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準考了個進士出身,就是他們這輩子最光芒萬丈的時刻。
蕭景曜倒是沒有這方麵的擔心,公孫瑾教導過他麵聖的禮儀,竇平旌心血來潮之際,也拿著戒尺把自己的手板敲得啪啪作響嚇唬蕭景曜,讓蕭景曜好好記住宮裏的規矩。
蕭景曜那時候就覺得,竇平旌看似桀驁不馴,實則頗有分寸。就是不知道他為什麽在正寧帝麵前一點規矩都不講,還有膽子同正寧帝吵架。
單論宮中規矩,蕭景曜不會比官宦子弟差。
不知過了多久,天邊逐漸有了亮光,朱紅色的宮門緩緩開啟,蕭景曜等新晉貢士垂手噤聲,有序地跟在內侍身後進了宮門。
這一次,考生們不需要帶任何東西。
殿試隻考一天,筆墨紙硯由禮部安排,考生們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拎著考籃進場,兩手空空跟在內侍身後就行。
到了保和殿前,有禮部官員肅容站在禦階之上,開始點名,蕭景曜等人在內侍的指引下,重新排好了隊伍,這才端正了姿態,跟隨禮部官員進入保和殿。
隊伍是按照會試的排名來排的,這也就意味著,蕭景曜站在了隊伍最前麵。一想到馬上就要麵聖,蕭景曜心裏也有些小激動。
這可是傳說中的帝王,誰不好奇呢?
不過,在跟著禮部官員向正寧帝行禮時,蕭景曜迅速壓製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沒讓眼神往上方瞟,隻聽到了一個比較溫和的聲音,「平身。」
不知道是不是蕭景曜的錯覺,總覺得正寧帝的眼神在他身上停留了許久。
如今早朝是三天一次,今天正好不用早朝,正寧帝和閣老們能在保和殿中看完貢士們的殿試。
貢士們心理壓力更大了。
殿試隻要考一天,下午就交卷,不用在宮裏過夜,交卷後三天就能出成績。到時候,貢士們又要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前來保和殿前,等著聽最後的結果。
蕭景曜的案幾也在最前麵,還是正對著正寧帝的位置。
饒是蕭景曜心大,這會兒也覺得這個位置有點坑。直麵帝王審視的目光,對考生們來說是多大的心理壓力?把他安排在這個位置的人,怕是跟他有仇吧?
蕭景曜不知道的是,禮部官員知道正寧帝對他多有好奇,特地將他安排在正寧帝禦座前的位置。
正寧帝在竇平旌嘴裏聽過很多有關蕭景曜的事,也見過蕭景曜親筆寫的文章,一手好字就讓人忍不住叫好,再一看文章,內容比字還漂亮。正寧帝對蕭景曜這個連中五元的祥瑞,難免多出幾分期待。
現在一看,蕭景曜雖然隻有十四歲,卻身姿筆挺長身玉立,寬肩窄腰長腿,膚白如玉,雖然低著頭,看不清楚五官,卻也能看到蕭景曜精緻的下巴和完美的下頜線,再加上蕭景曜那一身清風朗月的氣質,身邊如同繞了一層光暈一般,更是叫正寧帝心生歡喜。
蕭景曜果然是上蒼給朕的祥瑞!祥瑞就該生得這般仿若謫仙人的模樣。
蕭景曜不知道正寧帝內心的喜悅,卻能察覺到正寧帝看向自己的眼神愈發熱烈。
也就是蕭景曜心理素質強大,要是換個人,直麵正寧帝這樣熱切的眼神,指不定已經兩股戰戰,抖成帕金森了。比如蕭景曜旁邊那位,拿著筆的右手都在抖,真是讓人擔心他會不會在考卷上抖出一個黑點點出來。
蕭景曜摒除外界一切幹擾因素,十分光棍地想著,反正被正寧帝多看幾眼又不會少塊肉,看吧看吧,就當自己提前在正寧帝麵前刷存在感了,也算是一種優勢。
蕭景曜整理好心情,低頭看了看策問的題目。這一看,蕭景曜心裏直唿好傢夥。這題目可真夠長的,一張紙寫得滿滿當當。仔細一看,上麵用漂亮的行書寫著:「蓋聞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無極太極之妙,而實不離乎日用事物之常……道久而未治,化久而未成……豈道不足以禦世歟?」
蕭景曜仔細品了品題目,覺得正寧帝這個策問出的,實在有些難為人。從聖人之道,到政治民生和兵戈之理。別說貢士們隻是一幫連官場大門都沒踏進去的菜鳥,就算是在任多年的老臣,也未必能將其中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
這就不是一家之言能徹底解決好的問題。寫起來一個不留神,就會浮於表麵,看似說了一堆道理,實則全是廢話。
蕭景曜沉思片刻,鄭重地拿出白紙開始打草稿。先寫好格式——
臣對:恭惟皇帝陛下,處常之久,當泰之交,以二帝三皇之道會諸心,將三紀於此矣。
開好頭後,蕭景曜再根據策問中的內容,逐個作答。
現代上過政治課的都知道,封建社會製度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為經濟基礎的社會形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循環往復不斷上演。資本家逐利,地主階級天然會去盤剝農民手裏的土地,不斷兼併土地。等到矛盾積攢到爆發的那一刻,又是新的一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民生這一塊,蕭景曜當然會選擇從土地入手。隻可惜蕭景曜上輩子對農業方麵了解得不多,沒看過什麽農學書籍。不然的話,憑藉他的照相機記憶,把那些農學書籍抄錄下來,給這個時代主管農桑的大臣們研究,指不定能提前解決許多農作物的病害問題。
但蕭景曜也有自己的辦法。上輩子的院長媽媽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和蕭景曜他們提起過一些農村種地的事情。如何堆肥,如何去害蟲,還有怎麽挑選種子,院長媽媽都當故事講給蕭景曜他們聽。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蕭景曜倒是沒有這方麵的擔心,公孫瑾教導過他麵聖的禮儀,竇平旌心血來潮之際,也拿著戒尺把自己的手板敲得啪啪作響嚇唬蕭景曜,讓蕭景曜好好記住宮裏的規矩。
蕭景曜那時候就覺得,竇平旌看似桀驁不馴,實則頗有分寸。就是不知道他為什麽在正寧帝麵前一點規矩都不講,還有膽子同正寧帝吵架。
單論宮中規矩,蕭景曜不會比官宦子弟差。
不知過了多久,天邊逐漸有了亮光,朱紅色的宮門緩緩開啟,蕭景曜等新晉貢士垂手噤聲,有序地跟在內侍身後進了宮門。
這一次,考生們不需要帶任何東西。
殿試隻考一天,筆墨紙硯由禮部安排,考生們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拎著考籃進場,兩手空空跟在內侍身後就行。
到了保和殿前,有禮部官員肅容站在禦階之上,開始點名,蕭景曜等人在內侍的指引下,重新排好了隊伍,這才端正了姿態,跟隨禮部官員進入保和殿。
隊伍是按照會試的排名來排的,這也就意味著,蕭景曜站在了隊伍最前麵。一想到馬上就要麵聖,蕭景曜心裏也有些小激動。
這可是傳說中的帝王,誰不好奇呢?
不過,在跟著禮部官員向正寧帝行禮時,蕭景曜迅速壓製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沒讓眼神往上方瞟,隻聽到了一個比較溫和的聲音,「平身。」
不知道是不是蕭景曜的錯覺,總覺得正寧帝的眼神在他身上停留了許久。
如今早朝是三天一次,今天正好不用早朝,正寧帝和閣老們能在保和殿中看完貢士們的殿試。
貢士們心理壓力更大了。
殿試隻要考一天,下午就交卷,不用在宮裏過夜,交卷後三天就能出成績。到時候,貢士們又要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前來保和殿前,等著聽最後的結果。
蕭景曜的案幾也在最前麵,還是正對著正寧帝的位置。
饒是蕭景曜心大,這會兒也覺得這個位置有點坑。直麵帝王審視的目光,對考生們來說是多大的心理壓力?把他安排在這個位置的人,怕是跟他有仇吧?
蕭景曜不知道的是,禮部官員知道正寧帝對他多有好奇,特地將他安排在正寧帝禦座前的位置。
正寧帝在竇平旌嘴裏聽過很多有關蕭景曜的事,也見過蕭景曜親筆寫的文章,一手好字就讓人忍不住叫好,再一看文章,內容比字還漂亮。正寧帝對蕭景曜這個連中五元的祥瑞,難免多出幾分期待。
現在一看,蕭景曜雖然隻有十四歲,卻身姿筆挺長身玉立,寬肩窄腰長腿,膚白如玉,雖然低著頭,看不清楚五官,卻也能看到蕭景曜精緻的下巴和完美的下頜線,再加上蕭景曜那一身清風朗月的氣質,身邊如同繞了一層光暈一般,更是叫正寧帝心生歡喜。
蕭景曜果然是上蒼給朕的祥瑞!祥瑞就該生得這般仿若謫仙人的模樣。
蕭景曜不知道正寧帝內心的喜悅,卻能察覺到正寧帝看向自己的眼神愈發熱烈。
也就是蕭景曜心理素質強大,要是換個人,直麵正寧帝這樣熱切的眼神,指不定已經兩股戰戰,抖成帕金森了。比如蕭景曜旁邊那位,拿著筆的右手都在抖,真是讓人擔心他會不會在考卷上抖出一個黑點點出來。
蕭景曜摒除外界一切幹擾因素,十分光棍地想著,反正被正寧帝多看幾眼又不會少塊肉,看吧看吧,就當自己提前在正寧帝麵前刷存在感了,也算是一種優勢。
蕭景曜整理好心情,低頭看了看策問的題目。這一看,蕭景曜心裏直唿好傢夥。這題目可真夠長的,一張紙寫得滿滿當當。仔細一看,上麵用漂亮的行書寫著:「蓋聞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無極太極之妙,而實不離乎日用事物之常……道久而未治,化久而未成……豈道不足以禦世歟?」
蕭景曜仔細品了品題目,覺得正寧帝這個策問出的,實在有些難為人。從聖人之道,到政治民生和兵戈之理。別說貢士們隻是一幫連官場大門都沒踏進去的菜鳥,就算是在任多年的老臣,也未必能將其中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
這就不是一家之言能徹底解決好的問題。寫起來一個不留神,就會浮於表麵,看似說了一堆道理,實則全是廢話。
蕭景曜沉思片刻,鄭重地拿出白紙開始打草稿。先寫好格式——
臣對:恭惟皇帝陛下,處常之久,當泰之交,以二帝三皇之道會諸心,將三紀於此矣。
開好頭後,蕭景曜再根據策問中的內容,逐個作答。
現代上過政治課的都知道,封建社會製度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為經濟基礎的社會形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循環往復不斷上演。資本家逐利,地主階級天然會去盤剝農民手裏的土地,不斷兼併土地。等到矛盾積攢到爆發的那一刻,又是新的一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民生這一塊,蕭景曜當然會選擇從土地入手。隻可惜蕭景曜上輩子對農業方麵了解得不多,沒看過什麽農學書籍。不然的話,憑藉他的照相機記憶,把那些農學書籍抄錄下來,給這個時代主管農桑的大臣們研究,指不定能提前解決許多農作物的病害問題。
但蕭景曜也有自己的辦法。上輩子的院長媽媽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和蕭景曜他們提起過一些農村種地的事情。如何堆肥,如何去害蟲,還有怎麽挑選種子,院長媽媽都當故事講給蕭景曜他們聽。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