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社牛廖家人
下鄉女知青被催婚十年 作者:天蓮噬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吃過晚飯後,一家五口就拿著小板凳去大廣場看電影。
可能是街道辦事處李大媽她們遊說得力,盡管是剛放過不久的電影,大廣場上還是來了不少人。
提著凳子站在遠處角落裏的廖家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廣場,生怕天太黑沒看見人。
賀慈棉眼睛一亮,“來了,那個穿淺黃色衣服,最顯眼得那個,是王書寧。”
在灰黑紅三色衣服的加持下,王書寧的淺黃色棉衣就變得特別顯眼。
廖母揉眼睛,“是的是的,我們趕緊坐過去,不然旁邊該被別人占了。”
廖母邁開腳步,其他人緊跟其後。
剛放下板凳坐下的王家人一個轉頭就發現身旁有人了。
天太黑,燈在廣場邊上,中間也照不亮,王書寧沒看清人臉。
距離六點鍾還有十幾分鍾,廖廷崛伸手捅廖母,撇頭示意她趕緊上。
廖母沉口氣,臉上堆滿笑容地猝然把手搭在王書寧的手臂上,“小寧,這麽巧你也來看電影啊,這是你爸媽嗎?”
驟然被搭上手,喊到名字的王書寧愣住,伸頭眯眼看,“廖阿姨,你怎麽會在這裏?”
南苑距離自家挺遠,就算看電影,按理不會跑到這麽遠的地方。
宋母見有人和小女兒說話,還談到自己,視線不由自主地看向右手邊,“小寧,他們是?”
廖母立刻湊上去,“我是廖廷鳴的母親,我兒子在金山島部隊上當兵,他和小寧是好朋友,昨天小寧還來家裏幫他送手表呢。\"
宋母睜大眼,視線射向小女兒。
開始質問:“你不是說是女的,和你是同事,也在學校當老師嗎?”
王書寧眼神躲閃,低眸辯解道:“我是有說是女的,可沒說他在學校當老師。”
宋母皺眉迴想,出門時自己問是男是女,小女兒迴答是女性朋友。
自己便理所應當地以為是學校老師,可後來問工資的時候,你也沒否認啊!
賀慈棉見情況不對連忙打岔:“金山島那麽遠,他們兩個老鄉能在島上遇到也是巧。”
廖母把板凳移到宋母旁邊,“可不巧麽,往上數,說不定我們兩家還是一家人呢。”
王書寧傻眼,猿人時期是一家?
廖父、廖廷崛和賀慈棉嘴角抽動,這話說的,一個姓王,一個姓廖,那得多少年前才是一家人?
賀慈棉強咬住後槽牙,這關係搭的實在有點勉強。
坐在一旁的王家人看著廖家人。
小女兒好像和他們不太熟?
小妹好像呆住了?
宋母把視線從小女兒身上轉移到廖母身上,弄清楚了。
托她帶手表迴來的是男的,京市本地人。
而且小女兒不想讓自己知道。
宋母看著廖母笑著開口道:“是挺巧,她一個人在金山島工作,我聽說那裏的條件有點惡劣,剛開始去的時候還擔心的不行,這過年迴來見她氣色不錯才放心。”
廖母歎氣,“我兒子上半年才迴來過,要不是沒假期,說不定兩人還能一起坐火車迴來。”
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聊起天來停不下來,直到電影開始放都沒結束,隻是放低聲音在底下悄摸摸地講。
王書寧坐在一旁當鴕鳥,這兩位媽媽從小孩子穿開襠褲一直聊到長大離開家,最後到談到找對象結婚。
再看另一邊,自家大嫂已經和廖廷鳴的嫂子開始談論正在放映的電影。
扛槍記這部電影王書寧沒看過,此刻她也看不下去了。
一個多小時過去,電影散場,宋母和廖母已經約好下次見麵。
廖母臨走時朝王書寧誇讚道:“這衣服做的真好看。”
廖家另外三人附和點頭,“穿在小寧身上最好看。”
王書寧麵色僵硬地點頭把人目送走。
一迴到家,宋母一屁股坐在炕上朝王書寧重重地哼了一聲。
“敢騙我說是女的,分明就是個軍人,還是連長。”
王書寧垂手站在一邊,“我不是怕你東問西問麽。”
“我是你媽,問兩句怎麽了。”
“當初我怎麽和你說的,最好是在金山島上找一個軍人,老家在京市,逢年過節迴來兩家一起看,你還說沒有,這不現成的麽。”
“二十四歲的連長,家裏條件不錯,一家四口我看都不錯,你是怕我拆散呢,還是你壓根沒看上。”
王書寧吸氣,早知如此,那塊手表就不應該答應送,那張臥票就不該讓廖廷鳴幫忙買,找船員多排幾天隊,說不定也能買到。
“我沒看上他。”
張秀珍嘀咕一句,“條件這麽好的男的不好找,可以處著試試。”
宋母豎眼,“對,試試,我看他家人這麽熱情,大晚上跑這麽遠過來看電影,八成對你有意思,你迴去後先處兩天,實在不合適就分。”
王書寧把胸口的氣壓下去,“我對他真沒意思,或許是南苑那邊不放電影,他們聽說我們這邊放,所以就過來看,純屬巧合。”
王建軍張嘴,“小妹,你自己信嗎?”
王建國點頭,“從頭到尾廖家人就沒看電影,百分之百是刻意衝著我們來的。”
王書寧歎氣,捂著頭眯眼打哈欠,“我好困,趕緊洗完上床睡覺,爸,幫我把炕燒暖,好不好。”
王書寧的父親王建國站起身,“你再和你媽多說兩句,過完年二十歲,年紀也不小了。”
“實歲二十,虛歲才十九,還沒到生日呢。”這算虛報年齡,把人都叫老了。
宋母生氣,“你嫂子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嫁到我們家,你姐二十歲的時候,團團和圓圓都兩歲了。”
王書寧縮脖子,催婚真恐怖,看著像三堂會審。
等王建國從王書寧房間出來後,王書寧立刻跑到廚房刷牙洗臉,趕緊上床睡覺把事情給躲過去。
張秀珍見宋母滿臉通紅被氣脹,安慰道:“媽,小妹就是玩心重,還沒想著穩定下來。”
“等到她想穩定下來的時候,就不是她挑別人,而是別人挑她了!”宋母看向放在炕邊還沒裁完的布料,也沒心思做衣服了。
真是上輩子作孽,倆女兒沒一個消停的。
可能是街道辦事處李大媽她們遊說得力,盡管是剛放過不久的電影,大廣場上還是來了不少人。
提著凳子站在遠處角落裏的廖家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廣場,生怕天太黑沒看見人。
賀慈棉眼睛一亮,“來了,那個穿淺黃色衣服,最顯眼得那個,是王書寧。”
在灰黑紅三色衣服的加持下,王書寧的淺黃色棉衣就變得特別顯眼。
廖母揉眼睛,“是的是的,我們趕緊坐過去,不然旁邊該被別人占了。”
廖母邁開腳步,其他人緊跟其後。
剛放下板凳坐下的王家人一個轉頭就發現身旁有人了。
天太黑,燈在廣場邊上,中間也照不亮,王書寧沒看清人臉。
距離六點鍾還有十幾分鍾,廖廷崛伸手捅廖母,撇頭示意她趕緊上。
廖母沉口氣,臉上堆滿笑容地猝然把手搭在王書寧的手臂上,“小寧,這麽巧你也來看電影啊,這是你爸媽嗎?”
驟然被搭上手,喊到名字的王書寧愣住,伸頭眯眼看,“廖阿姨,你怎麽會在這裏?”
南苑距離自家挺遠,就算看電影,按理不會跑到這麽遠的地方。
宋母見有人和小女兒說話,還談到自己,視線不由自主地看向右手邊,“小寧,他們是?”
廖母立刻湊上去,“我是廖廷鳴的母親,我兒子在金山島部隊上當兵,他和小寧是好朋友,昨天小寧還來家裏幫他送手表呢。\"
宋母睜大眼,視線射向小女兒。
開始質問:“你不是說是女的,和你是同事,也在學校當老師嗎?”
王書寧眼神躲閃,低眸辯解道:“我是有說是女的,可沒說他在學校當老師。”
宋母皺眉迴想,出門時自己問是男是女,小女兒迴答是女性朋友。
自己便理所應當地以為是學校老師,可後來問工資的時候,你也沒否認啊!
賀慈棉見情況不對連忙打岔:“金山島那麽遠,他們兩個老鄉能在島上遇到也是巧。”
廖母把板凳移到宋母旁邊,“可不巧麽,往上數,說不定我們兩家還是一家人呢。”
王書寧傻眼,猿人時期是一家?
廖父、廖廷崛和賀慈棉嘴角抽動,這話說的,一個姓王,一個姓廖,那得多少年前才是一家人?
賀慈棉強咬住後槽牙,這關係搭的實在有點勉強。
坐在一旁的王家人看著廖家人。
小女兒好像和他們不太熟?
小妹好像呆住了?
宋母把視線從小女兒身上轉移到廖母身上,弄清楚了。
托她帶手表迴來的是男的,京市本地人。
而且小女兒不想讓自己知道。
宋母看著廖母笑著開口道:“是挺巧,她一個人在金山島工作,我聽說那裏的條件有點惡劣,剛開始去的時候還擔心的不行,這過年迴來見她氣色不錯才放心。”
廖母歎氣,“我兒子上半年才迴來過,要不是沒假期,說不定兩人還能一起坐火車迴來。”
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聊起天來停不下來,直到電影開始放都沒結束,隻是放低聲音在底下悄摸摸地講。
王書寧坐在一旁當鴕鳥,這兩位媽媽從小孩子穿開襠褲一直聊到長大離開家,最後到談到找對象結婚。
再看另一邊,自家大嫂已經和廖廷鳴的嫂子開始談論正在放映的電影。
扛槍記這部電影王書寧沒看過,此刻她也看不下去了。
一個多小時過去,電影散場,宋母和廖母已經約好下次見麵。
廖母臨走時朝王書寧誇讚道:“這衣服做的真好看。”
廖家另外三人附和點頭,“穿在小寧身上最好看。”
王書寧麵色僵硬地點頭把人目送走。
一迴到家,宋母一屁股坐在炕上朝王書寧重重地哼了一聲。
“敢騙我說是女的,分明就是個軍人,還是連長。”
王書寧垂手站在一邊,“我不是怕你東問西問麽。”
“我是你媽,問兩句怎麽了。”
“當初我怎麽和你說的,最好是在金山島上找一個軍人,老家在京市,逢年過節迴來兩家一起看,你還說沒有,這不現成的麽。”
“二十四歲的連長,家裏條件不錯,一家四口我看都不錯,你是怕我拆散呢,還是你壓根沒看上。”
王書寧吸氣,早知如此,那塊手表就不應該答應送,那張臥票就不該讓廖廷鳴幫忙買,找船員多排幾天隊,說不定也能買到。
“我沒看上他。”
張秀珍嘀咕一句,“條件這麽好的男的不好找,可以處著試試。”
宋母豎眼,“對,試試,我看他家人這麽熱情,大晚上跑這麽遠過來看電影,八成對你有意思,你迴去後先處兩天,實在不合適就分。”
王書寧把胸口的氣壓下去,“我對他真沒意思,或許是南苑那邊不放電影,他們聽說我們這邊放,所以就過來看,純屬巧合。”
王建軍張嘴,“小妹,你自己信嗎?”
王建國點頭,“從頭到尾廖家人就沒看電影,百分之百是刻意衝著我們來的。”
王書寧歎氣,捂著頭眯眼打哈欠,“我好困,趕緊洗完上床睡覺,爸,幫我把炕燒暖,好不好。”
王書寧的父親王建國站起身,“你再和你媽多說兩句,過完年二十歲,年紀也不小了。”
“實歲二十,虛歲才十九,還沒到生日呢。”這算虛報年齡,把人都叫老了。
宋母生氣,“你嫂子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嫁到我們家,你姐二十歲的時候,團團和圓圓都兩歲了。”
王書寧縮脖子,催婚真恐怖,看著像三堂會審。
等王建國從王書寧房間出來後,王書寧立刻跑到廚房刷牙洗臉,趕緊上床睡覺把事情給躲過去。
張秀珍見宋母滿臉通紅被氣脹,安慰道:“媽,小妹就是玩心重,還沒想著穩定下來。”
“等到她想穩定下來的時候,就不是她挑別人,而是別人挑她了!”宋母看向放在炕邊還沒裁完的布料,也沒心思做衣服了。
真是上輩子作孽,倆女兒沒一個消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