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探病
下鄉女知青被催婚十年 作者:天蓮噬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第二天王東球會帶著王德軍上門道歉,村口早早就有村民在等著。
最後一批需要上交的公糧何海明特意讓何大牛還有何亮亮帶著去鎮上,大鳳村二十五個知青全都沒跟去,因為昨天晚上村長何海明特意來找他們,讓他們明天早上全部到何照陽家給趙和平撐場麵。
於是吃過早飯後,王書寧就帶著五個雞蛋上門探病。
呂北初和趙和平的房間不大,二十五個人除非背靠背,否則連站都站不下。
何照陽將自家所有的椅子凳子都拿出來給知青坐,就像村裏開大會一樣,不過這二十幾個人都是年輕人,村裏開會的時候都是說話有分量的老人家。
二百斤糧食,王東球和王德軍兩個人根本拖不動,因為何勞動、趙和平是被桂西村的牛撞傷的,他們這次也沒用牛車,而是用板車把糧食拖著。
昨天半夜,王德軍已經被王東球從祠堂裏放出來,在知道要賠兩百斤糧食,二十塊錢後,他一晚上都沒閉眼。
“村長,我真沒打算撞傷他們,昨天下午也是倒黴,路口又遇上他們的運糧隊伍,偏偏領先我們一輛牛車,我擔心趕不上在七點前交糧,就想排在前麵,上午已經讓過一次,下午也該輪到我們,結果大鳳村那群人就是寸步不讓,我就想學他們用牛車去撞麻袋,誰知道牛就失控了,這責任真的不完全在我。”
王德軍心裏憋屈,他哪裏知道事情會變得這麽嚴重,當時何勞動和趙和平受傷後他也慌了,連忙把人送到衛生院生怕鬧出人命,那可是要坐牢的。
王東球腳下的步子走的不急,就因為這個被大鳳村鬧上村,不僅王德軍有損失,桂西村也出了一半,他作為村長被村民埋怨,雖說一百斤糧食分到家家戶戶,每家也沒多少,可畢竟動了集體利益。
“到大鳳村別再這副死樣子,誠心道歉把事情給解決了,要是再鬧起來,可不止賠這一點了,也虧得昨天你爸媽鬧的那出,否則何海明也沒那麽快鬆口。”
眾人快靠近村口的時候,就看到那裏站了好些大爺大媽,他們經過的時候被指指點點。
王德軍他們先到的何勞動家,何春喜麵無表情盯著這些人,就連口水都給他們喝。
王德軍低三下四地彎腰道了歉,當著眾人的麵給了賠償,接著就被何勞動的老媽給請了出去。
何海明略微有些窘態地望著王東球說道:“穀芽嬸心疼兒子,難免態度不好。”
王德軍喪著臉沒吭聲,還是王東球連忙擺手說沒事。
等他們來到何照陽家看到院子裏坐著一群年輕人的時候,桂西村眾人心裏一咕咚。
王書寧看著走進來的兩撥人,年齡差身高差,現在彎著背倒顯得矮了不少。
趙和平靠在床頭,眼神掃向被放在床鋪上的十塊錢,還有堆在屋子裏的一百斤糧食心裏總算是鬆快點,他家裏條件不好,這些糧食夠他吃好一段時間了。
呂北初見到麻袋裏都是紅薯、玉米等粗糧的時候皺著眉頭抱怨:“村裏剛收了稻子,還給一百斤粗糧,道歉的態度就這樣,估計也沒多少誠心。”
村子裏沒幾戶人家舍得用細糧做飯,對他們來說吃粗糧能填飽肚子就行,可對於家庭條件還不錯的知青來說,每頓飯吃粗糧根本受不了,他們最少也得粗糧細糧混著吃。
王德軍麵色一僵,細糧多貴,現在村裏還沒分糧,就算到時候分了,大米他們家也是要運到鎮上賣掉或者換更多的粗糧過日子的。
房間裏烏泱泱的站著不少知青,王東球和王德軍隻能站在門口,呂北初的聲音又不小,弄得他們有些尷尬。
“咳。”何海明清了清嗓子。
他是想讓知青給趙和平撐腰,可一百斤細糧有點為難人,知青覺得理所應當,但農村人不這麽認為,整天嚷嚷著要吃細糧,白大米,那是不會過日子的表現,浪費。
一頓白米飯能吃三四頓窩窩頭了。
王東球開口解釋:“村裏還沒分糧食,稻子價格太貴,德軍他們家還等著明年送孩子去上學,手頭上不寬鬆,要不是村裏幫忙出了一半,這個年都不好過,趙知青從城裏來的,想必沒怎麽吃過紅薯玉米這些雜糧,這些營養高,都是今年新種的,放到明年都不會壞。”
說到後麵王東球的語速越來越慢,王書寧聽著都替他尷尬,紅薯玉米他們到這裏的第一天村裏就給了,自己有時候會烤著吃。
現在不是玉米采收的時候,他們送來的玉米粒都是老了曬幹的那種,煮飯往裏麵加點要提前泡好幾個小時,隻能磨成玉米粉做餅子吃。
趙和平估計早就吃厭了,要不是沒錢,誰想吃粗糧。
何海明隻好打岔:“想必趙知青也累了,讓他好好休息。”接著他便帶著桂西村的人走了。
人走後,其他知青也陸續離開,又不熟,要是村長發話他們根本不想過來。
等人走得差不多,呂北初將糧食搬到廚房,朝著趙和平歎氣,“都是粗糧也沒帶根大骨頭給你熬湯補補。”
趙和平嘴角上勾,“也怪我躲得不夠快,村長說這段時間不用我去上工,把腿養好,等過完年再說。”
房間裏也就剩下王書寧他們一同來的五個人,說話比之前要放鬆不少。
坐在椅子上的張美麗說道:“下鄉第一年沒有年假,要待在村子裏,我都有點想家了。”
王書寧站起身準備離開,“不放假也不用上工,也算比較輕快,趙和平你好好休息,我就先迴去了。”
趙和平朝著她點點頭,“多謝你送來的雞蛋,夠我吃好幾天了。”
探病能送葷的,也就王書寧大方。
“你好好休養,別老是下地走路,要是留下後遺症可不好過。”呂北初和郭靜怡是一對,何朱珠家就隻有一個婦女兩個孩子,今天趙和平受了她的人情,要是哪天自己生病,好歹有個人能扛得動她。
王書寧迴到家的時候,何朱珠正坐在門口劈柴。
沒去鎮裏交公糧會少工分,可昨天發生了意外,今天何海明都沒讓婦女去送,清一色的大老爺們,生怕再出事。
最後一批需要上交的公糧何海明特意讓何大牛還有何亮亮帶著去鎮上,大鳳村二十五個知青全都沒跟去,因為昨天晚上村長何海明特意來找他們,讓他們明天早上全部到何照陽家給趙和平撐場麵。
於是吃過早飯後,王書寧就帶著五個雞蛋上門探病。
呂北初和趙和平的房間不大,二十五個人除非背靠背,否則連站都站不下。
何照陽將自家所有的椅子凳子都拿出來給知青坐,就像村裏開大會一樣,不過這二十幾個人都是年輕人,村裏開會的時候都是說話有分量的老人家。
二百斤糧食,王東球和王德軍兩個人根本拖不動,因為何勞動、趙和平是被桂西村的牛撞傷的,他們這次也沒用牛車,而是用板車把糧食拖著。
昨天半夜,王德軍已經被王東球從祠堂裏放出來,在知道要賠兩百斤糧食,二十塊錢後,他一晚上都沒閉眼。
“村長,我真沒打算撞傷他們,昨天下午也是倒黴,路口又遇上他們的運糧隊伍,偏偏領先我們一輛牛車,我擔心趕不上在七點前交糧,就想排在前麵,上午已經讓過一次,下午也該輪到我們,結果大鳳村那群人就是寸步不讓,我就想學他們用牛車去撞麻袋,誰知道牛就失控了,這責任真的不完全在我。”
王德軍心裏憋屈,他哪裏知道事情會變得這麽嚴重,當時何勞動和趙和平受傷後他也慌了,連忙把人送到衛生院生怕鬧出人命,那可是要坐牢的。
王東球腳下的步子走的不急,就因為這個被大鳳村鬧上村,不僅王德軍有損失,桂西村也出了一半,他作為村長被村民埋怨,雖說一百斤糧食分到家家戶戶,每家也沒多少,可畢竟動了集體利益。
“到大鳳村別再這副死樣子,誠心道歉把事情給解決了,要是再鬧起來,可不止賠這一點了,也虧得昨天你爸媽鬧的那出,否則何海明也沒那麽快鬆口。”
眾人快靠近村口的時候,就看到那裏站了好些大爺大媽,他們經過的時候被指指點點。
王德軍他們先到的何勞動家,何春喜麵無表情盯著這些人,就連口水都給他們喝。
王德軍低三下四地彎腰道了歉,當著眾人的麵給了賠償,接著就被何勞動的老媽給請了出去。
何海明略微有些窘態地望著王東球說道:“穀芽嬸心疼兒子,難免態度不好。”
王德軍喪著臉沒吭聲,還是王東球連忙擺手說沒事。
等他們來到何照陽家看到院子裏坐著一群年輕人的時候,桂西村眾人心裏一咕咚。
王書寧看著走進來的兩撥人,年齡差身高差,現在彎著背倒顯得矮了不少。
趙和平靠在床頭,眼神掃向被放在床鋪上的十塊錢,還有堆在屋子裏的一百斤糧食心裏總算是鬆快點,他家裏條件不好,這些糧食夠他吃好一段時間了。
呂北初見到麻袋裏都是紅薯、玉米等粗糧的時候皺著眉頭抱怨:“村裏剛收了稻子,還給一百斤粗糧,道歉的態度就這樣,估計也沒多少誠心。”
村子裏沒幾戶人家舍得用細糧做飯,對他們來說吃粗糧能填飽肚子就行,可對於家庭條件還不錯的知青來說,每頓飯吃粗糧根本受不了,他們最少也得粗糧細糧混著吃。
王德軍麵色一僵,細糧多貴,現在村裏還沒分糧,就算到時候分了,大米他們家也是要運到鎮上賣掉或者換更多的粗糧過日子的。
房間裏烏泱泱的站著不少知青,王東球和王德軍隻能站在門口,呂北初的聲音又不小,弄得他們有些尷尬。
“咳。”何海明清了清嗓子。
他是想讓知青給趙和平撐腰,可一百斤細糧有點為難人,知青覺得理所應當,但農村人不這麽認為,整天嚷嚷著要吃細糧,白大米,那是不會過日子的表現,浪費。
一頓白米飯能吃三四頓窩窩頭了。
王東球開口解釋:“村裏還沒分糧食,稻子價格太貴,德軍他們家還等著明年送孩子去上學,手頭上不寬鬆,要不是村裏幫忙出了一半,這個年都不好過,趙知青從城裏來的,想必沒怎麽吃過紅薯玉米這些雜糧,這些營養高,都是今年新種的,放到明年都不會壞。”
說到後麵王東球的語速越來越慢,王書寧聽著都替他尷尬,紅薯玉米他們到這裏的第一天村裏就給了,自己有時候會烤著吃。
現在不是玉米采收的時候,他們送來的玉米粒都是老了曬幹的那種,煮飯往裏麵加點要提前泡好幾個小時,隻能磨成玉米粉做餅子吃。
趙和平估計早就吃厭了,要不是沒錢,誰想吃粗糧。
何海明隻好打岔:“想必趙知青也累了,讓他好好休息。”接著他便帶著桂西村的人走了。
人走後,其他知青也陸續離開,又不熟,要是村長發話他們根本不想過來。
等人走得差不多,呂北初將糧食搬到廚房,朝著趙和平歎氣,“都是粗糧也沒帶根大骨頭給你熬湯補補。”
趙和平嘴角上勾,“也怪我躲得不夠快,村長說這段時間不用我去上工,把腿養好,等過完年再說。”
房間裏也就剩下王書寧他們一同來的五個人,說話比之前要放鬆不少。
坐在椅子上的張美麗說道:“下鄉第一年沒有年假,要待在村子裏,我都有點想家了。”
王書寧站起身準備離開,“不放假也不用上工,也算比較輕快,趙和平你好好休息,我就先迴去了。”
趙和平朝著她點點頭,“多謝你送來的雞蛋,夠我吃好幾天了。”
探病能送葷的,也就王書寧大方。
“你好好休養,別老是下地走路,要是留下後遺症可不好過。”呂北初和郭靜怡是一對,何朱珠家就隻有一個婦女兩個孩子,今天趙和平受了她的人情,要是哪天自己生病,好歹有個人能扛得動她。
王書寧迴到家的時候,何朱珠正坐在門口劈柴。
沒去鎮裏交公糧會少工分,可昨天發生了意外,今天何海明都沒讓婦女去送,清一色的大老爺們,生怕再出事。