


    “好!”皇帝笑說著,看眼微笑臉的孫貴妃。孫貴妃跟在皇帝身邊,隨帝往前地走著。國子監祭酒朱瞻墉是仁宗的第三子,自永樂22年10月11日(1424年11月1日)受封越靖王建邸衢州府,但並未就任。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仨是太後張氏與仁宗親生子。朱瞻墉故意走近皇帝身邊,衝孫貴妃叫聲嫂子,孫貴妃笑著衝朱瞻鏞點下頭,以示還禮。朱瞻墉、朱瞻墡,對孫貴妃心情,比朱瞻埈等人要近一些。孫貴妃不僅是自認,在平時接觸中也能體會出來。


    “大哥!”朱瞻墉小聲笑叫。


    “嗯!祭酒要稱皇帝,這是官場。”皇帝嗯非是應聲,嗯中有不滿因素,臉有嚴肅地說。


    “是!祭酒知錯,請示皇帝,想從哪邊看?”祭酒說著問。


    “隨便!”皇帝笑說。


    “小弟先說說,國子監簡況……”祭酒朱瞻墉簡單介紹著國子監:北京和南京國子監也不差,南京國子監規模宏大,校內建築除射圃、倉庫、療養所、儲藏室外,教室、藏書樓、學生宿舍、食堂,有2000餘間。教學和管理設有五廳(繩衍廳、博士廳、典籍廳、典簿廳和掌饌廳),六堂(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誌、廣業諸堂)。學生至洪武26年(1393),已增加到8000多名,永樂2年(1422)達9900多人,盛況空前。北京國子監在城區安定門內成賢街,與孔廟和雍和宮相鄰。國子監街兩側槐蔭夾道,大街東西兩端和國子監大門兩側牌樓彩繪,是北京建築有四座牌坊的街。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布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等。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孫貴妃聽著朱瞻鏞說,也看進院的一些情況,朱瞻墉笑著說:“皇帝和貴妃,事務繁忙,未曾到此視察。咱從四廳、六堂,按順序看起?”


    “好!你帶路。”皇帝說。


    “嗻!這是四廳的……六堂的……”孫貴妃和皇帝邊走邊看著,邊聽祭酒地講解,突然一個小紙球,滾在皇帝腳前。


    “誰扔的?”皇帝躬身撿起,朝四外看著問。


    “是誰?”楊士奇等臣,也跟在皇帝身後,楊士奇看見了紙球,一驚看向本無人院落的四周地問。


    “旁求俊彥,欲截殉!”教堂一扇窗半開著,一雙眼睛瞬間消失。孫貴妃見一點的影子,這和突然出現攔駕人般,孫貴妃還沒有想到,看眼皇帝就小聲笑地說。


    “你怎知內容?”皇帝笑問。


    “臣妾猜的!”成語釋義:旁:廣。俊彥:才智過人的人。向各方麵征求賢才。出處《尚書?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或旁人)。”孫貴妃笑著說。


    “這些學子,是小弟管教不嚴,竟敢向皇帝,扔紙球?”朱瞻墉近前,也想看那紙球地說。


    “到祭酒辦公室,咱一敘吧!”皇帝手攥著紙球,沒打開地說。朱瞻墉有點畏懼,領著皇帝和孫貴妃進祭酒辦公室。臣站在院子,侍人等都站門外,皇帝和孫貴妃、朱瞻墉,進了室裏。室坐北朝南,中間一個大桌,桌上有書本和筆墨啥的,後麵一個靠背椅。皇帝自然坐在椅上,孫貴妃站在皇帝身邊,朱瞻墉也站一邊。


    “誰寫的?”皇帝打開一看紙球,叨咕並遞給孫貴妃。孫貴妃接過來紙條,瞥一眼沒言語,遞給伸手要看的朱瞻墉。紙上寫著:攔截人殉,造福後代!皇帝臉不高興,孫貴妃看在眼裏。


    “小弟得派人,查誰寫的,這是對抗,人殉祖製?”朱瞻墉畏懼地看著,並衝皇帝小聲地問:“皇帝哥,沒人給你寫,這方麵奏折?”


    “沒有!”皇帝看眼孫貴妃,很鄭重地說。


    “墉勸諫,興利除弊!釋義興辦有利事,消除有害事。興:興辦,創辦。弊:弊端。人殉是弊政,應截或廢。語出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半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朱瞻墉笑地解釋。


    “三弟說得對!”孫貴妃笑說。


    “皇帝哥、貴妃嫂子,你們別有氣。皇朝是你們的,你們應截或廢殉,庶民會叫好。漢代劉徹,采納董仲舒上書:‘去奴婢,除專殺之威……是截殉。’到現在,人們仍說好!”朱瞻墉想著啥,討好表情地說。


    “你鼓搗人寫紙條,與攔駕人,是一夥?”皇帝並沒生氣,站起在室內踱幾步,一轉身笑問。


    “不不!決不是我!”朱瞻墉急說。


    “漢代事,有人讓你,與皇帝說?”孫貴妃看眼朱瞻墉,知道朱瞻墉不大會撒謊,也知皇帝想知道紙球來源。那幾字口氣,像截殉幫人鼓搗。孫貴妃捉摸著,但不能告訴皇帝,隻能順皇帝意笑問。


    “鄭靖王等王爺們,也找過皇帝、太後,我聽人說,知道是好意。你說呢,貴妃嫂子?”朱瞻墉笑問。


    “對。是好意!”朱瞻鏞問話,符合孫貴妃心想,孫貴妃看眼平靜臉的皇帝,就笑著說。誰能截殉製,孫貴妃心都會高興。皇帝能聽進朱瞻墉話,盡快截或廢殉,那是實現孫貴妃多年夢想。孫貴妃時刻都想截殉!


    “弟覺得是好意,才與哥說。哥問太後時,別說我說。母親太後,態度很不好,我問過太後,太後訓斥我。太後說:‘你管好國子監,皇朝的事,你少插嘴!’弟是為皇朝好,好心沒好報!”朱瞻墉說著的臉很是委屈,不解地看著皇帝。


    “截人殉話,是你想的,還是受人指使,另聽誰說?”皇帝看著朱瞻墉,似乎在考慮此事,在室內踱了幾步,看著朱瞻鏞地問。


    “師生們有議論,弟倒沒怎想。”朱瞻墉看眼孫貴妃,又看著一臉平靜的皇帝地說。


    “師生怎議論?”皇帝看眼孫貴妃笑問。


    “這樣的紙球,有人扔給過我,弟派人調查,也無結果。六弟荊憲王朱瞻堈、七弟淮靖王朱瞻墺,也在這裏讀書,郭庶母等妃陪葬後,助教、博士等人,都議論紛紛,說皇朝人殉製,應被截或廢除!”朱瞻墉激動地笑說。


    “瞻墉弟,你要清楚,父皇封你為越王,建邸衢州府。你不願去赴任,父皇病故,你也一直沒去。哥請示母後,讓你當祭酒,母後懷疑,怕你幹不好。你別聽鄭靖王等的挑唆!”攔駕、紙球事,皇帝懷疑朱瞻鏞受人挑唆所為,一臉鄭重地說完,叫著孫貴妃在國子監胡亂地轉一下就走出國子監,一路上也沒任何言語。有人要求撤掉追捕皇妃通緝令事,孫貴妃想趁此機會也沒敢說,皇帝閉目靜坐龍輦迴了宮,一直也沒有言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靚女截殉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儒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儒卿並收藏靚女截殉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