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天天往東宮跑,蕭景曜實在不想去猜測太子的傷勢到底如何。
正巧,許季陵的百裏加急密報也送至京城。正寧帝看完,竟是怒極反笑,「好一個魯州知州!怪不得賑災糧不見了大半,原來是出了家賊!這東西竟然將魯州府衙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聯合了起來,一起搬空了糧倉!魯州災情還未開始前,糧倉的糧食就已經被他們賣了大半!就這,他們還貪心不足,將秦州送來的賑災糧又貪了一半。好,好,好!這樣的本事,做個知州倒是屈才了,該讓他去地府走一遭酷刑才是!」
正寧帝氣急之下,簡直想把這一堆東西都處以極刑。
李首輔頂著正寧帝的怒氣勸道:「陛下,此事乃魯州知州錢萬江一人籌謀,他乃首惡,當誅。然魯州其他小吏,雖有貪腐,卻不可一概論之。倘若貪墨一兩銀子的罪責同貪墨一萬兩銀子一樣,那貪腐之風,隻會越來越盛。」
蕭景曜暗暗點頭,人的底線一旦被打破,墮落起來簡直比反向坐火箭還快。要是貪汙一兩銀子和貪汙一萬兩銀子同罪論處。啊這,我都貪了,橫豎都是死,不如貪個大的。
雖然正寧帝很想讓天底下貪官汙吏全都死絕,並且日後再也不出現,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李首輔這麽一勸,正寧帝也就應了,心下還是有些鬱鬱。
這時候,正寧帝又把那個作大死的輕水教給搬出來了,轉過頭看向蕭景曜,語氣沉沉,「朕記得,你上迴說辦報紙,可以在報紙上刊印假道神婆的騙術,絕邪/教之根基?」
蕭景曜肅容垂手,恭敬作答,「迴陛下,騙術都被揭穿了,他們想再藉由騙術坑害百姓,百姓們開了民智,必然不會再被他們蒙蔽。輕水教立身根基不過就是這些騙術,報紙打假揭露騙術,確實是絕了他們的道統與根基。」
正寧帝覺得蕭景曜這話說得格外動聽,臉上露出了暢快的笑意,「如此甚好。朕不但要誅應天命的九族,還要將輕水教徹底覆滅!」
輕水教是個神奇的組織,每一任教主都叫應天命,蹦躂了大幾百年,一直致力於造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王朝都換了好幾個了,輕水教竟然還沒消散。
真是絕絕子。
每到王朝末年,頭一個聚眾造反的,就是輕水教。有他們打頭陣,各地勢力紛紛冒頭,你來我往打成狗腦子,最後成功者坐上金鑾殿中高高在上的龍椅。
至於最先起事的輕水教?對不起,早已經被各路勢力給揚了。
然後在王朝統一之後,他們又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繼續打出個反x復x的旗號,真是令人迷惑。
蕭景曜看完輕水教的資料,腦袋上掛滿了問號。就……活著不好嗎?非要跟自己的九族過不去?
亂世也就罷了,各路梟雄逐鹿中原,你方唱罷我登場,誰都想去坐一坐龍椅,感受一把掌握天下權的美妙滋味。但都天下一統,太太平平了,你們跳出來造反幹嘛呢?
蕭景曜看不懂,但蕭景曜大受震撼。
誠然太平時期也有人活不下去,但正寧帝確實心繫百姓,認真安排人去賑災。百姓流離失所本就不易,若是再被騙進輕水教,成了反賊,何其可憐。
正寧帝也沒了那麽多耐心,直接吩咐李首輔,「明□□會就提出報紙之事,按照景曜先前的設想開幾個版塊,誰都不能阻止。」
「開民智……這樣的開民智,到也不錯。」正寧帝沉吟。
蕭景曜低頭,些許猜到了正寧帝的意思。封建社會的愚民政策,其實是便於統治者統治百姓的。百姓民智未開,就不會多想,再配以疲民政策,讓他們忙忙碌碌,沒有時間思考。一天天下來,將農民綁在土地上,誰還有心思造反?
所以先前蕭景曜提到開民智一事,正寧帝不置可否。
看看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精神當然值得稱讚,但大多都以失敗告終。為何?無非是隻有武力卻沒有思想,守不住自己奪下的東西,看不破別人的陰謀詭計。
畢竟開局一個碗打天下的也就那一個。那位的逆天運氣也讓人目瞪口呆,迴老家找老鄉農民兄弟們幹活,一拉就拉到了徐達湯和花雲等二十四個人才,能文又能武。
什麽叫天選之子啊(戰術後仰)
能成功的,大多是念過書的,或者有錢有糧還幹過實事的。他們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還因為家底不錯,有一點點管理經驗,可不就把場子給架起來了?
所以大部分皇帝,用愚民政策用得很順手,對開啟民智沒太大興趣。所有人都開了智,變聰明了,那可就不好管了啊。
眼下輕水教作大死,正寧帝憤怒之下,覺得從這方麵開民智也不錯。
隻是揭露一些騙術而已,又沒有讓所有百姓都念書。無妨。
正寧帝更是心頭一動,「也可讓人學了報紙上的破除騙術之法,去山野鄉間親自向百姓展示騙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百姓們隻有真正見到了他們先前以為的那些『仙法』的真正模樣,才不會繼續上當受騙。」
蕭景曜的眼神也是一亮,這個很可以!隻是幹活的人……
李首輔果然也皺了眉頭,「陛下一片拳拳愛民之心,固然是好意。隻是朝中盡是讀聖賢書之人,讓他們做這等小道,怕是太過折辱他們。報紙可是陛下大力要辦的,若是選出來的人完成不好這個任務,怕是有損陛下的顏麵。」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正巧,許季陵的百裏加急密報也送至京城。正寧帝看完,竟是怒極反笑,「好一個魯州知州!怪不得賑災糧不見了大半,原來是出了家賊!這東西竟然將魯州府衙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聯合了起來,一起搬空了糧倉!魯州災情還未開始前,糧倉的糧食就已經被他們賣了大半!就這,他們還貪心不足,將秦州送來的賑災糧又貪了一半。好,好,好!這樣的本事,做個知州倒是屈才了,該讓他去地府走一遭酷刑才是!」
正寧帝氣急之下,簡直想把這一堆東西都處以極刑。
李首輔頂著正寧帝的怒氣勸道:「陛下,此事乃魯州知州錢萬江一人籌謀,他乃首惡,當誅。然魯州其他小吏,雖有貪腐,卻不可一概論之。倘若貪墨一兩銀子的罪責同貪墨一萬兩銀子一樣,那貪腐之風,隻會越來越盛。」
蕭景曜暗暗點頭,人的底線一旦被打破,墮落起來簡直比反向坐火箭還快。要是貪汙一兩銀子和貪汙一萬兩銀子同罪論處。啊這,我都貪了,橫豎都是死,不如貪個大的。
雖然正寧帝很想讓天底下貪官汙吏全都死絕,並且日後再也不出現,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李首輔這麽一勸,正寧帝也就應了,心下還是有些鬱鬱。
這時候,正寧帝又把那個作大死的輕水教給搬出來了,轉過頭看向蕭景曜,語氣沉沉,「朕記得,你上迴說辦報紙,可以在報紙上刊印假道神婆的騙術,絕邪/教之根基?」
蕭景曜肅容垂手,恭敬作答,「迴陛下,騙術都被揭穿了,他們想再藉由騙術坑害百姓,百姓們開了民智,必然不會再被他們蒙蔽。輕水教立身根基不過就是這些騙術,報紙打假揭露騙術,確實是絕了他們的道統與根基。」
正寧帝覺得蕭景曜這話說得格外動聽,臉上露出了暢快的笑意,「如此甚好。朕不但要誅應天命的九族,還要將輕水教徹底覆滅!」
輕水教是個神奇的組織,每一任教主都叫應天命,蹦躂了大幾百年,一直致力於造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王朝都換了好幾個了,輕水教竟然還沒消散。
真是絕絕子。
每到王朝末年,頭一個聚眾造反的,就是輕水教。有他們打頭陣,各地勢力紛紛冒頭,你來我往打成狗腦子,最後成功者坐上金鑾殿中高高在上的龍椅。
至於最先起事的輕水教?對不起,早已經被各路勢力給揚了。
然後在王朝統一之後,他們又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繼續打出個反x復x的旗號,真是令人迷惑。
蕭景曜看完輕水教的資料,腦袋上掛滿了問號。就……活著不好嗎?非要跟自己的九族過不去?
亂世也就罷了,各路梟雄逐鹿中原,你方唱罷我登場,誰都想去坐一坐龍椅,感受一把掌握天下權的美妙滋味。但都天下一統,太太平平了,你們跳出來造反幹嘛呢?
蕭景曜看不懂,但蕭景曜大受震撼。
誠然太平時期也有人活不下去,但正寧帝確實心繫百姓,認真安排人去賑災。百姓流離失所本就不易,若是再被騙進輕水教,成了反賊,何其可憐。
正寧帝也沒了那麽多耐心,直接吩咐李首輔,「明□□會就提出報紙之事,按照景曜先前的設想開幾個版塊,誰都不能阻止。」
「開民智……這樣的開民智,到也不錯。」正寧帝沉吟。
蕭景曜低頭,些許猜到了正寧帝的意思。封建社會的愚民政策,其實是便於統治者統治百姓的。百姓民智未開,就不會多想,再配以疲民政策,讓他們忙忙碌碌,沒有時間思考。一天天下來,將農民綁在土地上,誰還有心思造反?
所以先前蕭景曜提到開民智一事,正寧帝不置可否。
看看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精神當然值得稱讚,但大多都以失敗告終。為何?無非是隻有武力卻沒有思想,守不住自己奪下的東西,看不破別人的陰謀詭計。
畢竟開局一個碗打天下的也就那一個。那位的逆天運氣也讓人目瞪口呆,迴老家找老鄉農民兄弟們幹活,一拉就拉到了徐達湯和花雲等二十四個人才,能文又能武。
什麽叫天選之子啊(戰術後仰)
能成功的,大多是念過書的,或者有錢有糧還幹過實事的。他們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還因為家底不錯,有一點點管理經驗,可不就把場子給架起來了?
所以大部分皇帝,用愚民政策用得很順手,對開啟民智沒太大興趣。所有人都開了智,變聰明了,那可就不好管了啊。
眼下輕水教作大死,正寧帝憤怒之下,覺得從這方麵開民智也不錯。
隻是揭露一些騙術而已,又沒有讓所有百姓都念書。無妨。
正寧帝更是心頭一動,「也可讓人學了報紙上的破除騙術之法,去山野鄉間親自向百姓展示騙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百姓們隻有真正見到了他們先前以為的那些『仙法』的真正模樣,才不會繼續上當受騙。」
蕭景曜的眼神也是一亮,這個很可以!隻是幹活的人……
李首輔果然也皺了眉頭,「陛下一片拳拳愛民之心,固然是好意。隻是朝中盡是讀聖賢書之人,讓他們做這等小道,怕是太過折辱他們。報紙可是陛下大力要辦的,若是選出來的人完成不好這個任務,怕是有損陛下的顏麵。」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