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帝一提前朝末年,蕭景曜腦海中就下意識地浮現出一大堆「人相食」的記載。天災倒是其次,前朝滅亡,更多的是人禍。前朝末帝是個隻管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死活的帝王,甫一登基,就大興土木,在各地建行宮,造奇觀,不知累死了多少百姓。造奇觀的同時,那位末帝還想著徵兵攻打交趾,又徵發了數十萬男丁。
末帝在位十多年,百姓沒有一年休息過,最終男丁征不到,隻能女丁頂上。民不聊生,明明國內沒有戰亂,人口數卻年年銳減,到本朝太/祖開國之時,清算天下戶口,才發現前朝末帝這一通騷操作,直接讓國內人口減半。要不是各地農民受不了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反了他,再讓他繼續禍禍百姓,說不定就能讓他達成國內無戰事都能讓百姓十不存一的「千古一帝」。
蕭景曜想到前朝末帝幹的那些傻叉事,眼角都忍不住抽搐。
對比起末帝在位時百姓的慘狀,如今正寧帝治下的百姓,確實稱得上一句安居樂業,盛世騰飛就在眼前。
蕭景曜由衷地稱讚正寧帝,「陛下愛民如子,確實是一代聖君。臣等三生有幸,得遇明主。」
封建帝製之下,能臣常有,而明君不常有。多的是昏聵平庸之主,人菜心還高,對自己的能耐一點數都沒有,有能臣偏生就不用,還把人家一貶再貶,大半輩子都出不了頭。或者是人死政消,好不容易出現個能臣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為國續命上百年。然而人一死,朝堂上各種騷操作就來了,甚至還把人給挖出來鞭屍。
各種離譜的騷操作,誰看了這些記載不撓頭。
有的帝王,也別說什麽你行你上,那真是栓條狗都比他強。
在這種情況下,蕭景曜這話並不誇張。能碰上一個明君,對臣子來說,是畢生幸運之事。
正寧帝心下也有諸多感慨,看著大齊遼闊的疆域,正寧帝忍不住用手撫摸著疆域圖上的每一寸土地,甚至能一邊摸一邊對著蕭景曜說道:「這是風坳縣,正寧五年,此地爆發了瘟疫,是朝廷派了太醫過去治病,安撫住了百姓,劉白芨的長子劉蒼朮,就折在這裏,現在風坳縣的百姓,還在為劉蒼朮建廟立碑,幾乎家家戶戶都為劉蒼朮立了長生牌位。這裏,是長嶺縣,正寧七年,此次因連月暴雨,河堤大開,百姓死傷無數,朝中撥糧五十萬石……」
正寧帝手指每指到一處,就能立即將這地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對蕭景曜一一道來,如數家珍。
蕭景曜認真聽著,眼中露出了欽佩與驚訝之色。
正寧帝笑著問蕭景曜,「怎麽?覺得朕能將這些事記得這麽清楚,很驚訝?」
蕭景曜坦然點頭,「陛下日理萬機,臣確實沒想到,陛下還能這些小地方記住十幾年前發生過的事情。」
「朕日理萬機,不就是為了治理好大齊境下的子民嗎?」正寧帝失笑,「這些,都是朕為他們做過的事情,朕心裏都記著,不願忘,也不敢忘。」
「《尚書》有言: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朕乃萬民之父母,理應將他們放在心上,讓他們安居樂業。他日到了地底下,見到了列祖列宗,朕再將這些事一一說給歷代先皇們聽一聽。好叫他們知曉,朕這個繼任者,沒丟他們的臉!」
哪怕身為正寧帝親生父親的先帝不認可他,正寧帝也無所謂了。帝王功績,青史昭昭,他這個皇帝當得如何,不該由先帝評判,而該留與後世人評說。
不過正寧帝心裏還是有個結,也留了個心眼。將這些事都記個清楚明白,他日見了先帝,先帝若是還對他不滿意,他就找列祖列宗們評評理!
正寧帝得意地想到。
蕭景曜不知道正寧帝內心複雜的情緒,但能感受到正寧帝對大齊的感情,再看到正寧帝鬢角的白髮,蕭景曜心中也忍不住長嘆一聲。這樣心懷天下的帝王,蕭景曜是真的想他能再多活幾十年。
隻可惜蕭景曜也不是神,對醫學並不了解。現在劉白芨已經在用芥子鏡研究病菌,不知道他能否開闢醫學界的新領域。若是劉白芨能將醫學的科技樹再點亮一點點,指不定能解決正寧帝現在的病根呢?
蕭景曜也就這麽想想,沒有現代醫學設備,就算知道了一些疑難雜症的病理,也沒辦法徹底根治。到那個程度,基本上都要動手術,現在根本不具備手術的條件。
正寧帝上迴在蕭景曜麵前發病,是捂著心口。蕭景曜合理猜測正寧帝可能是心髒功能不太好。想要在現有條件下治療心疾,隻能說,還得是以中醫為主,手術,想都不用想。
蕭景曜心下再次嘆氣,就聽見正寧帝問他,「你可知,幾位皇子見了這幅疆域圖,都說了些什麽?」
蕭景曜直覺危險,正要開口推辭,正寧帝卻已經自顧自地開口道:「太子心潮澎湃,說大齊富有四海,是毋庸置疑的天下共主。寧王心馳神往,就差說一句大丈夫當如是。平王麵帶微笑,對朕歌功頌德。康王對此不甚感興趣,隻道朕日理萬機,著實辛苦。福王感慨民生多艱,一點點風雨就能讓他們畢生積蓄化為塵土。榮王更是豪情萬丈,直言願意為朕披甲上陣,為大齊開疆闢土,打下更多的領土。」
「依愛卿所見,哪位皇子說的話最合適?」
最合適什麽?蕭景曜冷汗都要下來了。這種話題也是能隨便問的嗎?陛下您是不是忘記了我才是個十七歲的孩子,還是個未成年呢,真的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末帝在位十多年,百姓沒有一年休息過,最終男丁征不到,隻能女丁頂上。民不聊生,明明國內沒有戰亂,人口數卻年年銳減,到本朝太/祖開國之時,清算天下戶口,才發現前朝末帝這一通騷操作,直接讓國內人口減半。要不是各地農民受不了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反了他,再讓他繼續禍禍百姓,說不定就能讓他達成國內無戰事都能讓百姓十不存一的「千古一帝」。
蕭景曜想到前朝末帝幹的那些傻叉事,眼角都忍不住抽搐。
對比起末帝在位時百姓的慘狀,如今正寧帝治下的百姓,確實稱得上一句安居樂業,盛世騰飛就在眼前。
蕭景曜由衷地稱讚正寧帝,「陛下愛民如子,確實是一代聖君。臣等三生有幸,得遇明主。」
封建帝製之下,能臣常有,而明君不常有。多的是昏聵平庸之主,人菜心還高,對自己的能耐一點數都沒有,有能臣偏生就不用,還把人家一貶再貶,大半輩子都出不了頭。或者是人死政消,好不容易出現個能臣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為國續命上百年。然而人一死,朝堂上各種騷操作就來了,甚至還把人給挖出來鞭屍。
各種離譜的騷操作,誰看了這些記載不撓頭。
有的帝王,也別說什麽你行你上,那真是栓條狗都比他強。
在這種情況下,蕭景曜這話並不誇張。能碰上一個明君,對臣子來說,是畢生幸運之事。
正寧帝心下也有諸多感慨,看著大齊遼闊的疆域,正寧帝忍不住用手撫摸著疆域圖上的每一寸土地,甚至能一邊摸一邊對著蕭景曜說道:「這是風坳縣,正寧五年,此地爆發了瘟疫,是朝廷派了太醫過去治病,安撫住了百姓,劉白芨的長子劉蒼朮,就折在這裏,現在風坳縣的百姓,還在為劉蒼朮建廟立碑,幾乎家家戶戶都為劉蒼朮立了長生牌位。這裏,是長嶺縣,正寧七年,此次因連月暴雨,河堤大開,百姓死傷無數,朝中撥糧五十萬石……」
正寧帝手指每指到一處,就能立即將這地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對蕭景曜一一道來,如數家珍。
蕭景曜認真聽著,眼中露出了欽佩與驚訝之色。
正寧帝笑著問蕭景曜,「怎麽?覺得朕能將這些事記得這麽清楚,很驚訝?」
蕭景曜坦然點頭,「陛下日理萬機,臣確實沒想到,陛下還能這些小地方記住十幾年前發生過的事情。」
「朕日理萬機,不就是為了治理好大齊境下的子民嗎?」正寧帝失笑,「這些,都是朕為他們做過的事情,朕心裏都記著,不願忘,也不敢忘。」
「《尚書》有言: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朕乃萬民之父母,理應將他們放在心上,讓他們安居樂業。他日到了地底下,見到了列祖列宗,朕再將這些事一一說給歷代先皇們聽一聽。好叫他們知曉,朕這個繼任者,沒丟他們的臉!」
哪怕身為正寧帝親生父親的先帝不認可他,正寧帝也無所謂了。帝王功績,青史昭昭,他這個皇帝當得如何,不該由先帝評判,而該留與後世人評說。
不過正寧帝心裏還是有個結,也留了個心眼。將這些事都記個清楚明白,他日見了先帝,先帝若是還對他不滿意,他就找列祖列宗們評評理!
正寧帝得意地想到。
蕭景曜不知道正寧帝內心複雜的情緒,但能感受到正寧帝對大齊的感情,再看到正寧帝鬢角的白髮,蕭景曜心中也忍不住長嘆一聲。這樣心懷天下的帝王,蕭景曜是真的想他能再多活幾十年。
隻可惜蕭景曜也不是神,對醫學並不了解。現在劉白芨已經在用芥子鏡研究病菌,不知道他能否開闢醫學界的新領域。若是劉白芨能將醫學的科技樹再點亮一點點,指不定能解決正寧帝現在的病根呢?
蕭景曜也就這麽想想,沒有現代醫學設備,就算知道了一些疑難雜症的病理,也沒辦法徹底根治。到那個程度,基本上都要動手術,現在根本不具備手術的條件。
正寧帝上迴在蕭景曜麵前發病,是捂著心口。蕭景曜合理猜測正寧帝可能是心髒功能不太好。想要在現有條件下治療心疾,隻能說,還得是以中醫為主,手術,想都不用想。
蕭景曜心下再次嘆氣,就聽見正寧帝問他,「你可知,幾位皇子見了這幅疆域圖,都說了些什麽?」
蕭景曜直覺危險,正要開口推辭,正寧帝卻已經自顧自地開口道:「太子心潮澎湃,說大齊富有四海,是毋庸置疑的天下共主。寧王心馳神往,就差說一句大丈夫當如是。平王麵帶微笑,對朕歌功頌德。康王對此不甚感興趣,隻道朕日理萬機,著實辛苦。福王感慨民生多艱,一點點風雨就能讓他們畢生積蓄化為塵土。榮王更是豪情萬丈,直言願意為朕披甲上陣,為大齊開疆闢土,打下更多的領土。」
「依愛卿所見,哪位皇子說的話最合適?」
最合適什麽?蕭景曜冷汗都要下來了。這種話題也是能隨便問的嗎?陛下您是不是忘記了我才是個十七歲的孩子,還是個未成年呢,真的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