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帝揚眉,「你心裏已經有了主意?」
蕭景曜搖頭,「還沒有。不過臣不想讓陛下被朝臣非議,隻有臣做出了更亮眼的成績之後,才會讓他們心服口服,同意陛下再次給臣升官之事。若是臣做不出來更好的事,那不過也是再等兩年,考評時,莫非陛下還會給臣一個下等嗎?」
「那可未必。」正寧帝哈哈大笑。
正寧帝對蕭景曜的信心,比蕭景曜對自己的信心還足。
聽蕭景曜這麽一說,正寧帝也就點了頭,「那你可得好好動動腦子,正六品升從五品,也沒那麽簡單。」
胡閣老張嘴欲言,卻被李首輔一個眼神製止。轉念一想,不過也就半年功夫,他等得起!
蕭景曜順利為自己爭取到半年的時間,卻沒有想像中的輕鬆。
想在這半年中再搞出個大事來,還得讓文武百官都心服口服,一致閉嘴,不對正寧帝再次破格提拔他而瞎逼逼,這個難度可太高了。
蕭景曜最喜歡這種挑戰,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蕭景曜剛剛做出來玻璃的那股子暗暗得意之心瞬間散去,認真思索著還能從哪裏入手,為自己爭取一個硬得不能再硬的升職加薪的理由。
眼鏡出現之後,受到了讀書人的大肆追捧。讓蕭景曜沒想到的是,風流瀟灑的陸含章竟然也是個近視眼,他戴上眼鏡後,連著寫了三首詩來誇眼鏡的妙處。蕭景曜一看到他的詩題,《詠眼鏡》,整個人就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陸含章在士林中的名聲很不錯,雖然恃才傲物了一些,但他的才學都是實打實的,也漸漸有了新一代領頭羊的趨勢。
什麽?蕭景曜?他已經在裁判席了,沒必要和陸含章來搶賽道。
陸含章本身的影響力,再加上三首膾炙人口的《詠眼鏡》,引得他的一些追隨者紛紛以戴眼鏡為雅事,眼鏡再掀一陣浪潮。
不止如此,正寧帝的近視度數較深,離得稍微遠點他就看不清人臉,所以正寧帝對眼鏡的喜愛毫不掩飾,甚至直接戴著眼鏡去上早朝。官員們有樣學樣,自己是近視眼的,都把眼鏡戴上。
蕭景曜上朝時,看到好些個穿著圓領官服,戴著官帽的官員,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整個人更加恍惚。
這算不算是改變了歷史?蕭景曜低頭忍笑,琢磨著這會兒要是有畫家畫個什麽朝堂圖或者官員夜宴圖,放眼望去,畫中好幾個四眼官員。後世人一看,嘿呀,我們華夏在大齊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眼鏡,甚至工藝還比較成熟,官員們都戴著呢。
話說大齊官員的近視率還挺高哈。
一想到那個場麵,蕭景曜就覺得十分可樂。
對於再立奇功,蕭景曜也沒給自己太大壓力。左右他的功勞已經夠多了,又簡在帝心,沒有什麽犯忌諱的地方,蕭景曜自然沒有那麽強的緊迫感。
中書舍人多好的職位啊,多待一陣也不是什麽壞事。
這麽想著,蕭景曜還問正寧帝要了個口諭,拿著雞毛當令箭,跑去琉璃坊折磨匠人們,看看能不能做出燒杯和量筒這些東西。
梁九弘名揚四海,讓大齊所有熱衷於研究數理化的大佬們全都往京城趕,想要一展所長,為朝廷效命,也算是光宗耀祖。
蕭景曜和吳閣老提過幾次,說是可以想辦法安撫住他們,好歹將他們留在京城。正好這幫人先前天南海北互不相識,搞研究的都是孤獨的,和時代主流不符,更加孤獨。這些人能在如此困境中,在缺乏名師教導,缺乏性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能做出一番成就,可見他們之天才。孤獨的天才們齊聚京城,那不得找到好幾個知己?
公孫家那位離家出走找小夥伴一起搞研究的叛逆青年公孫覃也帶著小夥伴迴了京城,並高興地又結識了另一幫誌同道合的小夥伴,隻覺得這輩子都沒這麽快活過。哪怕迴家後挨了親爹的一頓愛的教育,公孫覃的大好心情依舊不減,領著小夥伴們住到了自己名下的一間院落中。
每天醒來就能和一幫有共同話題的小夥伴們暢想未來,聊一聊自己各種天馬行空的設想,對方不僅不會用看傻子的目光看你,還能順著你的思路往下說,甚至講著講著兩邊就動起手來,亦或者雙方聊得太投緣,一起擼袖子幹活,共同完成這個設想。
天啦,這是什麽神仙日子!公孫覃美滋滋。
然後就掉進了蕭景曜為他挖的坑裏:他主動將前來京城的大佬們全都給留下了。
有人來京城,本就是為了一展所長的。奈何現在報紙上隻要梁九弘這一塊招牌就夠了,不需要他們來和梁九弘搶招牌。
蕭景曜看得著急,朝廷並不重視理工科,都不仔細看就將這些全部打為奇技淫巧的小道。好不容易這些理工科天才全都來了京城,要是將他們放走,蕭景曜得吐血。
現在交通不便,想再次將他們聚齊,多難啊!
好在有個公孫覃,人傻錢多……不是,人帥心善,正好能用他出眾的人格魅力將大佬們都留下來。
蕭景曜在聽到一大半大佬都去了公孫覃的院子時,長長鬆了口氣。
正寧帝還笑話他,「就這麽喜歡這些奇技淫巧?」
蕭景曜振振有詞,「不論是正經大道,還是奇技淫巧的小道,隻要能為朝廷謀利,為百姓造福,又有什麽高低之分呢?」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蕭景曜搖頭,「還沒有。不過臣不想讓陛下被朝臣非議,隻有臣做出了更亮眼的成績之後,才會讓他們心服口服,同意陛下再次給臣升官之事。若是臣做不出來更好的事,那不過也是再等兩年,考評時,莫非陛下還會給臣一個下等嗎?」
「那可未必。」正寧帝哈哈大笑。
正寧帝對蕭景曜的信心,比蕭景曜對自己的信心還足。
聽蕭景曜這麽一說,正寧帝也就點了頭,「那你可得好好動動腦子,正六品升從五品,也沒那麽簡單。」
胡閣老張嘴欲言,卻被李首輔一個眼神製止。轉念一想,不過也就半年功夫,他等得起!
蕭景曜順利為自己爭取到半年的時間,卻沒有想像中的輕鬆。
想在這半年中再搞出個大事來,還得讓文武百官都心服口服,一致閉嘴,不對正寧帝再次破格提拔他而瞎逼逼,這個難度可太高了。
蕭景曜最喜歡這種挑戰,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蕭景曜剛剛做出來玻璃的那股子暗暗得意之心瞬間散去,認真思索著還能從哪裏入手,為自己爭取一個硬得不能再硬的升職加薪的理由。
眼鏡出現之後,受到了讀書人的大肆追捧。讓蕭景曜沒想到的是,風流瀟灑的陸含章竟然也是個近視眼,他戴上眼鏡後,連著寫了三首詩來誇眼鏡的妙處。蕭景曜一看到他的詩題,《詠眼鏡》,整個人就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陸含章在士林中的名聲很不錯,雖然恃才傲物了一些,但他的才學都是實打實的,也漸漸有了新一代領頭羊的趨勢。
什麽?蕭景曜?他已經在裁判席了,沒必要和陸含章來搶賽道。
陸含章本身的影響力,再加上三首膾炙人口的《詠眼鏡》,引得他的一些追隨者紛紛以戴眼鏡為雅事,眼鏡再掀一陣浪潮。
不止如此,正寧帝的近視度數較深,離得稍微遠點他就看不清人臉,所以正寧帝對眼鏡的喜愛毫不掩飾,甚至直接戴著眼鏡去上早朝。官員們有樣學樣,自己是近視眼的,都把眼鏡戴上。
蕭景曜上朝時,看到好些個穿著圓領官服,戴著官帽的官員,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整個人更加恍惚。
這算不算是改變了歷史?蕭景曜低頭忍笑,琢磨著這會兒要是有畫家畫個什麽朝堂圖或者官員夜宴圖,放眼望去,畫中好幾個四眼官員。後世人一看,嘿呀,我們華夏在大齊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眼鏡,甚至工藝還比較成熟,官員們都戴著呢。
話說大齊官員的近視率還挺高哈。
一想到那個場麵,蕭景曜就覺得十分可樂。
對於再立奇功,蕭景曜也沒給自己太大壓力。左右他的功勞已經夠多了,又簡在帝心,沒有什麽犯忌諱的地方,蕭景曜自然沒有那麽強的緊迫感。
中書舍人多好的職位啊,多待一陣也不是什麽壞事。
這麽想著,蕭景曜還問正寧帝要了個口諭,拿著雞毛當令箭,跑去琉璃坊折磨匠人們,看看能不能做出燒杯和量筒這些東西。
梁九弘名揚四海,讓大齊所有熱衷於研究數理化的大佬們全都往京城趕,想要一展所長,為朝廷效命,也算是光宗耀祖。
蕭景曜和吳閣老提過幾次,說是可以想辦法安撫住他們,好歹將他們留在京城。正好這幫人先前天南海北互不相識,搞研究的都是孤獨的,和時代主流不符,更加孤獨。這些人能在如此困境中,在缺乏名師教導,缺乏性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能做出一番成就,可見他們之天才。孤獨的天才們齊聚京城,那不得找到好幾個知己?
公孫家那位離家出走找小夥伴一起搞研究的叛逆青年公孫覃也帶著小夥伴迴了京城,並高興地又結識了另一幫誌同道合的小夥伴,隻覺得這輩子都沒這麽快活過。哪怕迴家後挨了親爹的一頓愛的教育,公孫覃的大好心情依舊不減,領著小夥伴們住到了自己名下的一間院落中。
每天醒來就能和一幫有共同話題的小夥伴們暢想未來,聊一聊自己各種天馬行空的設想,對方不僅不會用看傻子的目光看你,還能順著你的思路往下說,甚至講著講著兩邊就動起手來,亦或者雙方聊得太投緣,一起擼袖子幹活,共同完成這個設想。
天啦,這是什麽神仙日子!公孫覃美滋滋。
然後就掉進了蕭景曜為他挖的坑裏:他主動將前來京城的大佬們全都給留下了。
有人來京城,本就是為了一展所長的。奈何現在報紙上隻要梁九弘這一塊招牌就夠了,不需要他們來和梁九弘搶招牌。
蕭景曜看得著急,朝廷並不重視理工科,都不仔細看就將這些全部打為奇技淫巧的小道。好不容易這些理工科天才全都來了京城,要是將他們放走,蕭景曜得吐血。
現在交通不便,想再次將他們聚齊,多難啊!
好在有個公孫覃,人傻錢多……不是,人帥心善,正好能用他出眾的人格魅力將大佬們都留下來。
蕭景曜在聽到一大半大佬都去了公孫覃的院子時,長長鬆了口氣。
正寧帝還笑話他,「就這麽喜歡這些奇技淫巧?」
蕭景曜振振有詞,「不論是正經大道,還是奇技淫巧的小道,隻要能為朝廷謀利,為百姓造福,又有什麽高低之分呢?」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