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雲鹮、雲鶴,和月球遊礦民
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 作者:康一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在一天天的過去,十月的到來宣告著今年的冬季即將到來,秋季的顏色染滿了賽裏斯的大江南北,各地方要麽在搶收著土地上豐收的果實,要麽播撒著明年希望的種子。
各生產單位,也開始準備最後一個季度的任務衝刺,開始加足馬力完成未完成的各種年初任務。
以往到了這個時候,航天口的工作人員也會進入到相同類似的忙碌狀態,但是今年……
從幾個月前就開始的忙碌讓他們已經忘記了這個曆年都需要經曆的過程。
沒辦法,今年如果按照往年的任務安排,早在年中時,他們就已經完成了一整年的預定發射任務,現在……
每天都是在給這個新記錄上增加更高的目標。
十月初,新一代的貨運航天飛行器第一次亮相於世界。這款貨運航天飛行器一出現,立刻引來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它的外形基於傳統航天飛機的造型,肥坨坨的身軀讓它內部能有較大的載貨空間,位於中後部的小翅膀不僅提供了它在大氣層內的飛行能力,也會在返迴大氣層的過程中產生極大的阻力來輔助減速。
同時飛船的腹部和兩個小翅膀下方,都安裝了一種新型的材料製作成的隔熱護翼。
該材料由輕量合金製成,天生自帶大量的微小孔洞,裏麵塗滿和防熱大底相同的化學燃燒劑,在返迴大氣層時,會被高溫所引燃,在燃燒中帶走大量的熱量。
結束飛行後的維修中,隻需要把這玩意拆下來,重新整體換裝上相同的新護翼即可。
思路和傳統航天飛機采用隔熱陶瓷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護翼采用的是可快速拆卸更換的結構簡單,既方便事後的更換,也不用擔心它在飛行中磕磕碰碰出現什麽問題。
不過和傳統航天飛機高聳的垂直尾翼不同,兩片在尾部上翹的斜麵尾翼既充當了水平尾翼,也充當著垂直尾翼的作用。
同時它取消了背部可開啟的開闔式貨倉門設計簡化了結構,也提高機體的整體強度,更是縮減了整體的尺寸。
由於使用了大量新型的輕量化合金材料,飛船的結構不僅堅固可靠,而且還十分的輕便,一枚普羅火箭就可輕鬆將它送入太空,如果內部裝滿貨物,也可以利用自身尾部的發動機增加推力,和普羅火箭一同發力將自己送上太空。
不過最令人驚奇的,是它的對接方式。
燈塔早年的航天飛機對接口在背部靠前方的位置,這導致它每次對接時姿態都十分的別扭,畢竟它的主rcs姿控發動機都位於艏部和尾部,它的腹部因為貼滿了無數隔熱陶瓷片,使得這裏非常不利於安置太多的開口設施,每次調整好姿態後,再想進行微調就變得異常困難。
因此為了避開這個尷尬的體位姿態,新飛行器采用的方式較為大膽,直接像某些貨機那樣,直接掀開機頭後,露出裏麵的對接口,這樣一來,飛行器不管是上下左右前進後退,都能有最佳的姿控發動機進行微調。
同時這樣的設計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對機體內部的艙段設計十分的友好,整個機體內部甚至可以直接變成一個條完整的艙段,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不過考慮緊急情況,在機身背部依舊還有一個緊急對接口做備用接口使用。
當然,這樣的設計唯一帶來的壞處,就是其外形立刻被國內的那些“找爹黨”們紛紛跳出來,拿著燈塔國某款小型空天飛機的照片嗷嗷著這是抄襲的作品;而燈塔的政客們,也紛紛借著此事來繼續抨擊賽裏斯偷竊燈塔航天技術。
對此,航天局新型飛船設計師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這種設計……早在十多年前,我們國家的超高速風洞和激波風洞建設完成後不久,我們就已經對這種外形進行過測試了。”
為了證明他所說的事情,他還拿出了當年進行測試時的視頻畫麵來進行自證。
這證據肯定是經過高層批準後,借他的嘴公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家就是官方泄密。
果然,此舉一出,那些找爹黨的聲音立刻變小了不少,畢竟……資料是做不了假的,到目前為止,也就賽裏斯有這樣完整的風洞,甚至超激波風洞還是賽裏斯獨有的技術。
因為是新型飛行器的發射,讓很多航天迷們又紛紛湧向了海島,在這裏目送著這架被命名為“雲鹮”的新型飛行器飛上太空。
三天後,這架雲鹮飛行器完成了驗證飛行,並順帶去了趟空間站,將二十五噸膠基燃料填滿它空蕩蕩的貨倉,帶著滿載的貨物重返賽裏斯中部的某機場。
因為此次該型飛行器的降落是提前預告的,所以降落當天,無數網友和愛好者們又湧到了該城市,齊刷刷的出現在該機場附近的山頭、建築和樹梢上。
機場附近村民因為沒有經驗,第一次麵對這種情況一下子準備不足,即便是把家裏能拿出來的板凳全部都拿出來,甚至人字梯這些東西都臨時租借給網友們,依舊沒能滿足無數遊客的需求,無數網友隻能踮著腳尖,探著腦袋,踩在泥地裏翹首以盼。
下午十六時二十七分,天空中出現一道亮白色的痕跡,現場無數正在收看直播的觀眾們開始躁動起來。
隻是和以前飛船式返迴不同,當白色的高速摩擦結束之後,天空中遲遲沒有出現降落傘的痕跡……當然這也是廢話,都有小翅膀了怎麽還可能用降落傘來做主減速。
之所以讓人心急,是無數網友和觀眾,已經習慣了飛船式返迴的流程。
足足十五分鍾,天上依舊沒有任何一點動靜,這讓現場的觀眾們有些焦急。
“來了!來了!!它飛迴來了!!”
突然間,一名手持望遠鏡的觀眾大聲的吼叫著,無數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了過去。
雲鹮飛行器這才出現在現場所有人的視野中,它正以每小時三百六十公裏的速度,穩健的向著機場跑道飛來。
之所以進入大氣層後用了這麽久的時間,就是因為飛行器在最後這幾十公裏的高度中,利用自身翅膀的升力,不斷的在空中緩慢的降低高度和速度,這可比隻會往下衝的鍾型飛船要慢多了。
“飛機是遙控降落?還是自動降落?”
看著飛行器越來越靠近機場跑道,所有人對它都冒出了同樣的念頭。
黑色的機輪在接觸跑道一瞬間發出劇烈摩擦的聲音和白煙,但完美的控製讓它迅速壓低機頭,最後一個機輪也平穩接觸地麵,飛機自動控製程序判斷出三輪均已接觸地麵,立刻關閉了尾部的發動機並釋放出尾部的減速傘,強大的氣流阻力迅速拉拽阻滯著飛機前進的速度。
很快,雲鹮飛行器穩穩的停在了跑道上,地勤人員開著牽引車迅速衝上前去,麻溜的掛上牽引勾,矮小的牽引車毫不費力的拉著幾十噸重的家夥,像閱兵儀式那樣,駛過無數現場觀眾的麵前。
【怎麽雲鹮被燒的黑乎乎的啊?】
【你傻啊,經過大氣層摩擦燃燒,你還想它是白色的啊?!】
【你別說,機頭和前半段有摩擦燒過的黑色痕跡,而後麵因為機翼的阻擋沒有被燒到依舊是白色的,這樣子讓我想起了一種鳥……】
【我也發現了,怪不得它的名字要帶個‘鹮’字,這樣子分明和咱們的朱鹮很像的啊!!】
通過現場直播的網友們突然有人發現了這個情況,結論一出,無數網友立刻開始搜索朱鹮的照片和相關資料,數量之大,讓朱鹮的詞條熱度衝上熱搜榜前十。
雖然不是所有朱鹮的照片都帶著黑色,但部分朱鹮頭、頸和前羽等處的黑色照片和雲鹮飛行器一比對……
還真特麽像!!
沒錯,這就是為啥這種飛行器被命名為雲鹮的緣故。
雲鹮飛行器的成功消息傳來,讓無數航天人鬆了一口氣,終於解決了下行能力不足的運載壓力了,二十五噸的運載量可比天舟2號將近大了十倍!
而且雲鹮飛行器的成功,更是讓新型載人航天器的設計者們也鬆了一口氣。
這貨運飛行器,咋個又和載人航天飛行器扯上關係了呢?
因為在經過數次的反複論證、推翻、再論證、再推翻後,新型載人飛行器的發展從原先的傳統鍾型,再到微小型空天飛機型,再到中型的航天飛機型,中間過程經曆了數次的反複。
這其中的原因依舊得責怪章成銘。
如果他沒出現,傳統鍾型的加大版是最優選方案。
畢竟這種外形賽裏斯航天人已經積累了無數豐富的經驗,投資小見效快,而且安全可靠穩定。
而新型燃料的出現和任務的改變,讓發射成本大大下降,再加上傳統鍾型的先天性缺陷,成為了落伍的技術方向,設計師們隻能重新開始構型,拿出一個小型空天飛行器的方案出來,共5—7個人往返地麵和太空。
這個方案當時已經基本設計完成了,尺寸不算大,十來米長,既可以滿足人員數量,較小的體積尺寸也便於研製開發速度,和後續的批量生產。
可萬惡的章成銘!!
他這家夥不聲不響的又搞定了氦3,又讓剛剛搞出來設計方案的小型載人飛行器變得像玩具一樣不適用。
因為原本的計劃中,藍星近地軌道到月球這一段距離,是依靠此前那種類臨時艙段來進行擺渡,所以小型空天飛機隻需要載人往返地麵和太空這一段距離就行。
可氦3工廠的擴建又亟需一大批工作人員和物資的不斷往返藍星和月球之間,臨時擺渡艙段隻是臨時應急方案,少量人員用個三五年都沒問題,可這麽多人要天天擺渡……
總不能讓這些隻有十來米的小型航天載人飛行器也來做擺渡船吧?
瘋了吧!!
而且,即便是臨時擺渡艙段非常好用,且成本低廉,但所有人依舊要麵臨一個很現實客觀的問題:
所有物資通過擺渡艙段到達環月空間站後,還要再從擺渡艙段中搬運到落月著陸器上完成最後的降落部分……
這相當於一件沒有自身動力的物資,從地麵上飛入藍星空間站,中轉搬運到擺渡艙段,然後到達環月空間站,再搬到月球著陸器上……
累不累啊!!
所以沒辦法,還是得要整出一款中大型的飛行器,能攜帶10—20人,以及一批物資快速、便捷的往返於藍星和月球,甚至還要有可以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麵的能力!
設計師思前想後,最後把目光投向了正好搞出來的空天貨機身上!
這玩意尺寸大小正好合適,而且本身設計時就考慮到內部可增加艙段的設計結構。
如此一來,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人員和貨物分離安置的問題。
同時足夠大的空間,也能讓乘客在擺渡過程的幾天裏沒有那麽難受。
至於它如何在月球上著陸……
設計師采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壓根沒想讓它像普通飛機那樣平飛在月球著陸,畢竟月球上沒有空氣,機體上的小翅膀完全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因此它直接就是頭朝上屁股朝下,以垂直的方式,利用尾部的yfb20發動機調整燃燒功率和擺動角度,來控製飛行器的落點和方向,最終利用尾部增設的伸縮起落架,和著陸場地的井字懸掛網索來完成垂直著陸的固定支持。
當然這個姿勢不利於人員上下和卸貨,得需要在月球表麵的起落場的懸掛係統幫助下,勾住機頭和機身重新放平。
這個懸掛索設計並不是現在才想出來的,而是早在數年前,在未來垂直起降可迴收火箭係統中,就已經出現過,甚至已經做過相關的驗證測試實驗的。
雖然這套係統對著陸場地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換成是以前可能會被罵,畢竟運一公斤物體到月球上都得費上百公斤的燃料和成本消耗,多搞這麽一套係統出來得消耗幾萬噸的液氧液氫甲烷煤油燃料……
但是現在……運力還真不是個什麽大事。
而且月球硬化起降場是肯定要建的,畢竟飛船上上下下飛來飛去的,成天在月球表麵上吹坑也不是個事啊!!
最重要的,是這種著陸方式可以不需要增加冗餘重量的發動機和改變氣動外形,就可以提供飛行器垂直著陸的能力,不管是貨運飛船還是載人飛船,兩者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直接在月球表麵著陸。
所以雲鹮的成功,也讓新型載人航天器的設計師們鬆了一口氣。
有了雲鹮這個好底子,後麵的改載人版工作就會輕鬆不少,畢竟不用重新再從飛行結構強度,以及機體結構這些基礎去重頭設計,也不需要再去風洞裏嗚嗚嗚的吹,既省時間又省成本。
而且,載人版的名字設計師都已經想好了,不叫雲鹮,而是叫:
雲鶴!
也正是因為有雲鹮的好底子,雲鶴的開發速度很快,一個月後,第一艘載人版樣船便成功試飛,而當月,第一艘雲鹮貨運機,便直接成功的飛抵月球,將二十多噸的物資成功的送到了前進基地附近的臨時著陸場上。
這批物資不是氦3生產的催化藥劑,而是一種特殊水泥,它會混入月壤,然後將它們固化,最終形成一塊堅硬且耐高溫和耐低溫的特殊硬化地麵,成為前進基地的固定著陸場地。
至此,航天局終於解決了新型飛行器的升級換代問題,開始進入到大批量物資往返運送的階段。
好消息不止這一個,此前送上月球的自動采礦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星海和一同研發它的幾家國內裝備製造企業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和航天員反饋迴來的改進意見,逐一進行了優化升級,在提高效率的過程中還著重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維護簡易性,並提高了艙內的靜音等級,增強工作人員在上麵工作時的舒適層度。
現在的采礦機上,和玖爪一樣,自帶一個小型的生活艙和出艙口,雖然月球表麵生活基地已經開始準備建設,但采礦機是在月表移動式作業的特性,注定了工作人員必須是跟隨著它們在外生活作業,可以說,礦開采到哪裏,他們就生活在哪裏。
所以哪怕是這種采礦作業剛剛進行幾個月,但是航天員們已經為這種未來的采礦人職業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
——月球遊礦民。
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藍星上的遊牧民族很相像,他們不可能長期在一個地方定居,他們“驅趕”著和牛羊一樣的采礦機,不斷的在月球表麵“遊牧”著,“吃完”一片土地上的氦3後,又‘驅趕’著采礦機去另外一個地方采礦……
走到哪,就‘吃’到哪!
而且,受目前采礦方式的技術特點,月球上寬闊平坦的平原在礦民眼中就是最好的“草場”,這種地方既便於礦機們處理月壤,也更加節約能源和各種設備零件。
雖說表麵石頭裏也含有氦3,但是要把它打碎後才能處理,以及需要長時間的加熱才能‘攆’出裏麵的氦3這樣的特點,也注定了誰都喜歡處理鬆軟的泥土,而不喜歡啃堅硬的石頭!
碎石機的金屬齒牙也是有磨損的啊!!!
也正是基於這個特點,星海和那幾家工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未來的新一代采礦機的設計上,也逐漸趨向於並聯化的設計方案。
這些設備可以像條貪吃蛇一樣,將月壤‘吞入’體內,然後經過預加工處理後進入取製區,分別製取出裏麵所含的水、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微量氣體,再提取出裏麵的氦3,最後……
從尾部‘排’出“消化”幹淨的月壤……
這套設備因為這個流程,也注定像蛇一樣的長列式布局,它可以單列慢慢‘吞噬’月表資源,也可以把它們並列排成一大排,形成並排式的一路向前‘收割’資源。
而整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基本上隻需要乘坐在背部的生活區裏,操縱著無數並排的設備即可。
當然,需要人員出來維修設備,以及臨時查看“草場”時,也能身著出艙服從出艙口下來,到現場進行工作。
不過有些設計師想法更極端一些,連出艙服都不用,玖爪直接騎在貪吃蛇的身上,既能充當‘驅趕羊群的牧羊馬’,也能充當供工作人員生活的‘蒙古包’,需要維修設備時,玖爪上的三個操作臂也直接成為了拆卸和維修的延伸手臂。
當然這個方案因為太極端而被拍死。
藍星上的蒙古包雖然簡陋了一些,但好歹也是安全溫暖舒適的大帳篷,就玖爪那點體積,你特麽的真把工作人員當犯人啊!那點空間比特麽的監獄關禁閉的小房間都狹小逼仄!!!
不過很多人還真沒想到,在未來若幹年後,國外的資本家們花費超高的大價錢,從賽裏斯人手裏買來第一套淘汰下來的二手采礦貪吃蛇後,還真就這樣改造了!
看著被改成比禁閉室還要狹小的空間裏擠著數名工作人員,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西方資本家們的‘創造力’和貪婪程度。
原本三個生活艙被資本家們改造的隻剩下一個,另外兩個則改造成了存放物資的倉庫。
三個艙的工作人員隻能擠在一個艙裏,唿吸著渾濁的空氣,腳臭味、汗臭味以及體味還有食物殘渣的味道讓裏麵堪比毒氣室。
不過資本家們也‘聰明’,他們招來的是在嗅覺上天生鈍化的白象癟三人,他們的嗅覺天生就能屏蔽各種臭味。
隻是從小就吃咖喱的他們從毛孔裏都能隨時散發著咖喱的濃烈辛味,更是加劇了整個空間空氣質量的惡劣程度。
以至於這套設備在某次路過沙漠某國在月球的維修基地時,順道進入對方寬敞的內部維修場維修,一打開該艙室……
那畫麵用某位土豪的形容,那就是如同埋入地下漚製多年的糞缸拔出來的味道……
氣得該基地負責人直接把這套設備和上麵的癟三‘扔’出了基地。
但就這樣,這種難聞的氣味也在該基地裏繞梁三日經久不衰,害得沙漠土豪花費了一大筆費用,重新更換了裏麵的維生空氣淨化設備,以及耗費巨大資金和物資,排出所有存量空氣,這才把裏麵的異味徹底消除。
各生產單位,也開始準備最後一個季度的任務衝刺,開始加足馬力完成未完成的各種年初任務。
以往到了這個時候,航天口的工作人員也會進入到相同類似的忙碌狀態,但是今年……
從幾個月前就開始的忙碌讓他們已經忘記了這個曆年都需要經曆的過程。
沒辦法,今年如果按照往年的任務安排,早在年中時,他們就已經完成了一整年的預定發射任務,現在……
每天都是在給這個新記錄上增加更高的目標。
十月初,新一代的貨運航天飛行器第一次亮相於世界。這款貨運航天飛行器一出現,立刻引來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它的外形基於傳統航天飛機的造型,肥坨坨的身軀讓它內部能有較大的載貨空間,位於中後部的小翅膀不僅提供了它在大氣層內的飛行能力,也會在返迴大氣層的過程中產生極大的阻力來輔助減速。
同時飛船的腹部和兩個小翅膀下方,都安裝了一種新型的材料製作成的隔熱護翼。
該材料由輕量合金製成,天生自帶大量的微小孔洞,裏麵塗滿和防熱大底相同的化學燃燒劑,在返迴大氣層時,會被高溫所引燃,在燃燒中帶走大量的熱量。
結束飛行後的維修中,隻需要把這玩意拆下來,重新整體換裝上相同的新護翼即可。
思路和傳統航天飛機采用隔熱陶瓷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護翼采用的是可快速拆卸更換的結構簡單,既方便事後的更換,也不用擔心它在飛行中磕磕碰碰出現什麽問題。
不過和傳統航天飛機高聳的垂直尾翼不同,兩片在尾部上翹的斜麵尾翼既充當了水平尾翼,也充當著垂直尾翼的作用。
同時它取消了背部可開啟的開闔式貨倉門設計簡化了結構,也提高機體的整體強度,更是縮減了整體的尺寸。
由於使用了大量新型的輕量化合金材料,飛船的結構不僅堅固可靠,而且還十分的輕便,一枚普羅火箭就可輕鬆將它送入太空,如果內部裝滿貨物,也可以利用自身尾部的發動機增加推力,和普羅火箭一同發力將自己送上太空。
不過最令人驚奇的,是它的對接方式。
燈塔早年的航天飛機對接口在背部靠前方的位置,這導致它每次對接時姿態都十分的別扭,畢竟它的主rcs姿控發動機都位於艏部和尾部,它的腹部因為貼滿了無數隔熱陶瓷片,使得這裏非常不利於安置太多的開口設施,每次調整好姿態後,再想進行微調就變得異常困難。
因此為了避開這個尷尬的體位姿態,新飛行器采用的方式較為大膽,直接像某些貨機那樣,直接掀開機頭後,露出裏麵的對接口,這樣一來,飛行器不管是上下左右前進後退,都能有最佳的姿控發動機進行微調。
同時這樣的設計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對機體內部的艙段設計十分的友好,整個機體內部甚至可以直接變成一個條完整的艙段,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不過考慮緊急情況,在機身背部依舊還有一個緊急對接口做備用接口使用。
當然,這樣的設計唯一帶來的壞處,就是其外形立刻被國內的那些“找爹黨”們紛紛跳出來,拿著燈塔國某款小型空天飛機的照片嗷嗷著這是抄襲的作品;而燈塔的政客們,也紛紛借著此事來繼續抨擊賽裏斯偷竊燈塔航天技術。
對此,航天局新型飛船設計師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這種設計……早在十多年前,我們國家的超高速風洞和激波風洞建設完成後不久,我們就已經對這種外形進行過測試了。”
為了證明他所說的事情,他還拿出了當年進行測試時的視頻畫麵來進行自證。
這證據肯定是經過高層批準後,借他的嘴公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家就是官方泄密。
果然,此舉一出,那些找爹黨的聲音立刻變小了不少,畢竟……資料是做不了假的,到目前為止,也就賽裏斯有這樣完整的風洞,甚至超激波風洞還是賽裏斯獨有的技術。
因為是新型飛行器的發射,讓很多航天迷們又紛紛湧向了海島,在這裏目送著這架被命名為“雲鹮”的新型飛行器飛上太空。
三天後,這架雲鹮飛行器完成了驗證飛行,並順帶去了趟空間站,將二十五噸膠基燃料填滿它空蕩蕩的貨倉,帶著滿載的貨物重返賽裏斯中部的某機場。
因為此次該型飛行器的降落是提前預告的,所以降落當天,無數網友和愛好者們又湧到了該城市,齊刷刷的出現在該機場附近的山頭、建築和樹梢上。
機場附近村民因為沒有經驗,第一次麵對這種情況一下子準備不足,即便是把家裏能拿出來的板凳全部都拿出來,甚至人字梯這些東西都臨時租借給網友們,依舊沒能滿足無數遊客的需求,無數網友隻能踮著腳尖,探著腦袋,踩在泥地裏翹首以盼。
下午十六時二十七分,天空中出現一道亮白色的痕跡,現場無數正在收看直播的觀眾們開始躁動起來。
隻是和以前飛船式返迴不同,當白色的高速摩擦結束之後,天空中遲遲沒有出現降落傘的痕跡……當然這也是廢話,都有小翅膀了怎麽還可能用降落傘來做主減速。
之所以讓人心急,是無數網友和觀眾,已經習慣了飛船式返迴的流程。
足足十五分鍾,天上依舊沒有任何一點動靜,這讓現場的觀眾們有些焦急。
“來了!來了!!它飛迴來了!!”
突然間,一名手持望遠鏡的觀眾大聲的吼叫著,無數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了過去。
雲鹮飛行器這才出現在現場所有人的視野中,它正以每小時三百六十公裏的速度,穩健的向著機場跑道飛來。
之所以進入大氣層後用了這麽久的時間,就是因為飛行器在最後這幾十公裏的高度中,利用自身翅膀的升力,不斷的在空中緩慢的降低高度和速度,這可比隻會往下衝的鍾型飛船要慢多了。
“飛機是遙控降落?還是自動降落?”
看著飛行器越來越靠近機場跑道,所有人對它都冒出了同樣的念頭。
黑色的機輪在接觸跑道一瞬間發出劇烈摩擦的聲音和白煙,但完美的控製讓它迅速壓低機頭,最後一個機輪也平穩接觸地麵,飛機自動控製程序判斷出三輪均已接觸地麵,立刻關閉了尾部的發動機並釋放出尾部的減速傘,強大的氣流阻力迅速拉拽阻滯著飛機前進的速度。
很快,雲鹮飛行器穩穩的停在了跑道上,地勤人員開著牽引車迅速衝上前去,麻溜的掛上牽引勾,矮小的牽引車毫不費力的拉著幾十噸重的家夥,像閱兵儀式那樣,駛過無數現場觀眾的麵前。
【怎麽雲鹮被燒的黑乎乎的啊?】
【你傻啊,經過大氣層摩擦燃燒,你還想它是白色的啊?!】
【你別說,機頭和前半段有摩擦燒過的黑色痕跡,而後麵因為機翼的阻擋沒有被燒到依舊是白色的,這樣子讓我想起了一種鳥……】
【我也發現了,怪不得它的名字要帶個‘鹮’字,這樣子分明和咱們的朱鹮很像的啊!!】
通過現場直播的網友們突然有人發現了這個情況,結論一出,無數網友立刻開始搜索朱鹮的照片和相關資料,數量之大,讓朱鹮的詞條熱度衝上熱搜榜前十。
雖然不是所有朱鹮的照片都帶著黑色,但部分朱鹮頭、頸和前羽等處的黑色照片和雲鹮飛行器一比對……
還真特麽像!!
沒錯,這就是為啥這種飛行器被命名為雲鹮的緣故。
雲鹮飛行器的成功消息傳來,讓無數航天人鬆了一口氣,終於解決了下行能力不足的運載壓力了,二十五噸的運載量可比天舟2號將近大了十倍!
而且雲鹮飛行器的成功,更是讓新型載人航天器的設計者們也鬆了一口氣。
這貨運飛行器,咋個又和載人航天飛行器扯上關係了呢?
因為在經過數次的反複論證、推翻、再論證、再推翻後,新型載人飛行器的發展從原先的傳統鍾型,再到微小型空天飛機型,再到中型的航天飛機型,中間過程經曆了數次的反複。
這其中的原因依舊得責怪章成銘。
如果他沒出現,傳統鍾型的加大版是最優選方案。
畢竟這種外形賽裏斯航天人已經積累了無數豐富的經驗,投資小見效快,而且安全可靠穩定。
而新型燃料的出現和任務的改變,讓發射成本大大下降,再加上傳統鍾型的先天性缺陷,成為了落伍的技術方向,設計師們隻能重新開始構型,拿出一個小型空天飛行器的方案出來,共5—7個人往返地麵和太空。
這個方案當時已經基本設計完成了,尺寸不算大,十來米長,既可以滿足人員數量,較小的體積尺寸也便於研製開發速度,和後續的批量生產。
可萬惡的章成銘!!
他這家夥不聲不響的又搞定了氦3,又讓剛剛搞出來設計方案的小型載人飛行器變得像玩具一樣不適用。
因為原本的計劃中,藍星近地軌道到月球這一段距離,是依靠此前那種類臨時艙段來進行擺渡,所以小型空天飛機隻需要載人往返地麵和太空這一段距離就行。
可氦3工廠的擴建又亟需一大批工作人員和物資的不斷往返藍星和月球之間,臨時擺渡艙段隻是臨時應急方案,少量人員用個三五年都沒問題,可這麽多人要天天擺渡……
總不能讓這些隻有十來米的小型航天載人飛行器也來做擺渡船吧?
瘋了吧!!
而且,即便是臨時擺渡艙段非常好用,且成本低廉,但所有人依舊要麵臨一個很現實客觀的問題:
所有物資通過擺渡艙段到達環月空間站後,還要再從擺渡艙段中搬運到落月著陸器上完成最後的降落部分……
這相當於一件沒有自身動力的物資,從地麵上飛入藍星空間站,中轉搬運到擺渡艙段,然後到達環月空間站,再搬到月球著陸器上……
累不累啊!!
所以沒辦法,還是得要整出一款中大型的飛行器,能攜帶10—20人,以及一批物資快速、便捷的往返於藍星和月球,甚至還要有可以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麵的能力!
設計師思前想後,最後把目光投向了正好搞出來的空天貨機身上!
這玩意尺寸大小正好合適,而且本身設計時就考慮到內部可增加艙段的設計結構。
如此一來,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人員和貨物分離安置的問題。
同時足夠大的空間,也能讓乘客在擺渡過程的幾天裏沒有那麽難受。
至於它如何在月球上著陸……
設計師采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壓根沒想讓它像普通飛機那樣平飛在月球著陸,畢竟月球上沒有空氣,機體上的小翅膀完全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因此它直接就是頭朝上屁股朝下,以垂直的方式,利用尾部的yfb20發動機調整燃燒功率和擺動角度,來控製飛行器的落點和方向,最終利用尾部增設的伸縮起落架,和著陸場地的井字懸掛網索來完成垂直著陸的固定支持。
當然這個姿勢不利於人員上下和卸貨,得需要在月球表麵的起落場的懸掛係統幫助下,勾住機頭和機身重新放平。
這個懸掛索設計並不是現在才想出來的,而是早在數年前,在未來垂直起降可迴收火箭係統中,就已經出現過,甚至已經做過相關的驗證測試實驗的。
雖然這套係統對著陸場地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換成是以前可能會被罵,畢竟運一公斤物體到月球上都得費上百公斤的燃料和成本消耗,多搞這麽一套係統出來得消耗幾萬噸的液氧液氫甲烷煤油燃料……
但是現在……運力還真不是個什麽大事。
而且月球硬化起降場是肯定要建的,畢竟飛船上上下下飛來飛去的,成天在月球表麵上吹坑也不是個事啊!!
最重要的,是這種著陸方式可以不需要增加冗餘重量的發動機和改變氣動外形,就可以提供飛行器垂直著陸的能力,不管是貨運飛船還是載人飛船,兩者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直接在月球表麵著陸。
所以雲鹮的成功,也讓新型載人航天器的設計師們鬆了一口氣。
有了雲鹮這個好底子,後麵的改載人版工作就會輕鬆不少,畢竟不用重新再從飛行結構強度,以及機體結構這些基礎去重頭設計,也不需要再去風洞裏嗚嗚嗚的吹,既省時間又省成本。
而且,載人版的名字設計師都已經想好了,不叫雲鹮,而是叫:
雲鶴!
也正是因為有雲鹮的好底子,雲鶴的開發速度很快,一個月後,第一艘載人版樣船便成功試飛,而當月,第一艘雲鹮貨運機,便直接成功的飛抵月球,將二十多噸的物資成功的送到了前進基地附近的臨時著陸場上。
這批物資不是氦3生產的催化藥劑,而是一種特殊水泥,它會混入月壤,然後將它們固化,最終形成一塊堅硬且耐高溫和耐低溫的特殊硬化地麵,成為前進基地的固定著陸場地。
至此,航天局終於解決了新型飛行器的升級換代問題,開始進入到大批量物資往返運送的階段。
好消息不止這一個,此前送上月球的自動采礦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星海和一同研發它的幾家國內裝備製造企業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和航天員反饋迴來的改進意見,逐一進行了優化升級,在提高效率的過程中還著重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維護簡易性,並提高了艙內的靜音等級,增強工作人員在上麵工作時的舒適層度。
現在的采礦機上,和玖爪一樣,自帶一個小型的生活艙和出艙口,雖然月球表麵生活基地已經開始準備建設,但采礦機是在月表移動式作業的特性,注定了工作人員必須是跟隨著它們在外生活作業,可以說,礦開采到哪裏,他們就生活在哪裏。
所以哪怕是這種采礦作業剛剛進行幾個月,但是航天員們已經為這種未來的采礦人職業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
——月球遊礦民。
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藍星上的遊牧民族很相像,他們不可能長期在一個地方定居,他們“驅趕”著和牛羊一樣的采礦機,不斷的在月球表麵“遊牧”著,“吃完”一片土地上的氦3後,又‘驅趕’著采礦機去另外一個地方采礦……
走到哪,就‘吃’到哪!
而且,受目前采礦方式的技術特點,月球上寬闊平坦的平原在礦民眼中就是最好的“草場”,這種地方既便於礦機們處理月壤,也更加節約能源和各種設備零件。
雖說表麵石頭裏也含有氦3,但是要把它打碎後才能處理,以及需要長時間的加熱才能‘攆’出裏麵的氦3這樣的特點,也注定了誰都喜歡處理鬆軟的泥土,而不喜歡啃堅硬的石頭!
碎石機的金屬齒牙也是有磨損的啊!!!
也正是基於這個特點,星海和那幾家工程工程裝備製造企業未來的新一代采礦機的設計上,也逐漸趨向於並聯化的設計方案。
這些設備可以像條貪吃蛇一樣,將月壤‘吞入’體內,然後經過預加工處理後進入取製區,分別製取出裏麵所含的水、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微量氣體,再提取出裏麵的氦3,最後……
從尾部‘排’出“消化”幹淨的月壤……
這套設備因為這個流程,也注定像蛇一樣的長列式布局,它可以單列慢慢‘吞噬’月表資源,也可以把它們並列排成一大排,形成並排式的一路向前‘收割’資源。
而整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基本上隻需要乘坐在背部的生活區裏,操縱著無數並排的設備即可。
當然,需要人員出來維修設備,以及臨時查看“草場”時,也能身著出艙服從出艙口下來,到現場進行工作。
不過有些設計師想法更極端一些,連出艙服都不用,玖爪直接騎在貪吃蛇的身上,既能充當‘驅趕羊群的牧羊馬’,也能充當供工作人員生活的‘蒙古包’,需要維修設備時,玖爪上的三個操作臂也直接成為了拆卸和維修的延伸手臂。
當然這個方案因為太極端而被拍死。
藍星上的蒙古包雖然簡陋了一些,但好歹也是安全溫暖舒適的大帳篷,就玖爪那點體積,你特麽的真把工作人員當犯人啊!那點空間比特麽的監獄關禁閉的小房間都狹小逼仄!!!
不過很多人還真沒想到,在未來若幹年後,國外的資本家們花費超高的大價錢,從賽裏斯人手裏買來第一套淘汰下來的二手采礦貪吃蛇後,還真就這樣改造了!
看著被改成比禁閉室還要狹小的空間裏擠著數名工作人員,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西方資本家們的‘創造力’和貪婪程度。
原本三個生活艙被資本家們改造的隻剩下一個,另外兩個則改造成了存放物資的倉庫。
三個艙的工作人員隻能擠在一個艙裏,唿吸著渾濁的空氣,腳臭味、汗臭味以及體味還有食物殘渣的味道讓裏麵堪比毒氣室。
不過資本家們也‘聰明’,他們招來的是在嗅覺上天生鈍化的白象癟三人,他們的嗅覺天生就能屏蔽各種臭味。
隻是從小就吃咖喱的他們從毛孔裏都能隨時散發著咖喱的濃烈辛味,更是加劇了整個空間空氣質量的惡劣程度。
以至於這套設備在某次路過沙漠某國在月球的維修基地時,順道進入對方寬敞的內部維修場維修,一打開該艙室……
那畫麵用某位土豪的形容,那就是如同埋入地下漚製多年的糞缸拔出來的味道……
氣得該基地負責人直接把這套設備和上麵的癟三‘扔’出了基地。
但就這樣,這種難聞的氣味也在該基地裏繞梁三日經久不衰,害得沙漠土豪花費了一大筆費用,重新更換了裏麵的維生空氣淨化設備,以及耗費巨大資金和物資,排出所有存量空氣,這才把裏麵的異味徹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