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正寧帝說完後就一直緊緊盯著蕭景曜,蕭景曜連裝傻的機會都沒有,隻能說道:「諸位皇子性情不同,側重點也不同。但他們心中都有天下,這是大齊百姓之福。」
正寧帝深深看了蕭景曜一眼,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你倒是看得明白。」
性情不同啊……
正寧帝閉了閉眼,唇邊溢出一聲無聲的嘆息。
蕭景曜將這事兒死死藏在心裏,沒對任何人說。
一直到各國使臣團進京,蕭景曜看到了那些身處重要地理位置的小國使臣團後,腦海裏又浮現出正寧帝那時候似無奈似釋然的神情。
鴻臚寺每年就忙活這麽一陣。蕭景曜這個大理寺卿也沒閑著,各國使臣進京,京城的治安自然是首要大事。若是在這時候鬧出大事來,大齊難免在使臣團麵前丟臉。
這可是關乎於大齊顏麵的問題,正寧帝脾氣再好,要是官員們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鏈子,也得讓官員們感受一下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是什麽滋味。
大理寺和刑部自然不敢懈怠,蕭景曜和秦致遠互相合作,給兩邊的侍衛都排了個班,來了個三班倒,將警惕程度提到了最高。
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因為蕭景曜先前透露的金銀礦消息,對倭國使臣團最為關注。胡閣老還特地安排鴻臚寺的人去套他們的話。
不得不說,大齊真是人才濟濟。就在這個不怎麽適合學語言的時代,鴻臚寺中都有語言大佬,一口倭國話幾乎能冒充倭國本地人。沒有語言的障礙,鴻臚寺的官員想從倭國使臣嘴裏套話就容易多了。
其實倭國使臣也會說大齊官話,但他們的口音太重,又比較生澀,非母語總是不夠熟練,用大齊官話來表達,意思太過複雜的話,他們能在腦海裏將自己繞暈。
這時候,大齊鴻臚寺的天才們就有了用武之地。在異國他鄉碰上個能說自己本國話的人,多麽令人親切呀!倭國使臣心理防線立即-1-1,不經意間,就被鴻臚寺的官員套出了不少話。
正寧帝他們這才知道,他們島上確實發現了兩座金銀礦,現在幾大勢力還在為金銀礦而鬥得不可開交。一直到使臣團出發,他們還沒鬥出個高低來。
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不由有些鄙視。倭國也是有天皇的,竟然連金銀礦都護不住,還能讓其他勢力爭來奪去,廢物!
讓蕭景曜意外的是,榮王的語言天賦竟然十分不錯,非但能說一口流利的倭國話,還能說胡人的話,以及高黎和交趾話。
這都熟練掌握三門外語了,說榮王是語言天才,真就一點都沒誇張。
對此,榮王振振有辭,「兒臣未來可是要為父皇開疆擴土的,兵書有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兒臣就是要學了他們的話,到時候打進他們內部,一口氣端了他們!」
正寧帝哭笑不得,「交趾已經對大齊稱臣,很是溫順,你怎麽還惦記上他們了?」
榮王理直氣壯,「他那塊地最大!」
最大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榮王的觀念十分樸素。
正寧帝又是好笑又是自豪,哪個當父親的會不希望看到孩子有出息?榮王誌向遠大,自己有學習的動力,還立了一功,正寧帝這個當爹的隻有高興的份,好好嘉獎了榮王一番。
這可讓平王酸得不行。
寧王勢微,現在能和太子分庭抗禮的,是平王。又因為正寧帝斥責過太子,讓平王信心大增,周圍謀士更是一個勁兒地吹捧平王,難免讓平王有些飄飄然。如今榮王大出風頭,平王哪裏能忍得了這個落差。
平王自覺是太子的對手,現在反被不起眼的榮王給壓了一頭,已經取代了寧王的地位,和太子打擂台的平王哪裏受得了這個委屈?
榮王跑去倭國使臣團中套話,平王就周旋在其他小國的使臣團之間。今天同交趾使臣相談甚歡,明天又帶著高黎使臣閑逛京城,讓他們領略京城的繁華。
雖然正寧帝沒給皇子們安排接待使臣的任務,但有了榮王立功在前,平王就沒了那麽多顧忌,使臣團中,平王已經成為了存在感最高的皇子。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才是太子。
但使臣們也不傻,他們也是認真研究過大齊的文化的,知道大齊人處處講究,雖然這個看起來非常和善的皇子十分強大,但那個胖胖的,走起路來都一步三喘的太子,才是所有皇子中身份最尊貴的!
平王在使臣團中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果,幾近為零,當場臉就綠了。
正寧帝等人知道倭國現在才發現兩座金銀礦後,頓時放下心來,心下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優越感——你們境內的寶貝,我們比你們更清楚!
六百多座金銀礦,你們隻發現了兩座,可見你們並非金銀礦的主人。
正寧帝等人理直氣壯得很,這可是祥瑞帶來的上天的指示,可見上天都是站在大齊這邊,讓大齊得到這些寶貝。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順應天意的事,怎麽能叫大動兵戈呢?更別提倭匪年年犯邊,不知道禍害了多少大齊百姓。現在大齊替天行道,為民報仇,分明就是正義之師!
蕭景曜還注意到,西南地的活佛竟然也進京了。
這事兒也是研究院的功勞。正寧帝都把顯微鏡命名為「芥子鏡」了,佛法中說的無盡小的世界,可以藉助芥子鏡觀測到,活佛能忍住不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正寧帝深深看了蕭景曜一眼,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你倒是看得明白。」
性情不同啊……
正寧帝閉了閉眼,唇邊溢出一聲無聲的嘆息。
蕭景曜將這事兒死死藏在心裏,沒對任何人說。
一直到各國使臣團進京,蕭景曜看到了那些身處重要地理位置的小國使臣團後,腦海裏又浮現出正寧帝那時候似無奈似釋然的神情。
鴻臚寺每年就忙活這麽一陣。蕭景曜這個大理寺卿也沒閑著,各國使臣進京,京城的治安自然是首要大事。若是在這時候鬧出大事來,大齊難免在使臣團麵前丟臉。
這可是關乎於大齊顏麵的問題,正寧帝脾氣再好,要是官員們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鏈子,也得讓官員們感受一下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是什麽滋味。
大理寺和刑部自然不敢懈怠,蕭景曜和秦致遠互相合作,給兩邊的侍衛都排了個班,來了個三班倒,將警惕程度提到了最高。
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因為蕭景曜先前透露的金銀礦消息,對倭國使臣團最為關注。胡閣老還特地安排鴻臚寺的人去套他們的話。
不得不說,大齊真是人才濟濟。就在這個不怎麽適合學語言的時代,鴻臚寺中都有語言大佬,一口倭國話幾乎能冒充倭國本地人。沒有語言的障礙,鴻臚寺的官員想從倭國使臣嘴裏套話就容易多了。
其實倭國使臣也會說大齊官話,但他們的口音太重,又比較生澀,非母語總是不夠熟練,用大齊官話來表達,意思太過複雜的話,他們能在腦海裏將自己繞暈。
這時候,大齊鴻臚寺的天才們就有了用武之地。在異國他鄉碰上個能說自己本國話的人,多麽令人親切呀!倭國使臣心理防線立即-1-1,不經意間,就被鴻臚寺的官員套出了不少話。
正寧帝他們這才知道,他們島上確實發現了兩座金銀礦,現在幾大勢力還在為金銀礦而鬥得不可開交。一直到使臣團出發,他們還沒鬥出個高低來。
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不由有些鄙視。倭國也是有天皇的,竟然連金銀礦都護不住,還能讓其他勢力爭來奪去,廢物!
讓蕭景曜意外的是,榮王的語言天賦竟然十分不錯,非但能說一口流利的倭國話,還能說胡人的話,以及高黎和交趾話。
這都熟練掌握三門外語了,說榮王是語言天才,真就一點都沒誇張。
對此,榮王振振有辭,「兒臣未來可是要為父皇開疆擴土的,兵書有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兒臣就是要學了他們的話,到時候打進他們內部,一口氣端了他們!」
正寧帝哭笑不得,「交趾已經對大齊稱臣,很是溫順,你怎麽還惦記上他們了?」
榮王理直氣壯,「他那塊地最大!」
最大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榮王的觀念十分樸素。
正寧帝又是好笑又是自豪,哪個當父親的會不希望看到孩子有出息?榮王誌向遠大,自己有學習的動力,還立了一功,正寧帝這個當爹的隻有高興的份,好好嘉獎了榮王一番。
這可讓平王酸得不行。
寧王勢微,現在能和太子分庭抗禮的,是平王。又因為正寧帝斥責過太子,讓平王信心大增,周圍謀士更是一個勁兒地吹捧平王,難免讓平王有些飄飄然。如今榮王大出風頭,平王哪裏能忍得了這個落差。
平王自覺是太子的對手,現在反被不起眼的榮王給壓了一頭,已經取代了寧王的地位,和太子打擂台的平王哪裏受得了這個委屈?
榮王跑去倭國使臣團中套話,平王就周旋在其他小國的使臣團之間。今天同交趾使臣相談甚歡,明天又帶著高黎使臣閑逛京城,讓他們領略京城的繁華。
雖然正寧帝沒給皇子們安排接待使臣的任務,但有了榮王立功在前,平王就沒了那麽多顧忌,使臣團中,平王已經成為了存在感最高的皇子。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才是太子。
但使臣們也不傻,他們也是認真研究過大齊的文化的,知道大齊人處處講究,雖然這個看起來非常和善的皇子十分強大,但那個胖胖的,走起路來都一步三喘的太子,才是所有皇子中身份最尊貴的!
平王在使臣團中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果,幾近為零,當場臉就綠了。
正寧帝等人知道倭國現在才發現兩座金銀礦後,頓時放下心來,心下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優越感——你們境內的寶貝,我們比你們更清楚!
六百多座金銀礦,你們隻發現了兩座,可見你們並非金銀礦的主人。
正寧帝等人理直氣壯得很,這可是祥瑞帶來的上天的指示,可見上天都是站在大齊這邊,讓大齊得到這些寶貝。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順應天意的事,怎麽能叫大動兵戈呢?更別提倭匪年年犯邊,不知道禍害了多少大齊百姓。現在大齊替天行道,為民報仇,分明就是正義之師!
蕭景曜還注意到,西南地的活佛竟然也進京了。
這事兒也是研究院的功勞。正寧帝都把顯微鏡命名為「芥子鏡」了,佛法中說的無盡小的世界,可以藉助芥子鏡觀測到,活佛能忍住不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